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五大学区”的一体化管理

“西五大学区”的一体化管理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我们积极树立全新的大教育观、大资源观,把“和谐、共享、发展、特色”作为大学区建设的主题词,积极探索“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大学区“伙伴教研共同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学科主题教研活动。测试后分头阅卷、及时上报成绩单和质量分析,大学区进行总结和整理。

虽然大学区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也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历史产物。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大学区不是简单的几所学校的整合,而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以一所优质校为核心,将规模不同、师资不均、硬件配置有差异的几所学校以捆绑的形式,划分为一个公共教育的区域单元。这个区域单元既是一个教育管理的合作体,也是一个教科研活动的联盟体。在层次上,它处于“区”和“校”之间;在内容上,它处于“区内全部教育资源”和“校内单一教育资源”之间。

为顺应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南关区教育局按学区划分,将我们西五小学与不同层次、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六所学校组建成资源共享、交流合作、促进发展的教育共同体——西五大学区。以西五优质校为引领,各成员校积极参与,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努力使各校在硬件、师资、管理、学生、校风等方面实现资源的流动与整合,以求真正实现学区内七所学校教育水平的共同飞跃。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立大学区的目的有两个:共享与发展。共享,是实现教育设备、设施共享,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发展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优异学校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学区建立的理念应该是实现“木桶效应”——在区域内,通过物质资源的整合以及优质学校人力资源的引领,缩短校际间的差距,补齐“短板”,提升“水位”,提高质量,真正实现均衡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明晰“西五大学区”现状,准确定位

西五大学区由西五、兴盛、东长、回族、北大、自强、富裕(村小)7所学校组成。成立大学区后,我们对各成员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结果如下:大学区六所学校中有4所学校办学规模相对较小,每校教师平均为30人左右。近两年各校招生呈下降趋势,除东长学校现有700多名学生外,有2所学校不足200人,有3所学校300人左右。各校省、市、区级骨干教师的比例不达标,缺少教育竞争软实力。但近几年由于区教育局的持续投入,各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较为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有着各自的发展优势和基础。

结合大学区各校的现状,我们对大学区工作进行了准确定位,明确了“强化师资、优势共享、内涵拉动、合作共赢”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建立制度保障、整合优质资源、强势积极引领、校际多元合作、缩短质量差距”的工作思路,在教师培训、区本教研、课程开发、文化创建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西五大学区学校的共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

同时,我们积极树立全新的大教育观、大资源观,把“和谐、共享、发展、特色”作为大学区建设的主题词,积极探索“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依托相关制度的约束,确保大学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使大学区各项预定目标通过个人努力与群体智慧相容,首先成立了大学区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学区校长《例会制度》、《学习制度》。一方面深入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以求在学区建设上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加速观念转变,胸怀大教育观,树立对整个学区教育发展的责任意识。形成一致的观念后,校长例会逐步成为研究学区发展、制定措施、落实计划的研究会,先后出台了《西五大学区发展规划》、《大学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各项工作配套的相关保障制度,建立了一个目标明确、制度完善、措施得当、分工合理的大学区工作运转体系,成为大学区发展的指挥中心,确保了大学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西五大学区工作实施方案】

西五大学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进南关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名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西五小学和区内六所小学组建成西五大学区,形成教育教学发展共同体,通过实施“引领、互动、共享、提高”为主题的一体化管理,实现西五大学区学校的共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促进大学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工作思路:

立足校情,发展特色;区域协作,多维联动;资源共享,优质均衡。

三、工作目标:

以创建优质、和谐的西五大学区为总体目标,强化师资、优势共享、内涵拉动、合作共赢,使大学区在教师培训、区本教研、课程开发、文化创建等方面不断发展,形成学区教育合力,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四、工作措施:

1.实施大学区一体化管理,形成团队建设、文化建设、资源建设的发展模式;

2.整合大学区优质人力资源,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整体提升大学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3.建设大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学区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大学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整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一)立足常态教研,提高学区教学质量

1.建立大学区集备制度,建设优秀学科组

(1)大学区成立集备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大学区全体教师参加开学预备周和期中测试后的集体备课活动。各成员校要组织教师按时参加,保证人数和质量。集备实行备课中心发言组制度,由基地校各学科组提前组织好中心发言材料,成员校教师针对备课内容进行讨论、补充和完善。集备后各校教师要认真完成个性化教案的书写。

