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到来,全球化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大。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家长,其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成才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导致这些家长很难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人才观构建起客观正确的认识,很难认识到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家庭教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导致家庭教育问题重重,效率低下。

第九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家庭教育展望

在知识化、信息化的推动下,世界正走向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变革的机遇,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也给以“齐家”为核心目标的中国家庭教育传统观念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我国的家庭教育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地国际化,世界化。家庭教育要着眼于培养有知识、有能力、会做人、会做事、懂传播、善沟通的,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高素质人才。

第一节 全球化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历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全球化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信息化程度提高的影响

全球化是信息技术、信息化推动的。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加快,手机、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日益普及,家庭的信息传入渠道大大增多,信息量迅猛增加;家庭生活日益信息化,家庭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已是越来越带有普遍性的事实。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变化,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儿童、青少年们较之他们的先辈而言,知识已是非常丰富,眼界已是非常开阔。

信息化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网络进入家庭后,既有可能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捷,也有可能因为家长教育或引导不善,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比如,迷人的网络信息有可能减少孩子与家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与社交能力的发展;也有可能减少孩子正常的休息、娱乐生活,影响孩子的学习;不健康的网络信息甚至有可能诱导孩子犯罪。

二、家庭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及教育手段不断改善的影响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已迅速融入全球化。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比如电脑、电视进入家庭,各种学习软件、玩具、报刊书籍不断增多,可供孩子学习的条件日益丰富,为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信息技术革命使家庭教育手段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家庭教育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前的家庭教育主要靠父母口耳相传,身体力行。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不断进入家庭,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不仅可以通过书本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电脑、电子学习软件进行学习。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会给家庭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优越的物质条件容易使孩子有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懂勤俭、不愿吃苦等现象。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到来,全球化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大。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我国的家庭教育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面临很多问题:

一、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的教育观念即指家长对人才、儿童、教育的一系列认识与观点。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家长,其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成才起着决定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决定着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及家庭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

(一)重智轻德的片面人才培养观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家长的人才观是重智轻德。他们特别注重子女的智力发展,特别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一味追求高分数,认为只有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才是人才。同时,家长们却忽视对孩子品德、兴趣、能力、性格个性的培养,不大关心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与内心情感世界,其结果往往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因此,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导致这些家长很难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人才观构建起客观正确的认识,很难认识到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二)忽视儿童,侵犯儿童权利的落后儿童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大关注孩子的社会化,忽视儿童是有能力的独立个体,忽视儿童的社会权利和地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小大人”,以己之心度孩子之思,凭主观意愿对待孩子,不能把他们看作是有自己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有自己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的个体。

(三)不能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的陈腐教育观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与方式,轻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而另一些家长则恰恰相反,过分重视家庭的作用,把家庭当作第二课堂,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严厉,甚至对孩子采取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这两种教育观都是不科学的,都有可能因此抹杀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百弊而无一利。

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高

家长的教育素养对孩子成才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家长素养的高低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家长的教育素养主要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由于我国自近代以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的相关素养不高,因而我国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不高,直接影响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

(一)品德行为素养不高

家长的品德是个人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的综合反映,是决定子女品德面貌的基础。[1]家长的思想品德素养直接影响子女的道德水平及性格形成。儿童在幼年时期,思想单纯,个性尚未形成,性格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家长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行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长可能还存在思想不正、行为不端、生活习惯不好,如抽烟、酗酒等情况,这些行为有可能成为一些孩子模仿的对象,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知识文化素养不足

教育子女是一项脑力劳动,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素养。我国家长的现有文化素质与未来社会的需要相比,知识普遍缺乏,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不少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往往只能以传统的经验、习惯及成人化的方式来教育子女;普遍缺乏儿童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不懂得诸如优生优育、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卫生保健与疾病防御等基本知识,缺乏对子女的科学养育;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如家庭教育的特点、原则、内容及方法等。对家庭教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导致家庭教育问题重重,效率低下。另外,家长的知识面狭窄,文化修养不高,也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能力不够

家长的教育能力是指家长能够清楚地了解孩子,能够观察他们的言行,洞察他们的心思,能与其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由于缺少专门训练,许多家长的教育能力较为低下。一些家长不具备观察孩子言行的能力及洞察能力,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自然也就不能选择有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些家长不具备跟孩子进行积极有效谈话的能力,对待孩子要么是粗暴的训斥指责,要么是漠视不理,放任自流;一些家长不具备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待孩子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情绪色彩,在这些家长眼里,孩子的缺点总是多于优点,因而总是指责多于赞扬,缺乏客观冷静的分析。

