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分析魏忱希,女,毕业于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研究通过对现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女性报道的分析,探讨了在中国现今媒体环境中女性形象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改进办法。女性形象问题正式引起媒介的重视。

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img137

魏忱希,女,毕业于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在职研究生。2003年担任《中国杂志》艺术专刊记者,先后采访数位新老艺术家并发表人物专访。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工作。2006年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看今天》栏目组记者、编导独立完成《一年维权路》《空竹抖进奥运会》《祝贺〈看今天〉开播100天》《小天使在行动》《基地故事——我想和元元合张影》《跑水》《站牌搬家》《“玉米”爱心基金启动仪式》等电视节目制作。2007年起在卫生部百姓健康频道担任节目编导,两年中一直担任自制类频道亮点节目《健康那些事》节目编导,节目多次获得好评。

摘 要:在探讨媒体与女性的问题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媒体在报道中如何客观呈现女性形象,帮助女性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本研究通过对现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女性报道的分析,探讨了在中国现今媒体环境中女性形象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改进办法。现在女性问题的根结依然在性别意识上,此篇文章就是想让媒体在性别认识上有更加理智的头脑,在社会中宣传正确的观念意识,更好地担当起社会发展推动者的角色。

关键词:媒体 女性形象塑造 性别传播

我国最早提出“女性与传播”研究是在筹备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世妇会组织了“媒介与妇女”非政府组织论坛,“传媒与妇女”是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亟待解决的12个问题之一,1995年,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制止影视、书报刊中对妇女形象的贬低和侮辱性描绘”。女性形象问题正式引起媒介的重视。

的确媒介在影响和塑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方面作用巨大,而在面对女性时更具渗透力,在媒体内为女性开辟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媒介的责任。长久以来,女性基本上是被默认服务于社会的,而没有权利要求社会的回报。甚至直到今天,虽然女性具有了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权利,但是我们还是能在社会中发现,女性常被用来当做吸引人们眼球的工具,特别是在媒体的盲目引导下。媒体面对女性的最大职责就是平衡女性与社会的关系,而最直接的切入点就应该从女性的形象入手,因为女性的形象为女性带来了太多的“与众不同”。

一、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媒体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无论是“忍辱负重”型的传统女性人物,还是打破性别陈规、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的女性,现在都在媒体上有所呈现,但无论是复制还是颠覆,“女性形象”一直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它一直是社会的一个敏感地带。围绕“形象”所引发的男女平等之争更是没有停止过。女性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受众当中不止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媒体也承担着更加艰巨的责任。所以笔者选取了诸多媒介形式当中的一个——报纸,对其中的女性报道进行系列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更直观和系统的获得详细资料,说明好问题。之所以在形式繁多的媒体形式中选择报纸这一媒介进行系列的分析,一是因为报纸在中国女性受众当中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因为平面媒体更利于我们系统直观的总结和分析各种报道中的女性形象。

在众多的报纸中,我分别抽取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北京青年报》三份不同类型报纸在2005年3月和2006年3月的报道,按女性出现的类型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年度的报纸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是想更体现出问题存在的时间性和持续性)。

(一)《人民日报》——政治新闻中的女性形象

在政治新闻中女性出现的比例是较低的,在分析调查的2005年3月和2006年3月的报道中,因为正逢三八妇女节和两会,所以女性在政治新闻中出现的机会较以往的报道要多,并且有影响力的女性也集中出现在这一个月的新闻报道中。但是从男性女性在政治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来看,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女性在社会决策层中的略势地位。

统计数据如下:

2005年3月:

有人物出现的新闻报道总数:433条

其中男性为主要角色的新闻:340条(其中非政治领域的人物的报道69条),占新闻总数的79%

其中女性为主要角色的新闻:93条,占总新闻总数的21%

其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及出现次数如下:

领导人形象:35条(其中22条为图片新闻)