(2)在集备基础上,实行网上备课。成立大学区网上备课中心组,建立学科QQ群,由成员校各学科组长组织大学区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与互动,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建立大学区教研制度,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大学区“伙伴教研共同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各校要按照“确立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跟踪课堂教学——交流教研成果——反思教研实效”的流程进行教研。各成员校先在校内进行主题教学研讨,然后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大学区的主题教研成果汇报,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攻关、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学期各学科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一次主题教学汇报,定期展示阶段教研成果。

3.建立大学区教学检测制度,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为提高学区教学质量,每个月大学区统一进行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月测试。由龙头校分学科进行试卷命题,大学区内统一时间进行检测。测试后分头阅卷、及时上报成绩单和质量分析,大学区进行总结和整理。

(2)每学期期中测试后,集中大学区教学校长和学科组长召开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会,共同分析成绩,查找问题,及时调整工作安排,不断提高学区的教学质量。

(二)立足学区资源整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1.分学科建立大学区题库。每个月各校要及时上传一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测试卷,由基地校做好整理,上传到大学区教学资源网上,各校选择试题进行模拟测试。

2.建立大学区教学资源库。在大学区资源网上分学科设立优秀教学课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件三个模块,各成员校定期上传相关素材,形成丰厚的教学资源积累,供各校教师课堂教学应用,以此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实行大学区优质资源开放制度。各成员校要积极上报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优良的教学设备、专用教室、教学场馆要处于开放状态,由大学区统筹规划和管理。各校如有教学所需,及时提交使用报告,由大学区调控后使用,以此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

(三)立足师资整体提升,加快学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大学区领导团队建设

(1)组建由大学区校长、教学校长、中层主任的三级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培训制度、工作制度。大学区校长要按时参加校长例会,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2)要定期开展领导团队的学习与培训,采取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年,校长、教学校长要完成不少于3万字的自学笔记,要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努力为其创设外出学习与考察的机会,不断提高领导团队的学识和水平。

2.成立“西五大学区名师工作室”

(1)组建大学区“名师巡讲团”,组织名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学科培训、教学观摩等活动,有效发挥名师业务导航的作用。

(2)开辟名师博客专栏,开设名师在线课堂。每位名师每个月要更新博客内容,在网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带动学科教师共同钻研教学。

(3)名师要积极承担校内、跨校带徒工作,认真落实“一日影子培训工程”,定期到对口校进行一日教学、教研指导。成员校也定期派出教师走出来,到名师所在校进行一日跟踪学习,促进各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开展大学区读书活动

每学期大学区统一安排读书内容,下发阅读材料和读书记录本。各成员校要组织教师进行读书学习,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为教师提供心灵碰撞与智慧交融的平台,增加知识储备,打造书香大学区。

4.开展大学区教师培训活动

每学期大学区要聘请知名专家、教研员进行教材解读、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各校教师要积极参加,及时记录和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为各校优秀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时机,不断增长业务能力和水平。

(四)立足区域文化建设,打造和谐大学区

(1)加强大学区精神文化的建设,把“太阳鸟向着太阳飞翔”和“向日葵迎着朝阳成长”作为西五大学区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来构建,各校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要挖掘内涵、提升品位,校际联手,共同提升学区的教育质量。

(2)构建大学区大雁式“V”型凝聚模式和同心圆“IN I”管理模式,在大学区领导团队和教师团队建设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全力打造优质的人力资源。

(3)定期组织大学区教师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郊外徒步、拔河比赛、小品大赛、歌咏比赛等,不断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提升幸福指数,争做积极向上、阳光健康、充满活力与自信的“西五大学区人”。

六、各项工作保障机制

1.成立由西五小学校长丁国君任大学区区长,成员校校长为成员的大学区领导组织机构,下设教学校长和中层主任为具体实施层面的二级管理机构。由西五小学负责大学区的常务工作管理,各校要及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学区重大决策和活动要经校长例会协商确定。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调动大学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成员校要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齐心协力,促进学区的整体发展和建设。

