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诡使第四十五(第四十五篇

诡使第四十五(第四十五篇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5.1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①。法律命令,是用来进行治国的;但不遵从法令而为私人做好事的,社会上却称之为“忠诚”。严格地遵守法律,慎重地服从命令,却被称为“愚蠢无知”。言大本,称而不可用,行而乖于世者,谓之“大人”。不服从君主的制约,被称为“平等”。庄重厚道而自高自大,被称为“长者”。鄙视爵位俸禄,不屈服于君主的,被称为“俊杰”。

45.1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虽有不急矣。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三者非不存也,而世一治一乱者,何也?夫上之所贵与其所以为治相反也。

【注释】

①名:名称,名分,指言论、职务、法令等等。②道:由。

【译文】

圣人用来作为治国原则的东西有三种:一是奖赏带来的“利益”,二是刑罚造成的“威势”,三是法律规定的“名分”。奖赏带来的利益,是用来取得民心的;刑罚造成的威势,是用来推行法令的;法律规定的名分,是君臣共同遵循的。除去这三条原则,即使有其他的办法,也无关紧要了。现在奖赏的利益不是没有,但民众却不被君主所感化;刑罚的威势不是不存在,但臣民却仍然不听从;官府不是没有法律,但实际的治理却不符合明文的规定。这三条原则不是不存在,但社会一会儿安定一会儿混乱,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君主所推崇的东西和他应该用来治国的原则相违背了。

45.2 夫立名号,所以为尊也;今有贱名轻实者,世谓之“高”。设爵位,所以为贱贵基也;而简上不求见者,世谓之“贤”。威利,所以行令也;而无利轻威者,世谓之“重”。法令,所以为治也;而不从法令为私善者,世谓之“忠”。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刑罚,所以擅威也;而轻法不避刑戮死亡之罪者,世谓之“勇夫”。民之急名也,甚其求利也;如此,则士之饥饿乏绝者,焉得无岩居苦身以争名于天下哉?故世之所以不治者,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也。常贵其所以乱,而贱其所以治,是故下之所欲,常与上之所以为治相诡也。

【注释】

①见:同“现”,指出仕。

【译文】

君主设立名位称号,是用来造成尊贵的地位的;现在有人鄙视君主的名位、看轻君主的实权,社会上却称之为“清高”。设置封号等级,是用来作为区别低贱和高贵的基础的;但怠慢君主而不求任用显达的,社会上却称之为“贤能”。赏罚造成的利益威势,是用来推行法令的;但不贪图奖赏的利益而轻视刑罚威势的,社会上却称之为“稳重”。法律命令,是用来进行治国的;但不遵从法令而为私人做好事的,社会上却称之为“忠诚”。官位爵禄,是用来激励民众的;但崇尚名声义气而不入朝做官的,社会上却称之为“贞节之士”。刑罚,是用来使威势专断一切的;但轻视法律而奋不顾身地去以身试法触犯死罪的,社会上却称之为“勇士”。民众急于追求名声,比他们追求实利更厉害;像这样的话,那么读书人中那些沦落到饥饿贫困的境地而走投无路的人,哪能不隐居深山折磨自己以便在天下争得名声呢?社会之所以不能被治理好,并不是臣民的罪过,而是因为君主失去了正确的治国原则。君主常常尊重那些会酿成祸乱的行为,而鄙视那些会导致安定的措施,所以臣民所追求的,常常和君主应该用来治国的原则相违背。

45.3 今下而听其上,上之所急也。而惇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注释】

①这句以下,“谓之”都承上省去了主语“世”,译文把它们译为被动句,是为了节约篇目。

【译文】

现在臣下听从他们的君主,这是君主迫切追求的。但是忠厚诚实、纯朴守信,做事认真、说话谨慎,却被称为“寒酸拘谨”。严格地遵守法律,慎重地服从命令,却被称为“愚蠢无知”。尊敬君主,害怕犯罪,却被称为“胆小怕事”。言论适合时宜而有节制,行为得当而有适度,却被称为“没有出息”。不和君主离心离德去搞个人的学问,听从官吏教训而接受法治教育,却被称为“孤陋寡闻”。

45.4 难致,谓之“正”。难予,谓之“廉”。难禁,谓之“齐”。有令不听从,谓之“勇”。无利于上,谓之“愿”。少欲、宽惠、行德,谓之“仁”。重厚自尊,谓之“长者”。私学成群,谓之“师徒”。闲静安居,谓之“有思”。损仁逐利,谓之“疾”。险躁佻反覆,谓之“智”。先为人而后自为,类名号,言泛爱天下,谓之“圣”。言大本,称而不可用,行而乖于世者,谓之“大人”。贱爵禄,不挠上者,谓之“杰”。下渐行如此,入则乱民,出则不便也。上宜禁其欲,灭其迹,而不止也,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乱上以为治也。

