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中医、药、护理保持不分的状态。因而,护理仅是协助医疗完成检查、治疗,把生理疾患视为主要的护理内容,按疾病常规护理。但此阶段积累形成了较完备的护理技术规程。护理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护理逐渐被视为与医疗同样重要的专业。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生活水平迅猛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护理服务从照顾病人扩展至包括个人、家庭与群体的健康护理。由此提示我们对老年人群必须加强保健与护理。

人类为了生存,不断与自然、灾害、伤残、疾病抗争,中国的医、药、护理学科,是人民在几千年生存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经验总结。传统的中医、药、护理保持不分的状态。早在3000年前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医药卫生知识与护理、健康照料的记载。《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书中记述了关于中医的护理原则,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理、精神修养、治疗操作、用药护理等。例如《灵枢·师传篇》中记载“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就强调要重视心理因素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以耐心、说理开导病人,解除其对病痛的忧虑。该书还记载了情态过激对内脏的影响“怒伤肝,喜伤心,忧伤神,悲伤脾,恐伤肾”,要开导病人保持情态的相对稳定状态。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医护理还在日趋完善,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预防保健、情态护理、饮食护理、消毒隔离,以及针灸、拔罐、刮痧、气功、太极拳等,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并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日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关注。

国际上自英国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创建近代护理学至今,“护理”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融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为一体,为人类保健服务的应用学科。这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对卫生保健需求增长的需要。

(一)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阶段

从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建第一所护士学校开始,护理有了正规培训。在医院,护士是不可缺少的人员。1887年在中国上海妇孺医院开办了护训班,以后在福州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北京、南京又先后开办了高等护校。1909年创立了“中华护士会”。1934年护士教育被正式纳入国家的教育系列。在全国医院与公共卫生系统中,有了专业护士,形成了护士群体形象——维护人民健康的白衣天使。但当时的医学是生物医学概念,只认识到“疾病”是由外伤或细菌引起,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因而,护理仅是协助医疗完成检查、治疗,把生理疾患视为主要的护理内容,按疾病常规护理。但此阶段积累形成了较完备的护理技术规程。

(二)以病人护理为中心的阶段

科学的发展为护理融入了相关的学科概念,如人的需要层次论、系统论及1977年恩尔博士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促进了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应用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对病人实施身心护理。通过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现代护理学框架与工作模式。护理逐渐被视为与医疗同样重要的专业。

(三)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的阶段

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生活水平迅猛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护理服务从照顾病人扩展至包括个人、家庭与群体(工厂、学校、幼儿园、老人院、临终关怀院等)的健康护理。这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密切关系。

1.疾病谱的变化 20世纪中叶前,多数国家人口死亡原因是传染病,经过全球计划免疫的开展,已将此类疾病消灭或控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或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在20世纪8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似。目前,主要的死亡原因多为与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

2.环境污染 水源、空气的污染,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致全球尚有一部分人口得不到基本卫生保障,如全球有20亿人不能享有安全生活用水,12亿人生活在空气微粒超标的城镇中,10亿人无基本卫生保障与药物治疗。

3.脆弱人群(孕产妇、新生儿、老年人)的健康堪忧 这一组群体免疫功能差,适应环境能力低,易出现各种危害健康与生命的问题,需倍加照顾。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0万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期死亡,400万婴幼儿在产后数小时或几天内死亡,老年人口迅速增长更是不容忽视。据1997年8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老年学术会议统计:14个国家人口比率与年增长率比较,1995~2005年65岁以上人口年增长率,中国居第二位,为2.8%(日本居第一位为3%,澳大利亚、德国并列第三位为1.8%),80岁以上人口年增长率,中国居第一位,为4.1%(澳大利亚居第二位为3.9%,日本居第三位为3.6%)。由此提示我们对老年人群必须加强保健与护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