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及典型案例分析

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及典型案例分析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从学生、用人单位以及高校三个角度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的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在每一所高校的报告中提炼出其中影响就业质量的各个指标,共计45个,并统计各指标出现的频数,对出现频次较高的指标统计其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并综合分析各个指标的含义。统计数据表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对工作的平均满意程度较高。

一、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统计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于高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优化招生结构、调整专业机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要求客观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本节从学生、用人单位以及高校三个角度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的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在每一所高校的报告中提炼出其中影响就业质量的各个指标,共计45个,并统计各指标出现的频数,对出现频次较高的指标统计其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并综合分析各个指标的含义。

(一)学生角度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就业质量问题与广大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保持高水平的就业质量,可以解放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繁荣一个社会。

1.统计结果

从学生角度看与就业质量相关的指标统计结果见表4-1:

表4-1 从学生角度看与就业质量相关的指标统计表

各就业质量指标及频数见图4-1。

图4-1 从学生角度看与就业质量相关的指标及频数图

选取出现频数排名前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从学生角度反映就业质量的指标分为与学生自身工作相关方面的满意程度和与学校就业工作服务有关的满意程度。

2.与学生自身有关的就业指标

与学生自身工作满意度相关的方面很多,也很繁琐,例如有工作满意度、专业匹配度、薪酬、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等等。选取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涉及到的指标频数排名前五的指标有:工作总体满意度、专业匹配度、薪金、发展空间、平均工作机会。

(1)工作总体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比较直观地反映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包括专业对口满意度、工资待遇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等等,不论是只考虑了工作总体满意度还是对其进行了细分统计,75所高校中有64所高校对该方面做了统计分析,比例高达85%,说明就业满意度这一指标是高校所公认的能反映就业质量的比较有效的指标。

统计方法说明:

1)“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的统计取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或“一般”)所占的比例之和;

2)高校质量报告中若给出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的直接取用该值,若给出本科生、研究生等分项统计的根据其各自取样人数加权取平均值作为工作满意度;

3)除去5个表述不明确(如满意度高于70%)等不可用数据,统计样本量为59,对这59所高校的学生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进行加和求其平均值,并找出最大最小满意度。

(对其他指标的统计方法同理。)

最终统计结果显示:59所高校的学生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91.80%,其中最大工作满意度为99.94%,最小工作满意度为63%(见表4-2)。统计数据表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对工作的平均满意程度较高。

表4-2 59所高校毕业生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统计表

(2)工作细分指标满意度。学生对工作满意度的一些细分指标中频数比较高的还有:51所学校提到专业匹配度,49所学校提到薪酬待遇,18所学校提到发展空间,这些指标都能很有效地从不同角度反映学生的就业质量。

一是,专业匹配度。专业匹配度体现高校的专业培养是否能帮毕业生获得更多的价值,反映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对专业匹配度的统计,有效样本量为47,统计结果为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匹配度平均值为85.48%、其中最高为95.31%,最低为71%(见表4-3),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对找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工作中也能对所学知识有很好的运用。

表4-3 47所高校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度统计表

二是,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体现了毕业生目前工作的劳动价值,49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对薪酬待遇指标的统计,主要包括三种统计方式:13所高校统计的是毕业生不分学历月薪总体水平,12所高校统计的是毕业生分本科生和研究生月薪水平,24所高校统计了本科生或研究生各个年薪阶段人数百分比

其中,对学生不分学历月薪总体水平的统计显示:毕业生月薪均值为5093.32元,其中最高月薪水平为8128元,最低为3368.97元(见表4-4)。

表4-4 毕业生的工作月薪总体水平统计表

分学历来看,本科生月薪均值为4796.24元,其中最高水平为7141.67元,最低为3572.23元;研究生月薪均值为5852.03元,其中最高水平为9041.67元,最低为4084.86元(见表4-5)。

表4-5 毕业生分学历的工作月薪水平统计表

从分学历不同年薪阶段人数百分比来看,本科生年薪在四万元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均值为70.04%,其中最高水平为93.7%,最低为52.79%;研究生年薪在五万元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均值为77.29%,其中最高水平为99%,最低为58.07%(见表4-6)。从统计结果来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表4-6 毕业生分学历不同阶段年薪水平统计表