【注释】

①致:招致。②险躁:见6.4注。③渐(jiān):浸润。

【译文】

不听君主的召唤,被称为“正直”。不接受君主的赏赐,被称为“廉洁”。不服从君主的制约,被称为“平等”。有了命令不听从,被称为“勇敢”。不贪图君主的赏赐,被称为“厚道”。淡泊寡欲、宽宏大量地给人恩惠、进行施舍,被称为“仁爱”。庄重厚道而自高自大,被称为“长者”。私人讲学成群结队,被称为“师徒”。清闲平静安心地隐居在家,被称为“有头脑”。昧着良心去求利,被称为“敏捷机灵”。内心阴险、吵吵嚷嚷、说话轻佻、反复无常,被称为“聪明”。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为自己考虑,将区分贵贱的名位称号一视同仁,主张普遍地爱天下所有的人,被称为“圣人”。宣扬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赞许的东西并不能付诸实施,做的事又违背了社会现实的,被称为“大人”。鄙视爵位俸禄,不屈服于君主的,被称为“俊杰”。臣下被浸润的德行像这样,他们在国内就会扰乱民众,到国外就会做出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君主应该禁止他们对这种社会风尚的追求,消除他们对这种社会风尚的效法,就是这样做也还不能制止啊,现在却又去尊重这些社会风尚,这是在教臣下犯上作乱而把它们作为治国的原则啊。

45.5 凡所治者,刑罚也;今有私行义者尊。社稷之所以立者,安静也;而躁险谗谀者任。四封之内所以听从者,信与德也;而陂知倾覆者使。令之所以行,威之所以立者,恭俭听上;而岩居非世者显。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綦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名之所以成,城池之所以广者,战士也;今死士之孤饥饿乞于道,而优笑酒徒之属乘车衣丝。赏禄,所以尽民力易下死也;今战胜攻取之士劳而赏不沾,而卜筮、视手理、“狐”《虫》为顺辞于前者日赐。上握度量,所以擅生杀之柄也;今守度奉量之士欲以忠婴上而不得见,巧言利辞行奸轨以幸偷世者数御。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奸人,所以为上治也,而愈疏远;孰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夫陈善田利宅,所以战士卒也;而断头裂腹、播骨乎平原野者,无宅容身,身死田夺;而女妹有色、大臣左右无功者,择宅而受,择田而食。赏利一从上出,所善制下也;而战介之士不得职,而闲居之士尊显。上以此为教,名安得无卑?位安得无危?夫卑名危位者,必下之不从法令、有二心务私学、反逆世者也;而不禁其行、不破其群以散其党,又从而尊之,用事者过矣。上世之所以立廉耻者,所以属下也;今士大夫不羞污泥丑辱而宦,女妹私义之门不待次而宦。赏赐,所以为重也;而战斗有功之士贫贱,而便辟优徒超级。名号诚信,所以通威也;而主揜障,近习女谒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大臣官人,与下先谋比周,虽不法行,威利在下,则主卑而大臣重矣。

【注释】

①陂(bì):不正。知:通“智”。②綦(qí):鞋带,用作动词。③卜筮:见1.5注。虫:为“蛊”字之误。《蛊》,是《周易》中的卦名,《左传·僖公十五年》载卜徒父算卦时遇到《蛊》卦,他顺对方心意而编造出来的占辞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所以韩非称之为“狐《蛊》”,并说他“为顺辞”。④婴:通“撄”。⑤轨:通“宄”。古代外奸叫“奸”,内奸叫“宄”。御:进用。⑥刑:通“形”,情形,事实。⑦:见22.34注。施:见20.11注。⑧属:当作“厲”,字形相近而误。厲,通“励”,劝勉,激励。⑨便辟(piánbì):即“便嬖”,善于阿谀逢迎而得宠的人。行:使用。

