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随着网络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家庭教育的目标和观念应该做哪些调整呢?而在网络时代,中文问百度,英文问谷歌,别人有问题不会来问你,再好的记忆也比不过计算机准确。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影响也很大。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

【教学目标】随着网络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家庭教育的目标和观念应该做哪些调整呢?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能够让孩子保持终身学习的动力?如何培养孩子未来的社会竞争力?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家长会找到答案。

网络对教育观念带来很大的冲击,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搜索引擎的出现改变了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对人才的培养从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第二,知识的快速更新对每个人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第三,科技的高速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更需要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才,而不是什么都懂一点的所谓“全才”。第四,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言论的自由导致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我们将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能力是网络时代的人才标准

在信息时代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出现之前,如果一个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么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博才多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过去,一个肯学习、记性好的人会被认为是很有学问的人。而在网络时代,中文问百度,英文问谷歌,别人有问题不会来问你,再好的记忆也比不过计算机准确。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只要百度能够搜索出来的东西都不是你独有的,别人都可以替代你。那么,你想在一个单位不被人替代,你必须有创新能力,如果你所能够做的东西都是别人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的,你就可以被人替代。光靠记忆是不可以的,只有知识是不够的,既要有知识,还要有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理解能力,老师讲的你听懂了,或者你自己看懂了,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都要回家做练习,练习就是把你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第三层次是创新能力,创新的能力是在运用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不仅完全理解,还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力是未来生存非常重要的竞争力。比如,有一些学生记忆力不是那么强,但是他有创新力。这样的学生或许高考的时候没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工作以后,他可能就有比较大的优势了,因为工作中有些记忆不够精确的内容可以通过百度查找,而他具有的创新能力却可以使他优于别人。

在国外有一些公司是一边招人,一边裁员。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公司只要不解雇你,每年公司都要给你适当地加一些工资。加到一定年限,工资已经加到很高了,而你又没有创新能力,你能做的事情别人都能做,自然会把你裁员,再招工资低的新人进来。所以,最容易被裁员的是工作七到十年的没有创新力的员工。将来我们的孩子可能就要面临这样的一种竞争。所以说,家长要重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高考很重要,但是创新能力对于他未来的生存可能更重要。

根据“国际教育成就评量协会(简称IEA)”2009年的报告,二十九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但想象力与创造力却排名最末、倒数第五。中国孩子创新力是怎样被扼杀的?一方面与我们教育中过早的逻辑训练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小学数学内容比国外孩子要提早2-3年,过早的逻辑训练限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挥。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影响也很大。创新力是来自于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每个孩子小的时候对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和想象力。如果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总被父母亲剥夺好奇心,他的创新力就会比较差一些。家长看看自己是否有下面这些扼杀创新能力的行为:

(一)帮孩子做所有选择;

(二)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和失败;

(三)敷衍孩子的提问;

(四)把孩子的探索行为当作危险行为;

(五)打断孩子的玩耍;

(六)过度赞美孩子;

(七)大量灌输知识,规范标准答案。

还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看课外书,不让孩子做一些能够体现他自身价值或者需要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的事情,孩子可能创新力就会比较差。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呢?首先家长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允许孩子跟您的想法不一样,鼓励孩子与众不同。第三,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幻想。第四,在保证完成学校作业的前提下,让孩子多看课外书,扩展知识面

二、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网络时代资讯发达、知识爆炸,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成为网络时代对人才的另一个要求。终身学习是网络时代的生存竞争力,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的意愿和热情,而有的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就不爱学习了呢?这与孩子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有关,也与孩子的生活热情有关。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就是考上大学,如果孩子的学习目标仅仅是为了考上大学,那必将影响到他大学的学习热情和未来的发展动力。高考不是学习的终点,我们的孩子十几年的勤奋学习的目标究竟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一)高考对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先来看看现在大学生的出路。因为很多家长对高考的认识停留在十几年前他们读书的年代。家长现在都有三十岁以上,他们读书的时候,大学毕业是包分配的。那时候高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考上大学就等于一生衣食无忧。而现在考上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我们来看看现在大学生毕业后都做什么。大学毕业出路有五个:考公务员、考研出国、做专业技术工作、做非专业技术工作、失业。失业率占百分之多少呢?大约有百分之十几。

