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同主要国家的关系

印度同主要国家的关系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1年印巴第三次战争期间,两国断绝外交关系。1977'年印度人民党执政,两国关系比较平衡,解决了萨拉尔水坝争端。两国代表为此进行了多次会晤,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后来,因印、巴边界局势再度紧张,影响了关系正常化进程。(二)印度同孟加拉国关系印度政府于1971年12月6日率先承认孟加拉国。两国领导人决心维持睦邻友好关系。
印度同主要国家的关系_当代印度

一、印度同南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一)印度同巴基斯坦关系

按照“蒙巴顿方案”,1947年8月印巴分治。随后,两国冲突不断,导致三次交战。1971年印巴第三次战争期间,两国断绝外交关系。1976年7月,两国恢复外交关系。1977'年印度人民党执政,两国关系比较平衡,解决了萨拉尔水坝争端。20世纪80年代初,两国关系有松动的迹象,双方提出了改善关系的种种建议。1981年,巴提出了同印度签订“非战条约”的建议,而印度向巴提出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的反建议。两国代表为此进行了多次会晤,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此后,在克什米尔地区多次发生军事冲突,印巴关系又趋紧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巴关系再度缓和。1985年12月,巴总统哈克正式访问印度,后来,两国政府代表团多次互访,讨论解决两国间存在的问题。1986年1月,印度财政部长辛格访巴。同时,印度国防秘书巴特纳访巴,双方讨论了有争议的锡亚琴冰川问题,双方同意根据《西姆拉协定》原则,通过谈判解决争端。1986年11月16日,印、巴总理在班加罗尔会晤,决定两国内政秘书和外交秘书于1986年12月在巴基斯坦会晤,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他们按期会晤,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还同意建立两个委员会即边界委员会和控制毒品走私委员会。1988年12月29日印总理拉·甘地访巴,两国总理签订《双方互不攻击对方核设施协议》。1989年7月,拉·甘地再次访巴,未能就锡亚琴冰川、克什米尔争端、裁减军备等问题打开僵局。后来,因印、巴边界局势再度紧张,影响了关系正常化进程。

印、巴为缓和两国的紧张局势,再次恢复外交活动。1990年7月,印度外交秘书访问伊斯兰堡。同年8月,第二轮外交秘书会谈在新德里举行。1990年11月,印度总理维·普·辛格祝贺谢里夫担任新总理,保证印度将继续赞成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印度总理钱德拉·谢卡尔1990年11月在第5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会议上与巴基斯坦总理举行了非正式会谈。第三轮印、巴外交秘书会谈1990年12月18~20日在伊斯兰堡举行。这次会谈继续讨论两国关系问题,并交换两国签署的互不攻击对方核设施协议的批准书。印外交秘书告诉巴,印将和巴在西姆拉协议的基础上讨论克什米尔问题。拉奥政府也表示愿在西姆拉协议的基础上和巴基斯坦讨论全部争端,并将继续努力缓和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局势。1992年2月和1993年11月,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动乱,对印、巴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多年来,印、巴关系时紧时松。克什米尔争端不解决,印巴关系难以从根本上改善。

印、巴长期保持了经济关系。印、巴分治后的一段时期,巴进口的81.8%来自印度,巴对印出口占59.6%,20世纪60年代初,因两国关系恶化,贸易直线下降。1965年印、巴战争后,两国贸易几乎中断。20世纪70年代,双方签订了三项贸易协议,但是,双方贸易额不大。1982年11月,两国同意成立经济联络委员会。1985年11月,巴财政、计划和经济事务部长访印,讨论扩大两国贸易问题。1986年1月,两国政府同意扩大贸易,鼓励两国企业家到对方出口加工区投资。同时,双方还决定发展航空、海运、陆运和通信联系。198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经济联络委员会下属贸易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新德里召开,讨论了发展双边贸易的方案。1988年底,拉·甘地访巴,双方签订了《避免两国贸易双重征税协定》。1991年,两国签订延长铁路运输协定。

20世纪80年代,印、巴贸易额数量不大,1981年为7004万美元,1982年5405万美元,1983年降至3405万美元,1984年增至3703万美元,1985年再增至5105万美元,1986年降至3208万美元,1987年为3104万美元。两国贸易起伏大。

