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途径研究分析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途径研究分析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形势下, 继续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是要促进农民增收。(三) 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城乡居民收支调查数据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 2016年上半年桦甸市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 住户样本中2015年上半年外出务工人数为23人,2016年为25人, 增加2人, 增长8.7%。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途径研究分析_民生视角话吉林:吉林调查队系统调查成果集.2017卷

刘凤城 孙桐柱 范佳宝

2016年, 桦甸队按照总队的课题研究提纲的相关要求, 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下乡调研活动, 撰写分析报告。 新形势下, 继续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是要促进农民增收。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是摆在当前各级党委、 政府面前的一件难题。 桦甸队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深入了解桦甸市农民增收的新情况、 新问题, 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重点对农业生产形势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

从2004—2016年, 中央连续13年发布以 “三农” (农业、 农村、 农民) 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强调了 “三农” 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 “重中之重” 的地位, 我们始终从 “三农” 心系农民这一主题出发, 强措施, 增投入, 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 在国家继续加大对 “三农” 的支持力度, 政策扶持力度的基础上, 新一轮的开始粮食价格调整和清收还林政策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就是桦甸队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 从住户收支调查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桦甸农村经济形势

摇 摇 根据住户收支调查数据显示, 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1733元, 桦甸市多数农村居民为纯农户, 他们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较强; 二是农民收入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300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1500元, 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倍。2016年上半年农村人均农业收入约为3700元, 同比2015年上半年人均农业收入3500元, 增长约5.71%。 牧业人均收入2016年上半年约为240元, 同比2015年上半年200元, 增长约20%。 从总体来看, 桦甸市2016年上半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因为去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仍保持较好态势。

二、2016年玉米价格及临储价格调整所带来的影响

(一) 主要农产品玉米价格

城乡居民收支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桦甸市玉米平均价格1.66元/公斤, 同比2015年1.87元/公斤下降11.23%; 水稻平均价格为3.0元/公斤, 同比2015年2.9元/公斤增长3.45%。 2016年上半年农户卖粮户数和数量同比2015年增多, 以桦甸住户调查86户卖粮农户为例,2016年上半年出售粮食的农户为58户,2015年为44户, 同比增长31.82%, 主要原因是2015年11月国家调整了东三省的玉米临储价格, 在2015年年末及2016年年初, 玉米价格波动较大, 许多农户都在观望当中, 希望粮价能够回升, 但直到2016年二季度, 玉米收购价已趋于平稳, 受到备耕准备的影响, 即使玉米价格有所下降, 农户依然选择将大部分粮食出售。

(二) 2016年种子、 农药、 化肥的购销价格略有下降

尿素到站价格每吨1550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4.1%; 复合肥平均每吨2000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铵到站价2850—2950元/吨, 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4%。 春耕期间零号柴油出厂价格为5834.64元/吨, 比上年同期下降6%。 水稻秧苗每斤5.5元,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玉米种子平均每公斤39.2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6.67%; 大豆种子每斤4元, 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 外出务工人数增加

城乡居民收支调查数据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 2016年上半年桦甸市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 住户样本中2015年上半年外出务工人数为23人,2016年为25人, 增加2人, 增长8.7%。 玉米出售价格的下降使部分农民不愿外出务工的意愿增加,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工的产生。

(四) 畜牧业养殖收入增加

201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有所上涨, 城乡居民收支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猪肉平均价格为30元/公斤, 同比2015年24元/公斤增长了33.33%。 生猪出栏价上升25%, 对比往年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来看, 生猪价格上涨的同时饲料价格也会同步增长, 养殖户的收入增加有限, 但今年受玉米价格下降的影响, 养殖户的成本有所降低, 收入增幅较大。

(五) 务农收入受影响较大

目前农村务农的人员构成:55岁以上占10%,40—55岁占55%,30—40岁占20%,20—30岁只占10%, 农村务农的主力都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 青年一般都在外打工, 而现在工作普遍难找, 在外生活压力大, 生活费用提高, 寄带回收入也相应降低较多。 玉米价格的下降基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虽然产量的提升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 使农民在化肥、 农药、 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上的投入有所减少, 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也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同时, 受到新一轮退耕还林和清收还林的影响, 许多农户的耕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较大。

从总体来看, 农村经济目前仍然平稳运行, 但在新一轮政策的调整下, 改革带来的影响正逐渐扩大中, 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 目前桦甸市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 桦甸市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农业结构调整缺乏系统性,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农业增效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近几年来, 桦甸市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高效农业、 设施农业, 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使得农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农业增长对农民人均收入贡献不大, 仅是从事第二、 三产业劳动力所得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是导致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中发现, 多个农村农田渠道破败、 机耕路没有或年久失修、 大多数农田没有水土保持林带, 土壤改良工作滞后, 加上农民农耕工具落后, 现代化生产水平很低, 效率低下, 玉米单产难有较大的突破, 玉米生产效益较低。 而且每到耕种期, 农民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在耕作上, 不仅浪费时间, 还占用了大量的劳动人口, 不仅不利于土地的合理集约使用, 而且也使得农民无法外出务工增加额外收入。