三是,发展空间。发展空间体现毕业生在目前工作的发展价值。18所提到发展空间的高校中有9所对学生看重职业发展空间的程度做了统计,其中学生对发展空间的平均重视程度达39.14%,最高重视程度为87.95%,最低为6.68%(见表4-7),从统计结果看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职业发展空间是否广阔,说明现在学生求职并不只是注重眼前利益,同时还重视自身的未来发展。

表4-7 毕业生对发展空间的重视程度统计表

7所学校对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做了统计,学生认为发展空间良好的平均比例为89.13%,其中最高达97.8%,最低67.52%(见表4-8),说明学生对工作的发展空间比较满意。

表4-8 毕业生发展空间良好所占比例统计表

(3)获得的平均工作机会。有21所高校对学生获得的平均工作机会进行了统计,平均工作机会是指学生在经过了投递多份简历、参加多场笔试、面试等一系列求职投入之后,能获得的offer数量。由该指标可以看出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求职的艰辛程度,从而反映就业质量。

由从19所高校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高校学生最终能平均获得offer数量2.53个,其中最多为3.4个,最少为1.73个(见表4-9),说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般会有两个以上的工作作为候选,可选择范围比较大。

表4-9 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统计表

3.与学校有关的就业指标

反映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的相关指标出现频数比较多的:33所高校提到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34所学校提到求职渠道。

(1)求职渠道。对22所高校学生求职渠道的统计结果显示,依靠校园招聘等学校发布就业信息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平均达到62.92%,其中最高达86.75%,最低为26.95%(见表4-10),说明一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找到工作,学生的求职渠道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校园招聘,通过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招聘会或者老师和校友的推荐等,表明学校在学生的求职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表4-10 毕业生通过学校找到工作所占比例统计表

(2)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学校就业工作做得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则是对学校提升就业工作水平的一个标杆。学校就业相关的工作,例如就业信息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发布,求职技巧的传授更直观实际,专业的职业规划的指导等,每一项工作的完善都代表着高校就业质量进一步的提升。

27所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中学生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的统计结果为:平均满意度为91.06%,其中最大值为97.99%,最小为74.67%(见表4-11),表明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的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较高。

表4-11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统计表

(二)用人单位角度

评价就业质量的高低不能是单方面的,纵然要以学生的角度为主,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也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就业质量问题,用人单位对学生以及高校的评价好,与高校合作的忠诚度就高,从而给高校带来更多的稳定的岗位名额,如此良性循环,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群体。

1.统计结果

与用人单位相关的指标统计结果见表4-12:

表4-12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与就业质量相关的指标统计表

各就业质量指标及频数见图4-2。

图4-2 用人单位相关就业质量指标及频数图

选取出现频数排名前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就业质量分为对学生的满意程度和对学校的满意程度。

2.对学生的满意程度

有58所高校对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统计,比例占到了77%。其中,对52个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得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程度平均达到95.99%,其中最高为100%,最低为74.2%(见表4-13),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较高,即用人单位就业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表4-13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统计表

从用人单位关注的学生的各项能力来看,可以分为以“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和以“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为主的职业素养,这些是毕业生提高自己就业质量的软硬实力。

其中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职业能力有专业基础、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等,根据36所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的统计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认可度平均达94.33%,其中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56.9%(见表4-14),满意度较高。

表4-1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认可度统计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比较重视的有沟通能力、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从33所高校对该指标的统计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认可度平均达到94.60%,其中最高100%,最低67.21%(见表4-15),满意度较高。

表4-1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认可度统计表

另外有少数高校还统计了用人单位对学生求职能力的评价,列举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包括简历制作、求职礼仪、沟通表达等,更直接地指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不足,不失为提升就业质量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3.对高校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高校的认可度分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和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认可度。

(1)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认可主要是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5所高校对该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平均达97.94%,其中最高为100%,最低为94.5%(见表4-16),认可度较高。