为什么同样的分数考进大学,毕业后差距会这么大呢?这要看学生在大学里做什么,有的人进去好好读书,有的人就不读书。为什么不读书呢?一个原因是目标缺失,从小到大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以后不知道该做什么。没有职业目标,没有生存压力。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就很正常了。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热情,他也不玩游戏,也不读书,一天懒洋洋的,睡睡觉,到处逛逛,上课爱去不去。有不少学生在大学里面是不会好好读书的。不论什么学校都有不爱读书的大学生。所以,大学毕业以后学生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有些家长从小对孩子包办太多,孩子的生存能力很差,大学毕业找工作还要由家长陪着去找,招聘单位提问,家长抢着回答,说是怕孩子找工作被骗。这样的学生怎么找得到工作。

高考,大家都知道要考名校,觉得名校的文凭才能找到好工作,以后才能发展更好。我们来看几个2012年的高考录取数据,211大学(全国100所重点大学)录取率为5.48%,985大学(全国39所名牌大学)录取率为1.9%。这是以参加高考的人数来计算的。考虑到初升高分流了一半的学生,所以,最终能够录取到名牌大学的学生也就占适龄人群的1%,211大学占3%。而社会的生存空间很大,机会不会只为1%的人准备的。何况就算你拿着名牌大学的文凭也不能保证一生衣食无忧。

那么,文凭究竟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有多大呢?一般是工作五年以后不会再有人问你从哪儿毕业。你们工作了十几年的家长,谁还问你从哪里毕业的?就算你是名校毕业的,毕业出来找到高薪的工作,高薪者若不学习,不出5年就会变成低薪。因为大学毕业4年后知识便会落伍。文凭什么时候最重要?毕业的时候,当没有什么经历证明你能力的时候,你的文凭能证明你的能力。工作两年以后,你有了工作资历以后,文凭的影响力就已经开始下降了,等五年以后,一般大家都是问你毕业这几年在做什么,不会有人再一直问你从哪里毕业,所以不要把高考看得过分地重要。名校的文凭对毕业的头几年很管用,但未来的发展还要靠自身的努力。

(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决定孩子未来生存发展有三个因素:高考成绩、大学生活、发展动力。一是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决定了你大学四年在哪里读书,跟谁做同学,但是他不能够决定你在大学里面做什么。好学校有差学生,差学校也有好学生,当然好学校的学习环境比较好。二是大学生活,四年的时间,非常的自由,你是发展自身的能力呢,还是把这个时间浪费掉?有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好好培养自己的能力,把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浪费在大学里。三是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动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知识的折旧率每年都在70%以上,如果没有生活的热情和终身学习的意愿,事业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而生活的热情和动力也是与早年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孩子一生过得好不好,最终还是取决于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跟高考成绩有关系,也决定了他的大学生活,还决定了他的未来发展。父母是孩子的拐杖,放掉拐杖能走多远取决于从小的家庭教育。

高考只是一把打开大学大门的钥匙,进门之后钥匙就没有用了,还是看孩子自身的发展。高考不是铁饭碗,决定不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三、网络时代需要培养哪些社会竞争力

在家庭教育中是“扬长”还是“补短”?这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传统教育观念总是让孩子克服缺点,有些家长也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改正孩子的缺点上,但最终缺点没有改掉,而孩子的长处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网络时代信息共享、知识爆炸,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合作。这不是一个凭个人力量单打独斗的年代,因此,什么都懂一点的所谓“全才”不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发挥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优于他人的能力,才能让孩子具备未来的生存竞争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存竞争力呢?我们先要找出孩子的长处。社会竞争力除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之外,还有几种能力:第一是自信心,第二是良好品格,第三是沟通能力,第四是实践动手能力,第五个是执着精神,第六是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其他几个社会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自信心

我们发现很多人际交往的问题都是缺乏自信造成的。自我评价过低或者过高,过于自卑或者自尊心太强,这些都是不自信造成的。自信心强的人不仅能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不惧困难和失败,充满热情地去生活。

