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守一片净土

守一片净土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部专著不仅是郭羊成书法人生、墨海逐梦多年的心血凝聚,是郭羊成激情年华、精彩人生最壮丽、最恢宏的奉献,也是他书法人生的一次最集中最辉煌的展示,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奉献了自己卓有建树的一份理论成果。

当一个人把梦想幻化演变为理想时,就增加了一份追求,增加了一份执着,增加了一份坚守,梦想就会成真,就会变成理想,变成矢志不渝的目标。

人生谁曾没有过梦想,因为梦想是美丽的,有时甚至是浪漫的,它像一个硕大的五彩气球,带着你飞呀飞呀,一直飞到遥远的天边,使你魂牵梦绕;人生谁曾没有过理想,因为理想也是美丽的,它始终如一盏指路明灯,照亮着你前进的方向,为你增添无尽的动力;比起梦想,理想多了点现实,少了点浪漫,多了点理性,少了点梦幻。当一个人把梦想幻化演变为理想时,就增加了一份追求,增加了一份执着,增加了一份坚守,梦想就会成真,就会变成理想,变成矢志不渝的目标。在理想的“天国”里耕耘,你才会变得自觉自愿,不言放弃,变得信心满满,动力十足,这时,你就接近了理想,也接近了成功。书法家郭羊成就是一个把梦想同理想相结合的人,在实现儿时梦想和人生理想的路上,墨海逐梦,辛勤耕耘,在书法世界里,找回了远方的自己,守住了他理想的净土,圆了儿时的书法梦,收获了成功,成了当今卓有成就的知名榜书大家,从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郭羊成,笔名二羊,号墨通堂主,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河北邯郸涉县人,以善于书写榜书大字和创作意象榜书而名扬书界。他担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艺术名人堂艺术顾问、《时代书画报》副社长兼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香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河北名家书画院院长、西柏坡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同时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特聘教授、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由于他的榜书大字大气磅礴,风格独特,不少作品不仅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收藏,也被港澳台地区一些政界资深人士、知名文化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收藏,2012年,郭羊成的《梅》《竹》还被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永久收藏。除此,他的不少佳作还入选了《中国书画名片》《走进中国艺术大师》《数风流人物》等影响极大的系列文化丛书。对于郭羊成的艺术成就,2015年7月,中央电视台在老故事频道,以《写意人生——书写中国榜书之魂》做了独家采访,《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河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和大型网络媒体都做过专题报道。他还登上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讲堂,为莘莘学子讲授书法。对郭羊成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最高荣誉,也标志着他书法艺术的成熟,标志着他的创作已经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

最令人称道的是,经过不懈的艰辛努力,他对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进行了理论的思索和升华,对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一部十余万字的书法理论专著——《中国意象榜书》,于2015年10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专著,是目前国内第一次对“意象榜书”进行专门研究的理论专著,它完整地、系统地、全面地回答了关于当前榜书创作中的一些重大实践和理论课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理论价值。对此,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胡振民,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欣然为该书作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为该书题写书名。

这部专著不仅是郭羊成书法人生、墨海逐梦多年的心血凝聚,是郭羊成激情年华、精彩人生最壮丽、最恢宏的奉献,也是他书法人生的一次最集中最辉煌的展示,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奉献了自己卓有建树的一份理论成果。

这一个个闪着光亮的头衔,印证着他脚踏实地的足迹,这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标志着对他书法艺术最权威的认定,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自最底层的审美大众对他书法艺术发自内心的认可。惊喜赞叹之余,也激发了我们对书写传主极大的创作热情。在本书里,我们将沿着郭羊成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力求走近郭羊成,真实地再现郭羊成,同他一起经受艰苦探索的“蜕变”,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众所周知,在书法这个浩瀚的世界里,从古至今,曾有多少人默默耕耘、坚守初心,为繁荣和传承中国的书法文化而不遗余力,创作出无数的书法精品。又曾有多少人墨海临池、勤学苦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使得中国书法攀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峰,丰富了绚丽多彩的东方传统文化。在这一代又一代追寻书法梦的人流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郭羊成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引人深思的是,郭羊成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不像一些名家大家,家学渊源,幼承家传,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他在中学即参军入伍,虽在部队期间进入军校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学的是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转业后在专业性、政策性极强的政法战线,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经历了新的考验。但是,自他进入书法领域后,便潜心艺海,心有所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创造出书法的“辉煌”,不得不使人称奇,也不得不令人深思。

