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凝心聚力促发展奋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凝心聚力促发展奋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预计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突出项目带动,“三大建设”全面提速。南屏世纪商务中心基本完工,全省首家楼宇企业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成立运行,中央商务区空间布局与配套服务更加完善。联想科技城、绿地云都会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家级昆明广告产业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织密社会保障网,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21.22万人。关心重视发展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2014年1月6日)

中共昆明五华区委书记 金幼和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干劲,解放思想抓改革,凝心聚力促发展,全力加快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首善之区建设,奋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现在,我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敢于担当、苦干实干,全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在困难中苦干实干、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强化“三大建设”,加快培育“四大中心”,全力推进“六个五华”建设,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开创了五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8亿元,增长13.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31亿元,增长19.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4%;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6亿元(含高新区),增长18%;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40元,增长12.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0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1.18亿美元、引进内资94.85亿元。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结合“产业建设年、产业发展年、产业突破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3015”行动计划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壮大,新增楼宇经济面积34.22万平方米,新增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昆明)有限公司等5户总部企业,税收过亿元楼宇达9幢。新引进81家以商贸、金融、科技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商务商贸中心功能不断强化。预计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新型工业化转型步伐加速。昆药集团高新技术针剂示范项目试生产。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进一步夯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基础。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围绕农副产品、生物科技等重点,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都市农庄、农业园区建设。

突出项目带动,“三大建设”全面提速。继续实施大投资方略,强化大项目支撑。中央商务区品质持续提升。南屏世纪商务中心基本完工,全省首家楼宇企业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成立运行,中央商务区空间布局与配套服务更加完善。特色商业聚集区和特色街区建设成效初显,打造了昆明老街·美食天街、翠湖休闲文化餐饮街两大特色美食街区。泛亚科技新区建设步伐加快。联想科技城、绿地云都会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家级昆明广告产业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分区规划经市规委会审议通过,桃园自来水并网工程顺利完工,桃园旅游生态新城居民集中居住项目一期30万平方米实现封顶断水。

提升城市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突出规划引领。完成泛亚科技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展金鼎山片区城市设计,推进主城区立体停车场规划选点工作,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以迎接首届南博会和亚洲艺术节为契机,圆满完成圆通街等10条重要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及“六路一江”景观照明改造工程,新建昆华路等3条道路、盘龙江3座跨江桥,五华201号等2条道路交通微循环改造顺利完工。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累计启动了30个“城中村”的回迁安置房建设,已安置回迁2657户、48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收储入库1249.55亩,土地供应1557.31亩。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巩固达标排放成果,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全力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巩固提升入滇河道综合整治成果,完成滇池面山“五采区”植被修复1511亩。城乡园林绿化全面推进。完成植树造林27945亩,新增绿地126.94公顷,溪谷公园二期完工,园博园二期等绿化工程正抓紧建设。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对城市脏、乱、差等顽疾进行有效治理。

培育优势特色,文化强区魅力彰显。加强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大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成功举办“第七届昆明海鸥文化节”等活动,节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金鼎1919文化创意体验区、同景108文化创意园区项目有序推进,打造拾翠·滇文化中心等新兴文化产业品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着力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民生保障投入力度,民生支出达22.0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7.32%。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织密社会保障网,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21.22万人。启动1956套工矿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正在加紧施工。森林防火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福利政策得到落实。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萌(特教)学校等一批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全面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完成4个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建设。关心重视发展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做好食品、交通、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圆满完成“迎南博、保稳定”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平安五华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狠抓作风转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的要求,坚持领导带头,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着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工作。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推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常态化、长效化。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不断加大。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7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有效发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面对各种复杂形势,我们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荣获“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再次位列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十强之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中共五华区委,向为五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艰辛努力的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五华发展的老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区情,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任重道远;区域竞争压力增大,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任务艰巨;全面深化改革还有许多硬骨头、拦路虎,改革创新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公共产品的提供还不够,民生保障与群众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不高,少数区域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社会矛盾多发易发、交错叠加,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少数干部精神懈怠、作风漂浮,不敢担当。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奋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为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虽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未形成。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诸多挑战齐至。从省、市来看,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仍是基本的省情和市情。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仍然艰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从五华自身的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多年高位运行,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谋划、建设、投资、推进还需加大力度,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较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云南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云南省力争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统筹,使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立足桥头堡不断扩大开放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刚刚闭幕的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推动美好幸福新昆明建设,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些难得的机遇为五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的变化,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自觉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信心转化为攻坚克难的举措,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动力,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推动五华发展步伐迈得更大、更坚实,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014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市委一系列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改革创新主旋律,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提速、转型升级提档、城乡环境提质、民生幸福提升、社会治理提效五大行动,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加快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首善之区建设,奋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3%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在解放思想中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上来,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思路推动发展。

