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途径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途径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家长学校的对象可以不限于在园幼儿的家长,而是扩大到社区范围内的学前儿童的家长。“家长工作坊”就是针对固定议题,采用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经过小组讨论,相互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家长教育的一种新兴的好方式。国内一些幼儿园,借鉴国外的做法,也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如某幼儿园组建了“母亲会所”,其实这也是“家长工作坊”的创新。戈登认为,不要集中于孩子过失和弱点上。

(一)日常性的合作途径

1.入园、离园交流

入园、离园交流是最直接、有效的家园合作方式。利用每日入园和离园时机,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短暂的沟通,及时交换彼此的教育信息,相互了解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入园、离园交流随机但不随意,除了日常交流、用药交代等,教师还可以对幼儿近期的个性化的行为表现和家长进行交换、有针对性解答家长的困惑,家长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等提出自己的建议甚至质疑等。

2.家访

家访也称为家庭访问或家庭拜访,是教师对幼儿全面、深度了解的重要渠道,一般可分为入学家访和日常家访两种。家访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家长,有利于教师设计出更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活动的家庭环境,帮助家长为儿童提供更好的保教活动[15],增强儿童的自豪感、帮助儿童攻克入园难关[16],使家长和教师有效沟通,使教师与儿童和家长的友好关系得到强化[17]

教师要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准时到达儿童家庭进行访问,全面落实家访后的强化工作:通过电话、信函、便条等方式向家长解释家访的目的,协商家访的时间、地点,备齐家访时需要的物品(如儿童的照片、作品等)。

家访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家访过程中,可以围绕幼儿的形成性成果(照片、作品等)、儿童的兴趣特点、儿童性格等进行交谈,或开展亲子游戏等;(2)家访中千万不要忽视幼儿,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绘画等活动;(3)家访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内[18];(4)在家访中,教师要扮演好客人、随从的角色,理解家庭的需要,不对家庭环境作出任何否定的评价,不喧宾夺主,不控制访问;(5)在家访后,教师要扮演好致谢者、设计者和邀请者的角色,向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19]

3.网络化的虚拟沟通

针对部分工作繁忙的家长,幼儿园可以采用网络化的虚拟沟通平台与家长进行日常性的沟通,如家校通、家园联系簿、宣传页、家园布告栏、宣传网站、园长信箱、家长手册、班级博客、班级微博等,同时还可以采用私人的方式进行沟通,如电话、短信、微博、微信等。网络化的虚拟沟通平台逐渐成为家园沟通的最方便、最快捷的手段之一。

[案例9-2]  一张纸条的背后[20]

小一班的家园联系栏里,贴着一张粉色的纸条,上面写着:“2、6、9、13、16、17、26、27号小朋友的自理能力还较弱,请家长在家帮助孩子练习以便尽快提高,谢谢合作。”

小二班的家园联系栏里,也有一张粉色的纸条,不同的是这张纸条贴在了一个粉色的信筒上,上面写着:“如果您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了一点进步,请您及时写信告诉老师,谢谢合作!”

两周后,小一班的这张纸条依然在橱窗里飘着。刚开始还有几个家长前往查看,时间一长,家长们都视而不见了。班里幼儿的自理能力也未见有所提高。而在小二班,开始时的一两天,信筒里的纸条很少,没过多久,纸条就多了起来,有只言片语的,也有长篇大论的,每天都在更新。而且班里的孩子们不仅在自理方面进步很快,其他方面也都有了很大提高,老师和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思考:出现在家园联系栏里关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内容,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

(二)学习性的合作途径

1.家长学校

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的家长学校是“学习型合作”的新形态,“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知识,进行讲座、家教咨询和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性、自觉性;幼儿园可以按幼儿年龄将家长分班,或是根据家长类型分班,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或教育者的特点分别进行培训”[21]。如针对隔代教养家长、单亲家长、通勤家长划分不同的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家长学校的对象可以不限于在园幼儿的家长,而是扩大到社区范围内的学前儿童的家长。家长学校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利用网络课程的优势,最大化地保证最佳的学习效益。

2.家长工作坊

“家长工作坊”就是针对固定议题,采用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经过小组讨论,相互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家长教育的一种新兴的好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话题组成小组,也可以根据各小组的兴趣来确定话题。如儿童的发展阶段、园所课程设置、怎样处理与子女的关系等,家长在这里可以获得机会交流经验。可以借鉴戈登的“家长有效性培训”(Gordon’s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PET)(1970)或迪克梅尔和马克的“有效抚养培训体系”(Dinkmeyer and Mckay’s Systemm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简称STEP)(1976)[22]

家长工作坊具有即时性,可以讨论解决当下家长最关注的教育问题;同时有利于了解不同儿童的差异性,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参加亲子活动,共同制作树叶画、做亲子游戏,有利于更深层地了解儿童。国内一些幼儿园,借鉴国外的做法,也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如某幼儿园组建了“母亲会所”,其实这也是“家长工作坊”的创新。