传承与个性的完美融合,技术与理论的相互支撑,都充分体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艰苦的探索精神,富于创新的勇气,是郭羊成形成独具个性的书风的不懈动力。

“兵者,势也”,有着军人血性的郭羊成的意象榜书最突出之处是“势”。他的势摄人魂魄,震撼人心;他的势有力夺千钧之力,也有排山倒海之势。自书写初始,他就敢于向最难驾驭的榜书大字挑战,并写出了风格,写出了特点,写出了独有的豪迈气势,使他的榜书大字呈现出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新的时代风貌,开创了榜书大字一片新天地;也是他长期历练,内外兼修,学养深厚形成的势;更是他永不言败,敢于尝试,富于创新,独特性格的势。他的这些人格特点,总能让人感到他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留下的硬度、力度和韧度,支撑他的书法创作也必然具有不同于一般书法家的特点——“势”。

书法创作,自古就有书写榜书难的感叹。即使是一些名家,书写榜书也要细心揣摩,仔细体味,精心准备,小心动笔。细心揣摩,仔细体味,讲的是书写榜书大字,功夫在诗外,要做足功课,要打好字外功。精心准备,小心动笔,讲的是书法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一笔下去,不可更改,不可涂抹。书法创作,学识才浅不行,技法功力不纯熟不行,才思激情不够不行,疏忽大意、漫不经心更不行,因此特别强调要小心动笔。而郭羊成从涉猎书法开始,就向最难驾驭的榜书大字下了战书,并赢得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大开大合,跌宕起伏,有时如苍鹰飞天、蛟龙入海,有时似杨柳依依、冬梅点点,有时是激情 贲张、洒脱疏放,有时又温情脉脉、庄重冷峻。他在书法中的气势,在书写过程中散发的气场,他书写作品的强大视觉冲击力都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难怪不少书法名家评价郭羊成的书法雄放大气,恢宏豪迈,是军魂铸就;也有的评价他的作品厚重内蕴、含蓄包容,具有学者风范。在郭羊成书法作品里,除去大家公认的恢宏大气、雄放豪迈之外,体现作者温润人格的佳作也并不少见,他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当代人生,作品弥漫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和温情的当代人生观照。

郭羊成在书法创作中还特别体现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魂”。他的灵性,主要是他洒脱奔放的激情,藏于心灵深处的热情,跳跃思维方式形成的时空感,还有丰富阅历和丰厚知识长期积淀的深邃思想,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他的书法作品独具一格的“魂”,也使人觉察到了他倔强的燃烧着的青春活力,始终在支撑着他的这个“魂”,为“魂”源源不断地输入强大动力。中国书法最高的艺术境界,是通过书法显示书者不同的人生姿态,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同时也折射出书者个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理念。所谓一字映照一世界,一字显示一人生。可见书法的“魂”不仅是书者的情感再现,更是书者心灵魂魄的再造。郭羊成在书法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灵性,也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显示出了不同的性灵和魅力。在郭羊成的书法作品里,他的“鹰”,不仅展示了他的胸怀博大和高瞻远瞩,也显示出他的温情和关爱;他的“虎”,既展示了他的军人风姿,又展示了他工作作风的虎虎生气;他的“寿”,一方面展示了他的至情大爱,又显示出他宅心仁厚的慈悲情怀;他的“忍”,诙谐中引人深思,幽默中蕴含着庄重;他的“福”,一方面体现了传统,一方面又体现了新意……看郭羊成的书法作品,几乎每个字都注入了郭羊成的独特灵性,都显示了他的独特情怀,显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无一不吸引着读者,征服着读者,让读者在享受他的书法美感的同时,在思想认识上也会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在审美理念上也会趋同他的美学理念。

