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举革废的前序

科举革废的前序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在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的努力未能成功,不过却为后来科举制的革废发出了先声。废止八股文、采用与社会实际有关的问题为考试题目,这是清末科举制度方面的重大变动。与此同时公布的奏折还有他们三人所上《奏请递减科举折》,在此奏折中,他们再次提出并拟定了递减科举的具体办法。

通常我们所说的科举制,是指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建立的进士科以来的考试任官制度。在此之前已有一些考试选才的科目,但多是以推荐为主考试为辅的贡举科目,真正被后世称之为“科举”的则是从隋代才兴起的进士科。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已定型为具有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的国家“抡才大典”[1]。第一级为考秀才的童生试;第二级为考举人的乡试;第三级为会试,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贡院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第四级为殿试,殿试在会试发榜后的次月就举行,名义上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者是贡士,殿试没有淘汰,只是考出名次,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从唐代至清末,科举制对官僚政治、教育模式、文学风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进士在中国社会上具有崇高的地位。1903年,有位西方人士在《中国的三年大比》一文开头指出:“文学才能在中国享有最高的声誉,政府官员都选拔自受过教育的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读书人信奉的信条,在许多方面可以把它看成是柏拉图理想哲学原则的注释。”[2]确实,在古代社会,体现公平竞争精神的科举制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推广,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集权统治,并且在相当范围内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是适应当时社会的一种考试选才制度,因此,当时一些学者也想当然地认为“终古必无废科目之虞”[3]。但是,经历过鸦片战争的冲击和甲午战争的震动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科举制的生存环境也起了重大的变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越来越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情况下,科举制不得不进行变革。虽然在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的努力未能成功,不过却为后来科举制的革废发出了先声。

进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变化愈加明显。1901年6月,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说:“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科举议变矣,而无新教育;元凶处刑矣,而无新人才;北京残破矣,而无新都城。数月以来,凡百举措,无论属于自动力者,属于他动力者,殆无一而非过渡时代也。”[4]经历过庚子国变的刺激之后,慈禧太后等统治者痛定思痛,下决心将戊戌变法时提出来的多项改革措施加以实施。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规定从次年开始,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篇,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以上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5]。废止八股文、采用与社会实际有关的问题为考试题目,这是清末科举制度方面的重大变动。随后有的西方人士便认为这“毫无疑问是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一次革命”,“大概可以说,此次改革实际上是非常完全的”[6]。这些规定在清末最后两科考试中都得到了遵守,在1904年的会试与殿试中也体现出考试内容改革的精神。

在清末学堂与科举的矛盾互动中,当时的执政者多认为科举阻碍了新式学堂的兴起,于是考虑将梁启超早先提出的“合科举于学校”的办法,逐渐以学堂来取代科举,各级学堂毕业生获得不同的科名。1903年3月,张之洞袁世凯联合上《奏请递减科举折》,认为,“其患深切著名,足以为学校之的而阻碍之者,实莫甚于科举”,因此提出“俟万寿恩科后举行后,将各项考试取中之额,预计均分,按年递减。学政岁科试分两科减尽,乡会试分三科减尽”的办法[7]。也就是将科场递减之科第名额,移作学堂取中之名额,使天下士子,舍学堂之一途,别无进身之阶,如此一来,则学堂才可以兴盛,人才方有希望出现。这虽是一个渐进的计划,实际上已是将废科举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1904年初是清朝的多事之秋。一方面,日俄战争正酣,辽东大地不断有战事传来;另一方面,设立主管全国教育行政的专门机构“学部”或“文部”的呼声越来越大,废科举的声浪也日甚一日。1904年1月13日,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所奏《重定学堂章程折》连同《奏定学堂章程》一起公布,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实施的学制。与此同时公布的奏折还有他们三人所上《奏请递减科举折》,在此奏折中,他们再次提出并拟定了递减科举的具体办法。而光绪皇帝的上谕也明确批准了他们的奏请:“著自丙午科为始,将乡会试中额及各省学额,按照所陈逐科递减,俟各省学堂一律办齐,确有成效,再将科举学额分别停止,以后均归学堂考取,届时候旨遵行。”[8]也就是说,在1904年初,朝廷已正式批准了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决定渐废科举。

正是在这样一种彻底改革甚至废除科举的时代背景中,光绪三十年三月(1904年4月),迎来了甲辰恩科会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