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序志①第五十

序志①第五十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夫“文心”者,言爲文之用心也。形同草木之脆,名踰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德建言。這裏所說的“文心”,講的是爲文的用心。②“文心”二句:陸機《文賦》云:“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漢書·藝文志》謂其著《蜎子》十三篇,即此處所稱之《琴心》。踰立謂年過三十。鄭玄是馬融弟子,曾遍註五經,今存《三禮》注、《毛詩》箋等。

夫“文心”者,言爲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來文章,以雕縟成體,豈取騶奭之羣言雕龍也?夫宇宙綿邈,黎獻紛雜,拔萃出類,智術而已。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夫(有)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擬耳目於日月,方聲氣乎風雷,其超出萬物,亦已靈矣。形同草木之脆,名踰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德建言。豈好辯哉?不得已也

這裏所說的“文心”,講的是爲文的用心。早年涓子曾寫過一部《琴心》,王孫子所作又自稱爲《巧心》,“心”字的含蘊實在太微妙了,於是也用來充任本書的書名。至於又稱“雕龍”,則因自古以來的各類文章,都以飾藻鋪采構成體式,哪里是單取騶奭撰著猶如雕龍的意思呢?宇宙天地綿長久遠,人世更替賢能輩出,才士所以能出類拔萃,想純係智慧超人的緣故吧!然而歲月飄忽,轉瞬即逝,人生短暫,不可久駐;要想建功立業揚名後世,那就祇能依靠撰著述作了。人類的形貌本就類乎天地,天賦的稟性又來自於五行,譬如耳目猶如天上的日月,聲氣好比空中的風雷,人類能勝過萬千物類,也應稱得是靈異無比的了。人的形體雖則如草木一般脆弱,聲名卻可比金石還要堅硬,所以,賢能君子處於人世,總要樹名揚德,著書立說。這哪里是喜好論辯,其實是不得已的做法嘛!

【註釋】

①序志:序指敍述,志謂心志。劉勰於篇中述說了本書的寫作目的、基本内容及採用的體例等,實爲全書的序言。唐代以前,即上古中古期著述的序文,大都置於全書的末尾。

②“文心”二句:陸機《文賦》云:“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劉勰用語即取此意。 涓子:即《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所稱的環淵,又稱蜎(yuān)淵,楚人,老子弟子。《漢書·藝文志》謂其著《蜎子》十三篇,即此處所稱之《琴心》。 王孫:複姓,名不傳。儒家。著《王孫子》一篇,又名《巧心》。 美:這裏含妙、微妙的意思。

③雕縟:雕飾敷采。縟,繁富。 騶奭:見《時序》註⑩。 “古來文章”三句連貫視之,謂文章歷來注重雕縟,書名“雕龍”二字怎會單因騶奭稱“雕龍奭”而纔予採用呢?句中“豈”字,應視作是表反詰的副詞。

⑤性靈:指人,人生。居:停留。 騰聲:騰揚聲名。實:實績,即言建樹功業。

⑦樹德建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本篇主要強調立言的不朽。 “豈好辯哉”二句:借用《孟子·滕文公下》中語:“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我七歲的時候,曾經夢見燦若織錦的彩雲自天而降,於是一面攀援一面採摘。到了三十多歲,又曾夢見自己手捧紅漆祭器,追隨著先聖孔子南向而行。早晨醒來,夢境歷歷,怡然陶醉,無比欣喜。偉大的聖人是極難見到的,他竟然降夢給一個年輕後生了!自從人世出現以來,還未有過能與夫子相比的聖人;要想闡發張揚聖賢的思想,最好莫過於做註經釋典的工作。可是馬融鄭玄等的大儒,闡述發揮已經是夠精當的了;自己即或有些深知灼見,終究還難以樹起一家之言。惟有文章寫作自有其功用,實在又是緊連經典的枝條:五種禮儀藉以制訂規範,六項政典靠它發布實施,君臣功業所以能輝煌顯赫,軍務政令所以又條章分明(,也都通過文章予以體現);而詳析其本追溯其源,內容則無不來自經典。可是聖人逝去已經久遠,文章規式日漸解體,後世辭人喜新愛奇,言辭崇尚輕浮詭異,好比鳥羽上再要飾以彩繪,又如巾帶上還得繡些花紋,因而離爲文的原則越來越遠,以至發展到訛濫無節的程度。《周書》曾經論及文辭,主張重在表達要點;孔子又有寫作訓導,十分反感異端邪說。正因爲論辭述訓有種種不同的要求,所以更應當把握住遣辭爲文的精義。於是,我也就提起筆硏好墨,開始了自己的論文工作。

