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本内容和结构安排

基本内容和结构安排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2章是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最后论述了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和制度设计。第4章论述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是对日本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以前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演变的主要结论,最后概括对中国的启示。

本研究由六章内容组成,其中:

第1章是绪论,包括问题提出、贸易政策的内涵以及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和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以及基本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是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本章在评价新古典经济学在研究贸易政策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政治经济学来研究贸易政策的必要性,而且对贸易政策关系密切的三大理论进行了归纳和评价:制度经济学理论与贸易政策,公共选择理论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与贸易政策。在评价美国贸易政策的三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的国家—社会范式的研究视角。最后论述了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和制度设计。

第3章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的起点是对日本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首先,分析1934年体制是美国自由贸易传统的制度基础;其次,分析美国对日本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与约束条件;再次,分析美国政府对日本自由贸易政策的路径选择与政策设计;最后,指出美国对日本的自由贸易政策对美国和日本所产生的影响。

第4章论述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是对日本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第一,分析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转变的原因;第二,分析美国贸易政策政治危机的内容、国内根源、集中表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策变革的强化;第三,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的政策设计与经济绩效;第四,论述了日本针对美国的行动所作出的反应和对策;第五,以半导体摩擦为例,来印证第4章所提出的理论和结论。

第5章论述了美国改变了全球战略,在“多轨”贸易体制框架下实行对日本贸易政策。第一,指出新时期美日经贸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新特征,给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调整提出了新挑战;第二,提出这段时期美国实行了内部政治制度改革,国家委员会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各方利益分配的格局;第三,分析了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由“结果导向”回归到“规则导向”的原因;第四,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美国政府对日本贸易政策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设计;最后,对新时期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进行评价,预测了美日未来走势的政策选择,并得出美日同盟关系将进入新时期的结论。

第6章是主要结论和启示。在以前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演变的主要结论,最后概括对中国的启示。

【注释】

[1]张宇燕.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3—2014),中国远洋航务,2014(2),http:// www.maritime-china.com/hqjjfx/287117.htm.

[2]关于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若干阶段的划分,本研究主要参考了澳大利亚经济学家John Kunkel所认定的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阶段划分标准以及美国经济学家戴斯勒有关美国贸易政策阶段划分标准的说明。分别参见John Kunkel,America’s Trade Policy towards Japan:Demanding Results[M].London:Routledge,2003;[美]I·戴斯勒.美国贸易政治[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3][美]汉斯·摩根索.政治的困境[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54,68.转引自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政治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92

[4]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52

[5][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7

[6][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8

[7][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6

[8][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6

[9][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70

[10]孙广振,张宇燕.利益集团与“贾谊定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1997(6):12

[11]国家与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权力结构看,现代国家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政府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包括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这时国家=政府;狭义的政府只是国家的行政机构。政府只是国家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具有连续性,而政府是可以不断变化的。同时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国际关系发生的主体是国家,但这种关系往往通过政府表现和实施,两者有时是可以互相混用的。参见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政治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3

[12][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4

[13][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5

[14]王立新.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6

[15]王立新.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6

[16][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

[17][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7

[18]王逸舟.新视野下的国家利益观[A].选自王逸舟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国家利益卷[C].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25

[19][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4

[20]殷红.俄罗斯转轨经济政策中政府诉求约束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08:55

[21]纳什均衡:是指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参与者会选择其他策略。就进行博弈的各个利益集团来说,他们的利益达到最优。在其他利益集团不改变策略选择时,没有任何参与者会改变自身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参与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要打破均衡,除非随着外部约束的变化,有一方发现要改变策略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只要任何一方改变策略,其他参与者也会改变策略,而向新的均衡状态发展。

[22]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6-65

[23]Robert E.Baldwi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Autumn,1989,3(4):119-135

[24][美]G.M.格罗斯曼,E.赫尔普曼著,李增刚译.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1

[25]芬德利和韦利兹在分析中将不同的利益集团划分为农业利益集团和制造业利益集团。

[26]斯蒂格勒认为政府为了满足利益集团的要求而制定管制政策,有人将其思想归纳为把政府看成是利益集团俘虏的“俘虏理论”。参见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10-241SamPeltzman,Towards amore general theory of regulation[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Aug.1976,2(19):211-240

[27][美]艾尔·L·希尔曼著,彭迪译.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6-50

[28][美]G.M.格罗斯曼,E.赫尔普曼著,李增刚译.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2

[29][美]G.M.格罗斯曼,E.赫尔普曼著,李增刚译.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2

[30][美]G.M.格罗斯曼,E.赫尔普曼著,李增刚译.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

[31]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0

[32]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4-65

[33]超边际分析(Inframarginal analysis)是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使用的基本方法。新兴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罗森(Rosen)、贝克尔(Becker)、杨小凯(Yang)、博兰(Borland)和黄有光(Ng)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下,将现代经济理论进行重新组织,去掉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绝对分离的假定,抛弃规模经济改用专业化经济的概念,并考虑各种交易费用的一般均衡意义。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很多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现象,如经济发展、贸易、经济制度、宏观经济等现象,都能共享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经济学也不再有人为的宏观与微观的割裂。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但是马歇尔不能用一个数学框架对分工和专业化问题进行数学化、模型化,他无法处理角点解的问题,从而使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偏离了古典经济学的真正核心——分工与专业化的问题,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给定分工结构下的资源分配问题,其分析框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解释力大大降低。新兴古典经济学用非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了角点解的问题,从分析人们的专业化决策入手,导出需求和供给函数,从而使需求供给分析不但分析资源分配问题,也包括经济组织问题,从而使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得以复兴。
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特点:第一,在新古典经济学里,消费者和生产者是绝对分离的,纯消费者自己不生产,所有消费品都从市场上购买。因此,市场和企业的存在是预先假定的。第二,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厂商的生产条件主要由厂商的生产函数代表,而生产函数是产出和投入的关系。生产水平只与厂商的规模有关,而与个人的专业化水平及全社会的分工水平无关。第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需求和供给分析是以边际分析为基础。所谓边际分析,就是假定最优决策不可能是角点解,而只能是内点解。所谓角点解,意味着最优决策中某个变量取尽可能最大或尽可能最小的值。所谓内点解,则意味着最优决策中所有变量都处于其可能的最大和最小值之间。新兴古典经济学则证明,所有的内点解都不可能是最优解,最优解只能是角点解。
新兴古典分析框架的特点:第一,每个决策者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没有纯消费者与厂商的绝对分离。第二,每个人作为消费者喜好多样化的消费,作为生产者在生产中有专业化经济。专业化经济不同于分工经济,它与每个人生产活动的范围的大小有关,而不是厂商规模扩大的经济效果。所有人的专业化经济合起来就是分工经济。第三,新兴古典的分析框架中,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基于角点解,而以内点解为基础的边际分析则不适用。采用一种所谓超边际分析,即对每一角点进行边际分析,然后在角点之间比较总效益费用。所以对每个角点的边际分析,解决给定分工结构时的资源分配问题,它决定总需求给定时对不同产品的相对需求和供给的结构;而角点之间的总效益费用分析,则决定专业化水平和模式(经济组织结构),而所有人的这类决策决定分工水平,分工水平决定市场容量及总量需求。参见: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58

[34][美]布鲁诺·S·弗雷,汉纳罗尔·怀克—汉内曼.保护贸易制度的政治经济学[M].引自[美]大卫·格林纳韦主编,冯雷译.国际贸易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中国滕图电子出版社,2000:206

[35]盛斌对此有详细的论述。参见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0-85

[36]张建新.权力与经济增长——美国贸易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7]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8]梁碧波.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决定的均衡机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