你的孩子自信吗?请你让孩子说出他的5个优点,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很快地写出来,说明他的自信心不足。我曾经让大学生写自己的5个优点,很多学生写不出来,我就让他们回去想。有个学生想了三天以后给我写了一封邮件,实在想不出5个优点,只想出2点,我喜欢篮球,算吗?但是篮球还打得不好……类似这样的学生还很多。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缺乏自信呢?这与我们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关。学校总用成绩来排名,成绩高的时候老师就表扬他,家长就肯定他。学校和家长肯定的都是孩子的成绩,对于80%成绩不算优秀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得到肯定。

孩子的自信心很大部分来自家长的肯定。我在家长课堂上让家长很快地写出孩子的五个优点,有的家长想半天,说一个都写不出来。我说:“那说明你平时没有肯定孩子。”有的家长就非常好,很快,一两分钟就写出来了,他一想到孩子,马上就有很多孩子的优点冒出来,这样的家长都是比较肯定孩子的,他们的孩子也都很自信、很积极地生活。

自信心这部分的内容,其他章节还会做一些介绍,我这里特别强调两点。

先说自信心是如何培养的,它有一个公式,自信=成功÷自我期待。自我期待是分母,如果自我期待过高,一直成功都不能获得自信。而自我期待从何而来呢?孩子的自我期待大多数是通过父母获得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成为他的自我期待。有个孩子跟我说:我怎么做我妈妈都不会满意,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呢?所以,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那自我期待如果非常低是不是就会有自信呢?成功是分子,如果没有成功的话,零除任何数都是零,因此,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对孩子的评价就是学习成绩,那么,对于多数成绩不算优秀的孩子,他们如何获得成功感呢?所以,要让孩子从其他事情中获得成功感,他才会有自信心。

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不要包办替代,包办替代是家长自己情感的一种释放,实际上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它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否定,为什么要帮孩子,因为他不行,你总是帮他,总是暗示他“你不行”。要让孩子在每个年龄做让他觉得有成就感的事。

爱孩子是人的本性。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家长帮孩子做事不是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出于自己的心理需要。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孩子。心理学里有个“分离焦虑”,是指亲人之间分离产生的焦虑。以前常指小孩刚上幼儿园时与父母分开的不适感。现在有一些父母因为孩子离开自己去上大学产生心理焦虑,因为心理过度依赖孩子了。

我建议家长经常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事务。特别是到了中学以后,可以让孩子处理一些事,家里理财什么的让孩子帮着算一算,让孩子觉得学的知识可以用得上。也可以让孩子去退货,买的货不满意,让他去处理,这些都是让孩子学习的生存能力。同时他如果能把事情办得好,都会变得更自信,觉得自己比同龄人要强。有个家长听了我的建议让孩子做事情了,第二次见到我的时候说:我现在上超市让孩子帮我提东西了。她儿子已经15岁了。听起来虽然有点可笑。但绝对不会是个别现象。

很多家长说孩子不肯做家务。孩子已经被家长养懒了当然不愿意做家务,那怎么让孩子做呢?建议家长可以装忙、装病、装累,因为大多数孩子还是爱父母的,他们会愿意承担一些家务。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

第二,让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这是培养孩子自信非常有效的办法。公益活动跟自信心有什么关系呢?公益活动至少能够说明两点,第一你有爱心,第二你有能力帮助别人,你帮助别人说明你能力比别人强。所以做公益事情,是先助己后助人的事。我经常跟学生说,你们做一些公益事情,一定你自己会改变的。现在有些大学生很自私,辅导员让学生做公益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做,说:“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帮助别人?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我就跟学生说:“你帮助了别人会变得有自信,不相信的话,你去做,你半年以后来找我。”有少部分学生照我说的去做了,反馈回来的信息都特别好。有的给我写信,有的直接跟我说:“老师,我发现我真的变自信了。”

