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护主义的两个阶段

保护主义的两个阶段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保护主义核心特征的关税政策在两个阶段中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在第一阶段中,美国国内两大地方主义的贸易联盟斗争激烈,导致关税政策“拉锯式”摇摆;在第二阶段中,持续稳定的高关税和各种保护性经济制度要素集聚成一个稳固的“制度非中性”资本积累结构,造就了美国19世纪末工业强国和世界资本主义霸主的地位。保护主义的资本积累过程发端于1815年。保护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本积累一直持续到1914年前后。

根据图5-1,以南北战争为界,美国历史上长达一个世纪的保护主义的积累过程可以分为“强政府—弱市场”和“强政府—强市场”两大发展阶段。作为保护主义核心特征的关税政策在两个阶段中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在第一阶段中,美国国内两大地方主义的贸易联盟斗争激烈,导致关税政策“拉锯式”摇摆;在第二阶段中,持续稳定的高关税和各种保护性经济制度要素集聚成一个稳固的“制度非中性”资本积累结构,造就了美国19世纪末工业强国和世界资本主义霸主的地位。

保护主义的资本积累过程发端于1815年。这是因为1778年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但在经济上却没有脱离欧洲列强的控制,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1807年的《禁运法》和1812—1814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为美国的本土工业带来了转机,尤其是1815年2月《根特条约》生效,结束了美国长达七年的“闭关锁国”,大量廉价英国商品汹涌而入,美国本土经济面临灭顶之灾,激起美国国内保护主义运动的高涨——“佛蒙特州和俄亥俄州牧民希望得到保护,以抵御英国羊毛的大量涌入。在肯塔基州,把本地大麻纤维织成棉袋的新行业受到苏格兰制袋业的威胁。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已经是欣欣向荣的炼铁中心,渴望挑战英国和瑞典铁商。于是,1816年美国开始实行一系列足以为制造商提供切实保护的关税”[43]。商业利益和民族主义情绪让从建国起就僵持不下的杰斐逊汉密尔顿之争暂告段落,美国工业立国方针在1815年得以确立,随后开启了保护主义工业发展和资本积累的历史。

保护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本积累一直持续到1914年前后。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1815—1914年期间,作为保护主义最瞩目特征的高关税是十分明显的:1816年为35%、1820年为35%~45%、1828年为50%、1875年为40%~50%、1914年为44%。[44]直到民主党总统威尔逊1913年上任后,《安德伍德关税》(Underwood Tariff)法案将进口原材料与食品、棉花与羊毛制品及钢铁的关税大幅降低,并取消了一百多类物品的进口关税,持续提高的关税税率才得到遏制,并在以后的年间逐渐下降。

保护主义的第一阶段(1815—1860年)位于“强政府—弱市场”的坐标象限中(如图5-1所示)。其时,工业立国方针刚刚确立,美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其生产方式虽是落后的手工劳作,但种植的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出口海外市场,故南方一开始就是为世界市场而生产,是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对英国经济有很强的依附性;在北方,家庭手工作坊很普遍,幼稚工业刚刚兴起,经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大资本集团内部的商业资本朝向产业资本涌动。这一时期,由于南方北方的资本家集团各有利益诉求,均需倚仗政府的政策庇护来发展自身,联邦政府在地方的争斗中乘机树立权威,扩大权力范围(将《宪法》中隐含的未明确规定的权力归于联邦政府)。除了在关税法案上大有作为外,联邦政府还通过征收消费税、大块出售土地获得财政收入,用于补贴铁路、公路和运河系统的建设;建立起第二合众银行,设立国债,并对地方债务承担责任。

保护主义的第二阶段(1861—1914年)位于“强政府—强市场”的坐标象限中(如图5-1所示)。其时,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工业化道路扫平了最后的障碍,保护主义的经济理论开始全面指导经济发展。在稳定的高关税下,美国国内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结构向工业社会结构的转型,一个统一繁荣的国内市场形成了。这一时期,政府不遗余力地配合大资本的资金流向而出台各种法规政策,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全社会的资本积累。如道格拉斯·多德所说:“在内战期间以及内战后的几十年,美国追求的是支持工业化的国民经济政策:1)补贴全部公路网(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成本是直接或间接由联邦政府开支的);2)免费赠送(还在继续)大量自然资源(木材、各种矿藏、可耕种土地等等);3)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尤其重要的是,4)一个将财产权置于首位而无视工人权利的政府。简而言之,一个资本主义的天堂。”[45]这一阶段被多德称作“巨型政府”与“巨型企业”的携手共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