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维埃的旗帜高高飘扬

苏维埃的旗帜高高飘扬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17年的11月8日,俄罗斯民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这充分体现了苏维埃对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需求的重视,无疑赢得了俄国人民的欢呼雀跃。1918年9月2日,苏维埃中央发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呼吁,推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布尔什维克和新生的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课题。

第十四章 重整河山在今朝:苏维埃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为反对独裁者的统治而在俄国建立的所有政府中,只有一个政府才会有向农民保证反革命并不意味着将土地归还给地主这样的明智之举。所有其他的政府都或多或少清楚地表明其重建或补偿地主的政策。正是这个原因,而非布尔什维克人的杰出的品德才在面临英国人的坦克、法国人的弹药与日本人的来复枪和刺刀的情形下决定了三年斗争的问题。

——梅纳德

1917年的11月8日,俄罗斯民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从这一天开始,这个民族要面对的,将是无数个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所以,新生的苏维埃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可以借鉴、可以照搬的经验。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社会主义制度这条道路上,俄罗斯民族成为第一个拓荒者。

历史赋予俄罗斯的这一重要使命,激发了这个民族的爆发力。

谈到俄罗斯人,人们常常冠以“苦难”二字。是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如同俄罗斯人这样,在短短三百年间遭受过如此之多的战争、暴乱、革命和危机,仿佛在地狱和天堂间急速跌宕起落。十月革命后被驱逐到西方的俄罗斯思想家、神学家别尔嘉耶夫在他的《俄罗斯思想》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俄罗斯民族是最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普济主义、全人类性……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民族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俄罗斯的严寒使得这个民族充满了忧患意识,忧伤是俄罗斯人独有的艺术气质。这种忧伤不是心灵脆弱或是精神委靡,而是一种寓意更加深刻、内涵更加丰富的明亮的忧伤。由于本身地理和气候的原因,俄罗斯的先祖必须在气候许可的情况下迅速完成耕种,然后无所事事地度过漫长的冬季,这使得俄罗斯民族既吃苦耐劳、极具爆发力,又在百无聊赖中嗜酒无度,荒废光阴。有人说,只有在巨大的压力下,俄罗斯民族顽强而深沉的耐力才会充分发挥出来。

现在,历史将俄罗斯推向了爆发的边界。

起义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两项法令:一是和平,向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二是分田地,宣布土地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分给劳动者。这充分体现了苏维埃对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需求的重视,无疑赢得了俄国人民的欢呼雀跃。

政府要赢得民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言而有信。对于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来说,这并不容易。

分地是自家的事儿,这个政府可以说了算的,但别忘了,还有一件政府说了不算的事儿呢,那就是打仗,打仗这个事情属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抗力因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为了前线

苏俄碰上的第一个不是善茬的主是德国。

这个德国跟沙俄素来是联络有亲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不就是德国人么?现在沙俄被苏维埃灭了,就算以前没跟俄国讲过什么裙带关系,德国现在也要找碴儿收拾一下新生的苏俄。

谈判桌上,德国狮子大开口,提出掠夺性条件,包括要求将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部分领土总计约15万平方千米划入德国。

为了不再给人民造成战争的负担,列宁主张忍辱签约,引起了普遍反感,甚至一些地方党组织坚决要求改选中央,认为列宁是德国间谍。直到德国兵临城下,彼得格勒危在旦夕,党中央才通过列宁的提议,咬牙签约。戏剧性的是,德国后来战败了,苏俄立刻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撕毁了这个不平等条约。

苏俄碰上的第二群混混是被英法美日等国煽动起来的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白军。江山四望,烽火狼烟,苏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多的时候,红军同时在24条战线拼杀。丘吉尔此时放言:“必须用武力封闭俄国的决口。”而此时的苏俄,百废未兴,积贫积弱,经济告急,粮食告急,就连粮食人民委员都因为饥饿晕倒。如何在国内叛乱和西方工业国家的围剿中生存下来成了苏俄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

1918年9月2日,苏维埃中央发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呼吁,推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农村,征集全部余粮甚至部分口粮。

在城市,集中控制工业生产、流通和分配。

在人民群众中,全国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在党的内部,号召共产党员最先为革命而战。

——整个苏俄成为一个整体,迅速走上战时轨道,每一份力量都投入战斗。两年后,战争胜利了,政权保住了。

国未破,山河在,却是满目疮痍。

粮食产量——战前的一半。

工业产值——战前的13.8%。

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布尔什维克和新生的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课题。正如列宁所说:“或是灭亡,或是开足马力奋勇向前,历史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新经济政策——当计划遭遇市场冲击波