有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参加一个共青团找贫困生的活动,一个月都有一两次到附近的县、村去找贫困生,然后把名单报到共青团,共青团会给贫困生资助。他跟我说:老师,我每一次去内心都会受到一种震撼,人家那么贫穷还那么努力地生活,我更要珍惜自己的生活,要更积极地去生活。我常跟学生说:“你周末去当志愿者,去做一些公益的活动,你内心会感动,你会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很有爱心,你会肯定自己。如果周末你关在宿舍里玩网络游戏、上黄色网站,一天下来是很开心,但你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吗?不可能!你会自我肯定吗?不可能!你的自我评价一定会越来越低。”我希望家长能够跟孩子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动,或者给西部孩子寄一些东西,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重要。

(二)良好品格

社会竞争力中的另一个因素是“良好的品格”。有些家长说:老实人都是吃亏。我说的品格跟老实人不是一码事,老实人是性格上的一种退缩,不是优点。我说的品格是:责任心、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懂得感恩、肯吃苦。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品格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但是才华无法填补道德的空白。有才无德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的,家长心里都很清楚这些道理。有个人名牌大学毕业,很有才华,工作了20多年,现在连生存都有问题。为什么?因为毫无责任心。经常不按时完成任务,不去上班。从事业单位做到国企,再到私企,常常失业,所以很难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合作精神、责任心、肯吃苦、懂得感恩、尊重他人”,一个大企业的老板跟我说,我们提拔员工就是看是否具备这些能力。这应该是大多数企业都希望找到的人才,这也是一种人才,并不是成绩好才是人才。成绩特别优异的孩子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应该说这一类人在人口不到1%。而99%的人更需要高的情商和良好的品格。

大家都知道品格很重要,品格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家庭教育起到决定的因素。教育是无痕的,无痕就是渗透,是无声的潜移默化。在我的婚姻关系课程中会讲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成为具有良好品格的人,孩子从小需要培养受欢迎的行为,如友善、乐于助人、赞美别人、乐于分享、忠诚等,这些都需要家长先做到,家长做到了孩子才会做到。

我特别反对一些家长跟孩子讲很多社会的黑暗面,就怕孩子吃亏。我跟家长说:黑暗面孩子都会看得到,你不用提醒他。网络社会信息这么发达,孩子都不是傻瓜。而如果孩子看不到阳光的一面,就不会积极地去生活。

有个初一的孩子,是富二代,他就跟我说:其实不要读书的。我说:“你为什么说不要读书?”他说:“以后买一个假文凭就可以了。”我说:“谁告诉你可以买假文凭?”他说:“现在什么都可以假的。”还有一些家长喜欢带孩子去成人聚会的场所,拿个手机让孩子在边上玩,然后大人大吃大喝,信口胡言,以为孩子不会注意,可孩子什么都听进去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富二代、官二代出事情?难道他们家长希望他这样吗,希望他飙车撞人吗?我想,没有一个家长希望孩子这样。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就是因为在生活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让孩子看到太多的潜规则。这些不好的信息希望家长还是要避着孩子,要给孩子更多向上的引导。积极的引导能够让孩子生活得有热情。

(三)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我们社会生存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情商。情商占有多少比例呢?主要看你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你以后从事的是研究工作,智商可能更重要。而对于大多数工作来讲,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商,所以,沟通和协调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大家都知道,流通环节的利润是很高的,好的营销人员一直也是紧缺人才。所以,沟通能力强的孩子就算学习成绩不够好也会有他们的生存空间。我在各地做公益讲座的时候问家长:“您觉得自己孩子沟通能力特别强的请举手。”举手的家长一般在10%左右。比例少所以就是竞争力。沟通能力并不是指很爱说话,它包括悦纳自己、理解他人、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亲和力、有自信心等素质。家长在家庭中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在公众场合说话,也要多跟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四)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指哪些呢?一个指动手能力,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另一个是指执行力。先说动手能力。我在外面做讲座的时候经常问家长:大家知道现在最缺什么人才吗?家长都知道最缺的是高级技工,不是博士。为什么缺高级技工呢?因为高级技工既要手巧,还要肯动脑。就是说手巧是前提,而这一部分人中还有一些不愿意做技工。在这一点上,可能有一些朋友会说,是不是因为我们教育的问题呢?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国外也一样的,国外最缺的也是高级技工,所以并不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因为动手能力在六岁以后基本上不能够再改变了,六岁以后,你的动手能力还很差的话,就不太可能再比别人强了。动手能力强的人很少,占多少呢?我在外面做讲座的时候对家长说:“您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的请举手。”一般都不会超过5%。而且那些手巧脑子灵的人一部分去做外科医生、做高级工程师去了,所以高级技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紧缺人才。动手能力在小的时候能不能进行一些训练呢?这是可以的,动手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也可以通过一些早教训练来提高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也指执行力。执行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眼高手低、勤于思懒于行都是现在年轻人的通病。在我的一些学生中,有一些特别愿意去实践,有一些人只是想想,不爱去做。这与家庭教育有关,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花在兴趣班上,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家务事,只让孩子玩那些益智玩具,孩子从小养成不爱动手的习惯。现在家长普遍反映孩子比较懒,其实这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实践能力差也与应试教育有关,我们中小学的班级人数太多,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听课、做作业,让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存竞争。