表4-16 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度统计表

同时,用人单位还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其中比例较高的有:6所高校的统计中提到要求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比例均值达53.76%,其中最高62.72%,最低33.34%;4所高校提到要求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比例均值为33.19%,最高为48%,最低为26%;3所高校提到要求加强培养学生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的比例均值为42.57%,最高43%,最低42.01%;4所高校提到要求加强基础教学的比例均值为20.73%,最高为34.91%,最低为5.26%。(见表4-17)

表4-17 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统计表

(2)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认可度。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认可主要包括对招聘会场地等的硬件要求以及推荐毕业生、手续办理和就业工作教师专业化水平等软件资源的认可。11所高校中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的统计结果为: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工作认可度均值为94.96%,其中最高为98.91%,最低为90%(见表4-18),说明该指标用人单位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

表4-18 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认可度统计表

(三)高校角度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水平,更能反映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现如今,只靠就业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就业质量,要想全面客观地反映就业质量,还需配合其他指标才能更有效。

1.统计结果

与高校相关的指标统计结果见表4-19。

表4-19 从高校角度反映就业质量的指标

注:三大系统是指军政系统、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

各就业质量指标及频数见图4-3。

图4-3 高校相关的就业质量指标及频数图

选取出排名前五的指标在下文进行综合分析。

2.与高校有关的就业指标分析

从学校角度看反映就业质量的指标,75所高校无一例外首选的是就业率,就业率是反映高校就业质量最直截了当的指标,简单且非常有效。统计结果显示,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就业率平均值达96.11%,其中最高99.76%,最低90.16%(见表4-20),表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

表4-20 高校就业率统计表

另外,超过70%的高校都会统计毕业季举办的招聘会宣讲会的数量,以及发布的就业信息数量等,这些也能很好地反映就业部门是否联系到了足够多的用人单位,是否为学生争取到了更多的岗位。从42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得出,2014年各个高校举办招聘会宣讲会的数量平均达579场,其中最多1859场,最少6场;从38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得出,发布就业信息平均达15519条,其中最多达14万条,最少100条(见表4-21)。可以看出举办招聘会和就业信息发布数量都处于较高水平。

表4-21 高校招聘会和就业信息发布数量统计表

此外,也有将近30%的高校统计了毕业生供需比,即本校该季的岗位需求数与毕业生人数的比值,该指标能反映高校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程度,供需比高,即有较多的用人单位提供了比较多的岗位,毕业生可选择的范围大,就业压力就相对较小。对18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关于毕业生供需比的统计结果显示,供需比均值为7.78∶1,其中最高为33∶1,最低为3.2∶1(见表4-22),说明相对毕业生人数来说,有足够的岗位数供学生选择。

表4-22 毕业生供需比统计表

除此之外,还有绝大部分高校会提到对社会需求度的调研问题。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想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高校也必须随之而变,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或者调整招生计划,或者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重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对接,顺应社会需求。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对高校发展负责,也是对每一届学生负责。

二、典型高校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展示各院校在就业质量报告中对各类就业指标的统计分析,本文选取一个综合类院校(北京大学),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和一个普通本科院校(西安外事学院)三所院校,对其就业质量报告做更进一步剖析。

其中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个国立综合性大学,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6]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与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华北电力大学九家单位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有“大电力”优势学科背景,为全国电力系统输送了一批批电力人才[7]

西安外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92年的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2009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10月,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8]

以这三个学校为例,分析其就业质量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解读影响就业质量的各项指标。

(一)指标梳理

分别对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西安外事学院2014年的就业质量报告进行梳理,统计其各自提到的就业质量指标(见表4-23),打钩说明该校就业质量报告中涉及到该项指标。

表4-23 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西安外事学院就业质量指标梳理统计表

(二)指标对比

对比三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涉及到的指标,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指标有就业满意度、专业匹配度、薪金、就业率等,这些也是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共同重视的指标。

