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谐社会与党报宣传

和谐社会与党报宣传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生动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和发挥党报宣传政策、引导舆论、影响社会、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与党报宣传

img7

尹维祖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生动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新闻战线主流媒体的排头兵,在舆论宣传中处于龙头和中心的重要地位,不仅有权威性、思想性、群众性的巨大优势,而且具有很强的引导、沟通、协调、鼓动和激励的功能,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服务的历史使命。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和发挥党报宣传政策、引导舆论、影响社会、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承担起促进社会共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同样,党报宣传要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就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不断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宣传艺术,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创党报建设的新局面。这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贯通的。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服务,是新闻界的共同任务。党报由于自己独特的定位、任务、特色和品牌,更要在这种服务中胜出一筹,特别应在如下四个方面施展优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把握导向,强化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宣传,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我们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时期,又是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期。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干部群众要求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情绪上解躁、心理上解压,因此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谐社会是以思想和谐、人心稳定为前提的,只有思想感情的和谐,社会舆论的和谐,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党报宣传的首要任务就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和群众,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来吸引和统一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在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实现全社会的政通人和、万众一心。最近我们在回顾总结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新闻战线紧紧围绕党的抗日救国方针,高扬了“全国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日救亡,还我河山”这样一个共同的信念和主旋律,把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动员和凝聚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之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燎原之火,终于取得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最有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党报宣传只有一以贯之地加强和改进对共同理想的宣传,才能彰显党报的政治性和群众性特色。目前,在中共中央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正在集中民智制定“十一五”规划,绘制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蓝图,各级党报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调整宣传基调,纠正那种只强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忽视共同富裕的片面宣传;纠正那种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片面报道;纠正那种只重视速度效率、忽视社会公平的片面舆论。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大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宣传力度,唱响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主旋律,更多地关注民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把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个阶层的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舞台上来,形成全党全民关心发展这一兴国富民的第一要务上来,共同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和智慧。

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过:“报刊、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干部、群众思想上出现一些疑虑、异议,甚至一些情绪和怨气,以致形成各种各样的公众舆论,是很正常的。党报宣传要发挥自身理论宣传优势,领航社会舆论。要通过实事求是、入情入理的宣传,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发展与稳定、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民主与法治、竞争与诚信、人类与自然等之间的关系,全面准确地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尤其要充分认识这些方针政策正是代表了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实质,达到理性上的感悟、感情上的融合、思想上的沟通,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活血化淤,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

随着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的不断深化,社会上各种不同利益团体在利益调整中会产生差异、矛盾甚至冲突,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明显增加。党报宣传就要突出“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线,让群众认识到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利益多元、充满竞争和活力的现代化社会,又是一个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充满宽容和理解的秩序化社会。宣传中要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讲清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着力讲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致性,懂得只有国强才能民富,只有稳定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有进步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理性地对待各种矛盾,维护安定团结、和谐融洽的局面。

为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党报宣传要深化新闻改革,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不断强化民本思想,增强平民意识,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为人民群众表达意见提供渠道和空间,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更加全面客观地报道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件,更加及时广泛地反映民意民声,以群众情绪为宣传取向的第一信号,通过开辟政策宣讲解答、理论问题研讨专栏、民情反映专版,举办读者论坛、专家讲座,人民来信回馈等多种形式,实现媒体宣传和群众参与双向互动,让群众在对公共事务的交流、沟通和对话中,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批评和监督,引导在双向交流和平等对话中消除分歧,取得共识,达到思想感情上的和谐一致。对于不时出现的各种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党报不能回避,应该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主动介入、主动引导,科学地审视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到见微知著、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把握热点引导的主动权。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对贫富差距拉大、教育乱收费、医疗改革失当、失地农民就业难、人民币升值、房价上涨过快、个人所得税调整等形成的舆论热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党报宣传要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要直面这些热点问题,讲清四层意思:一是这些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二是这些问题与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三是党和国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四是一些地方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经验。让群众克服浮躁情绪,理性地思考和对待,理解党和国家历来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正在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会在维护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兼顾各方面利益,从而化怨气为信心,化对立为理解,化浮躁为冷静,并努力为这些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三、倡导关爱,弘扬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睦的舆论氛围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的和谐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天下乱。党报宣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团结、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舆论环境。爱心是和谐旋律中最动人的音符。人常说,“文学是人学”,实际上新闻学也是“人学”。新闻宣传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党报宣传当前另一个改进重点就是强化人本思想,弘扬人文精神,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人的教育、人的成长、人的权利、人的需求、人的幸福,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关心人的舆论氛围。要坚决摒弃那种只见物,不见人;只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只重财富积累,忽视人民生活的旧的宣传理念,把维护人的权益、促进人的发展、关心人的生活、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党报宣传的重头戏。对灾难的报道,不能满足于对惨状的反映,更不能故意渲染、幸灾乐祸,而应该更多地体现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给人以关心、体谅和信心,使党报宣传更加富于人情味、社会味,更加具有亲和力。