知识女性形象:15条

家庭妇女形象:7条

劳动妇女形象:12条

名人明星形象:5条

其他形象(运动员、女性学生或儿童、女英雄及其他特殊群体):19条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出现比例:4∶1

2006年3月:

有人物出现的新闻总数:485条

其中男性为主要角色的新闻:363条(其中非政治领域的任务报道48条),占新闻总数的75%

其中女性为主要角色的新闻:122条,占新闻总数的25%

其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及出现次数如下:

领导人形象:49条(其中30条为图片新闻)

知识女性形象:21条

家庭妇女形象:1条

劳动妇女形象:14条

名人明星形象:9条

其他形象(运动员、女性学生或儿童、女英雄及其他特殊群体):27条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出现比例:3∶1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政治类报纸中男女形象出现比例的悬殊,从这两年的对比分析来看,女性形象出现的数量和比例相对上升,特别从两会当中的报道可以看出媒体对女性领导人和女性知识分子的展现稍渐频繁,但是女性大多还是以图片形式出现在相关的政治新闻中,而真正对女性委员言论的报道篇幅较少,由此可见媒体在面对女性时还是习惯性的在外延做文章。而在统计的数据中,女性家庭妇女和女性劳动妇女的形象在量上基本没有变化,始终很少在政治新闻中出现,即使出现也是在图片中作为一篇报道的“花边”出现,不是政治新闻中的主角。明星女性及其他群体女性形象的展现稍微丰富了一些,但是对于一份政治性报纸来说她们只是作为本报的附属品,大多是为了使这类报纸不至于过分严肃进行的适当适量安排。

(二)《经济日报》——经济新闻中的女性形象

在经济新闻中,女性出现的比例相比政治新闻更少。在经济领域里大多都是男性掌握着主要的发展方向,具体量化分析如下:

2005年3月:

有人物出现的经济新闻总数:25条

其中男性为主要角色的新闻:16条,占新闻总数的64%

其中女性为主要角色的新闻:9条,占新闻总数的36%

其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及出现次数如下:

企业领导者:3条

公司白领:3条

个体户和自主创业者:3条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出现比例:16∶9

2006年3月:

有人物出现的经济新闻总数:28条

其中男性为主要角色的新闻:20条,占新闻总数的71%

其中女性为主要角色的新闻:8条,占新闻总数的29%

其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及出现次数如下:

企业领导者:3条

公司白领:2条

个体户和自主创业者:3条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出现比例:5∶2

由分析看出,经济类报纸中女性出现的几率也不是很理想。在统计列出的三类经济领域的女性中,企业领导者、公司白领的活动和观点更容易被媒体所重视,而对一般个体户的报道少之又少。另外与政治新闻相同,在经济类报纸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出现在图片新闻中,但是这些女性往往与事件主题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了丰富事件丰富画面而设置。

(三)《北京青年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

社会新闻为女性形象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空间。特别在《北京青年报》这种风格活跃的报纸中,女性形象不像政经类新闻那么严肃,她们身上带有更多生活的色彩,更贴近百姓和群众。以下是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的量化分析:

2005年3月:

有人物出现的社会新闻总数:84条

其中男性为主角的新闻总数:30条,占新闻总数的36%

其中女性为主角的新闻总数:54条,占新闻总数的64%

其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及出现次数如下:

母亲形象:15条

女警察:11条

困难女性:5条

女大学生:5条

女清洁工:5条

其他(女模、女犯、女性残疾人等):13条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出现比例:5∶9

2006年3月:

有人物出现的社会新闻总数:80条

其中男性为主角的新闻总数:38条,占新闻总数的46%

其中女性为主角的新闻总数:42条,占新闻总数的54%

其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及出现次数如下:

母亲形象:13条

女警察:10条

困难女性:4条

女大学生:3条

女清洁工:2条

其他(女模、女犯、女性残疾人等):19条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出现比例:19∶2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众多的普通女性形象中,“母亲”是女性最有代表性的形象。50%以上的社会新闻都是在围绕“母亲“这一角色做文章,除了“母亲”就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女性,这些女性的报道多配有新闻图片,大多是简单的反映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扶助,就事论事。

