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洲的主要国家

亚洲的主要国家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华夏族、汉族在黄河流域一带建国,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我国国名全称。四大高原的分布与特点: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我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陆地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我国陆上疆界有20 000多千米,共有14个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1.亚洲的东方巨龙——中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时候,中国被称作中原地区,与“中土”“中华”“中夏”“中州”含义相同。古代华夏族、汉族在黄河流域一带建国,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来成为我国的专用简称。1949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我国国名全称。其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3亿(2008年),北京为中国首都。

(1)地形特征

①概述

我国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全国面积的2/3是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主要为高原和盆地,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第二阶梯向东的陆地面积是第三阶梯,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海拔通常在500米以下。

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会产生巨大的水能。

②主要山脉的分布

我国山脉众多。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两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祁连山。我国与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的最高峰。

③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分布与特点: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的地面覆盖着丰厚的黄土,是世界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海拔为1000~2000米。云贵高原山岭起伏,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

中国在地球的位置

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点:四川盆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也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

三大平原的分布与特点: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表肥沃,海拔在200米以下。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沿岸平原地势低而平缓,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④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主要分布在:(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气候特征

①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区,尤其是冬夏两季,气温分布差异很大。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较大,温差近5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使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有所减缓。在我国,冬天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吐鲁番是夏天最热的地方。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②降水和干湿地区

我国降水量分布的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这是因为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除此之外,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5月到10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这是为什么呢?

这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是分不开的。5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便开始了;6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一个月左右,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因而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9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我国的降水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台湾的火烧寮是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3)疆域和行政区划

①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领土属寒带。我国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与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有4个多小时的时差,东西跨越经度高达60多度。

②疆域辽阔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差不多是整个欧洲的面积。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东西跨经度60多度,东西之间相距约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之间跨纬度约50度,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③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有20 000多千米,共有14个与我国相邻的国家。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3.2万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1海里≈1.843千米)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这6个国家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

④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九龙、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属中国领土。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4)人口和民族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从城乡分布来看,2012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71 182万人,占总人口的52.57%,乡村人口为64 222万人,占47.43%。

②华侨与华人

我国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于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居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③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是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现阶段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我国的人口增长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增长的人口依然很多。因此我国仍要把推行计划生育当成一项基本国策。

④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以壮族的人口为最多,有15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的说来,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5)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号称礼仪之邦。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文明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民共建“和谐社会”。

5000年前,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渭河流域开创了农业生产;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渭河流域发明了文字。在先秦时代,中国就有了周文王(陕西岐山)、周公旦(陕西岐山)、老子、墨子(滕州)、孔子(曲阜)等伟大的思想家,就有了《易经》《道德经》《诗经》《春秋》《论语》等古典名著。

2.亚洲的岛国——日本

日本是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它位于欧亚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东部和南部是浩瀚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与其隔海相望。日本的领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个小岛组成的。

日本岛国的总面积为377 835平方千米,其中土地面积有374 74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091平方千米,领海面积310 000平方千米。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其填海造陆地面积多达1600平方千米。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民12 496万,城市人口占76%。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多数密集于各岛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带,全国一半的人口聚集在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人口稀少地区为北海道、山阴和四国部分地区,除北海道和北方领土有少数阿伊努人外,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大多数居民信神道和佛教。日语为国语,阿伊努人通用阿伊努语。日本的外侨多为朝鲜人和华侨。

(1)地形、地势特征

日本境内较多山,山地呈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日本的国土被山地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为3776米。

日本的平原多为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河流下流的近海一带,其规模较小。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是日本面积较大的平原。由于日本平原面积比较狭小,所以耕地也十分有限。但日本的人口生理密度较高(3268人平方千米),仅次于埃及。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这与它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因为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频繁的火山活动,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有50多座,是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因而日本有“地震国”之称。但是,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有丰富的温泉资源,非常有益于观光疗养。

日本境内的河流流程较短,但水能资源较为丰富。信浓川是日本最长的河流,其长约367千米;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千米。日本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