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和谐的催化剂。新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几年来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利民便民、扶贫济困的重大举措,深得人心,反响很好。党报工作者也要树立“心中常念桑农苦,耳边犹闻饥饿声”的平民情结,满腔热情地关注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残疾人口、弱智儿童、流浪人员、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众。因为这些群众的心态不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党报宣传决不能像社会上一些媒体那样,“嫌贫爱富”,搞“新闻傍大款”,过多地报道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富人、明星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财富积累和生活方式,应该放下架子,眼睛向下,体察普通群众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呼声,表达他们的意愿,维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视党报为亲友,有理有处讲,有苦有处诉,缓解激愤情绪,增强自强意识。一方面呼吁政府和各界关心帮助弱势群众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办三产、辍学儿童返校园、贫困学生得扶助等活动的报道力度,把党的关怀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营造一个先富帮贫困、先进带后进的和谐氛围。

四、宣传典型,加强正面引导,密切党群、干群的关系

典型宣传是党报的一大优势。近几年来,各级党报推出的像孔繁森、牛玉儒、吴天祥、任长霞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先进典型,由中央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共同推出的《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连续刊播的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爱国将士,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也为社会和谐带来了榜样和力量。在今后的宣传中,党报应有计划地推出一批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优秀领导干部典型;推出一批先富帮贫困,致力共富的先进人物典型;推出一批与人民同甘共苦、善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思想工作典型,用先进典型的精神和事迹从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先进典型的宣传,一要加强,二要改进。不能把典型宣传停留在好人好事传播的层面上,应该从深层次揭示先进典型成长和人民群众支持、党的培养的关系;揭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人生追求;揭示他们体现党的宗旨,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本质特征,使先进典型形象可爱、可敬、可亲、可学,让群众从先进典型身上看到主流,看到希望,和党员干部一起奔小康。

应该看到,对反面典型的批评和曝光也是一种引导,可以起到警示和惩戒的作用,同样可以高扬主旋律。中央在《关于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中,突出强调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作为整治的重点,这是和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党报在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宣传基调的同时,也要有选择地揭露和批评一些反面典型,把舆论监督和群众结合起来,伸张正义,扶持正气,这是深得人心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起到“减压阀”、“融合剂”的作用。当然,批评报道必须做到“四有”:有理、有据、有度、有果,达到“选题准确、事实确凿、分析恰当、时机适宜、有始有终”的二十字要求。特别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危机传播”更要持严肃慎重的态度,多做说服、疏导、化解的工作,坚持有领导有计划地适时报道,避免新闻炒作,防止诱发和激化矛盾,帮助有关部门平息事态,稳定人心,理顺情绪,促进问题解决,逐步建立起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既快速反应又冷静应对,保证新闻报道有利于缓解和转化危机,做到报道不炒作,帮忙不添乱,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党报宣传的一项历史使命。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导向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讲求艺术,注重效果,就一定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谱写出有声有色的时代华章。

〔尹维祖: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