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发利用总体布局

开发利用总体布局

时间:2022-10-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干旱内陆河流域之一,不仅是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进入对环境威胁最敏感时期,但这一地区环境污染容量几乎为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必须走调整结构、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的道路。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固然短缺,但其内部事实上的水资源配置分水不合理。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已使一定数量的人民群众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末端湖区北部。

一、开发利用总体布局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央的治水方针和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根据流域水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总体要求,从战略高度着眼,以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为根本,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上中下游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流域水权制度体系,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开发利用原则

(1)贯彻高效、持续、安全的水资源利用原则,综合考虑公平性和效率优先,明晰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在全流域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秩序,支撑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2)在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的基础上,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因素,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流域社会及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流域总体的可持续发展;

(3)在初始水权分配方案中,坚持按优先保证城乡生活用水、重点满足工业发展用水、满足稳定人工绿洲的基本生态用水、协调安排农业用水及其他用水的次序原则分配水量,保障流域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基本发展权利;

(4)坚持节水—调水—投资三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倡合理的农业灌溉规模,以积极的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大规模推行节约用水,努力提高用水效率,保障流域基本生态用水,实现国家的地区安全目标;

(5)坚持推行全面治污的原则,加大生活和工业污水治理力度,提高污水回用率,降低污水的产生与排放,确保流域的基本水质安全;

(6)坚持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以《水法》为依据,在流域水权分配的框架内,协调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高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保障水权配置的有效实施;

(7)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在长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下,协调本当地水资源及生态移民与外流域调水的关系,协调农业短期调整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协调农村经济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保障全流域人民群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总体思路与布局

“南养水源、北拒风沙、中保绿洲”,是石羊河流域乃至甘肃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绿洲是这一地区社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是支撑绿洲存在的基石,风沙是影响绿洲稳定、威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针对流域的主要和关键问题,提出流域发展总体思路:

(1)必须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秩序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皆是由水而生,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合理、水生产力不高的客观反映。任何一种短缺的资源,都会引起社会经济活动对此的竞争,水资源也是如此。在没有合理的竞争规则调节下,这种竞争终将趋于无序甚至演化为哄抢,必将导致更大危机的产生。

石羊河流域很早以前就有关于用水规则的协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余年里,也不断有新的协议产生。随着时间的进程,石羊河流域水循环特性已发生极大改变,以往用水协议依照的水循环条件已不复存在,必须制定适应新的水循环条件下的用水协议,并在国家《水法》框架内,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才能有效维护水资源利用秩序,调节水资源分配比例,促进水生产力提高。

(2)必须大力提倡和加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

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干旱内陆河流域之一,不仅是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进入对环境威胁最敏感时期,但这一地区环境污染容量几乎为零。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加剧,都将成为制约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流域水资源利用无论在用水结构上还是在用水技术上,与国内先进水平都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在水资源综合生产力指标上,与干旱内陆河相似流域的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必须走调整结构、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的道路。

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关系整个流域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工程、技术、法律、政策、管理、文化、宣传等各个方面,必须从全社会角度全面建设,达到促进水资源生产力、提高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3)推行积极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固然短缺,但其内部事实上的水资源配置分水不合理。这种不合理既体现在地域差异,如南北两盆地绿洲人均获得的水资源量悬殊很大,也体现在不同行业间的水资源保障程度的差异,更体现在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的差异。水资源地域的分配差异,生态环境实际用水量的不断减少,已严重威胁着绿洲稳定,已造成不容忽视的生态难民现象,必须加以调整。

挖掘外调水潜力、调整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调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比例、调整社会经济内部各产业间的用水比例,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水资源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存和基本发展、保护绿洲安全的前提下,向水资源高效方向发展。

(4)生态移民,解决最贫困人民的生存,缓解水资源压力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已使一定数量的人民群众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末端湖区北部。近些年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条件持续恶化,原本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民群众不得不背井离乡,移居他所。尚未移居群众的生存条件也每况愈下,生活在为解决温饱而担忧的环境中。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应将解决该部分人民群众的生存问题列为流域治理的优先任务之一。

民勤湖区北部原本是流域终端湖所在,是流域盐分的最终聚积区。自然构成的土壤条件和水资源条件本不适合农业开发,而应作为流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和北拒风沙的屏障。在现实条件下,应将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移出,搬迁到适宜生存地区,既可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也可缓解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压力,为恢复湖区北部的生态功能提供条件。

(5)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保持稳定的水资源数量,保证合格的水资源质量,是保障以绿洲为基础的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目前位于祁连山区的水源地,在各种人类经济活动下,水源涵养林已受到较大影响,水源的年际年内变幅加大,出山口水量减少,对流域水危机产生新的压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游平原区的经济加速发展,污水排放量猛增,到2003年代,下游红崖山水库的水质竟长期处于IV~V类甚至劣V类水平,给本已脆弱的下游生存环境雪上加霜。

对流域上游,要适当迁出流域南部山区水源林地带的农耕群众,退耕还林还草,以有效恢复山区植被,涵养水源;对流域中游,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保障良好水质;对流域下游特别是北部尾闾地区,要退耕还荒还水,发展荒漠植被,封育保护,促进整体绿洲的稳定。

(6)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石羊河流域长期缺乏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产生流域目前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流域水资源初始水权秩序的缺失、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缺位,造成已有的水资源分水协议实事上的失效,触发了无序竞争的水资源利用膨胀心理,加剧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其必然导致有人因丧失生存环境而沦落为生态难民。

要进行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必须首先加强管理能力建设,要从基础设施、技术方法、管理机构、监控手段、奖罚规则等方面入手,综合配套、缺一不可。针对石羊河流域当前的水资源条件和水循环特点,修建专用输水渠以保证水量调度的实现,建立水资源监控及调度辅助系统以保证水资源监管有度,建立以流域管理局及流域内各利益团体参加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以保障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可持续进行。

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拒风沙的方针,分上、中、下游进行工程总体布局。

(1)上游地区

继续建设和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逐步扩大其保护范围。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草)计划,减轻放牧强度,减少人为活动干扰,逐步提高林草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山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和维护山区水库,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2)中游地区

维持中游绿洲的稳定,通过修建专用输水渠道,保障下游地区一定数量的入境水量。通过退耕还水、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实施常规节水、推广高新节水技术等,减少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有计划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逐步恢复地下水位;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努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建设沿路、沿渠等防护林网,推行舍饲养畜业,减少绿洲外围地区的干扰,增强自然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工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农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实现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强化资源的有效管理,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水资源管理新秩序,调动广大民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通过价格约束机制,建立节水型社会。

(3)下游地区

维护下游绿洲的稳定,坚决实施绿洲与荒漠过渡带内耕地的“退耕还荒”,实施民勤湖区部分居民的移民,减少民勤湖区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继续推行常规节水和高新技术节水,建立水资源利用价格机制,合理调整用水结构,降低用水总量;有计划地减少机井数量,逐步恢复地下水位;逐步恢复人工防护林带,减少种粮面积,增加林草面积,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建立荒漠生态保护区,建设防风固沙灌木林带,以科技为动力,推动免耕法、地膜覆盖、大棚种植及暖棚舍饲养畜等先进生产方式,减轻风沙危害,防止土地的沙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