日本山地东西狭窄,而且山势陡峭,因而河流多是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因此,为了防洪,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库。日本的河水广泛应用于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等。

(2)海岸线和海洋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日本境内的海岸线全长33 889千米。日本位于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日本位于东部太平洋一侧有许多入海口,进而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

日本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都被日本暖流所环绕,在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以及西部日本海一侧的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之处,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成为天然渔场。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平均气温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为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近年来,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导致海水升温,梅雨持续时间延长,因而极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在日本境内有许多种气候类型,这是由于日本岛屿从地势上看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大约有20度所造成的。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在冬天就比较干燥,很少下雪,而夏天较为潮湿。

由于日本横跨纬度达25度,因而南北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气温差异。北海道与本州的高原地带属亚寒带,本土地区属温带,而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由于日本的地理位置,使其常常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足。

(3)传统文化

日本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菊和刀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主要由樱花、和服、徘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在日本,著名的“三道”是指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①和服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统称,在日本也称为“着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和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现在日本人已经接受了这个称谓,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公元8~9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中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除此之外,和服的款式和花色也是区别日本妇女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

②茶道

茶道,又称茶汤或品茗会。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自古以来,茶道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了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早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将大量使臣派到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因此,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故乡”。此外,日本茶道在某些程序上类似于中国潮汕的功夫茶。

③花道

花道主要是指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根据展示的规则和方法,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在日本,人们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此外,日本人也忌用山茶花,菊花则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④书道

提起书法,有不少人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将书法称为“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17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因为当时僧侣和佛教徒都是在模仿中国而用毛笔抄录经书。因此,书法在日本也比较盛行。

3.亚洲的内陆国家——蒙古

作为亚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蒙古的南、东、西都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在气候方面,蒙古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1)地理环境

蒙古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位居亚欧大陆的内部,属东亚。蒙古国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部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或高原,平均海拔1600米。西部为山地,阿尔泰山自西北向东南蜿蜒。由此可见,蒙古国属于一个多山地的国家。

蒙古国最高的山峰是友谊峰,位于中蒙边界上,其海拔为4374米。还有其他的山峰如埃恩赫塔伊万山海拔3905米,阿格拉山海拔3738米,尚德山海拔2825米,扎卢丘特山海拔2799米。群山之间多盆地和谷地;东部为地势平缓的高地;南部是戈壁地区,它占国土面积的1/3。因此,蒙古国也是一个高原国家。

蒙古国的西部湖泊较多,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鄂尔浑河、科尔布多河、克鲁伦河、扎布汗河等。乌布苏湖是最大的咸水湖,其面积为3350平方千米;最大淡水湖是哈尔乌苏湖,还有吉尔吉斯湖、库苏古尔湖、阿奇特湖等。由此可见,蒙古国拥有相当丰富的水资源。

库苏古尔湖是蒙古国非常重要的湖泊之一。位于北部的库苏古尔湖,是蒙古国最大的一个湖泊。它的水域总面积为2760平方千米,素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美誉。库苏古尔湖的动植物群落与位于其东部200千米外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有相近的起源。

蒙古国深居欧亚大陆内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蒙古国多草原地带,所以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两季短促。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是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无霜期只有90~110天,大约从6~9月。蒙古国的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20~250毫米,70%集中在7月、8月。另外,蒙古国西北部地区属于温带针叶林气候,在那里许多高峰终年都覆盖着积雪。

(2)人口

截止到2013年7月15日,蒙古国的人口约为290万。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6人。蒙古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人口总数的1/4。在蒙古国,农业人口主要是饲养牲畜的游牧民。

喀尔喀蒙古语是蒙古国的主要语言。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据《国家与寺庙关系法》的规定,喇嘛教为国教。此外,也有一些居民信奉的是土著黄教和伊斯兰教。

众所周知,蒙古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善于骑马,因此也被称为“马背民族”。蒙古人喜爱马,将马视若珍宝,因此在蒙古国的国徽上画有一匹骏马。

(3)行政区划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除首都外,全国划有21个省: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因此,蒙古国的行政区划是1市21省。