抓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用好、用足、用活省、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抓好非公经济发展涉及的要素供给、市场准入、发展环境等环节的改革创新。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继续实行区领导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要主动融入桥头堡和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办法,实行领导招商、团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强化招商选资,注重招大引强,大力引进服务业高端项目、企业总部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打造全市品牌最集中、国内国外500强企业最聚集的前沿阵地。实现引进内资110亿元以上、外资1.1亿美元以上。要积极推进区属国资公司改革,进一步完善国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逐步化解存量债务,有效防控债务风险。

抓住打造服务型政府这个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等职能,打造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省、市下放的审批事项,简化、规范审批程序,切实解决办事难、审批难、落地难问题。要进一步理顺区级职能部门与街道的职责关系,突出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街道发展经济的属地责任,激发街道活力。

抓住增进人民福祉这个根本,深化民生领域改革。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群众期待,促进经济与幸福指数同步增长。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办学体制,发挥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办医的新格局,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健全促进就业创新的机制,完善社会保险衔接转续机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救助机制,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

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强区战略,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继续推进区校(院)战略合作,打造一二一大街、学府路科技创新研发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更加注重在转型升级中深化“三大建设”,着力打造五华经济升级版

紧扣产业这一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项目集中园区、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构建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掀起“三大建设”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

加快发展都市经济,提升中央商务区品质。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部门监管、企业负责、多方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加快中央商务区扩容提质。健全完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加大二次招商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导向和集聚效应的专业化、特色化楼宇,提高商业商务楼宇单位面积就业、税收贡献度,年内新增税收亿元以上楼宇1栋,新增总部企业4家以上。促进高端业态聚集,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咨询、法律会计、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发展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新型休闲体验式商业业态,推动青年路、小西门、北市区等商圈融合发展。打造钱王街、青云街、翠湖环路等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特色街区,推动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加快新型工业化,壮大五华科技产业园综合实力。全力推动产业规模扩展、质态提升,促进烟草及配套、有色冶金、生物医药、信息等产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为新型工业化配套的现代服务、金融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对红云红河集团、云铜集团等重点工业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提质增效、扩大产能。全力推进联想科技城二、三期产业项目的建设,加速地理信息产业园、阜外云南医院等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国家级昆明广告产业园建设,促进优质广告创意企业向园区聚集。发挥北理工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创新平台作用,促进科技研发的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改革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实现园区建设和入驻企业双赢发展。

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攻坚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以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为突破口,优化轿子山沿线经济带、沙朗经济带、龙庆陡坡经济带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培育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科技研发、高原特色农业四大产业体系,构建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按照实体化管理的方向,加快资源要素整合,实现实验区建设大推进、发展大提速、品质大提升。加速新增建设用地征转用报批及供地工作,为产业发展、项目落地扫清障碍。高位统筹,加快落水洞等片区开发建设,实现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创新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推进西翥生态科技特色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扶持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启动新建6个都市农庄。以“村村优美、户户整洁、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目标,按照“三清四美三宜”的要求,深入推进幸福乡村、美丽乡村建设。

(三)更加注重在构筑宜居宜业城区中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

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优化生态环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努力构筑宜居宜业人居环境。

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抓好规划之纲,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城市空间布局,力争实现区域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打破条块分割,强化城市分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等之间的衔接。加强城市形象设计研究,对城市的布局、功能、形态、色调等进行系统设计,使城市建筑彰显春城特色、和谐美观。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一村一策”,科学编制村庄规划。

传承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全面落实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昆明城市“三山一水”的山水脉络,以翠湖及周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为重点,以“一心四片”的历史文化布局为核心,保持和延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着力打造五华特色品牌、擦亮五华名片。创新城市更新改造模式和机制,成街坊、成组团、成片区改造开发,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老城靓丽转身。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商务功能以及打造特色街区,盘活高山铺、如安街等闲置土地,加快推进祥云街、文明街、潘家湾等片区改造开发。按照先建后拆、平稳拆迁、和谐拆迁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已启动的10片13个城中村回迁安置房建设。

统筹优化布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辖区主、次干道路网建设和微循环系统建设,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促进城市路网和区域交通有机衔接。加大西翥片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沙桃连接线、西翥引调水工程、西翥自来水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区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能,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和执法关口前移,实现长效化、差异化、精细化管理城市。要拓展城市管理理念,把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起来,引入市场机制,对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管养等逐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建立集监控、调度、指挥为一体的管理服务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控、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要完善城市管理方法,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疏堵结合解决城市管理“顽疾”。