(二)印度同孟加拉国关系

印度政府于1971年12月6日率先承认孟加拉国。印、孟政府首脑于1972年1月10日、2月6日、3月17日和12月6日频繁接触,特别是3月中旬两国政府首脑签订了《友好合作与和平条约》。1975年8月15日,孟加拉国发生政变,两国边境不断发生冲突和恒河水分配等问题造成了紧张关系。1977年3月,印度人民党执政,两国关系有改善,同年11月,两国签订了为期5年的《关于分配在法拉卡地区的恒河河水和增加恒河水流量的协议》。1977年12月,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访问印度,1979年4月,印度总理德赛访问孟加拉国,1980年1月,齐亚·拉赫曼再次访问印度,增进了两国领导人相互了解,有利于两国改善关系。

1982年10月,孟加拉国部长会议主席艾尔沙德访问印度,解决了孟加拉国进入印度境内的“飞地”问题,签订了《关于恒河河水分配的谅解备忘录》。1985年11月,两国水利资源部长在新德里签订了《关于恒河水的备忘录》,把到期的分享恒河水的协定延长了3年。1986年1月,印—孟联合专家委员会在达卡举行首次会议,讨论了两国分享恒河水资源问题,制订了增加恒河水流量的长期计划。1988年12月,两国讨论了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短期和长期洪水控制问题,孟向印提出关于永久分享恒河水资源的建议。

印度外交部长1990年2月18日应邀访问孟加拉国,与孟外长讨论了分享恒河水、查克马难民和非法移民问题。印总理钱德拉·谢卡尔于1990年11月在第5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上会见艾尔沙德总统。两国领导人决心维持睦邻友好关系。

孟加拉国独立初期,印向孟提供经济援助,从1972年到1975年,印给孟经济援助为3.5亿美元,在援孟国家中占第二位。印援80%以上是赠款,粮食是主要援助品,另有一部分援助用来建立4个印孟联合企业,3个在孟加拉国,1个在印度的梅加拉亚邦。1975年8月15日,孟政局发生变化,印中止了对孟的经济援助。1977年12月,孟印政府领导人会谈,印同意恢复经济援助。1982年10月,印、孟政府为促进经济合作,建立联合经济委员会。在11月的联合经济委员会会议上,双方对扩大贸易、信贷和技术合作等达成协议。1986年5月,印孟贸易谈判在新德里举行,双方决定延长现行的贸易协定到1989年10月。1986年12月,印孟联合经济委员会会议在达卡举行,讨论了贸易中的问题。

印、孟贸易有一定增长,1981年为6920万美元,1982年5930万美元,1983年4090万美元,1984年增至8330万美元,1985年再增至8860万美元,1986年降至5970万美元,1987年回升到7900万美元。

两国间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恒河河水分配、海上边界划分、难民和边境纠纷问题。

(三)印度同尼泊尔关系

印度、尼泊尔于1950年7月31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该条约基本上沿用了1923年《英国和尼泊尔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随后,印向尼派出军事团和顾问,并设立“援助团”。1955年3月,马亨德拉国王继位,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外国干涉尼内部事务,尼、印关系开始恶化。1969年6月,尼首相公开表示不能接受“有限主权论”。

尼泊尔政府认为两国1950年签订的《贸易和商务条约》对尼不平等,应该修改。1971年该条约到期,两国重新签订贸易和过境运输条约,期限5年。1976年两国政府谈判新条约时双方僵持,不得已延长使用旧条约到1978年。长期以来,尼泊尔政府要求分别签订贸易和过境运输两个条约,代替过去的一个条约。英·甘地执政时不同意尼的要求,认为两国间贸易和过境运输是不可分离的。印度人民党执政时,决定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与尼泊尔签订贸易和过境运输两个条约,1978年3月生效。贸易和过境运输条约1985年3月到期时,双方同意延长到同年12月底。后来,经过磋商,再延长到1989年3月。期满时,印度政府不愿再延长条约使用的期限,关闭了15个过境点中的13个。印度重新提出把贸易条约和过境运输条约统一起来。尼泊尔则坚持两个条约的要求。尼说内陆国家通向海港的权利应该是永久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印、尼外交部长1990年1月3日在新德里举行会晤,对有争执的问题取得了谅解。接着尼拍尔外交秘书于1990年2月19日访问新德里,讨论了尼、印关系的各个方面。1990年6月,尼泊尔首相巴塔雷访印,促进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关于贸易和过境运输问题,两国领导人同意恢复到1987年4月1日前现状。1990年11月,尼首相再次访印,和印度总理钱德拉·谢卡尔讨论了双边关系。1991年12月尼、印两国政府签订5项协议,涉及洪水预报和电力合作等。

