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都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

成都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已有18年办学历史,是一所包括新闻传播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其前身为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截至2014年,学院建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四个,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艺术类专业,广播电视学和广告学两个非艺术专业。目前四个新闻传播类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共计1802人,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
成都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_川渝新闻传播教育35年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已有18年办学历史,是一所包括新闻传播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其前身为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院。1997年,成都理工学院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厅联合创办了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同年招收包括影视编导、表演、影视制作三个方向的传播学专业成人大专班40余名学员。1998年,该院除继续在校外建设原校部外,又在理工学院校园内设立了校本部,并于同年正式招收统招大专班。1999年,学校将在成都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系已有四年办学历史的艺术设计专业调整到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校本部,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院也由此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在校生规模扩大到200多人。

2001年,学校将原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商业艺术设计系和文秘系的一部分整合到了艺术学院,成立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由刘迅教授担任院长。同年,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开始招收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及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2004年,正式招收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截至2014年,学院建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四个,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艺术类专业,广播电视学和广告学两个非艺术专业。目前四个新闻传播类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共计1802人,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

2007年,学院成功申报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负责人为刘迅教授。目前,传播学硕士生规模已达106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潜心研究,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形成了以理论传播和应用传播综合研究为主,进而依托理工科专业优势拓展科技与传播整合研究领域,突显影视媒介特点,探索艺术与传播规律,探讨广告文化与媒介经营管理特点的研究特色。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影视文化传播、视听艺术传播、科技新闻与传播、广告文化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

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以及宣传学科点的指导思想,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与全国48所知名大学的新闻传播一级学科一起参加了新闻传播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国家评估,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在学院发展的18年里,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在内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在理工科大学创办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和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凝练出了“后现代”的教育理念、“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实验平台、“三四五”课程体系、合理化的学科生态等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理念。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多元化、国际化的办学模式也正在稳步推进。2013年,学院与英国格林姆斯比学院联合办学。2014年,“同济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Arts Abroad Project”也已正式启动。

按照“三大一重”“三点一线”“三位一体”“三步一跃”的学院工作总体思路,学院努力营造教学科研新生态,积极探索理工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特色,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为新闻传播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验条件。2014年正式启用的艺术大楼,建筑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建成后的艺术大楼实验条件在川渝地区首屈一指。2014年12月,艺术大楼正式作为四川省艺术联考考点,确保了2015年四川省艺术联考的正常进行。在艺术大楼里,设有电视科教纪录片研究所、广告文化研究所、川剧艺术研究所、应用社会学研究所和一个电视台、一个影视制作实验基地以及一批实验室专业教室,其中包括标准剧场1间、黑匣子实验剧场1间、非线性编辑室2间、线性编辑室1间、新闻演播室1间、摄影实验室1间、高清直播实验室1间、虚拟实验室1间、台词教室2间、录音实验室2间、作品展播教室1间、语音实验室18间、播音演播教室5间、化妆教室2间、数码实验电影院1间、数字多媒体实验室3间、虚拟演播实验室1间。完善而优良的硬件条件使得这一集传媒、艺术于一体的综合大楼成为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也成为对全校大学生进行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地。

学院高度关注科研与艺术创作。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校级等不同层次的新闻传播学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拍摄制作影视作品80余部(集);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余篇。科研获奖方面,该院教师斩获了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飞天奖、国家及省级“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金话筒奖以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等100余奖项。2014年,刘翼教授、刘迅教授联合执导的《电影儿女》荣获美国“2014世界民族电影节”国际大奖最佳音乐片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年,学院还承办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刊物《四川电影界》,并将其作为院刊面向校内外推出,创新对外宣传模式,打造媒介融合时代学院形象传播工作的新阵地。

在学院党委书记刘迅、院长刘翼的带领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数千名新闻传播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学以及广告学专业先后向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各级媒体输送了一大批编导、摄像、播音、主持、记者、编辑、媒介经营管理等专门人才。因毕业生具有“口头过硬、笔头过硬、镜头过硬、肩头过硬”等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此外,还有近90名本科毕业生考上加拿大UBC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继续在新闻传播领域学习深造。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属于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艺术类文科专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7年设立专科层次教育,2001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现已有4届专科毕业生,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人数共计1183人。该专业学术带头人为院党委书记刘迅教授。2001—2003年,该专业归属传播系,专业负责人为系主任江昀。2003—2004年,该专业归属影视系,专业负责人为系主任刘翼。2004—2014年,该专业归属电影电视系,专业负责人为系主任曹新伟。2014年,经系部调整成立影视编导系,目前该专业归属影视编导系,专业负责人为副系主任文劲松。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所有教师均有传播学、文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以上学位,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平均年龄37岁。

面对融媒时代的挑战,应对以新“三四五”课程体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按照文化与文学、新闻与传播、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三大理论系列课程、学生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影像创作和镜头思维四大技能课程和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践实训五大模块来设置。同时,在教学中坚持探索和实践直接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岗位需要直接对接,坚持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形成“采、摄、编、播”一体化教学特色。通过对新闻、传播以及广播电视艺术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不仅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积极参加专业学术活动,教研结合互促互进,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该专业教师在学术研究上收获颇丰,成功申报科研课题达4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四川省及省教育厅课题3项,基地课题30余项,校级课题5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余篇。