(五)执着精神

社会竞争力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执着精神,以前说“胜者为王”,现在说“剩者为王”,意思是坚持到底的人就是王者。现在的孩子兴趣爱好特别多,但是做一段就放弃了,这段时间对这个有兴趣,那段时间对那有兴趣。还有一些家长给孩子上了太多的兴趣班,孩子没有一项能够坚持下去。我建议家长在给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最好不要太多,让孩子能够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同时在平时也要培养孩子对一件事情负责任,能够把事情从头到尾做完。另外,体育运动也是培养孩子毅力和坚持精神的很好方式。

社会学家总结出成功人士需要的四个特质:第一是学习能力,第二是沟通能力,第三是执着精神,第四是冒险。如果你想孩子以后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从小也需要培养孩子的坚持精神。

(六)处理事情的能力

“生存能力”通俗地

说就是做人做事的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什么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呢?它包括计划性、条理性和应变能力。做事前做好计划,做事分清主次、先后,遇到变化懂得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家长们在工作中就会发现有些人做事很麻利、有条不紊,而有的人忙忙碌碌一整天做不了多少事情,效率极低,这就是做事能力的差别。

处理事情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而不是等到工作以后才开始培养,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会发现那些从小当干部或者在家做事比较多的孩子,长大以后有较强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更能胜任工作。

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够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独立完成一件最简单的事情也是需要动很多脑筋的。比如,拿2元钱让孩子去买1斤白糖,孩子到店里发现白糖涨价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处理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了。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做家庭的出游计划,遇到临时的情况或意外的情况让孩子处理,都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比如说做菜,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需要很强的计划性,从买菜到洗菜、切菜到烹制,从调料的选择到用量多少,都需要统筹安排,需要条理性,所以,我们会发现做同样的菜,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半天端不出来。做菜是很能锻炼孩子的做事能力的。

很多家长喜欢说这句话:“你只要把书读好,别的都不要管。”家长为什么会讲这句话呢?这是家长小的时候父母亲对他们说过的话。那时孩子要做很多家务,父母亲说这句话是奖励孩子,孩子把书读好了就不用做家务。而现在的孩子本来就没做家务,你再跟他说,你把书读好,别的都不用操心,实际上你是在剥夺孩子学习做事的机会。

有个孩子跟我说,我很想帮妈妈做一些事,比如说洗洗菜,做做菜,我特别喜欢做菜,可我一去厨房妈妈就讲:“快出去,不要你做,你把书读好,什么都不要你做。”孩子有时候很需要从家庭事务中获得成功感,比如说他会做菜,他会获得一种自我肯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书读不好,其他成功的体验又全部被家长剥夺了,孩子就会不自信,生活没有热情。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网络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的,找出孩子的长处,发展孩子的长处,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有专长的人才。

四、家庭教育目标的多元化

网络的出现让普通人都有了说话的平台,而微博的出现让信息得以快速的传播,使得人们能够接收到各种不同的观念,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也使得家庭教育的目标多样化。

