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并对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明确提出了本书研究的主题和意义,对本书的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进行相关介绍。要研究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首先就要对“平衡”、“政治平衡”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与分析。在当今世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政治平衡主要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这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

三、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讲,本书试图在反思政治发展序列观的基础上,通过对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的研究,倡导一种长期被大多数政治发展理论研究者所忽视的政治发展平衡观。然而,由于政治发展理论本身十分复杂,本书仅仅是选择政治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来进行研究,即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而不是对政治发展问题的全景式研究。正是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书除了导论部分外,主要分为五章,其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导论部分在重点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政治发展理论兴起以来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的基础上,着重对主流的政治发展理论即政治发展序列观进行反思,在指出政治发展序列观的不足的同时,提出重视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研究。并对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明确提出了本书研究的主题和意义,对本书的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进行相关介绍。

第一章是“政治平衡与政治发展”。要研究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首先就要对“平衡”、“政治平衡”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与分析。平衡总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本章在总结其他相关学科关于“平衡”的概念及现有的关于“政治平衡”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政治平衡是发展中的平衡,而非静止的平衡。任何一种政治平衡都不是永久不变的,“政治平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在当今世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政治平衡主要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而所谓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是指在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政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保持一定的张力,不至于落差太大而维持一种大体均衡的发展态势。政治发展为政治平衡赋予了时代内涵,政治平衡是政治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政治平衡本身对于促进政治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治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寻求政治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民主与效能、分权与集权、参与与控制这三个方面的动态平衡。本章对于政治平衡与政治发展一般理论问题的探讨,是为了对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章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价值性平衡”。人类政治生活尽管丰富多彩,但最主要体现在政治价值、政治体制及政治行为等三个方面。因而政治平衡本身也包含着价值性平衡、体制性平衡与行为性平衡三个方面。政治价值是个多元复合体,包括自由、民主、法治、平等、正义等。由于本书所研究的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价值性平衡,而政治发展在价值上主要是民主价值观念的扩展。因此,本章的政治价值平衡中首选政治价值为“民主”。然而,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民主,就有可能使政治体系丧失“效能”。“民主”与“效能”经常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悖论”。本章通过对政治发展过程中“民主”与“效能”这一悖论的表现、成因的分析,提出通过“综合价值最大化”这一平衡策略来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

第三章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体制性平衡”。由于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价值上“民主”与“效能”的悖论,这就导致了在政治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在政治体制选择与构建时的二难困境。分权是政治民主的必要条件,要实现民主,就必须建立起权力分立的体制。“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分权的体制发展史,那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样的分权已使形形色色的对抗集团之间易于维持一种均势,并声称那不是一种稳定的均势,而是一种不断地自行调整以适应这些集团在发展时保持多变平衡的移动均势。”[65]然而,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它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发展任务已经不可能重复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由“代议分权”型民主走向“行政集权”型民主的历史进程。要限制权威,必须得先建立权威。而权威又有可能进行自我复制并进而强化走向专制的倾向,因此又必须注重分权制衡,以代议分权制衡行政集权,以地方分权制衡中央集权。因此,本章选取政治体制性平衡中最基本的“分权”与“集权”这一体制两难来进行分析,通过对“分权”设定底线、“集权”设定限度来实现“集分平衡”的政治体制性动态平衡。

第四章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行为性平衡”。对于政治发展而言,其最重要的目标有二:一是政治民主,二是政治稳定。在漫长的政治发展过程中,要实现持续性的政治稳定,一定程度上的政治控制是必须的,而政治参与的扩大又是政治民主化最重要的指标。在政治参与与政治控制之间,也存在着行动困境。参与过度,会导致政治失控与政治动荡;控制过严,又会窒息初生的民主。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在政治控制与政治参与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由于政治控制的对象主要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因此平衡的关键在于将政治参与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将政治参与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一是可以通过政府的最大限度地压制或限制公民政治参与,二是国家或政府主动地对民众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利益诱导与组织调控。显然,后者更有利于政治发展。一味地压制或限制最终可能导致革命或政治冷漠,因而主动的利益诱导与组织调控是其最佳选择。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政治控制与政治参与的平衡,最关键的是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转变政治控制的方式。正是基于此,本章选择“政治参与”与“政治控制”这一对矛盾,来解析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行动困境。

第五章是“实现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的基本战略”。政治平衡既包括策略性的平衡,也包括战略性的平衡。无论是“综合价值最大化”、“集分并存”还是“利益诱导与组织调控的交互运用”,都只是策略性的。政治价值性平衡、体制性平衡与行为性平衡不是相互分割、互相独立单元,而是一个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整体。这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问题。本章认为,无论是实现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性平衡、体制性平衡还是行为性平衡,最根本的战略还在于政治制度化。价值与制度是一个互为表里的整体,价值是制度的内化,制度是价值的外化。没有制度化的保障,综合价值的最大化无从谈起。制度化对政治体制的巩固而言其意义显而易见,只有制度化的政治体制才是稳固有效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则是政治发展最重要的指标。然而,制度化本身也存在限度。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化水平,不能仅看其国家组织的成长即其国家权力总量的增加,还要看其公民权利的增长及其保护程度。只有当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都得到同等程度的制度化保障时,这个国家才可能维护其长治久安。因此,无论是实现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性平衡、体制性平衡还是行为性平衡,关键都在于国家权力的制度化与公民权利的制度化及二者的平衡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