扩展阅读9-3

什么是“家长有效性培训”[23]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提出了一种指导家长怎样与孩子相处的新方法。“家长有效性训练”基本有两个方面内容:学会怎样听孩子说话和怎样与孩子谈话。因此,参加“家长有效性训练”活动的家长,一方面要学会怎样听孩子说话。在孩子对家长说话时,家长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消极倾听,即家长只是简单地使自己处于听孩子说话的被动状态,或心不在焉,孩子说完之后并没有理解孩子语言表达的是什么。另一种是积极倾听,即孩子在对家长说话时,家长专注于孩子的语言和表情,力图从孩子的话语中发现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信息。例如,孩子从外面跑进来,告诉妈妈“我放学了”,这句话意义也许绝不仅仅是向妈妈通知“我放学”,或许是放学后“我该吃饭了”,或许是放学后“我该玩一会儿了”。家长只有积极地倾听,才能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并指导孩子应该做什么。

参加“家长有效性训练”活动的家长,另一方面就是学会怎样对孩子说话。戈登认为,不要集中于孩子过失和弱点上。“你—信息”传递给孩子,而要传递“我—信息”。假如你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今天把书、文具盒忘在学校了,明天把球拍、体操鞋丢了,也许你会用这样的话斥责他:“你又把东西忘在学校了!”或是:“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丢东西?”这些话都是在传递“你—信息”即“告诉”孩子,他是一个粗心大意、不懂事的笨孩子。这种评价对孩子具有消极的影响。在“家长有效性训练”过程中,要求家长改变这种做法,要学会理解孩子。从孩子的各种行为中发现其潜在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表达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和评价。如孩子为什么会把文具盒和书忘在学校?为什么会丢球拍和体操鞋?这都需要家长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

戈登提出,在找出孩子行为的潜在原因之后,家长要对之进行教育,使之改正。但如果孩子在教育后并不改正,可以运用“无损失”方法来解决。其具体做法:家长和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一种对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损失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的毛病之后,家长就可把孩子叫过来,一起讨论可能解决这种毛病的各种办法。诸如惩罚、毒打,或听其自便,或由父母代管孩子的东西,或家长把孩子丢下的东西收起后扔掉或藏起来,或孩子自己精心料理等。

在列出这些办法之后,家长和孩子权衡利弊,从中选出一种家长和孩子都不受损失而孩子又能够接受的办法。这样,既有利于孩子自觉地执行自己的决定,又可避免父母的消极评价,孩子的问题也易于得到解决。待过了一段时间,家长和孩子再回过头来检查一下决定实行得如何。事实证明,这种“无损失”解决办法是很有效的。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次家长工作坊,便是我们探索“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一次尝试。

(三)参与型的合作途径

1.家长委员会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是在幼儿园指导下,由家长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家长和幼儿利益的常设性群众组织。[24]家长委员会既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组织形式,更是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25]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26]。2012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将建立家长委员会上升到国家教育政策层面[27]。《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2013)第54条提出:“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有:对幼儿园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交流。”[28]

家长委员会对幼儿园的管理制度、经营、师资培训、资金监管等方面行使监督责任[29]。家长委员会可以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更多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工作中。然而,国内的家长委员会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困顿,它的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并未得到保证。究其原因,主要有权利主体间的张力、民主制度的缺失、教育的专业性、家长委员会的自我遮蔽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家长委员会必须由他主走向自主,创新模式改变利益主体,完善法规明确身份主体,规范运作凸显自我主体,加强引导规范利益主体。[30]

[案例9-3]  “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31]

春天到了,中二班的家长委员会经商议后决定组织亲子游活动。几名幼儿在小山坡的水沟里捉到几只小螃蟹,其他的幼儿也很感兴趣,教师和家长突生了设计“螃蟹”的主题教育方案的想法。于是家长委员会又临时召开全体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主题教育方案,请教师介绍活动设计意图和目的。

家长和幼儿一起把捉来的螃蟹带回园内,放入园西墙角的沙滩上,又上街去买了好多种螃蟹一起放到沙滩的水池中,并收集了好多有关螃蟹的书籍、画册等置于图书角内供幼儿阅读参考。

在此后幼儿通过问父母、逛书城、请教专家等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发现了许多未知的东西,教师也与幼儿同时搜集资料,“做”研究,“写”小论文,让幼儿互相传阅、交流,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介绍给同伴们。

教师反思:家长委员会在此次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组织与策划作用。尽管各位家长们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同时有着一颗迫切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心。不仅幼儿,教师及家长们都在此次活动中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锻炼了幼儿的探索及发现能力。

思考:家长委员会对幼儿教师以及幼儿的作用有哪些?