4.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的简称,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洲南部,全国面积约为298万平方千米。作为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绚丽多彩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及旅游资源。印度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相邻,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除此之外,古印度人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中,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就发源于印度。

(1)地理位置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是其相邻国。印度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全长5560千米。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等三个自然地理区。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而变化,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在12~14℃,东部地区在26~29℃。

(2)自然资源

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位于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资源。印度的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煤炭的蕴藏量位居世界第四。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等。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印度对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低,其开发利用也不高,据统计仅为15%~30%。

(3)经济概况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为主。印度的农产品主要有稻米、小麦、牛奶、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约有160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印度的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首位。

我们知道,印度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矿产资源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居于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印度拥有森林53万平方千米,覆盖率为16%。在工业方面,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行业。

近年来,印度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改革,其发展速度极为引人注目。从目前来看,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里,印度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水平。

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是印度的主要出口品。

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已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是其主要的旅游景点。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几年来,印度的公路运输发展得也比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路网之一。

印度卢比是印度货币名称。

(4)文化

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雅利安人第一次在印度北部定居的移民浪潮为始。很可能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1000年以后,雅利安人遍布了整个印度,并且创造出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语文献,如《梵经》《吠陀经》《奥义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印度处处布满了无数的历史纪念碑。一些保存佛祖舍利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铜匾和石碑散布于整个次大陆。玛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爱罗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东西南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筑风格的雄伟庙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庄园、德里的壮丽红堡、历史纪念碑、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宏伟美丽的泰姬陵等。这些历史纪念碑为研究印度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虽然印度城镇中还有穷人,也有贫民窟。但随着印度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印度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印度的GDP增长率仅次于中国。

印度的语言大约有2000种,其中55种都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其中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绝大多数人信仰印度教,约为85%,其次为穆斯林、基督教、佛教、犹太教、拜火教等,所有不同宗教和谐相处。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称得上是印度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在孟买市内,除了有各教的庙、堂外,还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建筑物。

(5)风土人情

印度人有四大传统仪式,即使走遍世界,入境随俗也不会改变。这四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礼、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在印度旅行,除了四大传统仪式外,还要知道印度的10项特殊习惯和6大禁忌。

①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厚的嫁妆,否则女儿是嫁不出去的。这对于一个贫穷人家来说,无疑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在印度,若是生下女儿,就会用拍手示意,表示两手空空而来。但若是生下儿子,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就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一笔丰厚的嫁妆。看来,这就是印度人重男轻女思想的关键所在。

印度人在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里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在印度,孩子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人们非常重视小孩子的生辰八字,因为这决定了小孩未来婚姻的对象。

②葬礼

当印度教徒死后,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用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将其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的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传统上,是由家属把死者抬送到火葬场,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那些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情况下,送葬的仪式都比较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在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点燃火葬柴堆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在火葬结束后,家人会把死者的骨灰扫到河里,意味着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③婚礼

在印度,婚礼代表着社会地位,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如果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就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与其相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是比较烦琐的。在结婚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方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佩戴首饰和发饰;最后就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经过这些复杂的程序后,婚前仪式才算完成。

在婚礼当天,新郎官要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新娘家迎娶新娘。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再由祭司者将新娘的纱丽与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以示婚姻长长久久。此后就是举行新婚仪式。

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进行的,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们的祝福。同时,婚礼当天晚上也是在新娘家过的,第二天才把新娘迎娶回新郎的家中。

④普迦仪式

普迦仪式就是印度教徒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将装饰后的神像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在“阿拉提”过程中,信徒需要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碰触一下自己的眼睛,表示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当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人们将其称为“波拉沙达”。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便可知道,信徒是经过普迦仪式的。

在印度,通过服饰或装扮的不同便可以认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的包裹方法各式各样,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此外,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包头巾。对于小孩而言,头巾的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就可以了。成年人的头巾样式较为复杂,先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再用一条长约3米的布裹成头巾,而且两边对称成规则状。

印度妇女的传统服饰是纱丽。纱丽是指一块长15米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的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印度纱丽的穿着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这就是印度妇女的穿着方式,也是印度当地民俗一大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