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OPAC资源系统的整合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最基本的整合方式。资源整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环节。即建立异构数据库的统一检索平台,在同一个检索平台上,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将极大方便用户,对异构数据库进行资源整合与统一检索,将会大大提高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效率。

三、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

数字资源一般包括自建数据库、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数据资源导航等类型。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包括自建资源的整合和引进资源的整合两大部分,现阶段数字资源整合的方法主要有基于OPAC的数字资源的整合、基于数字资源导航的整合、基于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整合、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方式、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等方式。几种整合的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有时会根据需要综合使用。

1.基于OPAC的数字资源的整合

OPAC是图书馆重要的馆藏数字源系统,是目前读者获取数字馆藏资源的直接入口。对OPAC资源系统的整合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最基本的整合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检索美国加州大学Melvyl书目系统[55],可在统一检索界面通过题名、精确题名、期刊题名、期刊精确题名、作者关键词、作者姓氏、作者机构、作者/题名、主题、关键词、ISBN、ISSN等途径,检索加州大学所有分校如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分校、旧金山分校、圣巴巴拉分校、莫斯德分校等14所分校图书馆,以及加州州立图书馆等机构的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的,如档案/手稿、视听资料、图书、计算机文档、会议、学位论文、政府文件、期刊、影像资料、电影、联机资源等的书目信息,而不需要在各分馆的OPAC界面间来回切换。

二是利用数据商提供的MARC数据,将数字资源导入OPAC,形成实体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如使用856字段电子资源定位字段,用来揭示印刷型期刊的网络版URL地址,在印刷型期刊MARC中856字段定位于电子资源,实现两种版本的链接,通过本馆OPAC检索出印刷型期刊目录,点击该字段就可进入其电子版界面。

2.基于数字资源导航的整合

即通过数字资源的URL建立数字资源的导航系统,将数字资源的检索入口整合在一起,建立数字资源导航库,提供按资源的名称、关键词、资源标识等获取数字资源的途径。其功能主要是供用户浏览与检索,并提供检索入口。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分别建立相应的资源导航系统,如电子期刊导航系统、电子版报纸导航系统、电子图书导航系统及数据库导航系统等。数字资源导航系统一般具有字顺浏览、分类浏览与关键词浏览三项功能,用户利用这些功能可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数字资源,根据提供的检索入口,检索到所需资源。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导航整合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提供按字母和主题的入口方式。

3.基于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整合

资源整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环节。在系统设计时,数字图书馆系统采用跨库技术建立资源整合的基础平台,希望从内容到结构重组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对本地资源、网络资源及多个分布式、超大规模、具有互操作性的异构数据库群进行无缝链接的跨库检索服务,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56]。通过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无缝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一个逻辑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并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立体网状、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

4.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方式

也可称为链接整合方式,利用网络超文本链接特性,将文献的有关知识点链接起来,达到将有关的数字资源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便用户更方便地利用数字资源。要注意合理设置链接点,建立合理的数字资源的分类体系,重视并加强引文链接。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知网节”为例,“知网节”是一篇文献与其相关文献的链接点,将文献按内容相关性链接成知识网络型数据库。链接的相关文献包括共引、同被引文献、读者推荐文献、相似文献、同导师、相关作者、相关机构文献等。“知网节”含有节点文献的题录摘要,形成知识网络型数据库,可集中显示文献的研究背景、继承发展以及文献的学术影响力。

5.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即建立异构数据库的统一检索平台,在同一个检索平台上,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将极大方便用户,对异构数据库进行资源整合与统一检索,将会大大提高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效率。如对检索界面进行整合,在统一的用户查询界面与信息反馈的形式下,共享多个网络资源的索引技术与检索技术,建立一个代理检索界面来接受用户的检索查询请求,并把这些查询请求转换成相应数字资源的检索方法与查询语言,并将各个资源系统返回的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和整合,则会极大节省用户的时间,提高检索效率。

对用户而言,这些异构数据库是透明的,用户所看到的只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界面,不需要知道各数据库不同的检索方法,避免了需要逐个登录数据库、输入检索条件的麻烦,使用方便、快捷,使用户觉得就像在使用一个数据库一样。以Renardus为例,Renardus项目是信息社会技术项目、欧盟第五框架计划项目的组成部分,来自丹麦、芬兰、德国、法国、瑞典、英国等七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研究中心及主题网关等机构参与,由荷兰国家图书馆负责协调工作。参与项目的10多个主题网关采用的分类体系不尽相同,主要有DDC、LCC以及专业分类法(如EI分类法)与本地网关自编的分类法(如荷兰基础分类法BC、G9ttingen联机分类法GOK)等。项目的宗旨是开发集成式的网络信息资源门户,使用户通过一个单一界面,能够跨库浏览和检索遍布欧洲的分布式主题网关内的网络学术资源,其建立的门户网站选用DDC作为不同分类法的交换语言,将各个对象网关的分类法映射到DDC上,并将信息资源按DDC的等级显示出来[57]。通过点击DDC类目,相应显示与DDC类目映射其他资源体系中采用的其他分类法类目,选中类目便可链接到相应的资源。Renardus项目实现了基于DDC检索界面的跨库浏览(见图7-3)。

img13

图7-3 Renardus图书情报学资源的跨库检索界面

【注释】

[1]林穗芳.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物[J].出版科学,2005(3):10.