近来,印、尼贸易有较大发展,1981年两国贸易额13900万美元,1982年为11120万美元,1983年11120万美元,1984年11900万美元,1985年增至12880万美元,1986年为13500万美元,1987年达到14930万美元。

印度向尼泊尔提供经济援助,第一个计划时期为8210万尼泊尔卢比,第二个计划时期11000万尼泊尔卢比,第三个计划时期增至55000万尼泊尔卢比,第四个计划时期为56370万尼泊尔卢比,第五个计划时期达到64360万尼泊尔卢比。印度援建项目包括公路、机场、邮电、水利、农业、林业、园艺、畜牧、教育、卫生、工业等。

印度人在尼泊尔投资办企业,目前已有12家印资企业。它们生产的产品有轻工机械、化纤、卷烟和饮料等。这些企业总投资约为2000万卢比。

印、尼两国在贸易、过境运输、边界划定和移民等问题上有分歧。印还不同意尼国王比兰德拉的尼泊尔为和平区的建议。

(四)印度同斯里兰卡关系

独立后,印、斯两国关系比较融洽。两国存在的问题逐步解决。1974年印、斯解决了卡恰提伍岛的归属问题。同年6月签订了《保克海峡至亚当桥领海划分协定》。1976年3月又签订了《曼纳尔湾和孟加拉湾领海划分协定》,这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印、斯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推动了两国全面合作。

印、斯两国关系一直受在斯的无国籍印度人问题的影响。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英国殖民者用强制手段从印度迁入大批廉价的泰米尔劳工,安排到斯中部和南部的种植园劳动,人数达数十万。印、斯独立后,两国政府曾多次讨论,但未达成协议。两国领导人1974年达成协议,继续留在斯里兰卡为30多万人,遣送回印度的有60多万人。1986年1月,两国政府再次举行会议,解决了遗留问题。

斯里兰卡存在民族冲突,该国另一个主要民族泰米尔对政府推行的大民族主义政策不满,随之开展各种抗议活动,骚乱不断出现。1960年,泰米尔人提出建立“泰米尔国”的主张,并于1972年在伦敦成立“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此后,彼此仇杀不断,暴力冲突逐步升级,导致斯政府对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清剿。

印度泰米尔纳杜的泰米尔人与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是同一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斯泰米尔武装分子多年来一直得到印度泰米尔人的支持。印度政府关心斯局势发展,并多次发出警告,同时增加对斯泰米尔人的物质支持。印度先动用军舰后又调动运输机,在贾夫纳半岛上空空投各种物资。

斯里兰卡政府先是反对印度的种种行为,后来因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改变对印的强硬立场,做出重大让步,1987年7月29日斯、印签订和平协议。按照协议,泰米尔武装分子放下武器,斯政府军与泰米尔人实现停火;印度派维持和平部队驻斯,驻扎时间为10个月;在印度的监督下进行泰米尔自治省议会的选举和东方省的公民投票。

印、斯和平协议实施后,斯国内曾一度出现和平景象。不久,暴力事件又迅速蔓延,而且波及到首都科伦坡。斯各地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要求废除印、斯协议,批评印度军队纵容猛虎组织胡作非为。斯政府要求印度履行诺言,切实维持和平。由于猛虎组织拒不交出武器,印军被迫下令驻斯军队向猛虎组织进攻,占领了猛虎组织总部所在地。印军与泰米尔猛虎组织形成直接对抗,伤亡很大。印度迫于国内外日益增加的压力,从1988年6月开始分阶段撤离斯里兰卡。

印、斯经济关系密切,两国于1961年签订的贸易协定一直有效。1977年以后,斯放松了贸易管制,印、斯贸易增加较快。1981年为9500万美元,1983年增至13270万美元,1991年达到23000万美元,1992年再增至31300万美元,1993年1~9月达到27200万美元。

1987年7月两国签订了新贸易协定,有利于扩大两国贸易。印、斯联合经济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87年9月在新德里召开,印度决定对斯进行财政贷款,提供2亿卢比的资本货物,2.5亿卢比作为恢复和重建工程费用。

