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有哪些

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有哪些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努力为孩子成为未来创造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是衡量现代家庭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无视孩子的主动性,一味追求家长权威,不会有成功的家庭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保轻教、重智轻德等片面教育导向,教育行为表现过分保护、过度干涉、过度期望。
家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_青少年心理保健指导

家长在家教中应坚持如下几条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现代社会要求未来的建设者,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不但要有较高的智力素质,还要有较高的非智力素质。任何偏移都不利于适应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

2.一致性原则 孩子的父母要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保持一致。父母在教育方面的不一致性往往使家庭教育事倍功半。

3.榜样原则 家长不可忽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要谨言慎行,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

4.超前性原则 家长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提前了解和研究孩子下一个发展期的变化特点,做好教育方式方法调整的准备。

5.两个积极性原则 家教的成功不但要有家长的积极性,还要有孩子的积极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家教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尤其对处于婴幼儿期、童年期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对其性格、气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其特点在于亲子关系的密切性,教育的启蒙性、渗透性、深刻性与长远性等。

要使孩子在体能、智能、语言、社会性等各方面有均衡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爱孩子就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大胆地给他们自主权,让他们在游戏与玩乐中学会与小朋友如何相处,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时孩子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举动和事情时,不要急着按常规去纠正,因为这正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地实践,只有在实践的锻炼中幼儿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学习、娱乐,还是衣食住行的条件,都是父母辈无法比拟的。可是,正因为得到的过于容易,孩子也就不懂得珍惜。

家长应有让孩子吃点苦的意识,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有时也得让他们尝尝“被拒绝”的滋味儿。

很多人责备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殊不知孩子们对幸福的错误理解,往往是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造成的,父母们辛苦地为孩子编织着“幸福生活”,而孩子却唯有享用。其实,不给孩子一定的磨难与痛苦,孩子们怎能懂得幸福的含义,怎能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3)注重素质教育: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围绕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问题,近些年来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按素质教育要求,一种全新的家教观念远未在广大家长头脑中确立。

“子女成才,家长有责”的家教责任观。亲情是一家一户的,孩子是国家的。子女成才造福整个民族,孩子犯罪危害整个社会,那种“孩子是我的”私有家教观必须转变。家长不仅应对孩子奠定接受中小学教育的基础负责,而且应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现代家庭素质教育观应该是努力为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及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充分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那种“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的片面家教观念必须转变。

“不惟龙凤,但求成才”的现代家教人才观。高级人才只是佼佼者,“龙”“凤”永远是少数,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最大贡献就是人才。家庭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是为子女成才奠定良好基础。

为子女成为未来创造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的现代家教质量观。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努力为孩子成为未来创造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是衡量现代家庭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

现代家教主体观,家长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孩子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孩子是活生生的人,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兴趣,充分激励他们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种以家长为绝对权威、逼迫孩子按家长意愿去学习与发展的错误家教观念必须转变。

衡量家教观念转变的唯一标准是家教行为实践。提高对家教的认识是基础,注重家教行为实践的转变是根本。

针对21世纪现代教育的要求与当前家教误区,应着力帮助家长认识与掌握的实施家庭素质教育的主要规律。

家长与孩子同是家教主体的规律。孩子的主体地位要求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与自尊,充分调动、激发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视孩子的主动性,一味追求家长权威,不会有成功的家庭素质教育。

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同步培养的规律。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体现为巨大的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只有同步培养、协调发展,才有成功的家庭素质教育。

从儿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规律。违背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智力基础实际搞揠苗助长,违背孩子的兴趣、逼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发展,都不会有成功的家庭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保轻教、重智轻德等片面教育导向,教育行为表现过分保护、过度干涉、过度期望。家长们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购买大量课外书籍和辅导材料,聘请家教,送孩子上各类学习班,把学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中。家长们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并且对孩子学习标准普遍要求过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他人,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被坏人利用所造成。因此,家长应学习、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