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型升级背景下产业政策取向探索:

转型升级背景下产业政策取向探索: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美国为例, 通过将高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 引领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 投入巨资支持新能源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点上, 美国是采取行动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09年与2011年的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中, 就将研发投入支出, 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美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以此巩固美国在创新型知识产权领域的领先地位。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的实质, 是科学技术与知识型人才的竞争, 而这两类要素在市场价值上的外化表现就是知识产权。 在当今经济领域, 新兴产业, 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一国或地区有形竞争力所在, 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则是一国或地区无形竞争力所在。 目前来看,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新兴产业生产要素与创造竞争优势的基础与关键, 如果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新兴产业发展也就无从获得相应的保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诸多问题。 对于我国来说, 很多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 却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而政府采取必要的培育扶持, 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是保护产业发展, 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先决条件。

一、 知识产权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新兴产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从战略性角度来讲, 新兴产业与国家经济命脉、 产业安全紧密联系, 必须具备独立自主、在关键领域不受制于人的能力, 并且能够成为支撑我国国家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从新兴角度本身来看, 这些产业具备内生性技术创新能力, 能够引领和适应全球市场变化, 在商业模式方面也有创新能力。 同时, 新兴产业也是技术驱动型的产业, 投资风险大、 发展国际化、 国际竞争十分激烈。 与传统产业相比, 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一是新兴产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成长过程中, 新兴产业始终代表新技术发展方向, 在产业内形成了紧密技术关联整体, 在相当长时期内, 都能保持强劲的技术竞争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 许多新兴产业都处于发展初始阶段, 市场潜力巨大, 成为全球各国角逐的重点领域。 以美国为例, 通过将高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 引领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 投入巨资支持新能源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也大力开发培育智能机器人尖端技术产业。 欧盟大举进军物联网产业, 并着手拟定相关国际标准, 抢占先机。 这些迹象都表明, 发达国家和地区正为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而不懈努力, 致力于引领新一轮增长潮流。 事实上, 新兴产业的发展, 正是通过对知识资本的开发利用, 来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 技术高端化、 产品功能高端化、 产出效益提高、 经济拉动力增强及技术整合与产业整合的。 特别指出的是, 目前围绕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 国内外与行业内外联合攻关与技术合作活动极为活跃, 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种跨企业、 跨行业、 跨产业之间的高密度技术合作, 合力向核心关键技术 “冲刺” 的研发行为, 甚至能在一个产品的一个元器件上, 集中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专利, 形成所谓的 “专利池”, 打造产品高技术特质。

二是以知识产权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商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 在创新驱动受到全国各国前所未有重视的当今时代, 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同样受到空前重视。 在这一点上, 美国是采取行动最早的国家之一。 早在2009年与2011年的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中, 就将研发投入支出, 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美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以此巩固美国在创新型知识产权领域的领先地位。 实际上, 随着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 全球企业围绕知识产权的竞争日益激烈, 合作形势也趋于复杂。 数据显示, 有明确战略目标的专利组合大量涌现并频繁交易, 仅单项交易的平均许可使用费用, 就已达到前几年的3到5倍, 跨国公司相关专利诉讼案件也在增加。 可以说, 新兴产业从技术产品到市场应用, 再到产业化过程, 每一个环节都面临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这就意味着, 新兴产业领域不但面临更大的知识产权竞争, 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 只有加强保护知识产权, 才能切实保护企业与产业利益, 才能确保创新要素得到合理配置, 创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 全球化竞争条件下, 要实现战略视角推动引导产业全球布局, 必然要求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做支撑。

三是为抢占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参与高端产业链条分工、取得高端领域话语权, 要求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做保障。 在信息化飞速进步、 知识经济引领发展的当今, 能够决定和影响一国或地区全球经济话语权地位的核心与关键, 就是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 因此在当今时代, 一切竞争的关键最终要归到技术上来, 说“技术为王” 毫不为过。 西方发达国家在保护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上, 不断利用知识产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打压, 坐拥大批高精尖核心技术专利, 在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我国来说, 尽管在部分高技术领域获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但众多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于较低层次的链条上, 竞争力不强。 在应用性行业领域, 由于欠缺基础性研究创新成果, 无论是技术、 品牌,还是渠道控制能力等, 多个高端要素环节还处于跟踪模仿或单纯引进技术的阶段。 特别是尖端技术方面, 我国众多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 还没有掌握总体设计方法, 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还是偏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我国长期缺乏自主产权核心竞争力意识,不断遭受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困扰。 受各个方面因素影响, 我国新兴产业技术存在被低端锁定的可能, 要加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面临挑战。