印、斯技术合作有进展,特别是在茶叶种植方面更加突出。

(五)印度同不丹关系

根据1948年8月8日印度和不丹签订的《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在对外事务方面接受印度政府指导。印在不丹派有专员,不丹不得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1961年1月30日,不丹国王吉格姆·多尔吉表示:“不丹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有权处理自己的外交事务。”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1978年8月,不丹在新德里设立大使馆。

1985年2月,不丹国王访问新德里。1986年11月印总理和不丹国王在班加罗尔讨论了双边关系。

1990年11月,不丹国王旺楚克访印,与印度总理钱德拉·谢卡尔就两国合作和地区问题举行会谈。11月25日,印、不签订有关丘卡水电工程第二和第三阶段实施备忘录。

印、不两国长期保持经济合作关系。1990年3月,两国签订新的五年贸易协定。

印度继续向不丹派遣林业、工业、通信、水电和教育专家,帮助不丹进行各种建设项目。

(六)印度同马尔代夫关系

印度和马尔代夫关系较融洽。马尔代夫总统穆蒙·阿卜杜勒·加尧姆于1983年9月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同年11月,印度政府计划部长S.B.恰范代表印政府参加马尔代夫总统的宣誓仪式。两国一致认为印度洋应该宣布成为和平区。两国开办货运业务。

1986年2月7~9日,印度总理访马,签订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协议,同时,印向马提供2.1亿卢比援助,还决定建立联合委员会,以促进经济和技术领域内的双边合作。

1990年1月12日,印外长访马,举行了印—马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加尧姆总统主持了印度援建的英·甘地医院奠基仪式。两国签订了互免签证协议。

1990年3月,加尧姆总统访印,与印度总理V.P.辛格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两国领导人在所有问题上取得了完全谅解。1990年6月22~24日,V.P.辛格总理访马,两国领导人讨论了两国发展贸易问题。

印度帮助马尔代夫修建马累机场。印度航空公司负有指导马尔代夫国际航空公司业务的责任。后来,印航开通了从孟买到马累的航线。

印度和马尔代夫的经常性贸易开始于1985年8月,自印度泰米尔纳杜的图蒂科林到马累的两周一次的商船提供经常性的贸易。从1981年到1987年印向马年出口额为100万美元,主要商品有:糖、香料、棉纱和纤维、自行车和化学品等。

马尔代夫对拉克希瓦迪普群岛提出了主权要求,马、印之间发生争执,但这个问题不久就缓和了。

二、印度同东南亚国家关系

(一)印度同泰国关系

印度同泰国关系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印度总理于1986年10月访问泰国,泰国总理于1989年3月首次访印,并有庞大工商代表团陪同。两国签订了建立联合委员会协议。印、泰同意扩大双边贸易,争取在3年内达到10亿美元目标,而1989年才4亿美元。双方决定建立更多的合资企业,促进两种方式投资,既鼓励公营企业投资,又鼓励私人企业投资。泰国欢迎印度投资各种项目建设,特别是旅馆业和建筑业。印度对参与合资企业尤其是综合钢铁厂项目表示了很大的兴趣。两国还同意在渔业方面扩大合作。

印度拉奥总理于1993年4月8日访泰,双方讨论了经济合作问题。泰方提出由印援建核电站。

泰对印投资有增加,从1991年8月到1993年2月,共投资36.8亿卢比。

(二)印度同缅甸关系

印度和缅甸在20世纪50年代关系密切。20世纪60年代初缅甸政府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有化政策,在缅印侨的利益受到影响,两国关系出现了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两国政府首脑频繁互访,特别是1967年3月,印、缅两国签订边界协定,正式划定两国边界,两国关系逐渐改善。1974年缅甸政府领导奈温再次访印。1977年8月印度外长访缅,就扩大贸易和加强经济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979年1月,印、缅签订了航空协定。

在20世纪80年代,缅甸政府领导人访印和印度外长访缅,关系进一步改善。1986年12月印、缅签订海域边界定界协议。

印度政府支持缅甸1990年7月大选结果,对军人掌握政权不满,它“希望选举的裁决将被军队领导人尊重”。缅民主运动领导人和支持者纷纷逃入印度。印、缅关系恶化。

1994年1月23日,缅外交部副部长访问新德里,实现了相隔6年的两国高级官员的会谈。双方表示要努力改善和加强双边关系。两国同意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为了改善和缅甸的关系,印度软化了过去在人权等问题上对缅甸的苛责。在缅甸外交部副部长访印期间,签订了维护边境安宁和两年边贸协议。

