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其核心任务是建设两型社会。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积极推行绿色新政,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两型社会”建设全局中的主线地位和带动全局的作用,逐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以国务院发布的规划环评条例为契机,率先积极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

建设生态文明,其核心任务是建设两型社会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 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体制

积极推行绿色新政,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两型社会”建设全局中的主线地位和带动全局的作用,逐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通过市场机制完善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国务院发布的规划环评条例为契机,率先积极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

2) 深入研究“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第一,积极探讨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研究将休养生息政策全面渗透到重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措施,推动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努力让江河湖泊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二,研究主要污染物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积极探索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三,研究统筹推进区域与城乡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尊重自然规律,进一步研究制定区域环境管理的政策,落实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把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作为有机的整体,坚持城乡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3) 抓住应对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提升“两型社会”建设的水平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倒逼机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要有全球视野和未来的战略眼光,要紧紧把握住国际绿色潮流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抢占先机,培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综合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出能长期管用并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思 考 题

6.1 简述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6.2 论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异同点。

链接阅读:

材料一:

数  字

1) 我国10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千米

近1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千米,带动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 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到2015年,我国要确保实现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万平方千米,力争建设4 000万亩高标准梯田,建成大中型淤地坝1 500座,稳定解决3 000万群众吃粮问题。到2020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万平方千米,建成1亿亩标准化、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高标准梯田,稳定解决7 000万山丘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6 500亿元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总量为4亿多吨,年平均回收利用量在8 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了6 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但与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情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再生资源年产值大约200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这组数字既反映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显示出我国“城市矿产”资源开发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3) 今后10年中国将义务植树260亿株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达到133亿人次,义务植树614亿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成为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群众性运动。全民义务植树加快了荒山荒地绿化,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促进了森林资源持续增长。30年来,中国森林面积由1.15亿公顷增加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0.36%,森林蓄积量由90.28亿立方米增加到137.2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由0.22亿公顷扩大到0.62亿公顷、居世界首位。

为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中国编制了《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纲要》希望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2.23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0亿立方米以上,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控制消耗等措施,力争达到158亿立方米。今后10年中国将组织6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60亿株,继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4) 2012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及2013年目标

2012年,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统计数据显示,和2011年相比,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氨氮排放量减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2.8%,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3年确定的减排目标任务是: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2%,氮排放量减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

材料二:

国际经验

1) 各国治理雾霾经验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美国: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

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美环保署把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分为“不达标”、“达标”、“无法分类”3种,PM2.5数据是其中最重要环境空气指标之一。此外,环保署还对臭氧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

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

美国公民可以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根据公布的全年监测统计和日常监测数据,参与所在州的环保机构举行的公共听证会

欧洲:对排污严重汽车征税

欧盟环境署主办的“吹起改变欧盟空气政策之风”研讨会1月8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标志着“2013年——欧盟空气年”系列活动开始,“空气年”活动旨在促使欧盟于今秋出台新的改善空气质量的政策文件。

欧盟委员会曾于2008年4月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令》,被批“标准太低,执行不力”。以PM2.5为例,该指令规定到2020年,欧盟各成员国须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20%。从2010年起年均浓度目标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而且从2015年起才在欧盟各国强制执行。该标准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10微克/立方米,也不及美国的标准12微克/立方米。而且,这一标准也未能在成员国得到很好的执行。

欧盟环境委员波多奇尼克认为,欧盟尚有许多改进空间,美国在空气质量的立法方面远比欧盟严格,中国也已经意识到空气质量问题,并正在严格监控空气质量。不应将新的措施视为强制手段,而需当作创新与发展的机遇。

经过多年努力,欧盟成员国目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还是比2000年减少了15%。欧盟各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也是各显其能。如德国一些城市采取了“环保贴”措施,即根据汽车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情况,在车玻璃贴上不同颜色的“环保贴”。同时把城区分成4个不同区域,竖起标牌标明贴有何种颜色“环保贴”的车辆可以通行,违规者将被罚款40欧元

20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变成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对此,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到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小汽车征收“拥堵费”,用来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

意大利米兰市对污染最严重汽车征税,工作日7时~19时,污染严重的汽车必须缴纳2~10欧元税才能进入市区。罗马实行“绿色周日”活动,只有电动汽车等环保车才能上街行驶。

日本:中央地方携手治理

日本环境省制定PM2.5标准与一场官司密不可分。633名1996—2006年间东京大气污染公害受害者向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首都高速道路公团以及丰田汽车等8家汽车公司提起诉讼。2007年8月8日,原被告双方达成和解,要求政府就针对设定PM2.5环境标准进行讨论。日本环境省2009年9月9日公布了PM2.5环境标准,规定PM2.5的“年平均值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日平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日本环境省设有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对包括PM2.5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汇总分析通过网站24小时发布。日本2012年2月24日首次公布了PM2.5标准设定之后日本全国的测定结果(2010年度)。该结果显示,在日本全国46个测量局中有34个测量局的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省制定的标准。