[2]A Framework for the Epublishing Ecology[EB/OL].[2007-08-20].http://www.idpf.org/doc_library/ecology/A%20Framework%20for%20the%20Epublishing%20Ecology.pdf.

[3]肖妙彬.谈电子出版物的收藏[J].图书馆,1999(2):61-63.

[4]向阳.数字资源评估调研及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5(5):33-36.

[5]肖希明,高海洋.论电子出版物的采访[J].图书与情报,2002(4):42-44.

[6]刘孝文.电子资源联盟采购方案[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1):35-37.

[7]向阳.数字资源评估调研及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5(5):33-36.

[8]Electronic Resources,Selection Guidelines(2004)[EB/OL].[2007-09-04].http://www.loc.gov/acq/develop/electronicselectionguidelines.html.

[9]周明华.电子资源采购流程与方式[R].CALIS数字资源评估与建设研讨会报告,2005.

[10]肖珑,姚晓霞.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31-34.

[11][2007-08-17].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 61&class=2.

[12]杜桂玲.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数据库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2):76-80.

[13]周佳兵.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回溯建库[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 74-75.

[14][2007-09-04].http://www.oclc.org/about/default.htm.

[15]刘红泉.我国联机编目的现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2):51-53.

[16]谢耘.论高校图书馆采编部业务外包的战略实施[J].图书馆论坛,2006(2):101-103.

[17]何琳.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4):35-36.

[18]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子项目工作会议纪要[EB/OL].[2007-08-17].http:// www.lib.whu.edu.cn/calis2/tsk_gx.asp.

[19]范贤玉.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5(2):83-85.

[20]答《CNKI系列数据库产品标准》有关问题.[EB/OL].[2007-08-20].http://www.chkd.cnki.net/dd/2005huiyi/index1.htm.

[21]吴慰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4(6):11-14,24.

[22]杨毅,邵敏.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4): 419-424.

[23]肖希明.论虚拟馆藏的建设[J].图书馆,2002(3):25-27,56.

[24]高波,吴慰慈.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24-27.

[25]唐承秀.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杂志,2005(2):36-38.

[26]李家清.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01(9):54-55,58.

[27]付先华.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3):98-101.

[28]司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进展[J].情报科学,2003(6):653-658.

[29]俞君立,陈树牟.文献分类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0]戴维民,田春虎.从情报检索语言到本体——信息组织的新变革[J].图书情报工作,2005(7):6-10.

[31]肖敏.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6(2):70-71,74.

[32]杜小勇,马文峰.学科领域知识本体建设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8):74-78.

[33]唐静.叙词表转换为Ontology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6):642-645.

[34]黄如花.网络信息组织的模式[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27-31.

[35]What does BOAI mean by“open access”?[EB/OL].[2007-10-12].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boaifaq.htm#openaccess.

[36]View Signatures[EB/OL].[2007-10-12].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 view.cfm.

[37]杨帆,詹德优.开放存取及其实现方式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6(1): 186-189,171.

[38]王云娣.网络开放存取的学术资源及其获取策略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76-78.

[39]陈吟月.学术资源开放存取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2007(1):57-60.

[40]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EB/OL].[2007-10-14].http://www.doaj.org/.

[41]arXiv[EB/OL].[2007-10-14].http://arxiv.org/.

[42]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EB/OL].[2007-10-14].http://preprint.nstl.gov.cn/newprint/index.jsp.

[43]中国科技论文在线[EB/OL].[2007-10-14].http://www.paper.edu.cn

[44]柯平,王颖洁.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6):243-248.

[45]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OL].[2007-10-14].http://www.opendoar.org/.

[46]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D-Scholarship Repository[EB/OL].[2007-10-14].http://dscholarship.lib.fsu.edu/.

[47]香港科技大学科研成果全文仓储[EB/OL].[2007-10-14].http:// repository.ust.hk/dspace/.

[48]郭少友.机构库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国书馆学报,2006(1):77-80.

[49]孔繁军,游苏宁.关于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问卷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648-649.

[50]王云娣.网络开放存取的学术资源及其获取策略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76-78.

[51]邱燕燕.开放存取资源的组织和揭示[J].图书馆杂志,2006(6):20-22.

[52]马文峰,杜小勇.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5): 67-71.

[53]许萍华,丁申桃.数字资源整合目标与模式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5(5):32-34,38.

[54]李希明等.从信息孤岛的形成谈数字资源整合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2003(6):121-122,61.

[55]Melvyl[EB/OL].[2007-08-20].http://www.lib.berkeley.edu.

[56]张岌秋.数字资源整合及检索初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6):588-590.

[57]司莉.知识组织系统的互操作及其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3): 29-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