该专业学生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业界的认可,赢得了荣誉和奖项,并已成功举办3届成都理工大学电影电视节。通过对该专业部分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进行追踪调查表明,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表示肯定,普遍评价该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该专业在学界和业界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办学水平和成就获得了国内新闻传播专家和影视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属于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新开设的艺术专业。2011年该专业申报成功,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该专业作为原表演专业下设的方向于2002年招生,已有12年办学历史,现有8届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本科毕业生。学院是西南地区最早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公办院校。经过10年的发展与完善,已具有较雄厚的办学实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西南地区同类专业中具有较为鲜明的办学特点,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从成立至2010年,由表播系系主任陈光剑副教授任该专业负责人,2010—2014年由表播系系主任田力副教授任该专业负责人,2014年5月由曾珍任系副主任并负责该专业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6人。国家一级演员1人,国家一级导演1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助教11人。高级职称教师共7人,其中3人为硕士生导师。具有新闻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美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学等硕士学位的教师1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4%。教师中有一大批是在全国、省市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专业负责人刘翼为国家一级导演,曾两度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视剧最高奖“飞天奖”。刘翼导演同时还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艺术学科组评委、四川省艺术高考专家委员会委员(表演专业)、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员、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法制节目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成都市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理事。该专业学科带头人乔玲老师为国家一级演员,是四川省艺术高考专家委员会委员(播音专业)、高考艺体特长生测评专家、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听审专家。

播音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是:坚持“三提一塑、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交流与竞争的能力,塑造学生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托学校影视传媒和表演专业的学科优势,强调学生影视制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表演才能的训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媒介融合背景下采、编、播、演一体化的应用型、复合型有声语言传播人才。该专业利用表演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传播能力,探讨传播学与表演学的结合,尤其是在出镜记者和礼仪节目主持人培养上特色鲜明。2010年以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连续四年参加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司主办的播音专业最高奖项赛事“齐越节”,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极大地展示了该专业办学特色,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2011年以来,该系连续四年组织学生代表四川参加“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成绩喜人,特别是2014年学生斩获旅游生活服务类金奖和个人二等奖。播音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在地方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和各级宣传部门担任记者、主持人、编辑、宣传人员等。经过十余年的办学积累,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成就获得专家认可、同行肯定。

三、广播电视学专业

广播电视学(原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属于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的非艺术类普通文科专业,2004年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目前已有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人数共计491人。从成立至2010年由传播系主任江昀教授负责该专业的教学管理并担任该专业学科带头人职务,2010—2014年由传播系副系主任唐冰寒老师任该专业负责人,负责该专业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2014年5月,学院成立广播电视系,由沈丹老师任副系主任。

广播电视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共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具有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学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为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1%,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4岁。

按照“三四五”课程体系,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了新闻学理论和业务、广播电视编辑技术、社会科学基础三大理论课程;强化学生文字表达、口头表达、摄影摄像和镜头思维等四大技能的训练;构建了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践实训在内的五大模块,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依托学校的环境学科优势,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独立地观察和分析各种环境问题,从而科学准确地报道各种环境新闻,形成环境新闻报道的专业特色。通过对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了不断提高新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该专业教师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近5年来,该专业教师在学术研究上收获颇丰,成功申报课题达3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厅级课题23项,校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29篇。

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成效显著。该专业学生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发展,获得了较多的荣誉和奖项,并成功举办4届成都理工大学报刊文化节。通过对该专业部分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进行追踪调查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表示满意。每年均有在媒体工作的毕业生引荐该专业新的毕业生到该单位就业,用人单位也普遍评价该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通过近7年的发展,广播电视学专业在西部媒体中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广告学专业

2001年9月,成都理工大学广告学专业由原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文秘与公关系创建,首届招收本科生48人,加上专升本41人,学生人数共计89人,系主任肖建春、副主任付小平,陈卓担任广告学教研室主任。专业创建之初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2001年12月,成都理工学院、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三校合并成立成都理工大学,设立了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在学院艺术系设广告学专业,陈卓担任广告学教研室主任;2004年9月,学院成立传播系,广告学专业划入传播系,系副主任陈卓负责该专业日常教学管理工作;2014年5月,学院成立广告系,陈卓担任系主任。

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平均年龄41岁,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37.5%。教师队伍学历高,具有广告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学硕士学位的6人,博士学位的1人,能较好地开展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该专业充分利用学校“文、理、艺”交融的办学优势,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素质培养与知识传授并重”的原则,按照“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建立新型学分制教学体系为契机,大胆探索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学生对中国文化以及新媒介技术的学习与运用,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背景下的营销策划、资本运作和广告信息传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学活动的中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策划创意的思维方式与技能,掌握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广告运作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广告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确保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广告策划与制作、广告企业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13年的不懈努力,基本构建了以广告文化研究为特色的本科培养模式。

该专业的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CSSCI收录7篇,公开发表文艺作品13篇;在研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编著并出版了《广告文化学教程》《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影视编导专业英语》3部教材。

该专业注重专业理论学习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互动,切实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大广赛”“学院奖”等赛事,历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4年在第4~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四川赛区比赛中,该系学生荣获平面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9项、优秀奖21项,荣获影视动画广播类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2013—2014年在第11~12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的比赛中,该系荣获平面类入围奖6项、平面广告类优秀奖2项,并为学院获得“锐澳鸡尾酒创意合作伙伴”称号。

该专业至今已有10届毕业生,共计729人。就业率达到92%以上,就业范围涵盖了广告公司、传媒机构、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15%左右的学生升入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据调查,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生质量表示满意,该专业在西部广告业界拥有了一定的美誉度。

(唐冰寒 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