【译文】

大致说来,国家之所以能治理好,是靠了刑罚;但现在有人私下里施行仁义却受到了尊重。国家的政权之所以能保持,是靠了安定平静;但那些吵吵嚷嚷、内心阴险、造谣中伤、阿谀奉承的人却得到了任用。四边国界之内之所以能听从君主,是靠了信用与奖赏;但那些奸邪巧诈、倾轧陷害别人的人却得到了使用。命令之所以能贯彻执行,威势之所以能树立起来,是靠了恭敬谦卑听从君主;但那些隐居深山而非议现实的人却赫赫有名。粮仓之所以能充实,是靠了耕地农民的重要劳动;但编织丝带、织锦刺绣、雕刻绘画这种从事不重要工作的人却发了财。君主的名望之所以能够成就,城市都邑之所以能够扩展增加,是靠了战士;但现在阵亡士兵的孤儿忍饥挨饿在路上讨饭,而那些供君主取乐的演员、陪同君主吃喝的酒鬼之辈却乘着车子穿着绸缎悠然自得。奖赏俸禄,是用来充分调动民众的力量、换取臣民为君主卖命的;但现在打了胜仗攻城略地的战士虽然劳苦却和奖赏不沾边,而那些在君主面前占卜算卦、看手相预测命运、用“获取雄狐”的《蛊》卦之类编造奉承话的人天天都得到赏赐。君主掌握的法律制度,是用来使君主控制住生杀之权的;但现在维护法律奉行制度的人想用忠言去打动君主却得不到接见,而那些花言巧语、内外作恶、以侥幸的心理欺世盗名的人却屡次得到任用。根据法度直言不讳,检验名实是否相符,遵照法律的准绳去惩处坏人,这是为君主治理国家所采取的措施,但这样的人却越来越被疏远;而那些阿谀奉承、搞歪门邪道、顺着君主的心意说话、按照君主的欲望办事以至于危害社会的人却被亲近宠爱。把租税全部收起来,把民众的人力物力全部集中起来,是用来防备祸患战争、充实粮仓国库的;但是士卒中那些逃避耕战躲藏起来、依附于权贵之门来逃避徭役赋税以使君主不能使用他们的人数以万计。设置肥沃的田地和便利的住宅,是用来激励士兵作战的;但是可能会被砍掉脑袋开肠剖腹、尸骨被抛撒在战场上的战士,却没有住宅能容身,而自己一死,田地也就被剥夺了;而那些大臣亲信没有什么功劳,只是因为他们的女儿、妹妹长得漂亮而嫁给了君主,就能挑选好的住宅而取得它,选择好的田地而靠它生活。奖赏一律从君主手中发放出来,是为了便于控制臣下;但披着铠甲作战的士兵得不到官职,而无所事事避世隐居的人却尊贵显赫。君主拿这样的事实来进行教育诱导,名声哪会不低下?君位怎能不危险?使君主名声低下、君位危险的,一定是下面那些不服从法令、和君主不一条心而搞私门学术、反对现实社会的人;可是现在不但不禁止他们的行为、不破坏他们的聚会以便拆散他们的私党,却还去尊重他们,这就是执政者的错误了。古代之所以要树立有关廉洁和羞耻的道德观念,是为了用来激励臣下的;但现在那些士大夫厚颜无耻地去干那种肮脏下流丑恶耻辱的勾当却当上了官,把女儿、妹妹嫁给了君主因而和君主有了私人交情的人家就不必依照官阶的次第来升官。赏赐,是用来使人尊贵的办法;但拼命作战而立了功劳的士兵却贫穷卑贱,而善于谄媚逢迎的小臣以及供君主取乐的优伶之徒却得到了越级提拔。君主的名位称号和他的实权确实相符,是用来使君主的威势上通下达的手段;但是现在君主被蒙蔽,而君主的亲信和为人说情的宫女却都能任用群臣百官、掌管对官员的颁爵和晋升,这就是当权者的过错了。大臣给人委任官职的时候,首先和部下密谋策划结党营私,即使不合法度,也照干不误,这样,威势和利禄便都掌握在臣子手中,那么君主就地位低下而大臣就贵重了。

45.6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窞路、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上不禁,又从而尊之以名,化之以实,是无功而显、无劳而富也。如此,则士之有二心私学者,焉得无深虑、勉知诈与诽谤法令以求索与世相反者也?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也。故《本言》曰:“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故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上有私惠,下有私欲,圣智成群,造言作辞,以非法措于上。上不禁塞,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不听上、不从法也。是以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是以上不胜下也。

【注释】

①窞(dǎn)路:通“瘅露”,疲惫羸弱。②知:通“智”。③道:由。

【译文】

设置法令,是用来废除私利的。法令贯彻执行以后,谋私的歪门邪道就被废除了。私利这种东西,是扰乱法制的根源。但有些读书人和君主不一条心而搞私门学术、在山中隐居而弄得疲惫羸弱、依附于权贵之门躲藏起来冥思苦想,重则诽谤现实,轻则蛊惑人心;君主对此不加禁止,却还去用美好的名誉使他们得到尊重,用实际的利益使他们改变了穷困的处境,这是没有立功而显贵、没有费力而富裕啊。像这样,那么读书人中那些怀有异心搞私门学术的人,怎么能不挖空心思、努力施展其智巧进行招摇撞骗和诽谤法令来追求跟社会现实相背离的东西呢?凡是犯上作乱、反对现实社会的,常常是读书人中那些怀有异心搞私门学术的人。所以《本言》说:“国家之所以安定,是靠了法制;国家之所以混乱,是因为私利。法制建立了,那就没有人能谋取私利了。”所以说:依从私利来治国,国家就混乱;遵循法制来治国,国家就安定。君主没有掌握那统治术,那么聪明的人就会有维护私利的言论,贤能的人就会有谋取私利的意图。君主有了满足臣下私利的赏赐,臣下就有谋取私利的欲望,那些谋私的圣人、智者就会成群结伙,编造胡言乱语,杜撰奇谈怪论,用非法的手段来措置君主。君主不但不加禁止,还去尊敬这些人,这是在教臣下不听从君主、不服从法令啊。因此,那些所谓的贤人以显赫的名声处在高位,那些奸邪的人靠了赏赐而大发横财。所谓的贤人以显赫的名声处在高位,奸邪的人靠了赏赐而大发横财,因此君主不能制服臣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