3.建立大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开设网络备课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联络通讯平台,保证成员校间的沟通及时、便捷,突破学区管理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学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4.定期开展活动表彰会,促进各校教师参与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要进行表彰和奖励,优先选派外出学习和培训。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上优先考虑和安排。

除此之外,我们还制定了《西五大学区教师培训制度》、《西五大学区教师学习制度》、《西五大学区教科研工作制度》、《西五大学区质量验收制度》、《西五大学区集体备课制度》,不断引领和规范各成员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增强了校际间的协作与共建,有效促进了区域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如:在大学区建设上,我们做到“三个力求”,培养大学区各成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这“三个力求”是: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全员教师参与;力求科学规范评价。

另外,在管理方面,我们特别重视大学区的过程管理、成果管理和网络管理,做到:过程管理等级式、成果管理阶段式、网络管理互动式。通过“等级式”管理,实现管理人性化、制度化;通过“阶段式”管理,理清目标提升程度,实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通过“互动式”管理,提高教师的参与率,实现管理的全员化、规范化。在这一过程中,各成员校实现学生素质提升,教师专业飞跃、学校内涵发展。

西五大学区校长团队

3.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大学区一体化管理

区域教育的均衡,首先应是师资力量的均等,师资水平的质量直接决定区域教育的优劣。为此,西五大学区积极树立“质量兴区,人才兴校”的目标,从大学区校长团队、名师团队、教师团队三个维度,积极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大学区发展积淀丰厚的人力资源。

①从校长团队入手,采用“决策先行”,提升一体化管理。校长先行,可以看做是“大车头”的理念,“大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足以证明“车头”作用是任何事物不能替代的。大学区成员校的校长团队,可以说是强强联合的团队,是思想丰富的团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团队。提高校长团队的合作意识,是提升大学区一体化管理的根本保证。

大学区的“校长团队”是大学区的核心力量,是引领大学区各成员校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指挥者,是大学区总体规划的设计者,是大学区办学理念的践行者。如此,建设一支优良的“校长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A.“学区长”的作用:凝聚人心。

建设优良的大学区,必须提高“学区长”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学区长”是大学区“校长团队”的班长,这个团队与自己学校的班子团队不同,“校长团队”的成员同一级别、同一层面,他们前面有龙头校、学区长,他们的后面各自有一个完整的团队。然而,龙头校的“校长”与大学区的“学区长”,也是有着本质上区别的。如何发挥成员校校长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灵动起来,产生“1+1>2”的工作效果,这是“学区长”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先导地位,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国策。“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生存、发展和繁荣,主要是看是否具有这三方面的能力。”其中,有人把管理称之为第二生产力,也不无道理;也有人认为“技术差距”实际上是“管理差距”,也是可以认同的。可见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学区长”要转变管理行为——特别是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成员校校长的建议、意见,以管理的本质和内涵的变化转化为管理行为的变化。在领导这支“领导团队”时,既注重制度下的规范管理,又注重现代背景下的人性化管理;既要有“刚”性标准化管理,又要格外突出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最重要的是,学区长要依靠民主意愿、个性张扬、权利平等来激发“领导团队”各位校长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大学区整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

其次,作为“学区长”必须以较高的思想水准,把对“领导团队”的管理推向新的境界。应该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主,以多样化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以激励为手段,追求多样化、丰富性与创造性。具体说,就是“领导团队”人人都是管理者、重大决策参与者,又都是决策的执行者。通过顺应人性、以人为本,创造出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大学区各成员校成为密切协作的团体。这样,“学区长”的管理既是一种控制和协调,又是一种开发和促进。

再次,作为“学区长”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有位专家说:“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它的最高境界绝不是约束和规范,更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和干预。”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学区长”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把大学区“领导团队”的思想凝聚起来。同时,将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变为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强调人文关怀,强调合作交流,使大学区的“领导团队”虽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又能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发展。