(二)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 已不只是土地、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还是劳动者知识、 能力、 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桦甸市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农民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 劳动技能薄弱, 导致一方面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农业经营理念落后, 致使农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 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 也适应不了当前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 制约了增收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 目前, 随着城市化力度的推进和国家政策的调整, 失地农民逐年增加, 但由于他们文化程度较低, 缺少就业必需的技能、 技术, 大多数农民年龄偏大, 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 接受新知识、 新技术的能力差, 农民对科技的意识及其所掌握的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 对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对农业发展的经营管理难以达到相关水平。 再加上农民信息渠道狭隘, 年龄、 身体、 家庭等因素, 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增收途径单一, 农民除了从事畜牧、 短途运输等行业, 就只能在农闲时选择到工厂或者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来增加收入, 这显然很难实现农业增收。

四、 对新形势下农村增收致富的建议

(一) 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做足农业内部增收文章

坚持正确的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科技、 信息服务的支撑作用,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不断提高桦甸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 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水平。 继续深化落实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 精神, 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 立足桦甸市自身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优势产业、 种植大户、 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的联动作用, 加大对现有基础的改造和整合力度, 进一步扩大优势、 特色产业种养规模, 提升规模层次, 优化区域布局, 努力构筑现代、 高效、 设施、 生态农业区域格局。 二是大力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 充分利用全市农产品丰富的优势, 一手抓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 一手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大发展; 按照 “扶大、 扶优、扶强” 原则, 强化资金、 科技、 服务支持, 扶持一批产品开发层次高、 发展潜力大、 辐射面广的农业加工企业, 不断加强主导农产品深层次开发, 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促使其增值增收; 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主导产业行业协会的建立, 引导农民走向合作, 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实现农民充分就业

必须大力拓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法和途径, 进行全面多层次的转移。一是狠抓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增强致富就业能力。 突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种养殖大户的培训, 不断加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探索, 提高农民运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是加强劳务输出, 实现异地增收。 不断创新劳务输出工作机制, 完善服务、 管理体系, 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层次、 领域, 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 三是加快二、 三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 不断提高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和中心集镇的带动和辐射功能, 给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努力形成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 互促共进、 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三) 加快低收入群体的分类脱贫步伐, 推动农民收入全面加速提高

低收入农户是增收难度最为严峻的群体, 根据桦甸市低收入农户阶层的经济收入和生产水平, 目前贫困农户结构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 一类是生活在半山区的纯农户; 还有一类是有劳动能力、 有生产生活条件, 但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缺乏土地和其他致富门路的纯农户。 根据这一实际, 需区别不同情况,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加强分类指导: 对第一类贫困人口主要是继续推进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不断完善民政救济政策,尽可能保证脱离贫困; 第二类则要加大帮扶力度,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从资金、技术、 政策上给予倾斜, 改善贫困农民生活质量, 对于受到退耕还林、 清收还林影响较大的农户要给予政策指导和细心帮助, 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 第三类则要做好引导, 帮助转变观念, 充分调动其自身创业和增收的积极性, 并加强信息、技术、 资金方面服务和扶持, 鼓励他们发展投资少、 见效快、 风险小的特色种养业, 或引导其克服恋土观念, 摆脱土地束缚, 鼓励进城务工、 外出经商等, 帮助拓宽致富门路, 实现收入的稳定增加。

(四) 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保护好、 引导好、 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 减轻农民负担,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增收最直接的途径。 首先, 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为农民增收提供政策支撑。 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 省、 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 积极争取各种政策支持, 加大对大小型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支持力度,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等。 同时, 抓好财政支农政策的落实, 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 重点落实好配套资金, 让农民真正受益, 增加收入。 其次, 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民增收提供基本条件。 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在加强重大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对人畜饮水、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农村电网改造等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的投入, 充实建设内容, 扩大建设范围。 努力抓好农村公路和 “村村通畅公路” 工程, 加快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 文化设施、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第三, 要加快农村改革步伐, 为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障。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按照 “依法、 自愿、 有偿” 的原则, 积极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 努力保护农民利益。

(五) 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促进共同发展

1. 改革户籍制度。 首先要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 彻底打破 “二元用工制度”, 使劳动力市场机制发挥基础的资源配置作用。 另外, 必须建立起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机制, 这样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 使劳动力的收入能够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最后, 要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正常流动的政策, 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保证劳动力在城乡之间、 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 保障农民工能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

2.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技能培训, 首先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特别是大专、 本科以上的教育。 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 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设施设备落后, 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队伍结构参差不齐等, 更严重的是许多农村少年在上完高中、 甚至高中都没有毕业就回家务农、 务工。 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 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条件, 引导农村青少年认识到学习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 政府应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农民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 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 因此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再加上农民知识水平和技能有限, 流入城市后, 在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过程中, 与城镇劳动力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只能获得较低收入。 因此,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必须全面开展农民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切实提高农民能力, 促进农民增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