刚从烽火中走出的苏俄并没有适应和平的日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大家认为,这样下去,国家会很快进入到共产主义。

但,仅仅一年后,一场春荒给了苏维埃当头一棒。

饥饿的农民拿起了武器,曾经是苏维埃最坚固堡垒的喀琅施塔得将它的炮口对准了布尔什维克……

列宁陷入了沉思,之后,他走向田间地头,开始了农民运动考察。

在这个过程中,列宁知道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弊端——劳动人民说:“懒汉和勤劳的人都同样摊派,这太不公平。”

知道了所有权和支配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农民兄弟质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次危机震惊了列宁,他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1921年3月,一个叫做“新经济政策”的名词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农村问题上,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完税后的余粮由农民自由支配,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在商业问题上,新经济政策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设立国营百货公司。

在工业问题上,新经济政策允许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某些大企业,以租借或合作的方式交由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充分招商引资

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也是苏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由战时共产主义向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进发的一个缓冲带。

但,当计划遭遇了市场冲击波,由于资本这个从头到脚都滴着血的肮脏的东西的介入,不可避免地给苏俄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

在知识界,一股不大不小的自杀浪潮开始涌现,比方说1921年8月在寓所自杀的苏俄著名象征派诗人勃洛克

在布尔什维克内部,共青团在两年之内失去了一半团员,俄共党员中也有很多退党。

在苏俄国内,有不少人指出新经济政策是变相的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在国际社会,共产国际认为新经济政策会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复辟,削弱国际革命运动。

压力不是一般的大。面对来自国内国际、党内党外的口诛笔伐,列宁没有后退,他在各种场合,用演说、用文章,鼓舞共产党人,让大家具备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事实是最好的教科书。

1年后,苏俄农业丰收,饥荒阴霾散去,商业蓬勃发展。

4年后,苏联经济得到恢复,逼平“一战”前的水平。

62年后,当时在苏联生活了7年,亲历了计划—市场—计划的哈默对中国的朋友说:“现在你们国家已经作出了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六十多年前列宁的那些主张,叫做新经济政策……中国正在发展这些主张,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终于崛起了。

亘古如生,永怀贤哲

殚精竭虑的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莫斯科时间18时50分在戈尔基村逝世,终年54岁。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英年早逝,引发了各样猜测。据参与过列宁大脑解剖的哲学副博士、畅销书《天才死后的诊断》作者莫尼卡·斯皮瓦克透露的健康人民委员尼古拉·谢马什科院士的报告中的一段话:“列宁的死因被认为是血管壁硬化(动脉硬化)。解剖证明,这是列宁生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因就在颈动脉。动脉硬化首先影响大脑,也就是直接支配人体活动的器官。”

而引发颈动脉硬化的原因则是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首都莫斯科郊外米赫尔松工厂遭遇的第二次刺杀。彼时列宁正准备登车,一位女性上前与其交谈,三声枪响后,列宁当即倒地不省人事。第二发子弹穿过左胸,留在颈部,靠脊柱很近,约1厘米,位置很危险,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安全取走子弹。直到1922年4月24日,由一位德国医生为列宁实施手术取出了子弹。正是这次刺杀,给列宁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1922年5月,列宁第一次中风,右侧部分瘫痪,开始减少政务。同年12月第二次发生中风后,他停止了政治活动。1923年3月,他第三次中风,直到去世一直卧床不起,也不能说话。

列宁去了,他为全世界无产者留下了一套被后世称为“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一套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苏联·莫斯科,山河同悲,风云变色,九十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瞻仰了列宁的遗体并默哀。工会大厦静立,红场静立,莫斯科静立,苏联静立。

英国·伦敦,首相丘吉尔说:“俄国人民掉进泥潭苦苦挣扎,对于他们来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列宁的诞生,而第二坏的事情则是他的死亡。”

中国·广州,中国国民党追悼列宁大会,孙中山为列宁主祭:

茫茫五洲,芸芸众生;孰为先觉,以福齐民。

伊古迄今,学者千百;空言无施,谁行其实。

惟君特立,万夫之雄;建此新国,跻我大同。

并世而生,同洲而国;相望有年,左提右挈。

君遭千艰,我丁百厄;所冀与君,并轨并辙。

敌其不乐,民乃大欢;邈焉万里,精神往还。

天不假年,与君何说;亘古如生,永怀贤哲。

在莫斯科最寒冷的季节,苏联,合上了它历史的第一页。

img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