2010年5月,在“南关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们西五大学区的“和谐号”彩车,其设计方案就是大学区“领导团队”智慧的结晶,领导方队、教师方队和学生方队的服装与道具都是大学区成员校校长想出来的。当场上的领导与兄弟学校的校长夸奖西五大学区时,那种欢乐的表情与自豪的神态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一刻,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叹:“西五大学区,和谐一家人。”2011年2月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春晚”直播节目开始时,当“和谐号”彩车载着主持人缓缓前行,车门打开,主持人手捧鲜花、走到台中……那一刻,是“西五人”最骄傲的时刻!用我们的话说,中央电视台“春晚”的开场设计完全模仿了“西五大学区”。可见,大学区的组合,不能认为成员校是弱者、是包袱,西五大学区运动会上的“和谐号”彩车和“领导团队”的展示,充分彰显了大学区“领导团队”的超前意识,这令我们无比骄傲。

西五大学区特色方队

B.大学区“领导团队”:问题与情景中实现思想力的提升

“大学区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特色的产物。

“大学区”的管理境界,也同样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那就是让“领导团队”的每个管理者在规范做事的基础上,成为专家、学者,并感受到大学区的工作是快乐的,是值得一生回忆的。

在大学区“领导团队”建设上,我们注重把每个领导从“个人——要求式”的行为转变成“团队——自愿式”行为,把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打造大学区核心精神转变为“领导团队”的理想和追求,从而形成新的核心力量。

如:每次大学区校长例会,都要围绕着1到2个问题进行讨论、商议,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而终止。我们关注的不是问题的累加,不是问题数字的上涨,而是关注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校长与校长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友好、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重要的是彼此能成为“合作伙伴”。同时,我们还注重引领大学区的“领导团队”树立三种意识:

第一、质量意识:落实责任,敢于负责;第二、品牌意识:实现学校与学区“双赢”;第三、服务意识:让服务成为管理的“动力”。

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南关区教育局落实给我们大学区一个新任务:代表教育系统参加南关区政府组织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歌大赛’活动”。接到任务后,我们马上召开大学区“领导团队”紧急会议,研究解决方法,各成员校的校长们纷纷表示:除非不做,要做必须做好、做精、做出风采。于是,每人有各自的任务:负责找歌曲的,负责落实领唱、指挥的,负责做道具的,负责落实各校人员统计的,负责设计演唱动作的……从显性工作到隐性工作,每个人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红歌大赛”这项工作中。

在排练的过程中,每个校长都为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优质服务:水、饭、服装、道具,样样满足。成员校东长小学是“红歌”训练场地,每一次都安排得让人感动,音响、水果、水,场地卫生,座位摆放,都为训练提供方便条件。这些都说明我们有一种意识:创品牌。

由于各成员校校长落实到位、教育到位、关怀到位,“唱红歌”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一位成员校的普通教师说:“太震撼了,我感动得直想哭!”还有一位教师说:“以前我总认为成立大学区,我们挨累了;现在,我觉得大学区让我们自豪了。”

“唱红歌”活动使大学区全体教师产生了凝聚力。他们以前总是说你们学校怎样了,现在都说咱们大学区如何了。从“你们”到“咱们”,称谓的变化体现了思想的变化,体现了“大学区人”的变化。有个校长说:“我校的老师,一提到‘唱红歌’活动,就兴奋不已。”可见,活动不仅能改变人,也能塑造人。

群体力量的显示,来源于“领导团队”的引领与指挥。200人的大合唱队伍,整齐划一的动作,百人同声的效果,都来自于“领导团队”思想力的提升,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他们碰到难题无怨言,以大局为重的品格折服了教工,才使教师团队彰显合力。

再如,在每年一次的“教育系统联欢会”上,我们都积极组织“领导团队”创新节目的题材、形式,以思想先导引领行为发展。2010年新春联欢,我们设计了歌舞表演《刘巧儿》;2011年新春联欢,设计了情景戏《武大郎相亲》。美妙的歌舞,戏剧性的表演,再加上人物形象的创设和舞台灯光的变化,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领导团队”也在这一次次活动中展示了自身素质,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②从“名师团队”入手,成立“名师工作室”,促进一体化管理。针对大学区骨干教师队伍薄弱的现状,我们积极整合大学区省、市、区优秀教师资源,成立了“西五大学区名师工作室”,通过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学区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我们吸纳了大学区各成员校的省、市、区28位骨干各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不仅明确了“名师”的职责和义务,而且赋予名师优先发展的条件。

为了提升“名师”的自豪感,我们对“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作了特殊的筹备,并召开了隆重的“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学校安排少先队员为“名师”献花,大学区校级领导为名师颁发证书,每位“名师”都满怀激情地宣读“誓词”:

我志愿做西五大学区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崇德博学、精业善道;传承文明、启智求真;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懈奋斗!