突出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争当全省、全市生态建设排头兵。要扎实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好河道“三包”责任制,全面巩固4条入滇河道及22条支流沟渠整治成效,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景观。要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按照多种树、种好树、爱护树的要求,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五华活动。大力推进“五采区”、石漠化、难造林地的生态修复治理,实现面山绿化无盲区、全覆盖。强化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扩大绿化覆盖面,丰富道路绿化、街头游园和大型公园绿地,完成园博园二期建设,打造提升八大精品公园,提升园林绿化品质。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强化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切实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促进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城市清洁工程”,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环境卫生,营造整洁、靓丽人居环境。

(四)更加注重在坚持以人为本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十六字方针,深入实施“春风化雨”行动计划,统筹解决涉及“老、小、弱”等群体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努力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创业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创业环境,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转变,确保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扶贫解困等社会救助体系动态管理,确保城乡低保、城市定期救济对象标准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要加快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院、老年公寓建设。要创新住房保障供给模式,健全投入运营、分配、管理、退出机制,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1500套,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统筹推进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增量扩优”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智慧教育建设,继续推进校安工程,构建“平安校园”。要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提高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监督服务水平,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好、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新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视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让进城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深入开展科普教育、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健全农民就业服务网络,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有效整合城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深化涉农社区建设,搭建城乡一体的社区服务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生产和生活服务。

(五)更加注重在凸显特色中推进文化建设,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将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传承历史文化脉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旅一体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提升区域文化内涵。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深入挖掘、保护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资源,不断提高五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在保护文物古迹等有形历史遗存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等无形人文要素,增强历史文化名城韵味。要打造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继续办好“海鸥文化节”等活动,加快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魅力彰显的区域文化品牌。

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持续推进基层文化站(室)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街道、社区、企业、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扶持重点文产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和孵化中小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体现五华特点的知名文化产业新品牌。要充分利用金鼎山片区文化、智力资源,加快金鼎山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城市核心区创建步伐,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项目。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六)更加注重在共建共享中创新社会治理,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五华、和谐五华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统筹社会治理全局,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要认真总结“迎南博、保稳定”应对处置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发挥街道、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各类基层组织作用,走出一条条块结合、群防群治与专门队伍相结合的路子。要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重视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扩大公共参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要完善基层为民服务体系,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社区建设的制度化、长效化、特色化,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确保90%以上的社区达到全市和谐社区创建标准。

深化平安五华建设。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大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力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完善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以法为据、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层层落实属地负责制、领导责任制、包保责任制,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突出问题。要深入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要继续深入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禁毒防艾工作,加强社区矫正,做好特殊人群安置、救助、帮教和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和消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完善人大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实效。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更好发挥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做好国防动员、双拥、统战、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和老干部工作,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汇聚到推动发展中来,营造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深入持续推进法治五华建设。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广泛开展法治五华、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创新普法载体和宣传方式,不断拓展普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三、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为五华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强化理论武装,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全面阐释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集中学习、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学习上的全覆盖、齐参与。通过深入学习,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五华的各项事业做得更好。

(二)狠抓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今年即将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为切入点,深化拓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成果,以严肃的态度、坚定的决心,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要在解决“四风”问题上下功夫,坚决刹住公款送礼、大吃大喝、乱发钱物、收受红包、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大力整治会议多、文件简报多、活动多、评比多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要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

(三)凝聚社会共识,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我区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强化理论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群众、凝聚社会共识。要扎实开展“中国梦”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弘扬时代主旋律。要进一步找准宣传工作与群众思想的共鸣点、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发展合力。要把握当前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主动适应舆论环境的新变化,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敢于担当责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优秀的干部队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强大推力。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着力抓好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牢牢抓住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这一根本,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改进干部考察,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切实发挥好选人用人和干部考核的导向作用,坚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及时发现和合理使用优秀干部。要引导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多练内功、多下基层、找准抓手,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尽职尽责。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重点选优配强一把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维护好班子的团结统一,努力营造凝心聚力、团结共事、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五)深化固本强基,全面提高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打牢基层基础。要以街道、社区及居民小组党组织为重点,广泛深入地进行党性观念、党员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全面加快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步伐,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找准着力点,切实做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创新党组织工作手段、工作载体和工作平台,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科学化,切实把改革发展的理念和举措融入基层工作各个领域。

(六)严明纪律规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要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大威慑力,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抓小、抓早、抓苗头,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案件变成大案件,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同志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五华发展正处在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责任更加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更加高昂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大胆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为推动五华经济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