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

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该区域为严重受灾区。恢复重建主要范围:宕昌县沙湾以下到武都区、文县、康县。恢复重建范围包括西和县、礼县、宕昌县。
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_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四、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

(一)区域布局

1.“三江一水”川坝河谷地区。该区域为严重受灾区。河谷两岸地表多风化碎屑和黄土状物质以及多强降水等条件,植被稀疏,是长江上游四大片滑坡、泥石流区之一,但川坝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多种生物和农作物生长,既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全国最大的花椒主产区、甘肃唯一的产茶区,也是全省水电能源和黄金、硅铁等产业开发极具潜力的地区。恢复重建主要范围:宕昌县沙湾以下到武都区、文县、康县。恢复重建重点:以人口安置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为重点,引导人口从高山区、不适宜居住地区向低山、河谷、山间盆地适度集中,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富余人口向区外有序转移。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通过恢复生产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适宜产业,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能力,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区范围,使其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安全生态屏障。

2.丘陵盆地地区。该区域为重灾区。区域内以徽成盆地为中心,盆地、丘陵、山地相间,土地肥沃,林草茂密,铅锌等有色矿产资源丰富,区位条件有利,经济发展条件相对优越,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和有色矿产、冶金基地。恢复重建范围主要包括成县、徽县、两当县。恢复重建重点:以受损工矿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为重点,加快旅游业、高效示范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有色冶金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

3.半山干旱及高寒阴湿地区。该区域为重灾区。区域内气候温凉,气象灾害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基础相对较差。但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有色矿产和林草资源丰富,采矿、有色冶金、经济林果和畜牧业发展初具规模。恢复重建范围包括西和县、礼县、宕昌县。恢复重建重点: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采矿冶金业,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增强整体经济实力。

(二)区域发展方向

1.依托“三江一水"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加快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三江一水”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水系,流域内人口集聚、生产要素集中,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区。恢复重建应坚持防灾减灾、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推进不适宜居住区的人口向河谷川坝、山间盆地地区有序转移的同时,加快堤防建设、土地整理、特色产业开发,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建立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开展国土整治。依托土地开发和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扩大种植规模,发展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把“三江一水”川坝河谷区域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生态秀美、经济富足、设施发达的现代人居最佳区。

2.依托市政设施恢复重建,加快城市规划修编,体现陇南城镇化建设的新特色。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和产业集聚。按照把陇南市建设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把徽成盆地建成区域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依托现有城镇构架体系,按照长远发展需要,完善修编城市建设规划,改造旧城,扩大新区,加快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实施一批城区防灾减灾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恢复重建项目的规模、标准、档次和品位,使城镇成为带动广大乡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地。

3.依托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和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建设,构筑陇南交通的新网架。结合损毁农村公路的恢复重建,完善县际公路网,加快兰渝铁路、兰海高速、支线机场三大骨干项目建设步伐。建立以陇海、兰渝铁路为骨架、以重要干线公路为主干、以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历史欠账多的问题,促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4.依托资源富集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调整,打造陇南工业经济的新优势。通过恢复重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三江一水”流域的水能资源、独特的气候、生物、旅游资源,以及北靠天水—关中经济圈、南靠成都—重庆经济圈的区位优势,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集约式发展。把陇南逐步建成有色冶金工业大市、特色产业富市和绿色食品工业强市。

5.依托实施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的抗灾能力和造血功能,开创脱贫致富的新局面。实施“五个千人(户)到村”工程,加快“十个百万亩工程”建设,转变种植模式,发展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专业村和特色经济片带,把川水地建成万元田,把山地建成双千元田。促进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商品流通多元发展。建立外向型出口创汇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由出售原料向产品加工转变、由自产自食向出口创汇转变。把扶贫与扶智扶志、治穷与治愚结合起来,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和完善劳务输转技能培训机制,推进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稳定输出转变。发展农民生产、加工、营销、信息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6.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在恢复重建中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按照少数民族居住、生活、生产特点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民族乡镇、村社和社区为重点,加快就地重建、易地搬迁进程。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入乡、入村、入社公路、桥梁、人饮、医疗卫生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合理布局生产力,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重点改造和扩建一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加强师资力量配备和办学条件改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