这些都将成为“名师”们的难忘历程;这些也将鞭策“名师”们珍惜现在,更好地创造那辉煌的未来。

“大学区名师工作室”采用个人申请——组织审核——学区批准的方式进行人员的确定。在管理上,实行动态管理,当个人的条件符合“名师”基本标准时,可随时申请加入“名师”行列。

我们还组建了名师巡讲团,分期分批跨校指导教研组备课、跨校作专题报告、大学区内定期做教学观摩课。在大学区网站上开辟了名师博客专栏,开设名师在线课堂,为名师间、教师间搭建了业务交流与提升的平台。在名师中开展了校内外带徒的“青蓝工程”,共结成58个帮扶对子,名师定期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通过一对一的教研指导,使各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实施了“名师一日影子培训工程”,即组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走出去到对口校进行一日教学、教研指导,通过上课、听课、研讨,为成员校教师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成员校也定期派出教师走出来到名师所在校进行一日跟踪培训,学习名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名师的流动,打破了以往教研沉寂的局面,激活了名师的业务潜能,实现了优中求优、名优带动、优势互补的发展目标,促进了区域间同伴互助的飞跃与提升。

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大学区教研中心,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先后进行了大学区体育优质课大赛、大学区新教师教学大赛、大学区期中质量分析会,打破了以往各校同水平无效教研的局面,实现了校际间的多向交流和多维联动,收到了实效。

2011年5月,我们西五大学区承办了“长春市大学区教学研究活动汇报展示现场会——西五大学区教学专场”,分五个会场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心理等5个学科的教学汇报和教学沙龙、合作论坛展示。

本次活动历时3天,参与教师达65人次,名师人数占40%。在活动中,无论是教学观摩课、教师的主题合作论坛或主题教学沙龙,还是专家组的专业引领,都受到听课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不仅促进了西五大学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长春市大学区建设提供了学科主题研讨的范例。

2011年11月,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领导,在西五大学区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受表彰的授课教师和参与教学沙龙、教学论坛的教师倍受鼓舞。一名成员校的教师说:“以前,我们小学校的教师参与市里的活动机会太少了,没有锻炼的机会。今天,大学区为我们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我们由衷地高兴和感谢。”一名成员校的校长说:“我们把大学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尽全力帮助教师准备,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快速成长。今天,看到他们手捧证书的高兴样子,我们做校长的感到骄傲和自豪。”

可以说,这次表彰会不仅表彰了优胜教师,也总结了西五大学区两年来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展示了西五大学区强大的教育合力。

除“名师团队”的专业引领外,我们还在“名师团队”的建设中,注重“领头雁”的作用,让引领成为点,让辐射形成面,点面结合,促进名师团队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抓“两个提高”、“三个强化”。

“两个提高”:提高修养,自觉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提高素养,勇于奉献,把奉献作为一种美德。

“三个强化”:强化师德——思想美是行为美的基础;强化业务——精湛的教学水平是“好教师”的标准;强化能力——过硬的综合能力是“名教师”的象征。

这样,我们从培养教师—→培养“好教师”—→培养“名教师”,自然形成了三个梯队,在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中,一批教师进步了,一批名师成长了。

③从“教师团队”入手,实施区本研培,落实一体化管理。为提高教师的教育内涵,建设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开展了大学区学习与培训活动。我们提出了“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打造书香大学区”的学习目标,统一下发读书笔记,统一布置读书内容——《点击陶行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与汇报活动,使教师的知识底蕴不断丰厚。同时,以大学区为单位集中进行了专业培训,先后举行了“《天下良师的责任》师德演讲报告会”和《生命自觉与教学文化的再造》专题讲座,聘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大学区教师讲学、作报告。先后进行了专题心理辅导、家教培训会等,使大学区的教师受益匪浅,不仅得到了业务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舒展,达到了解除职业倦怠,寻求职业幸福,积蓄前行力量的目的。