【註釋】

⑧齡:年歲。 乃:表確認的副詞,此處爲“就曾”的意思。 齒:指年紀。立:《論語·爲政》:“三十而立。”踰立謂年過三十。 禮器:祭器,即籩豆。竹製者稱籩,木製者曰豆。 南行:意謂自己成了孔子門生。

⑨迺:於是。怡然:喜悦,快樂。 乃:亦爲副詞,表意外。小子之垂夢:即言垂夢於小子。垂,敬詞。 “自生人”二句:語出《孟子·公孫丑上》:“子貢曰:……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

⑩敷讚:陳述宣揚。 馬鄭:馬融、鄭玄,皆東漢大儒。馬融曾註《詩》、《書》、《易》、《三禮》、《論語》、《孝經》等,著《三傳異同說》。鄭玄是馬融弟子,曾遍註五經,今存《三禮》注、《毛詩》箋等。 弘:大。任動詞,指闡述且予發揚光大。立家:自成一家。

辭訓之異:辭,指上述“《周書》論辭”;訓,即上言“尼父陳訓”。異,這裏指要求不一。經典多有關於寫作的論述,所論對象角度則互不相同,故稱有“異”。“異”字非謂經論聖訓相悖相異。 宜體於要:即今所謂當把握其精神要領。體,察。 搦(nuò):持,握。

【註釋】

魏文述典:魏文帝曹丕著有《典論》一書,今僅存《論文》、《自序》等篇。《典論·論文》是我國文學理論史上最早的專論之一。 陳思序書:陳思王曹植有討論文學問題的《與楊德祖書》。 應瑒文論:應瑒,建安七子之一。文論,有註家以爲指其《文質論》,載《藝文類聚》卷二十二,但此著與文學關聯不大。或另有談文學的專論,今已佚。 陸機《文賦》:《文賦》是繼《典論·論文》之後的又一文學理論專著,偏重於創作論方面的探討。

不周:指不够全面。《典論·論文》述文氣等較嚴密細緻,論文體則較顯簡略。 辯而無當:指曹植《與楊德祖書》善言擅辯,但又有輕視辭賦、品評失當等的欠缺。 華而疏略:謂應瑒的著述有華采卻空泛而不够嚴密。

巧而碎亂:《文賦》論述衆多的創作問題,寫得精巧卻尚嫌瑣碎凌亂。少巧:據《梁書》、《訓故》本校改作“少功”,謂不切實用,或因《文章流別論》還未概括出各類文體的具體要求。 劉勰察知上述各著的不足應基本正確,但行文中不免又頗顯自負,批評也似有偏頗苛刻處。

君山:桓譚字。其《新論》中亦偶有論文之語。公幹:劉楨字。其論文之作今不傳,但本書《風骨》、《定勢》兩次引徵劉楨論文氣文勢語。 吉甫:西晉文學家應貞字。論文語亦無考。士龍:陸雲字,陸機弟。陸雲的文學論大都寫在給其兄陸機的信中。 汎議:指一般地、浮面地議論。 間:間或,斷斷續續地。

振:棄除。《廣雅·釋詁一》:“振,棄也。”振葉謂披開樹葉。 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指透過枝葉、波瀾以尋探根本與源頭。 誥:上告下稱“誥”,這裏指訓示、教導。 慮:思慮,此處指寫作。

這部《文心雕龍》的寫作,是以本源於天道,師從於先聖,取法於經典,參酌於圖緯,理解楚騷流變爲基本出發點的。文章撰寫的關鍵要領,如此論證也算是完備的了。至於論及“文”“筆”二體,則分門別類予以述說:追源敍末論其變移,解釋名稱明其含義,選出範文確認篇式.並敷陳文理概舉其特徵。這樣,上篇以內,爲文的綱要就可以明白了。再往下的論述,則是剖析文章的情致與藻彩,歸納出問題的範疇和體系。其中,論析了神思、體性的問題,說明了風骨、體勢的意義,包容了統籌與通變的要求,也探討了聲律和練字的技巧;另外,文業的盛衰在《時序》中論證,作家的褒貶在《才略》中述說,評論的慨歎在《知音》中抒寫,德操的修養在《程器》中闡明,深長的用意寫進《序志》,也正好藉以統領全書。於是,下篇之中,寫作的細目也相當的清晰了。書成之後,安排條理,確定篇目,標列的正合《周易》的“大衍”之數,具體爲寫作所用的,祇有四十九篇罷了。

【註釋】

“本乎道”五句:應本書前五篇論述的内容,也說明此五篇係全書總論。本,本源。 體,依據、取法。 變,任動詞,指理解其演變。 樞紐:關鍵,喻事物互相聯係的中心環節。 極:終極,指追究至於終點。