有一些家长经常在讨论你这样教育好还是我那样教育好。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先不要争论,大家先看一下教育的目标是否一致,教育目标不一致的人不要在一起讨论。教育目标有哪些呢?大致分为几种:功成名就、快乐、努力、平安。比如,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对吗?没什么不对。有的家长说:“我只要孩子快乐。”也可以。没有对与错,只有目标的不同。目标一致再在一起讨论方法,目标不一致容易互相否定。事实上,家长的价值观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我们知道狼爸、鹰爸、虎妈这些都是追求名利上成功的家长,还有的这类家长把孩子都打伤、打死了。他们不择手段,只要出人头地,其他都不管。你培养孩子的目标可以是功成名就,但是要注意,孩子可能心理会不健康,孩子可能会有别的问题。“疯狂英语”的李阳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李阳是在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事业也很成功,但他是一个对妻子施暴的人。他的人生算成功吗?

有媒体采访过我,让我谈谈对“狼爸”的看法。我是这么说的:首先成绩好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教育,何况“狼爸”的几个孩子是通过港澳生身份进入北大,也无法说明他们的成绩就很好。所以,“狼爸”的事情本身就没有讨论的意义。当然,教育是多元的,不能完全否认“狼爸”的教育方式。他希望通过打孩子让孩子懂事、弘扬传统文化,但很多教育方法都可以达到孩子自律、上进、具备传统文化的目的,未必要使用打的手段才能达到效果。过分的惩罚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也会让孩子认为挨打就可以将错误抵清了,只记得身体的伤痛而忘了错误,对纠正孩子错误并无好处。

大多数家长都会说:只要孩子快乐就行。有些家长说是这么说,实际上他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套。他说孩子快乐就行,一旦孩子成绩差一些,他又对孩子暴跳如雷,这样就不对了。如果你觉得孩子只要快乐就行,那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要看得太重了。

还有一类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努力就行,你不一定要出人头地,但是你要努力,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我个人倾向于这个教育目标。我觉得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大财富不是钱财,也不是技能,而是内在积极的驱动力——乐观、坚持、不惧失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会有热情去做,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够积极地面对。我认为生活的品质不是你所成就事业的高度,挣1000万算成功还是100万算成功?当厅长算成功还是局长算成功?高度都是相对的,而生活的方向是绝对的,积极或消极,乐观或悲观,快乐或忧郁。我们谁都给不了孩子完美的人生,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积极的人生。

有一些家长说: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就行,别的都不重要。有的家长问:“作业这么多,你说我是让孩子去睡觉还是让孩子做作业?”我说:“那就看你了,你如果觉得健康更重要,你就让他去睡觉。”怎么教育孩子关键还是取决于你的教育目标,取决于家长自己的价值观。

有个家长问我孩子应该几岁开始学钢琴?有的专家说3岁,有的专家说5岁。我问她:“孩子有没有音乐天赋?你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目标是什么?是当钢琴师,还是考级,还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素养?”想清楚就有答案了。

教育目标可以是多元的,多元有没有底线呢?当然有底线。教育的底线是什么?我先讲什么是成功的教育,我觉得成功的教育有三个内容。第一,自食其力,有生存能力;第二,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第三,有益社会。这就是成功的教育,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至少要有这三点。功成名就就是成功的教育吗?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事业很成功,但无益于社会、没有爱心,也不算成功的教育。

教育的目标可以不一致,但要有一个共同的底线。我认为底线有三点,一自食其力,二不能伤害自己,三不能伤害他人。有的家长说:“能不能自食其力无所谓,我有足够的钱给他用。”我说:“你有足够的钱给他用,他可以不自食其力,但是如果你不教他积极向上的话,他就会滑到底线的边缘。”有些家长觉得怎么可能让孩子伤害自己。如果家长放纵孩子那也是很容易,比如,有的家长有钱,放纵孩子,孩子网络成瘾,甚至去吸毒、赌博,是不是就伤害到自己了?有的家长不给孩子正面的引导,给他买了很好的跑车,飙车撞死人了,这就有害社会了。所以说,不管你有多少钱,都要教育孩子积极进取,这样的孩子才不会伤害到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在这一点上家长要引以为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