(四)《北京青年报》——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

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在媒体报道中娱乐新闻是真正属于女性的媒体空间。在娱乐新闻中我们终于看到了女性的“半边天”。从对此类报道的量化分析来看,女性的确是娱乐新闻中的女主角。

2005年3月:

有人物出现的娱乐新闻总数:105条

其中男性为主角的新闻总数:45条

其中女性为主角的新闻总数:60条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出现比例:3∶4

2006年3月:

有人物出现的娱乐新闻总数:95条

其中男性为主角的新闻总数:40条

其中女性为主角的新闻总数:55条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出现比例:8∶11

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在数量上超过男性,但是她们的类型都十分单一,影视明星、当红歌星的新闻充斥整个娱乐版面,女性形象绚丽夺目,内容大多是在关注她们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她们对时尚的理解等等,可以说娱乐新闻是对社会人群的价值观影响最大最频繁的新闻类型之一,所以媒体为了获得受众认可,往往大力在娱乐新闻上做文章,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二、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组数据分析,我们已经大概了解的女性形象在媒体报道中的位置,同时也看到了媒体在为受众呈现不同女性形象时显现出的一些欠妥之处,主要问题如下。

(一)政治经济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呈现过于概念化,刻板化

通过分析发现,政治经济新闻中的女性虽然都是活跃在社会领导阶层的知识女性,但是她们在媒体的报道中显的过于概念化。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这些女性大多不是代表自己而是肩负着各种使命而存在,社会价值覆盖在自身价值之上,她们的作用更多的抽象为一种责任,而她们的形象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符号之一不可缺少。媒体在面对这一群体中的女性时也默认了她们的这种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她们首先作为女性的内在精神和情感。

(二)社会新闻中对普通女性形象呈现十分匮乏

媒体在捕捉社会新闻中的女性新闻时,很容易被一些能够在社会中引起深切同情的题材所吸引,在这种前提下挖掘新闻必定会使女性新闻的报道对象被局限在一个固定的人物群体中,例如“母亲”。“母亲”形象虽然是最普通的女性形象之一,但是因为媒体对其的极度热衷,使“母亲”这一形象成为了媒体女性形象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种形象除了“母亲”,还有一些群体的女性习惯性的被媒体关注,例如:女警察、女清洁工、女大学生、女下岗职工等。其实警察、大学生、清洁工等等职业的出现并没有它们特殊的性别含义,但因为被人为的加上“女”字,这一群体立刻具有了她特殊的意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讲,这种现象是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媒体作为社会的监督者应该以更清醒的头脑把社会发展带上正轨,我们提倡多角度多元化的展现女性形象,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女性都应有所呈现,但是不应人为的将“女性”强加给女性。

(三)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商业化倾向严重

与社会新闻中艰苦朴素、坚强自信的女性相比,娱乐新闻中的女性显得更加“幸福”和“阳光”。她们受到所有人的关注而具有无人可比的优越感。但实际上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和地位较之政治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来说,显的十分被动和不受尊重。媒体和商家联手为开发自己的报纸和市场,大量利用女性形象,制造女性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特别随着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导向的时代,媒体宣传越来越接近娱乐化、市井化,新闻内容日益庸俗,琐碎,媒体开始单纯追求受众的感官刺激,并且为了寻找卖点往往表现出对女性的歧视。许多媒体还特别热衷于对女明星的隐私进行以商业为目的性的大加炒作;在许多娱乐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女性不是有个性、有思想的完整的个体,而是一种被观赏的对象。

单从女性在娱乐新闻中所拥有的空间来说,现在的女性在媒体中占据着相当可观的信息空间,然而,媒体中看似风光无限的女性却并未完全摆脱被物化、欲望化、消遣化的境地,在公共领域中为人们所摆布。娱乐新闻中的女性实际上是传媒商业化中最大的牺牲者。

