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长期探索形成的重要成果。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突出了“执政”这一新时期党的建设带有全局性的根本特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在不断认识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长期探索形成的重要成果。

(一)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探索和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形成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经过近20年的探索,我们逐步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即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但当时对党在不同时期建设的特点的认识还不清晰;对党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具有的不同要求的认识还不明确;还没有认识到党的建设在执政后的特点和规律。

在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给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研究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在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根据十二大精神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一党建目标,这成为我们党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第一次明确表述。

1994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党的十五大对这个总目标作了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表述,这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党建目标包含了思想、政治、组织、宗旨、先进性、领导能力六个方面的要求: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政治上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织上完全巩固;宗旨方面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进性方面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能力方面要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

至此,在党的建设目标问题上,我们党不仅完成了拨乱反正,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而且根据新时期党的任务的需要,制定了与党的基本路线相适应的、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党的建设总目标。党的建设总目标完整、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怎样建设这样的党呢?通过什么途径来建设这样的党呢?这一问题仍在探索中。

(二)对“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逐步明确了“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即党的建设的主线和途径是什么;形成了包括党的建设总目标、主线和实现途径的,完整、科学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20世纪80—90年代的苏联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联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共产党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能力。这就迫使我们党不得不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建设党,怎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问题。他指出:“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里的第一个变化说明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即由领导革命斗争变为领导建设工作,需要提高执政能力;第二个变化说明我们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多元化的出现,我们党面临着产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危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思考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开拓了新的思路,促使我们开始围绕领导革命的党与执政党的不同之处来思考和探索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基于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根本性变化,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突出了“执政”这一新时期党的建设带有全局性的根本特点。基于此,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及党所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任务。

2003年2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这就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5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一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从而比较完整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使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有了比较全面而科学的概括。但这个时候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途径的表述还是四大建设,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还没有提出反腐倡廉建设问题。

党的十七大运用战略思维谋划党的建设问题,进一步发展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这一全面、科学、精辟的阐述,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认识上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来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准确地把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主线、各项建设的重点、党的建设总目标及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枟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枠(以下简称枟决定枠)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对贯彻实施这个总体布局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在不断认识执政党建设的特点,不断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确立起来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它将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