印、缅一直保持贸易关系,印度是缅甸重要的出口市场,1987—1988年度缅甸对印度的出口占总值的15%以上。

(三)印度同新加坡关系

1991年7月拉奥执政以来,印度同新加坡关系有重大发展。两国政府高级官员和经济界人士频繁互访和交往,促进了两国经济合作。

1991年10月,印度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和商业部长P.奇丹巴拉姆访问新加坡。1992年3月,新加坡政府高级代表团访印。1993年11月,印度政府高级工业代表团访新,总理吴作栋会见了代表团。两国代表团全面地讨论了新、印经济合作问题,印度代表团还会见了新加坡工业界人士。两国大使为发展两国经济合作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1月26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作为印度国庆节的贵宾访问印度。同时,他率领一个由新加坡政府高级官员和有名的工商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新德里和其他印度城市,以努力建立他所谓的“与印度的战略经济联盟”。吴作栋在新德里说:“希望印度同东方连接起来。”印度总理拉奥说,“在变化着的全球经济中,这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联系是受欢迎的,我们希望促进这样的联系”。吴作栋总理访印期间签订了旅游、海运和避免双重征税等3项协议。通过他的访问,大大发展了两国友好关系。1994年9月7~9日拉奥总理访新,将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新加坡工商界人士对印投资有极大的兴趣,近年双方签署了多项投资协议。1992年新加坡一些公司投资3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6.02亿卢比,约相当于印度政府批准的外资总数的2%。1993年上半年,新加坡在印投资共计2100万新加坡元。投资领域包括造船、近海石油勘探、控制仪器、软件开发和药品等。1993年底,新、印签署了一项重要投资协议,在班加罗尔建立信息技术园区,新加坡和印度塔塔财团联合投资50亿卢比。1994年1月28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参加了奠基仪式,这项工程将在1996年完成。届时,将提供16000个软件和电子工程师的职业。该园区首先集中生产软件,然后制造计算机。年产值200亿卢比。

印、新贸易逐渐增加,印度被列为新加坡第16名贸易伙伴。在1992年对印贸易占新加坡对外贸易的1.1%。

(四)印度同马来西亚关系

印度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合作近年有发展。印度投资马来西亚的电力、铁路运输等部门,并承包建筑桥梁工程。

两国贸易额1992年为6.134亿马来西亚元。印度是马来西亚棕桐油的主要购买者,年平均进口50万吨,此外,它也进口橡胶、锡、木材等。印度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商品包括食品、机械、运输设备和其他产品。

马来西亚对印度投资迅速增加,从1990年120万卢比猛增至1992年的7.443亿卢比。

印度人继续到马来西亚寻找工作,因此,常常导致两国关系紧张。为了控制严重的非法移民问题,1993年初,马来西亚政府对来自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的公民到马来西亚旅游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他们必须有马来西亚人作担保人,并要写保证书,申请签证时间在3个月以上,而印度规定马来西亚人到印度的申请签证时间为1个月。

(五)印度同越南关系

印度和越南长期保持了较好关系,两国过去在某些地区性问题上看法一致,印、越经济合作也有发展。1987年1月,印外交部长蒂瓦里率领一个高级代表团访越,签订了在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根据一项技术和经济合作计划,印度派遣专家到越南工作。在1990年4月,印度决定提供越南l亿卢比贷款。1993年11月,印度和越南签订一项科学协议,在一些科学和技术方面进行合作。1994年9月5日,拉奥总理访越,在两国政府领导人会谈中,双方表示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关系。两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和互免签证协议。印度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于1990年开馆。

三、印度同美国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印、美关系密切。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在印、巴战争中支持巴,印、美关系冷却。印、苏1971年8月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随后,又爆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美、印关系进一步恶化。1972年尼克松再次当选美总统后,印、美均致力改善关系。1973年,美国同意恢复向印度提供军事通信设备。1974年10月,美国务卿基辛格访印,勾销了印度欠美国的116.4亿卢比的债务。稍后,印度在国内实行《紧急状态法》,加之,美恢复对巴的军事援助,两国关系出现反复。