三、媒体怎样在新闻报道中更好的呈现女性形象

(一)媒体应坚持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原则

媒体在社会发展中以“把关人”的姿态存在就要履行“把关人”的职责。对于在社会中占有一半席位的女性争取权利维护她们的利益这样一件具有长远意义的大事来说,媒体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争取男女平等要走的路很长,所以就要求媒体一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把女性的真实、丰富、多元的形象呈现给社会呈现给受众。

在新闻报道中更多的呈现健康、自信的女性形象是媒体应该首先做到的。在现在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虽然随处可见,但是真正能够反映当今社会女性真实形象的报道题材十分少见。媒体应该以高度的人文情怀去面对女性,努力挖掘社会当中不同领域不同环境中的优秀女性,从内到外展现她们的精神境界以及她们所具有的女性独特魅力。在美国一部《真实的女人》的艺术品中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这组作品由雕塑和组诗组成,她们不是按照男性想象虚构出来的美女,她们有的身体肥胖,有的瘦骨伶仃,有的因乳腺癌失去一只乳房,但是她们不自弃、不羞愧、不绝望,她们都在享受自己生命的美好,为战胜疾病和困苦而自豪,显现出一种真实的充满生命力量的美。这就说明在探索女性价值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具有更加冷静和成熟的头脑,因为毕竟人的伟大最终体现在人性的光辉上。

(二)充分挖掘和开发女性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妇女报》多年从事女性问题研究的冯媛女士曾提出:“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存在着对于妇女和妇女问题的忽视。”这句话就是在质疑媒体在挖掘和开发女性社会价值方面存在欠缺甚至是空白。其实有时候媒体在面对女性时所表现出的偏颇和不公是无意识的,媒体没有经过冷静的观察思考就习惯性的顺应了大众舆论,为社会中的大潮流合并成一体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实际上这是媒体缺乏专业素质和态度的表现。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培养自己“高格”的情感品质,理智而成熟的解决社会的矛盾。

另外,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的建构上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一方面,大众传媒必然要反映社会对性别划分的传统意见,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也在强化和改变着这些标准和规范。实际上媒介的价值取向,常常被内化为一种社会期待存在着,最终制约受众对性别的认识,影响着受众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受众的行为方式。媒体的性别歧视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不由自主的形成的,她影响人们对女性角色的客观认知,影响女性对自我的认知,影响女性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生活目标的确立。基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就要求媒体以高觉悟、高姿态和高视角来审视女性问题,给予她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传媒关注女性应从社会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

女性是社会的“半边天”,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媒体要想使女性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从社会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有的放矢,脚踏实地。

当今社会困扰女性的问题有很多,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参政问题、城乡贫困妇女、妇女在处理家庭与事业问题时的窘困、婚姻暴力、强迫堕胎或节育等等问题都是在现实当中女性面临更多困惑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尽管妇女的地位较之许多发达国家来说都要优越很多,但是在一些细节或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等现象,而在这些问题中都很难看到媒体的身影。在上面的量化分析中出现在社会新闻当中的女性不但形象匮乏,同时对社会中女性问题的挖掘和评说也不够犀利。媒体点到为止的态度使女性报道在媒体中只实现了量的增长而没有质的飞跃。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媒体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争取实现男女平等的重任,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媒体对社会真正的关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爱和善意的表达,不是抽象的说理,更不仅仅是眼泪和同情,它的使命在于揭示平凡人的内在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弘扬孕育其中的顽强、淳朴、善良和互助的美德,这才是媒体真正的精神境界所在。所以,媒体应正确引导舆论,建构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使“人”真正成为社会和命运的主宰。

参考文献

[1]虞达文.新闻心理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童清艳.超越媒介——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杜骏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4]胡钰.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5]季冰河.新闻美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8]刘小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9]新闻战线.2003(11)

[10]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