更引人深思的是,郭羊成在书写的技术层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基础上,又能独上高楼,勇攀理论高峰,出版了十余万字的专著——《中国意象榜书》。理论是思想成熟的集中展示,是逻辑思维严谨的标志,更是衡量眼界、识见开阔与否的关键。专著的正式出版发行,表明作者在某一学术领域或是某一艺术领域有了足够的发言权,有了自己成体系的真知灼见,这是一种敢于“亮剑”的学术精神、学术勇气、学术自信。在这本专论意象榜书的著作中,他以敬畏之心,不仅探寻了意象榜书产生的历史渊源,而且还立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格局下,立足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这个大视野,提出并回答了一系列书法艺术和当前书法创作的重大时代课题,表现出了难得一见的理论自信和探索勇气。这些课题不仅是当前书法创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重大时代课题。诸如当代意象榜书的美学特征,当代意象榜书的时代风格,当代意象榜书审美的现当代意义,当前意象榜书创作的哲学思考和意象榜书创作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他的立论观点新颖独特,论述精到详实,受到了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

在这部纪实文学里,我们将始终围绕着这些线索,探索郭羊成成功的动力,寻找郭羊成成功的足迹和心路历程。同时,也奉上我们对他的书法作品的领悟和体会,同读者一起走近郭羊成,进入他的“意象”世界。我们不仅要写出一个典型的郭羊成,更要通过我们的笔墨文字,找到更多个郭羊成艺术创作的轨迹,寻找出当今时代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因此,我们不得不一一探究,寻找书法世界里的郭羊成创作的原动力是什么?他的书法人生的根系扎在何方?他的血脉里激发他的创作因子是什么?他的理论自信和探索底气来自哪里?为此,我们不妨把笔触伸得远些,再远些,伸到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伸到儿时藏在他心中的那个书法梦,相信在艰难的寻找中,我们或许会找到以郭羊成为代表的一批书法家成功的普遍规律。

坐在我们面前的郭羊成,带着一口浓重的邯郸涉县乡音,高大的身躯,朴实的外表,严肃的表情,显露着他的豪气、他的精明和他的执拗。我们随着他的讲述走进他的家乡,走进他的童年,也许从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我们能探寻到答案或源头。随着郭羊成的自述,他的童年像幅画卷徐徐展开:那清凌凌的水,绿盈盈的山,红色的土地,女娲的传说,一幕一幕鲜活生动地显现在我们眼前,这个山村少年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活脱脱地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也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说起他的家乡,郭羊成对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所饱含的深厚的挚爱,使我们动容。太行向来是崇高、悲壮、雄强、豪迈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它的脚下,有过无数的慷慨悲歌,无数的文采风流,长空大野,飞云疾风,巨壑幽深,铁壁森严。苏东坡诗云:“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我们惊异于他对涉县的人文、历史、地理、方志的熟悉,更被他对故乡的热恋所感染,对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典故,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我的家乡涉县,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境内可谓峰峦叠嶂,峡谷纵横,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看山,山是青的;看水,水是绿的;看天,天是蓝的;看地,又广袤又富饶,花椒、核桃、柿子,各种果木漫山遍野,沟沟坎坎都是宝,玉米、小麦、棉花、番薯,五谷杂粮应有尽有,一年四季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涉县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涉县因跋山涉水而得名,汉始设沙县,后改涉县,自古乃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之称。早在五十万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最近,我看到一份资料,我们涉县仅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遗留下的古文化遗址就有几十处,寺观庙庵几十处,石窟、石刻、石雕几十处,古墓葬十余处,牌坊祠堂和特色民居几十处。但涉县在全国最为著名的有两大亮点,一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上古天神女娲氏,她集大智大勇、大爱大义于一身,开天辟地,抟土造人,呵护子民,勇战强敌,捍卫族群,教人稼穑,治理邦国,为人类社会向文明时代过渡立下首创之功。女娲传说在我的家乡涉县家喻户晓,女娲精神也深深植根于世世代代涉县人民的心中,这种造人类、补天缺、正婚姻、止霪水等精神品质,不仅成为了涉县人民的精神价值取向,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内涵。为纪念女娲,在我们涉县中皇山上,有中国最大、最早祭祀上古天神女娲的娲皇宫建筑群,娲皇宫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32平方米,2015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涉县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女娲文化之乡”,肇建于北齐年间的娲皇宫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祭祀女娲的圣地,被中外专家称为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