印度人民党执政后,印度总理和美国总统互访,美公开表示印度“在南亚居领导地位”,两国关系又趋缓和。

1980年英·甘地再度执政,印、美表示了改善关系的愿望。1982年5月,英·甘地访美,取得了一些具体成果。1984年5月,美副总统布什访问印度。

拉·甘地执政后,印、美关系出现进一步改善的趋势。1984年11月,印、美签订谅解备忘录,涉及印购买美国计算机、电机和电子设备等。1985年6月,拉·甘地访美,签订关于美向印转让高级技术的协议。

冷战结束后,印、美双方采取一些步骤,使两国关系加速发展。拉奥政府在外交上迈出了过去难以设想的步伐,1991年12月16日,印在联大投票支持撤销把犹太复国主义与种族主义等同起来的1975年决议,并在外交上正式承认以色列,向美作出友好姿态。近来,美、印高级军官频繁互访。双方商定将在印度洋举行海军联合演习。建立了陆军联合指导委员会。海军也将建立类似的联合指导委员会。

美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金融机构向印发放贷款。双边援助也在增加。美国会批准的1993财政年度的援印金额比上一年增加27%,是近10年美援金额第一次超过援巴金额。

印、美贸易进一步发展,美成为印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从1980—1981年度的28亿美元增至1992年的57亿美元,1993年达到66亿美元。自1985年以来,美对印投资剧增,美在印办的合资企业已达1500多家,居各国之首。1990年美国在印投资3.448亿卢比,1992年增至123.150亿卢比,1993年(到5月)达到194.26亿卢比。

印、美关系中也有些障碍,主要表现在印、美间在防止核武器导弹的扩散、裁军、人权、专利权等问题上。克林顿政府最近重新实施超级301条款一事,对印度也会产生影响。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宾·拉裴尔1993年10月和1994年2月就克什米尔问题发表的两次讲话,重申查谟和克什米尔是有争议的领土,激怒了印度政府,使印、美关系降到了新的低点。

1994年5月15日,拉奥总理访美,这是自1987年以来印度政府首脑首次访美。克林顿总统19日在白宫会晤拉奥,讨论了经济合作、防止核扩散以及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等问题,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目前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印度同前苏联和俄罗斯关系

印度和苏联于1947年4月13日建交。1954年前两国保持一般关系。1955年两国领导人互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获得共识,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65年9月,印、巴发生第二次战争后,苏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从中斡旋,印度总理和巴总理应苏邀请会晤塔什干,最后签订了《塔什干宣言》。此后,印、苏关系更加密切,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配合与支持。1971年8月9日,两国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条约》。不久,印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苏从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印度。

印度人民党执政时,印苏仍保持密切关系。

1980年初,英·甘地重新上台执政,印、苏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加强。1985年5月拉·甘地总理访苏,双方重申要保持两国的紧密关系,还决定两国领导人定期接触。1986年11月戈尔巴乔夫把印度作为他上台后出访的第一个亚洲国家,双方发表了《德里宣言》,宣布两国的全球利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一致。并指出“世界局势要求必须使苏印合作这样一个因素——强大的、具有巨大的国际主义的因素能够在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

印度总理V.P.辛格于1990年7月访苏,与总统、部长会议主席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表示要继续发展友谊。

印、苏经济合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2月2日签订第一个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提供印度6.47亿卢比贷款,修建比莱钢厂。到1978年12月底,苏答应向印提供的援助总额95.7亿卢比。20世纪80年代,印苏合作进入新阶段,1980年12月勃列日涅夫访印,两国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议定书,在印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苏提供52.2亿卢布贷款。1985年5月印苏签订了《2000年苏联和印度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基本方针协定》,苏向印提供10亿卢布的优惠贷款,并同意向印提供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1986年11月,印、苏签订了经济与技术合作新协定,苏向印提供15亿卢布的新贷款。1988年11月戈尔巴乔夫再次访印,签署了加强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合作的6个文件,苏将向印提供4亿卢布的信用贷款和480亿卢比的贷款。两国在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扩大,20世纪70年代以前,苏对印经济援助侧重于电力、石油和钢铁等部门,20世纪80年代起,苏援重点转向能源和电子部门。在科技合作方面,包括尖端技术和基础研究。

苏对印的军事援助大都是苏向国外首次出口的高精产品,如机载预警控制系统、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新式K级常规潜艇以及C级核动力潜艇等。

