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日报》要闻版女性形象浅析

《人民日报》要闻版女性形象浅析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女性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民日报》要闻版的报道中,女性自身的变革是与社会进步的轨迹相伴随的。从总体上看,《人民日报》要闻版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较为客观准确的,但仍有可探讨之处。

人民日报》要闻版女性形象浅析——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日报》为例

范明姬

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是衡量媒介推动女性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既是社会生活中性别分工的写照,同时也对女性现实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宣传男女平等、宣传女性和女性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妇女发展的舆论环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对促进妇女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可以说,《人民日报》要闻版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新闻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样本选择、研究方法及概念界定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1978年至2005年《人民日报》要闻版中涉及女性的新闻报道(凡是涉及女性的报道,无论女性是作为主角、配角还是有所提及,都包括在本文分析之列)和新闻图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概括性描述。本文从改革开放之年始到2005年止,随机抽取了1982年、1985年、1990年、1994年、1995年、2000年、2003年、2004年8年的《人民日报》。从每年1月8日起每隔8天抽取1份,以确保每周中的任意一天都有被抽取的机会。其中共抽取有关女性报道的文章566篇、图片331张。在分析过程中,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通过对《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进行相关检索作为补充。

“形象”(Image)一词在英语中含有偶像、肖像、映像之意,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形状相貌及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图画。“形象”在文学中的解释: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和物的外观而言,而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对他者的认识的综合。[1]形象的塑造或表现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形象的来源和形象的塑造者或表现者,形象采用的话语形式,产生这种话语的语境,负载和传播形象的技术手段等。而关于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在相关的论文和著作中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定义,一般都是在文章中论述女性形象的内涵,如女性的衣着、外貌、品质、性格、角色、职业等等。要闻版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后正常条件下出版的《人民日报》的第一、四版,也包括某些年份中《人民日报》的第二版。

本文为女性形象设置了职业纬度,着重从构建女性的社会文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女性的阐释、历史的变迁对女性的影响等方面予以定义:女性形象是社会化过程中对女性认识的综合。

二、《人民日报》要闻版女性形象分析相关数据

我们现将职业作为指标统计新闻报道。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也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和社会之间获得联系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对于妇女解放而言,就业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具体职业的统计中,如果文章或图片中的女性是两位或两位以上,并且职业不同,算做不同的篇幅,如职业相同则算做一篇或一幅。如2000年5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的现场短新闻《送您一束康乃馨》,其中参加“弘扬伟大母爱”座谈会的有5位优秀母亲代表,这在基本信息的统计中算做一篇文章。如果出现的女性职业各不相同,在下表的统计中算做不同的篇数。

img37

img38

三、《人民日报》要闻版中女性形象的整体概述

纵观《人民日报》20多年有关“女性”的报道,基本上紧紧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扣准了时代发展的脉搏,较准确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女性的整体形象,但是和一定的宏观历史语境相对照,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1.《人民日报》要闻版的新闻报道动态地反映了女性形象的变化。改革开放20多年来,女性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民日报》要闻版的报道中,女性自身的变革是与社会进步的轨迹相伴随的。在这些报道中,我们看到女性的形象开始变得多元起来,如女企业家、女科学家、普通的女工作者、农村女性等等。

2.《人民日报》要闻版报道全面涉及女性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人民日报》要闻版在报道女性的时候,比较全面地展示人物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非单一地关注某一层面。《以实际行动学习赵凤娥》、《王淑兰深明大义约法三章帮助丈夫抵制不正之风》、《牧民贴心人致富领头雁——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托海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长乔玉芳》、《送您一束康乃馨》[2]等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女性多层面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充分展现了女性生活的多样性。

3.《人民日报》以平等的视角关注女性。《人民日报》作为有权威性的中央级党报,本着尊重女性、人文关怀的基调,客观冷静地分析女性及女性遇到的问题。如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问题,2003年9月1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山西:下岗女找到新“婆家”》和图片《下岗女工办起了好孩子午间小餐桌》等,不仅真实地反映女性生活中的一些艰辛以及她们希望过上美满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愿望,还表现了下岗女工在党的关怀下自强不息、勇于创业的感人事迹。

4.《人民日报》主要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将党的主张化为女性的行动。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界比较有特色的报道方式,也是中国媒体多年来反映人物个体或群体画像的有力武器。我国新闻实践证明,典型的树立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形象塑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怀孕五个月英勇跳河救人陈燕飞事迹在上海传颂》中的陈燕飞、《牧民贴心人致富领头雁——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托海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长乔玉芳》中的乔玉芳、《出纳员林碧玲舍身护金库》的林碧玲、《郭钗:壮烈牺牲谱诗篇》中的郭钗、图片报道《中国第一个聋哑人大学生》中的周婷婷[3]等,都为中国女性树立了不同行业的榜样,也得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从总体上看,《人民日报》要闻版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较为客观准确的,但仍有可探讨之处。如报道题材单一(局限在几个领域,多为女领导人等),报道模式单一化,报道树立的女性典型多是不能顾全家庭和事业两者的矛盾体等。

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社会“现实”的呈现,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映。“一个社会群体形象的塑造过程是缓慢的、长期的,改变一个长期形成的观念更是异常困难的”。[4]通过对《人民日报》要闻版中女性形象的粗浅分析可以看出,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需要从中国女性生存的大环境着眼,从采写编评的一字一句的小地方入手,给中国女性形象以正确的定位和描述,为推动女性的发展而努力。

〔范明姬:中国传媒大学报刊方向2003级硕士生〕

【注释】

[1]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2]依次为《人民日报》1982年7月27日头版、1982年10月31日第四版、2003年11月11日第四版、2000年5月14日头版。

[3]依次为《人民日报》1982年5月8日第四版、2003年11月11日第四版、1995年4月22日第四版、2004年5月15日头版、2000年12月24日头版。

[4]方晓红:《论〈人民日报〉“农民形象”塑造》,《新闻界》2005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