二、 知识产权战略的产业政策取向

新兴产业以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应用创新为驱动力, 要经历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化、 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过程, 遵从的是 “技术成果—新产品概念—新产品设计—测试—市场化—营销推广—产业化运作” 的完整路径, 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相应竞争力的完整的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 创新要素集中体现在各个环节。 投资这样一个新兴产业, 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对新兴产业来说, 其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管理等, 依赖性更强, 更需要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体系。 值得指出的是, 对于一国或地区来说,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既是对创新技术本身的保护, 更是通过这种保护赋予其相应的市场独占或垄断的权力, 直接决定了一个产业能否发挥国际竞争力。 因此, 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既要遵循其一般规律, 又要结合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政策扶持规律, 从保护、 管理、 创造及运用知识产权等环节, 建立和完善相互协调共进的产业政策, 实施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制度体系, 构建完备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整合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基础上,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包括新技术、 新产品的商标及专利等的保护政策。 对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要从 “碎片化” 走向 “系统统一”。 近年来, 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体系建设, 未来还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申请与审查制度, 推动完善重大知识产权审议制度, 为商标审查、 专利审查、 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等提供绿色通道, 为市场竞争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服务。 各级政府都要强化保护力度, 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额度并实施 “惩罚性赔偿” 机制。 同时, 有针对性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专项行动, 提高执法可落实性与效率, 严格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理标准。 重点加强对新产品新商品等流通领域的知识产权监管, 加大新兴产业专业市场、 展会、 技术标准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对商品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 支持和援助知识产权维权行动, 完善司法部门与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 同时完善企业与法律服务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及联合行动的维权体系。

二是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助推新兴产业提高竞争力。 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宏观管理机制。 根据情况需要,可以考虑成立国家级的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统一管理、 科学施策, 特别是鼓励国内企业走向全球市场, 对在海外的重点技术进行专利布局。 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都要时刻关注新技术产品的推出及国际专利技术发展动态, 定期发布与研讨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相关信息, 引导国内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引进先进适用技术, 快速稳妥构筑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资源库。 在比较典型的新兴产业集群内, 考虑尝试建立 “知识产权集群管理” 的模式, 以产业集群内的焦点企业为龙头、 以技术相互关联的企业为主体、 以构建知识产权联盟为目标的新模式。 完善新兴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配套提供集群知识产权的数据库、 管理咨询、 辅助信息及维权援助等综合性的管理与公共服务。 同时, 大力支持有实力的专业培训机构, 培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知识产权管理的中高级人才, 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等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是通过创造知识产权, 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可以激发创新主体主动参与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与动力, 从而有效夯实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推动相关自主知识产权走向国际, 能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 适应甚至在国际上引领相关领域发展潮流, 维护并增进国家利益。 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体系, 可以助推研发创新与技术创新应用; 通过创新政策支持知识产权积累, 培育具有知识产权竞争力的国际大企业, 推动产业企业从制造型向知识型转变。 充分发挥国内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等的创新优势, 共建创新中心或联盟, 建立长期、 稳定、 紧密的合作关系, 精诚合作共促创新。实施新兴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等, 引导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支持知识产权联盟发展, 支持联盟企业构筑专利池。 制定和实施行业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和完善行业专利预警平台, 完善涉外专利诉讼等的应对机制, 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 商品化及标准化, 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四是通过强化知识产权应用, 推动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实现应有的价值。 首先要优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健全交易制度, 提高交易效率。 引入评估交易机制, 支持设立技术转移机构, 理顺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共享共用机制, 推动共性技术推广与价值的实现。推动专利创新与通用标准相结合, 做好产业技术政策、 知识产权政策与标准政策的相互协调, 推动专利技术融入国际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 支持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多种融资模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信托基金、 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及融资担保基金等投融资平台。 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支持, 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推广形成国际竞争力, 培育和创建有国际知名度的国家品牌,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