割情:據四庫本校作“剖情”。剖情析采,指論析内容形式的方方面面。籠圈:即言包舉,謂籠罩、概括。條貫:條理,這裏指範疇、體系等的原則。 摛:發布,此處指論述。 圖:描繪,引申指說明。 苞:同“包”。 閲:查檢,這裏指探討。 摛、圖、苞、閲,於句中皆任動詞。 神性、風勢、會通、聲字,各註本多括以書名號,未必確當。此處各短語,謂討論了諸項創作課題;下言各句,方爲某某問題在《某某》篇中闡述的句式。這樣行文,既使内容撮舉齊整有序,又顯句式鋪列靈動參差。

位理:指安排篇目的先後次序。《情采》:“設謨[模]以位理。” 彰:明,表露。此處即言標出篇目。大易之數:《周易·繫辭上》:“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原謂用大數以演卦。各家註《易》關於大衍的具體說法雖不同,但均指天地之數,總計爲五十。大易之數即言大衍之數,易字不必校改爲“衍”。 “其爲文用”二句:正因合五十之數,故劉勰這裏借用“大衍”的說法,謂具體論述爲文的四十九篇,另又加一篇《序志》。

衡斷一篇文章是較爲容易的,總論衆多作品則又相當的困難,這裏雖一再注意輕輕地帶過枝節毛髮,深入地剖析骨髓內核,但仍不免有些問題用意隱曲而含蘊深邃,貌似近切卻實又奧遠,本書所未能一一論及的,也可以說是難以計數了。至於品評序列前人成文,有的相同於舊有的說法,這並不是雷同附和,而在於事實上無法相異;有的不同於前人的論述,也並非想標新圖異,而是情理上本不該苟同。無論相同的或不相同的說法,並不介意是古人的還是今人的,重要的在於剖析文情文理,務求評斷的中肯和恰當。這樣猶如緩轡在文雅的場所,漫步於藻繪的府第,一般說來創作問題也幾乎論述完備了。但言不盡意的情況,即使聖人也在所難免,個人祇有瓶見管識,又怎能列出所有的法度規矩呢?茫茫前代著述豐美,已經使我深思博聞;渺渺來世撰著無窮,這部書或許還能供人一閱的吧!

【註釋】

銓序:論斷評說。序,同“敍”。 彌綸:指綜合論述。彌,縫合;綸,青絲帶。《易·繫辭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復:重複,一再。輕采:即言輕取。毛髪:喻創作中的枝節問題。 深極骨髓:指深入探討已達於創作的根本課題。兩句謂全書的論述充分注意到了詳略和輕重。 曲意密源:指隱曲深微的方面和問題。 不勝數:或本作“不可勝數”。

品列:品評作品,排列名次。成文:已成之文。 勢:情形、情勢,即言從作品的實際出發。

苟異:謂苟且相異,含故作標新立異意。苟,隨意。 理:情理,也謂據作品的實際而言。

不屑:不顧,不問,即言不在乎。 擘(bò)肌分理:剖分肌肉紋理,喻剖析文學作品。擘、分,皆指剖分割裂。張衡《西京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折衷:即折中,中正無偏。折謂判斷,中指中正。

按轡:即言按馬。“按轡”指緩轡而行,與“縱轡”意有區別。文雅之場:即指文苑,謂創作領域。下句“藻繪之府”意同。 環絡:策馬緩步環繞。絡,馬籠頭。 備:完備。

茫茫:曠遠貌。 沈:沉,指深沉。沈予聞,即言使我深思博聞。 眇眇(miǎo):遼遠,高遠。《斠詮》:“渺、眇,音同義通。” 倘:表假設。塵彼觀也:猶言蒙彼一觀。塵,謙詞。

總之,人生終究有限,學海卻無邊無際。寫作事業本就極其艱辛,掌握規律則可較顯容易。品賞鑒別又如情繫泉石,超然空明便能悟出真諦。這部著作果能體現上述用意,我也就心有所託情有所寄了。

【註釋】

“生也有涯”二句:語本《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同‘智’)也無涯。”涯,邊際。 逐物:謂追逐事物,即《明詩》說的“逐貌”,《詮賦》說的“寫物圖貌”,也即指寫作事業。 性:天性,即言規律。良:實,的確。兩句謂文章寫作本就難甚,把握其規律則可較顯容易。如此也正切劉勰論文體、談規律的寫作本意。各註本多釋爲把握事物本難,依憑天性則易。恐非是。因把握事物、依憑天性實皆爲掌握規律意,這樣詮釋反成了自悖式的句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