(四)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同心理有问题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与同心理健康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相比,会产生更多的行为或情绪方面的问题。[2]在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今天,家长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了更多人议论的话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承担了诸多在教养子女过程中的压力,如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而这些压力也给家长造成了各种心理负担甚至是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不仅会对家长本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还会通过各种渠道转移给孩子,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对孩子或溺爱或冷漠、或严厉或放任等教育方式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趋势,让家庭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家长的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三节 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正全面提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家庭教育的内外环境将继续改变。研究家庭教育新观念,探讨家庭教育新方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指导家长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并科学有效地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方向。

一、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观念决定行为。家长必须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或调整其教育行为,解决现在或未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通常是非正规、非模式化的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一般是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实现的。因此,观念的潜在作用尤其突出。为了孩子在未来社会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家长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一)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教育方式及行为,并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家长要具备打造和谐亲子关系的新观念

在未来社会,一方面,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由于信息化所导致的社会结构形式的转型,社会对人的个性的独立性和人际间的合群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全球化需要大量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这就需要树立家长正确的亲子观。

因此,家长应意识到全球化对社会人才结构需要的变化。一方面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应运用民主的方式,平等地对待他们,与他们谈心,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与内心情感需要,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尽可能广泛地参与社区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合群性与乐群性,不要与其他孩子盲目攀比,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和不切实际的要求。过高的要求只会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失败感和挫折感,挫伤孩子进取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尤其要鼓励孩子对事物或问题的兴趣与探究热情。

2.家长要树立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新理念

未来社会的分工会越来越细,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人才的评价标准会发生变化。那些素质好、有能力、情商高、受人欢迎的人更容易被社会看作人才,更容易获得机会,更容易受到尊重。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家长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知识的摄取、高分数的取得,也应当重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重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孩子理想、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鼓励与支持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活动中让其学会交往、合作、共事和生存。

总之,全球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应培养有责任感、事业心、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在鼓励孩子胸怀大志、奋发向上的同时,更应鼓励孩子认识到,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广泛而多层次的,成才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即为人才。

3.家长要具备视家庭教育为基本道德责任的新理念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任何一个儿童都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对于家庭而言,一方面,家长不应当强制要求儿童被动地接受教育,而要遵循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特点,使家庭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儿童应当享受的一种基本权利,也是家长应当承担的一种基本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每一个家长都有义务为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条件,不可以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能有“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点,要努力根据孩子自身的身心特点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4.构建终身教育理念,打造学习型家庭

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社会不仅是知识型社会,更是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一蹴而就的学习模式已经被淘汰,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将成为伴随人一生成长的教育。创建终身学习型家庭将成为众多家庭的必然选择,是新世纪家庭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终身教育即整个人生都处于教育的过程之中。家庭理所当然地应当在这一过程中肩负起开展终身教育的责任,保证家庭成员的潜力得以更好发展,以符合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使之能轻松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此,家长要挖掘家庭终身教育的潜能,以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工作作为切入点,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培养和提高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坚持不懈地学习,激发和保持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建立“学习型家庭”是推行和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是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学习型家庭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家人进行共同的学习分享与活动。[3]学习型家庭提倡家庭成员全体学习,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孩子是一种熏陶;提倡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对于密切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促进相互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必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探索新世纪家庭教育的规律,完善家庭教育的目标,顺应时代需求,构建终身学习教育理念,打造学习型家庭。

(二)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为了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家长应当具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现代教育知识,不仅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也能更好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具体而言,家长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家长应具备法律常识与现代科学文化素养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家长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的教育法规等。

知识是人在未来社会安身立命的基石。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活到老学到老”应当成为为人师、为人长的基本追求。让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应努力使自己成为通才;在知识类型上尽量不要有盲区,尽量拥有学高为师的条件。这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也可能成为孩子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的榜样。同时,家长的文化水平又影响着家长自身对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为此,家长要努力丰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应对未来社会对家庭教育新的要求。

2.家长应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

家长应当将礼仪修养作为教育子女的基本修养,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细节当中,让其潜移默化。具体地讲,家长应注意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礼节礼貌。例如,不讲粗话、脏话,在公众场合不高声喊叫、大声喧哗等;要注意自己的妆容,保持衣着整洁、大方、得体等;接待客人时要讲究言辞得体等。总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在生活中要谨言慎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

3.家长应有高尚的品德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原则。家长的高尚品德和良好心理素质不仅为孩子良好品德、性格的形成提供榜样,而且,家长的品德、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琐碎、艰巨的工作,教育对象又是情绪不稳定、过错行为有较多反复、可塑性强的儿童青少年。因此,家长特别需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行,具有教育理智。