1.北京大学就业质量指标特点及与华北电力大学的对比

总的来说,高校关注的就业质量大的板块是一样的,有差异的是细分的指标,具体指标因不同高校而异。例如,从上述三所学校的指标看,华北电力大学较之北京大学还会注重违约率、学生求职过程中的艰辛程度等,而北京大学则对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意见更为重视。

北京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的统计显示:受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的总体需求排名前三位依次是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专业。41.51%的受访用人单位首选管理学毕业生,35.85%的受访用人单位首选经济学毕业生,32.08%的受访用人单位首选工学毕业生。除招收首选专业毕业生,各单位对其他专业毕业生也有一定数量的需求。同时,一些受访单位表示,因为部分业务的内部岗位流动性较高,并不严格要求专业对口,所以一般在招聘过程中不会苛求专业,而是更加注重应聘者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多样性[9]

而华北电力大学并没有将此指标纳入就业质量报告,可能是因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相关专业性比较强,毕业生的可替代性不强,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故而该指标不会引起太大的重视。

2.华北电力大学就业质量指标特点

华北电力大学的就业质量分析中则着重对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的求职效率、成本、专业匹配度、满意度等进行调查。

在对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中,“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涵盖电网公司、电源公司、电力设备制造及服务企业、金融企业、IT企业等300余家用人单位”[10]。主要考察对学校毕业生、人才培养以及校企合作的满意度。

可以看出与北京大学这类综合性大学相比,华北电力大学面对的用人单位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大部分在电能的产供销一条链上,每一届的毕业生中也都有超过半数是电力相关专业,将来会走上电力企业的某一岗位,电力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的经济命脉,所以,间接来说,华北电力大学要严格保证毕业生的质量以保证我国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行。

同时华北电力大学也依托自己强大的专业优势,使得合作用人单位有比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从而使校企合作稳定可行。在对毕业生的求职过程调查中,也不乏电力特色,就业质量报告在对学生求职时间的调查中“数据显示,毕业生求职花费的时间分布比较平均,这与能源电力行业的单位招聘节奏比较均匀有密切关系,而将68.9%的毕业生求职时间缩短在三个月以内,这正是学校大力将用人单位引进校园给学生带来切身便利的体现”[11]

3.西安外事学院就业质量指标特点

西安外事学院则对毕业生的升学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统计,调查分析了升学专业的一致性、升学原因以及升学满意度。其中对升学原因的调查显示:本校2014届本科生选择国内升学的主要原因是“提升学历”,所占比重67.54%;其次是“提升综合能力”和“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起点”,所占比重为21.93%和9.93%。表明该校2014届本科生国内升学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通过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来增强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12]

另外还对本、专科生在不同性质的单位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学历层次来看,不同学历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均维持较高的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为58.65%;相比较而言,本科生国有企业(5.02%)和中初教育单位(2.83%)就业的比例则均高于专科学历的毕业生。专科生在医疗卫生单位(8.10%)、三资企业(3.62%)就业的比例均高于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我们也可以看出,专科生和本科生“一主多元”的格局,这一分布特征不仅体现了该校专业分布的特色,同时也符合该校的人才培养定位[13]

此外在对毕业生就业地区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主要的工作区域集中在陕西省,这与西安外事学院“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相符合[14]

该校还提出一个工作适应度指标,是指工作与毕业生相互之间的一个适应,一方面工作与自身的职业规划等是否相符,另一方面毕业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否能满足工作要求。

【注释】

[1]Richard Anker,Igor Chernyshev,Philippe Egger,Farhad Mebran,and Joseph Ritter.Measuring decent work with statistical indicators[R].ILO Policy Integration Department,Statistical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Unit,Working Paper No.2,Geneva,2002.

[2]Florence Bonnet,Jose B Figueiredo,and Guy Standing.A family of decent work indexes.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2003,142(2).

[3]Dharam Ghai.Decent work:Concept and indicators.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2003,142(2).

[4]国福丽:《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的证据》,第24-26页,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高伟:《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沈阳农业大学,2012。

[6]北大简介,北京大学官方网站。

[7]《华北电力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8]《西安外事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9]《北京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0]《华北电力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1]同上。

[12]《西安外事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3]同上。

[14]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