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梅雨的分类

梅雨的分类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迟梅雨的出现概率比早梅雨多。这种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但是这种梅雨的降雨量却相当集中。这一年的梅雨期持续了两个月,连同5月份的春雨,下雨期长达两个半月以上。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转为晴热的天气。梅雨后的闷热小镇
梅雨的分类_滋润大地的雨

1. 梅雨的分类

常见的梅雨,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然而,相对于正常梅雨而言,还有异常梅雨之说。“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梅雨。

(1) 正常梅雨

气象学上习惯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叫做“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也就是说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历时20多天。雨量在200~400毫米。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

img81

梅雨期的竹林

img82

(2) 早梅雨

有时候,入梅时间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学上,一般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所以,阴雨开始之后,气温仍然比较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潮湿现象。农谚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就是表达了这个意思。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的不断加强,温度不断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

早梅雨,大概每10年出现一次。它往往有两种表现情形:开始早,结束迟和开始早,结束早。因此,常常会出现水灾或伏旱天气。

(3) 迟梅雨

有时候梅雨来得很晚,在气象学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概率比早梅雨多。因为迟梅雨开始晚,所以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势力就很强。再加上太阳辐射也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此,迟梅雨多为雷雨、阵雨天气。也有人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这种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但是这种梅雨的降雨量却相当集中。

(4) 特长梅雨

顾名思义,“特长梅雨”就是指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就是由特长梅雨造成的。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梅雨开始之前已经下了半个多月的春雨,而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不时还伴有大雨、暴雨,持续时间很长,直到8月初才“出梅”。这一年的梅雨期持续了两个月,连同5月份的春雨,下雨期长达两个半月以上。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6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平均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这一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降雨量。而部分地区,雨量多达1500~2000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因此,这一地区洪水泛滥成灾。而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长梅雨所造成的。

(5) 短梅和空梅

同特长梅雨完全相反,有些年份的梅雨非常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停留十多天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的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甚至有的年份,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从初夏开始,一直都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十分凉爽,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出现的衣服发霉的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梅和空梅,平均每隔10年出现一两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会有伏旱发生,甚至还会出现大旱。

(6) 倒黄梅

倒黄梅就是指黄梅天气过去之后,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一段时期的现象。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天气,雨量往往相当集中。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转为晴热的天气。

img83

梅雨后的闷热小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