4.家长应具备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素养

家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充满挑战、需要创造、讲究方法艺术的脑力劳动。从事这项劳动,就得要学习。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未来学、系统科学等知识,如掌握孩子生长和发展的规律知识;掌握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态度对孩子的影响的知识;要具有传播能力、沟通能力、辅导能力、咨询能力、协调能力,了解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一些沟通原则和技巧的能力等。这些知识和能力将极大地丰富和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在家庭教育的真实情境中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谐,有助于父母表达其对孩子的爱与接纳;当孩子发生问题时,父母能够给予适当合理的协助。

总之,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会对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家长,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家庭的未来发展与幸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家长必须承担责任,必须与时俱进地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二、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4]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管理为主导、社会教育为依托,只有三者有机配合协调,才能促进家庭教育和谐发展。

(一)加强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引导、支持和帮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实施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因此,社会有责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相关教育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

要强化教育机构,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学校的指导、督察和监管力度;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尤其妇联、教育部门等要担负起对妇女教育的重任,以充分发挥母亲教育子女的才能。

2.加强社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社区是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实现模式,即以一个街道、一个乡或一个区为范围,将这个社区里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组织起来,共同关心这个社区内的年轻一代的教育,支持社区内的各类学校并为他们提供帮助,而这个社区内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则一起参与社区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实行双向服务,起到既教育青少年儿童又改造社会的作用。[5]

《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指出,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及科学育儿知识”“积极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等。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在于根据社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探索如何有效地挖掘社区资源,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活动,形成与学校教育指导的互动与互补。社区如果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无疑会为家庭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的社会功能会不断健全和完善,家庭教育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社区所提供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精神氛围,并逐渐与社区教育融为一体。

3.发挥大众传媒对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应当尽可能地利用报刊、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大众传媒,为家庭教育提供工具、素材和方法,以开阔眼界,改善家庭教育指导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能力和水平。

(二)拓展学校(幼儿园)教育职能,发挥其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学校(幼儿园)在家庭教育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学校(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教咨询热线、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1.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长学校是学校(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的最直接、有效的指导方式。学校(幼儿园)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运行是家长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校(幼儿园)应有专司家庭教育研究的教师,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家庭教育的现象和本质规律,研究本地区、本社区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特征的学生情况给家长以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家庭教育有困难的家长解决实际困难。

2.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学校(幼儿园)的指导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幼儿园)联系的纽带,学校(幼儿园)要提供条件鼓励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成长状况,并根据这些情况指导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

3.通过家教咨询热线、家访及开展学校(幼儿园)开放日(周)等形式进行指导

实践证明,学校(幼儿园)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安排和督促教师家访、实施开放日(周)活动等能有效增进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责任感,能为家长提供相互学习、切磋经验提供机会,从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学校(幼儿园)还可以利用一些节假日,如儿童节、元旦等,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以加强家庭与学校(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

(三)推进家庭、学校(幼儿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形式

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绝非家庭本身可以独立完成。家庭、学校(幼儿园)与其他社会组织对学生发展与教育常常是交互影响的。这种交互作用不断累积,将持续地影响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孩子的成长。家庭、学校(幼儿园)和其他社会机构不仅应注意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或影响力,更应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以发挥合成或系统的影响力,并力求使这种影响系统化、一体化。一方面,家庭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顺应社会进步、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做到优生、优育、优教;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得力措施,共同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三、顺应全球化,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研究

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复杂的。家庭的含义、类型、存在的形式也将受到影响,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等也将发生变化。研究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家庭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是家庭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一)加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

要致力于探究家庭教育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探究全球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探究家庭教育的学科属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结构、发展规律,家庭教育的方法、技术、艺术等。这既是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的需要。

鉴于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学科发展薄弱的现状,应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大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经费投入,切实推进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要注重研究力量的整合,避免重复研究。高等院校的理论工作者不仅要注重各高校间的相互协作,同时还应注重与社会上相关研究组织和研究人员的协作,注重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吸取营养。

(二)深化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

家庭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是一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是父母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家庭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家庭,开展实地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还应鼓励一些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的家长参与相关的研究。只有这样,家庭教育的成果才能做到切实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服务,为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服务。

【思考与运用】

1.全球化思潮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有哪些影响?

2.新形势下,我国的家庭教育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3.家长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4.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应如何开展?

【本章相关学习资源】

1.冯林.中国家长批判: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2.中华家庭教育网http://www.zhjtjyw.com/

【注释】

[1]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89

[2]http://www.cqhuashan.com/maladys/39446.html

[3]李洪曾.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4

[4]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34030.htm

[5]李洪曾.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