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职责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职责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而中国科技大学某届少年班中, 70%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还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被老师视为白痴而拒之门外,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因“智力迟钝”在12岁时被校方勒令退学,但他们的父母没有因孩子“笨”而丧失教育的信心,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去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他们成就辉煌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明确使命: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职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已经崛起,家长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合格的家长尤为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美国学者R.F.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对十万个孩子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0条是孩子最希望父母做到的:①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②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③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⑤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⑥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⑦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⑧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⑨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⑩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以上10条要求,即孩子对父母教育方法上的要求,也是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的要求。

一、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形成、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学龄前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人们常说这样的话:“看,这孩子走路和他父亲一个样。”可见家长的行为举止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育家孙敬修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在某幼儿园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小男孩很喜欢搂抱小女孩,并亲她们,教师在纠正其行为时,小男孩不解地望着教师说:“我爸爸也是这么亲妈妈的。”这个小男孩的父母的行为不分场合,当着孩子的面过分亲近,结果被孩子模仿。再如,有些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孩子也会如此行事。

2.努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常言道:“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对家长不可能用正规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水平要求,因为家长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水平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强求家长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都具备教师的能力,恐怕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在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为知识存在老化问题。幼儿求知欲相当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若家长不能给出令其满意的答复,则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就无形中降低了。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这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榜样,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孩子品质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的调查表明,这些人的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2.9%,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4.5%。而中国科技大学某届少年班中, 70%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

3.努力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感染力极强。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孩子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若家长怒气冲冲,孩子也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甚至号啕大哭。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

孩子中有的性格倔强,有的性格温顺,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较敏感,等等,都与父母的性格有关。家长要有开朗的个性,要与人为善、富有同情心、和蔼可亲,要保持一种常态的稳定情绪,这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在这种精神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能以处惊不乱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处理发生在身边的意外事件,稳重沉着,应变能力强。

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还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两爱型’(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巨人,就看你有没有耐心、信心和决心。”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被老师视为白痴而拒之门外,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因“智力迟钝”在12岁时被校方勒令退学,但他们的父母没有因孩子“笨”而丧失教育的信心,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去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他们成就辉煌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耐心和细致,他们常因孩子领会不了大人的意图而斥责和打骂子女,孩子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中产生的。

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毫不退缩,善于动脑去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各种兴趣,即家长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美等活动,如琴、棋、书、画、打球、摄影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习家教知识,提高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高尔基认为,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否则,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学龄前儿童,在3~ 7岁之间好奇心强,充满天真的幻想,往往向家长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甚至做出一些令成人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些行为往往带有破坏性,成人切不可轻率地指责是“胡闹”“捣蛋”,甚至打骂孩子,应该看到其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地鼓励、引导,使之得到合理的发展。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将家中的电动玩具或收录机拆坏,这是由于孩子好奇心所致,了解这一特点的家长会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从小培养孩子探索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热爱学习打下基础。而有的家长因不了解孩子心理,常采取训斥、打骂的方法而扼杀了孩子创造个性的萌芽。一位名人曾说过:“在你们的打骂声中,没有了爱迪生,没有了爱因斯坦,没有了威特……”再如,童年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家长在这个时期注意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将是最明智的做法,而有些家长却逼着孩子写汉字、做算术,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进入学龄期正式学习时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可谓欲速则不达,其消极影响很难消除。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其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为此,家长们应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此外,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听听讲座,与同龄孩子的家长交流切磋教子经验,这对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很有益处。

三、更新教育观念,让孩子全面发展

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浙江日报》登载:在一项调查中发现, 92.7%的家长希望孩子具备大学学历。这种高度期望反映了当今家长对成才观念的误解。由于这种观念,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为孩子设计了一条“辉煌之路”,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留学直至“功成名就”。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到了幼儿期,就开始让孩子奔波于各种学习班,一会儿让孩子学钢琴、学电子琴,一会儿让孩子学画画,一会儿又让孩子学书法……一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为了让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或物质刺激,或棍棒教育,以至于年幼的孩子盼望着自己能像爷爷奶奶那样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学习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期望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反之,甚至可能酿成悲剧。南京一位家长因三岁独生儿子背不出一首唐诗竟将孩子一脚踢死;孩子为逃避练琴而弄伤弄残自己手指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教训应引起家长深思。

家长应更新成才观念。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湖南汨罗素质教育时讲道:“国家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但任何国家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形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结构必须合理,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他还说:“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他认为,只有思想健康,思路宽广,有组织实践能力,而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道德,身体健康的人,才会对社会有大贡献,才是全面发展的人。社会是七彩的,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各不相同,有的人适合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有的人适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点。家长应适应国家的需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根据孩子的本身条件设计一个切实可靠、可行的未来。古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有许多能工巧匠,如餐饮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行业中的名造型师、服装行业中高级服装设计师……他们并不一定都出自名牌大学,往往都是自学成才。家长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及孩子本身的条件对他们寄于适度的期望,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即在某一种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家庭氛围就是在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能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等。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存活离不开家庭,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和住房条件各不相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协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家长应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家具陈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一种无下脚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的家长尽管经济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还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不许坐,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等。

2.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这会帮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为其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孩子制订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酒划拳,有的玩电脑、看电视成瘾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这样很难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应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

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责、经常吵架打架,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有一个少年犯曾这样说:“我的童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声中瑟瑟发抖地度过的。”乌鲁木齐市少年管教所曾对少年犯作过一项调查,发现40%的孩子是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新疆教育科研人员研究的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 12岁)心理特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爱哭;放荡不羁,爱到处乱跑;过分胆小和焦虑;冷漠,无动于衷,情绪低落,快乐不起来;悲观,觉得低人一等;孤独,经常发呆;易烦躁发怒;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紧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以上这些调查都说明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家长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的意见强加于孩子。孩子喜欢玩耍,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其不良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并讲明道理,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会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更能奏效。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家庭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在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无论在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优势,是其他两种教育替代不了的。但这不影响其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即要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建设者,所以三方面的教育要相互配合和协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龄前幼儿大都在托幼园所受教育,这种集体式的教育在方式、内容、形式上都比家庭教育正规。在托幼园所里,教师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专门培养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品质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学习兴趣等。幼儿教师经过了专业性训练,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育、保育知识和教育水平,比家长更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此,家长积极主动与托幼园所取得联系,紧密配合幼儿教师、保育员,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家长要了解托幼园所教育规程、教育纲要和有关条例,配合托幼园所及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使教育目的、教育步调达到一致。其次,要积极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准备好教育活动所需物品,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最后,家长要积极参加家园联系活动,如家园联系开放日可使家长了解托幼园所的一日常规,家长学校可使家长通过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家长切不可借口工作忙、时间紧而放弃这种良机。

总之,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者认真对待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家长们正在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地探索、实践。当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时,家长能够无愧地说一句:“我尽到了为人之父母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