印、苏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额从1953—1954年度约1730万卢比上升到1982年的317亿卢比,1986年达到360亿卢比,1989年为700亿卢比,1990年估计为880亿卢比,1991年预计为941.1亿卢比。苏联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印急欲发展同俄罗斯的关系,因为它与前苏联的许多问题要和俄罗斯谈判解决。尽管两国代表团互访,但两国关系仍不明朗。俄总统访印计划三度延期,从莫斯科传来的消息说俄领导人对俄外交政策有争论,有人提出俄应对印度和巴基斯坦搞平衡政策,有的议员鼓吹俄和印度关系应降级,与巴关系应升级。所有这些情况引起印度领导人注意。

1993年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印,同印度领导人举行会谈,为印、俄关系奠定了基础。访问期间,两国签订了新的为期20年的友好合作条约。新条约保证任何一方不采取损害对方安全的行动,删去了旧条约中有关苏联在印度遭到进攻时支持印度的条款。印、苏之间过去那种“特殊关系”不存在了。叶利钦还表示支持印度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俄罗斯在商业基础上向印度提供武器和零件,并同印度建立合营军工企业。

印度同俄罗斯达成购买低温燃料发动机合同,由于美国干预,两国取消了这项合同。后来,两国又达成一项新协议,俄将向印出售生产技术。

拉奥总理于1994年6月29日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两国领导人就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签署10项协议,以加强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但是印度偿还俄罗斯100亿美元债务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印、俄都重视发展两国间贸易关系,1992年贸易议定书规定双方贸易额为750亿卢比。俄将供给印400万吨原油、50万吨煤油和农药等。

五、印度同英国关系

印度独立后,印度和英国保持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印度是英联邦成员国。

印、英关系近年继续加强。两国政府派出高级代表团互访,特别是威尔士亲王和王妃、梅杰首相访印,印总统文卡塔拉曼访英,对加强两国关系有重要作用。梅杰首相1993年1月访印期间与印总理举行会谈,对全球问题(包括核不扩散)进行了讨论。梅杰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找到方式结束对抗并解决它们间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克什米尔问题。他相信最好的方式将是在西姆拉协议精神下通过坦率对话求得问题的解决。同时,他表示要发展两国贸易并增加对印度投资。两国签订了为数达2.4亿英镑的投资合同,以开发印度天然气和增加电力输送。1993年11月中,两国政府就兴办合资企业达成协议,将开办10个工商企业。

从1991年8月到1993年1月,英国在印度投资为19.3亿卢比。

1994年3月13日,拉奥总理访英,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签署了投资保护协议。

六、印度同德国关系

近来,印度重视与德国发展关系,两国领导人互访推进了双边关系发展。印度总理拉奥于1991年9月访问德国,两国领导人讨论了经济合作问题。1993年2月18日,德国总理科尔访印,与印总理拉奥就国际形势广泛地交换了意见。科尔希望印度能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拉奥阐述了印度的立场。1994年2月初,印度总理拉奥访问德国,密切了两国关系。

印、德经济合作日益发展,德国对印提供了经济援助,近来,德援建了钢铁厂、电站、化肥厂等。两国贸易较大增加,从1970年的5.17亿马克到1990年的52.4亿马克。1992—1993年度达到892.5亿马克,1993年4~9月为471.5亿卢比。印度出口到德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皮革和皮革制品、农产品、茶叶、手工艺品、宝石、药品、机械和工程品等,德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主要是机械、工程品、化肥、化学制品、精密仪器和金属制品等。德国对印度投资从1991年8月到1993年2月共计17.9亿卢比。

科尔总理访印期间,两国签订两项协议,即以褐煤和天然气为基础的能源项目,在泰米尔纳杜和马德拉斯邦投资建厂。

七、印度同西班牙关系

印度同西班牙关系加强了,1993年2月,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访印。他和拉奥总理会谈中,表示要进一步发展西、印关系,希望看到统一的、繁荣的和开放的印度作为地区稳定的因素。两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和文化交流计划,探讨了增加投资和建立合资企业的可能性。西班牙首相表示要在印度的工业、食品、农业和旅游业等部门扩大投资。

双边贸易近来不断增加,从1989—1990年的39.3亿卢比增至1991—1992年的66.6亿卢比。印度出口商品主要是海产品、皮革制品和半成品、棉花和手工服装、宝石和工艺品等。