2.家长会

家长会是面向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交流、互动、介绍性的会议或活动,一般由学校或教师发起,包括全园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家长会是一种很受家长和教师欢迎的家园合作形式,它具有家园交流内容广、参与人员多、交流时间长等优势。园长一般会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概况、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及规章制度等,以便赢得家长的支持。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主要由本班教师组织,在班级家长会上,家长与教师交换孩子的学习情况等信息,目的是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32]家长会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座谈会侧重点有所不同。如针对刚入园幼儿,会侧重幼儿情绪稳定、习惯养成等主题,针对大班可能会侧重幼小衔接主题等。

扩展阅读9-4

教师在开家长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33]

提供一种舒适的不被打扰的环境。以积极的语气开始和结束会议。不要害怕告诉家长你不知道答案或你知道得不多,你要让人们确信自己会努力寻求答案,保证和家长一样关心他们的子女。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充分讨论话题,但是不要讨论得太久。让每个人进行自我陈述,敏感察觉到他们感觉舒服的讨论话题。在讨论会结束时,要有一个总结,简要说说当天讨论的内容和下次要讨论的问题,安排下次讨论会的时间。

当家长会的议题是汇报儿童进步的时候,应该在确定讨论会时间前先考虑会议内容,准备呈现儿童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并阐述取得这种结果的典型事件。如果儿童在某个领域需要提高,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其达到更高的水平。

要使家长会取得好效果,需要注意如下问题:记住家长对他们子女都怀有深厚的感情。要重视家长的这种感情,比如说“我理解这件事发生时您是多么地难过”,避免给儿童贴标签或夸大其词。不要把儿童称作“麻烦制造者”,要告诉家长“在讲故事时他打了坐在他旁边的孩子一下”或“老师讲故事时,她不断地打扰,她告诉老师自己听不到,或者她不喜欢这本书”。

必须承认,向家长汇报发生在幼儿园的问题事件并不简单。描述幼儿的在园行为或自己的处境,不是为了指责家长或者要让家长承认错误。允许家长提问或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孩子的行为。记住,无论你如何小心和温和,有时候家长也会心存戒备甚至生气。他们会用否认问题存在的方式来回应教师,比如说“我们在家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行为”。家长也可能很主观地认为:“老师不知道怎样与我的孩子相处,这是幼儿园的问题。”提醒家长,你对他们的孩子只了解一半。避免用教训的口吻向家长说教,或对家长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用明确、简练的语言描述儿童的行为并对儿童的发展阶段稍作讲解,如果有必要的话,找一个与家长使用相同语言的教师或翻译,以方便与家长的沟通。

引导家长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描述一下你在园所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比如“在还没有谈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时孩子就生气了,这时你有什么办法,怎么跟孩子交流?”或“现在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她会有那样的行为,在幼儿园里这些方法是很有帮助的”。不要寄希望于以某种方式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候需要给儿童一些时间,以便让他们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或者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一些问题行为。确定下次讨论会的时间,讨论新的方案是不是奏效,或是否需要采取别的方式。可以跟家长说:“我们两周后再见,看看我们的计划实施得怎样。”做会议记录,并放在儿童的档案里。

3.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助教活动也称作妈妈(爸爸)教师活动,顾名思义,就是邀请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学科背景,以及乐意做志愿者的家长,来幼儿园协助教师做助教活动。家长资源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家长在参与教学和管理活动时,也会产生“倍增效应”,能拓宽教师的视野,整合闲散的家长资源,提升家园合作的水平。他们可以承担课程任务,协助小组活动,准备材料,整理教室,做儿童发展记录,在特定时段督导小组儿童的活动。[34]如让家长组织故事分享活动、艺术活动,分享关于自己职业(消防员、石油工人、警察等)、自己民族等有趣故事的活动。

4.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指的是幼儿园在每学期特定的一天(节假日或定期)向家长开放教育教学活动。[35]《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提出“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可实行对家长开放日的制度”[36]。家长开放日有利于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双向互动,开放政策能够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能促使“幼教人员把家长看作是儿童教育的真正伙伴”(Turner&Hamner,1994)[37]。而Puckett和Black(2000)指出“家长观察和参与班级的机会越多,他们对课程和评估过程的理解就越深、对家校合作的贡献就越大”[38]

开放日活动主要形式有:

(1)环境参观,这是一种比较浅层的开放形式,教师引导家长参观幼儿园环境等;

(2)观看演出(节日演出)或参加活动(亲子活动、庆典活动、幼儿成果展示),如庆“六一”等联欢活动、亲子游戏活动(做亲子游戏,做手工、绘画等)等,其中亲子游戏活动是一种极具趣味性、深受家长欢迎的开放日活动;

(3)观摩集体教学活动,这种活动使家长以直观方式了解幼儿园教学和教师的工作情况;

(4)观摩幼儿生活常规活动或区角活动,如晨间区域活动、早操、早点、课间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喝水、户外体育活动、午餐等各个环节,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

家长开放日活动需要增加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班家长的需求调整开放内容。例如:在幼儿入园前,允许家长参观访问幼儿园的环境、设备及师资力量;在幼儿入园后,允许家长选择不同时段进行参观和听课。开放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可以根据家长的空余时间随时调整。实践中发现“家长开放日常常没有秩序,可能会扰乱常规的教学活动”[39]。因此,还需要制定和执行适用于家长的活动规则。同时,要注重对开放日活动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发放家长反馈表,鼓励家长留下对幼儿园教学、管理、设施、师资等建议和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