为提高大学区的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我们打破校际壁垒,成立了以各校教学校长为组长、中层主任为组员、进修教研员为顾问的“大学区教研中心”,建立起“大学区伙伴研修共同体”,承担组织大学区集体备课、集中测试、集中教研三项任务。

第一项是每学期期初预备周、期中测试后,组织大学区教师进行两次阶段性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采用中心发言组制度,由西五各学科组担任大学区备课任务,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教材解读——实例分析——交流共享——问题研究——反思实践,引领大学区教师认真备课,解决了成员校学科组教师少,缺少研讨氛围的困难,促进了学区内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项是组织大学区进行统一月测试。由西五小学提供一至六年级的语、数、外三个学科的测试题,发到各成员校手中。大学区内统一时间进行测试,分头阅卷,集中反馈质量分析,深刻查找教学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三项是组织开展学科教研。由教研员牵头,分别锁定大学区一个学科组,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学期初教研中心在大学区教师中下发调查问卷,反馈教师意见后,和教研员协商,从攻破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入手,确立一个研究主题,成立大学区课题研究小组,带领各校学科教研组从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问题研究。每学期各课题组都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教研员定期到校进行跟踪指导,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各课题组在市、区范围内至少进行一次主题教研开放,展示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打破了以往各校教研组固步自封、同水平无效教研的局面,实现了教师间的多维互动和多向交流,收到了实效。

为了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充分发挥优质校的引领作用,我们还通过开展大学区联动教研,有效促进成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2010年,学校坚持开展大学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举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面向全区先后进行了“西五大学区英语集备展示暨南关区英语教学研讨活动”、“西五大学区习作教学研讨”、“西五大学区计算教学研讨暨南关区数学计算教学培训活动”、“西五大学区构建生命化绿色课堂优质课评比”,促进了大学区师资水平的提高。在南关区大学区教学大赛中,语文、英语获得了学科特等奖的佳绩。

4.加强文化建设,培养生机勃发的“西五大学区人”

在大学区文化建设中,我们积极进行了和谐扬长、联动发展的实践探索。以西五小学“太阳鸟向着太阳飞翔”和“向日葵迎着朝阳成长”的师生文化为引领,从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建设入手,注重文化的传承、融合和感染。经常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使学区内各校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动;教师在活动中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大学区团队精神逐步形成。西五大学区还先后开展了教学沙龙、读书演讲、红歌比赛、郊外徒步等活动。为庆祝建党90周年,大学区开展了红歌演唱活动,在多次集体排练的基础上,代表南关区教育局在长春市总工会和南关区政府分别组织的红歌演唱会上进行了精彩演出。西五大学区强大的演唱阵容,饱满的精神状态,充分展示了西五大学区人的风采,得到了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和市领导的高度赞誉。

2011年6月,在吉林省大学区现场会上,西五大学区教育展台、学区长的校长论坛,得到了孙鹤娟副厅长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1年11月,西五大学区接受了教育局基教处的检查,以详实的基础材料及学区建设特色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被评为“长春市先进大学区”。

2011年12月27日,我们西五大学区400多名教工共同联欢。各校在校长的精心组织下,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歌舞,快板,三句半,小合唱,二人转等等。西五小学设计的阵容庞大的“龙”字型群体“面具舞”掀起了整场晚会的高潮。成员校教师被那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在欢乐的节拍中,西五大学区联欢会成了欢乐、和谐的海洋!

这些都凸显了西五大学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形成了独特的大学区文化。

丁校长通过十几年的校长经历、30多年的教育生涯,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到:

待人——真情、真意、真心;

处事——公开、公正、公平;

律己——慎思、慎言、慎行。

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这样几个词语来概括丁校长13年校长生涯思想形成和学校发展的过程:

信念——观念——理念;

思考——思路——思想;

起点——起步——起飞。

丁校长最喜欢一首歌:“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前行,每一次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真的是这样,不管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不管饱尝了多少酸甜苦辣,成功的喜悦总是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因为在学校阔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自身价值。我们也相信,我们西五小学的绿色教育永远在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