东京大气污染诉讼案推动了地方政府对PM2.5的立法。2000年12月东京都制定相关条例,规定达不到PM2.5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汽车禁止在东京都内行驶。2002年12月首都圈7都县市首脑会议上决定加强合作,促使尽快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设置了“柴油机汽车对策推进本部”。如今,首都圈已经发展为9都县市蓝天网络组织,定期在高速公路入口及休息区进行相关检查。大多数的汽车企业在生产设计柴油机汽车的时候就加装过滤器,越来越多的旧车也开始安装过滤器。

2) 如何处理垃圾

美国:垃圾多扔多付费

每个星期的固定日子,美国的城镇居民就会将自家的垃圾桶推到路边,市政部门或与市政部门签约的私营公司派出的垃圾清运车则会将这些垃圾桶清空弄净。随后,这些垃圾将被送到中转站进行分类,一部分进行再循环处理,不可利用的则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掩埋。在美国社区,没有免费倾倒的垃圾,每个家庭都要为垃圾的收集和处置承担成本。

美国是垃圾制造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环境保护署开始推广一种叫做“多扔多付”新的垃圾收费体系(简称PAYT)。PAYT的核心,是将居民产生生活垃圾的数量与垃圾清理的费用相挂钩,用多少交多少。PAYT的运用十分灵活,市政当局可以根据本地情形,制定具体的收费方法。大多数社区以垃圾袋或桶为单位向居民收取垃圾费,在一些小型社区,则根据垃圾的重量。如在艾奥瓦州一个有3 700居民的大学城,社区选用了价格标牌的方法。居民们以每个2美元的价格从市政厅或当地零售店购买标牌,然后把这种标牌放在垃圾袋或桶里,每个标牌允许居民处置30加仑的垃圾。该大学城居民每个月还会收到一笔8美元的费用,用于抵消市政部门进行垃圾再循环利用的费用。

PAYT的施行,使居民有了减少生活垃圾的动力。美国环保署的评估报告表明,采用PAYT的社区垃圾量明显减少,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市政也节约了大量用于处理固体垃圾的预算。经过近20年的推广,全美已有7 000多个社区采用这一收费方法,涉及全国1/4的人口。

法国:家家都有分类垃圾桶

法国清洁生活,消除垃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遏制垃圾源,二是垃圾得到及时收集处理。据统计,目前法国每人每年产生360千克生活垃圾,目标10年后降低到每人200千克。

法国人有追求时尚更换物品的习惯。但现在与过去扔弃的方式不一样了,比如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他们会放到临街显眼处,供路人拣拾再用;一些图书、旱冰鞋、皮箱和滑雪板等会放在同楼的停车库出口处让邻里选取;一些洗得干干净净的儿童服装人们会自觉地送到妇幼中心,供来此为儿童注射疫苗的家长选择。物品互送和再次利用,也使资源节约、垃圾减少。每家每户积存的垃圾,当日就会得到处理。根据政府强制规定,每家必须统一购置四轮、有盖、可推动的大垃圾桶,生活垃圾、玻璃瓶和可回收垃圾分放,在指定的时间推到宅前的街道边,每天准时有垃圾车前来收取,只要垃圾工将垃圾桶挂到垃圾车上,翻倒、退还、垃圾的压缩、打包,一切都自动地完成了。无数垃圾车将收集的垃圾随即送到指定的垃圾厂进行处理。

法国的垃圾处理已由原来被动的填埋发展到焚烧,并尽可能综合利用。每吨垃圾焚烧后只有28千克炉渣,焚烧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而炉渣则可作铺路材料。现在,法国又开始用甲烷化工艺降解垃圾,并生产出沼气和高品质的堆肥。垃圾处理新工艺的出现,使得被填埋的垃圾比例越来越少,被回收利用的比例越来越多。

日本:扔垃圾有学问

由于土地资源匮乏,日本始终是垃圾处理问题上的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居全球之首,导致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成为“二恶英大国”。为了减少二恶英,日本政府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垃圾焚烧排放标准,进行大型焚烧炉的建造。同时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以减少垃圾,增加循环利用。

日本政府将如何扔垃圾的说明做成大海报,详细介绍“垃圾分成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粗大垃圾”,并有不同投放时间。每一个分类都有详细的图文说明和举例,像可燃垃圾主要是废报纸、杂志和书,即使第一次来日本,不懂日语的外国人也明白了什么垃圾属于什么类型。

垃圾回收日历上规定有各类垃圾的处理时间,比如说在规定的扔可燃烧垃圾日,你只能扔可燃性垃圾。扔垃圾要在早上8点之前,过后就不能扔了。在垃圾袋上写上名字。垃圾袋必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以便看清楚里面的垃圾是否合乎要求。

在拥有350万人口的横滨市,有关方面向当地居民分发了一本27页的小册子,罗列了518项回收常见垃圾的详细指南。有着鹰一般尖锐眼睛的志愿者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时对那些违反垃圾分类的人进行劝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