八、印度同法国关系

法国外长朱佩于1994年4月访问印度,他是法国外长7年来对印度的首次访问。法外长访印试图“重新推动”与新德里的对话。他同拉奥总理和其他领导人进行了会谈,当谈到克什米尔问题时,强调必须避免此问题的“国际化”。他说印、巴应在双边范围内谋求解决办法。他还说,法国“特别关注与人权有关的问题”,同时“谴责各种形式的暴力、恐怖主义和外来干涉”。

法国希望加强与印度的经济合作。法认为它在这个拥有巨大潜在市场的国家里的经济力量不大。法在印的贸易和投资名列第八位,这与法的国力不相适应。法外长说:“法国政府和企业必须一起行动,以加快速度。”他宣布年底前将举行两国部长级混合委员会会议,法国企业家代表团将访问印度。他还宣布法准备同印度洽谈一项新的财政议定书,以促进法国在印度的投资。该议定书总金额为3亿法郎。

法外长与印度政府讨论了拟议中的向巴基斯坦出售潜艇问题。印对此项武器贸易强烈反对。

九、印度同澳大利亚关系

印度和澳大利亚交往甚早。1968年5月,英·甘地总理访问澳大利亚,推进了两国关系。1973年,澳大利亚总理访印,双边关系有发展。两国在1975年签订了科学和技术协议,1976年签订了贸易协议。

拉·甘地在1986年10月访问澳大利亚,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印、澳建立了贸易委员会,每年开会讨论有关合资企业、技术转让、贸易和人力资源合作问题。两国签订了投资协议和科学技术合作协议,1989年2月,澳大利亚总理访问印度,进一步加强了双边关系。澳增加对印度发展援助3500万澳大利亚元,签署了铁路、电信和气象合作协议。

澳大利亚投资印度各个领域,包括电力、矿业、农产品加工等。

印、澳贸易逐步增加,印度1982年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商品价值约9.3亿卢比,1987—1988年上升到16.4亿卢比。澳大利亚1985—1986年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价值44.2亿卢比。印出口商品主要是:棉织品、服装,黄麻制品、咖啡、蔬菜和水果、皮革制品、海鲜、半加工宝石、工艺品、地毯、机床、水泵、四轮车和计算机软件等,澳出口商品主要是:纺织机、汽车部件、铁路车辆、采矿设备、拖网、科学和医疗仪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干果等。

十、印度同日本关系

印度和日本1952年建立外交关系。印度没有签署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1952年6月9日,印与日本签署双边和平条约。印、日和约比旧金山对日和约更有利于日本。该条约规定在印度的日本人财产将归还日本人。

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印度为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铁矿石,极大地支持了日本恢复经济。

不能否认,在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东、西方对立相当大地影响了印、日关系,但是1984年以来,通过两国领导人互访,改善了关系。拉·甘地总理先后3次访问日本,日本首相1990年4月28日至5月1日访问印度,就国际形势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1990年11月12日,印度总统应邀出席明仁天皇的即位大典。

近年,印度政府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促进了印、日经济合作。

从1951年到1990年,日本对印投资仅1.96亿美元,与日本在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投资数量相比,份额很小。1991年日本外务省指示一个委员会研究扩大对印投资问题。现在,日本投资有所增加,从1991年8月到1993年2月,日本在印投资达65亿卢比。

印、日贸易近年明显增加。1990—1991年度,双方贸易额628.4亿卢比,1991—1992年度增至741.77亿卢比,1992—1993年度达到823.28亿卢比。日本成为印度第二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三分之二的铁矿石、钻石和海鲜出口到日本。

自1958年以来,日本扩大对印度的财政援助,据1992—1993年度联邦预算报告,日本援助总额为13052.71亿日元。1994年日本提供援助11亿美元,用于电力和交通等6个建设项目。

十一、印度同韩国关系

印度同韩国早就建立了经济关系。近来,印度和韩国关系有进一步发展。印度总理拉奥1993年9月10日访问韩国,推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印度和韩国贸易增长较快,1976—1977年度两国贸易额2.24亿卢比,1982—1983年度增至27.76亿卢比,1988年达到6.5亿美元。

近年,印度和韩国在建立合资企业、技术转让上也有重大进展。

韩国官员说,韩、印双边贸易仅占韩国全部出口的0.6%,约占印度全部出口的2%,在工业领域合作,成就是中等。考虑到两国资源和经济潜力,双方合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应当大力推进两国经济和技术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