涉县娲皇宫全景

第二个亮点是抗日战争时期,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129师驻扎在我们涉县的将军岭下的赤岸村,抗击日寇,指挥了著名的响堂铺伏击战、反顽战役、上党战役等万余次战役战斗,威震敌胆,打出了神威。从这片红色土地上,走出了共和国2位元帅、18位上将、48位中将和295位少将,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这一时期,涉县人民参战人数高达9万余人,占了当时全县人口的一半,献粮11300余万斤,占了全县这一时期粮食总数的15%以上,涉县因此也被誉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从而形成了以八路军129师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这两大亮点,使我们涉县人无不引以为豪。

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

郭羊成生活在这样一片热土,应该说两种文化在他身上都嵌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传统文化的血液。他的成长,他的思想,他的追求,他的梦想,他的成功与进步,他的骄傲与荣耀,都可以从他那可爱的故乡找到根脉,郭羊成为他的家乡而自豪,为他的家乡而骄傲,他为自己生长在这一片沃土而由衷庆幸。这是他心灵的净土,是他心灵的圣洁之地。郭羊成的理想、抱负、力量,都成长在这片净土上,每当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每当他取得一点成绩时,女娲精神都会为他注入动力,革命先辈和先烈们不怕牺牲、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都激励着他。

生活在河北涉县这片革命老区土地上的人们,天生勤劳、质朴、倔强、坚韧。郭羊成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他的根在这块古老的红色土地上,他的身上流淌着红色土地的血液。这片土地,给了他热情,给了他执着,也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无论他身在何处、身居何职,他的心始终离不开这块生他养他的红色土地,他始终眷恋着承载浓浓乡情的热土。在我们眼中,他仍然是当年那个从这片红色热土走出去的“二羊”。

1953年6月13日,郭羊成出生于河北省涉县西戍镇鸡鸣舖村。父亲郭振华,中共党员,曾任村支部委员,从小在山西给别人放羊,没有上过学,没有文化,从小的经历使他养成了一种吃苦耐劳、非常勤俭的好品质。父亲是个农村汉子,生性耿直。在郭羊成的记忆里,父亲心地特别善良,那个年代,农村经常有讨饭的穷苦人,碰到这种情况,即使自己不吃饭也要将饭给讨饭的人吃,因为父亲也是穷人,他知道挨饿的滋味,他经常给孩子们说,自己家少吃一口,可能会救人一命。父亲是放羊出身,所以,家里兄弟姐妹取名字都和“羊”有关。那时,家里的大羊生了一只小羊,当时哥哥也刚出生,母亲的奶水不够哥哥吃,就让哥哥同这个小羊一起吃羊奶,就因为这个原因,家里和叔伯婶娘们也管哥哥叫“双羊”。后来,母亲又生了郭羊成,父亲给男孩中排行老二的他取名叫羊成,可村里没人喊他的大名“羊成”,都顺着大哥“双羊”的名字,喊郭羊成“二羊”。

父亲的命很苦,1964年因劳苦、贫穷和疾病去世了,去世那年才48岁。父亲的去世,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像是塌了天,在当时的农村,父亲就是天,就是顶梁柱,家里顶梁柱塌了,就等于天塌了,意味着穷困就开始了。母亲忠实厚道、勤俭持家、仁慈宽厚,父亲去世后,她一人带着七个孩子艰难地生活。后被迫无奈,在父亲去世两年后改嫁于本村。母亲带走了最小的三个孩子,姊妹七人留下了四个,其中就有郭羊成。母亲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孩子。当时,母亲实际上是一手托着两家,拉扯着八个孩子,每天忙地里,忙锅台,忙缝补,又顾及孩子,又顾及大人,又当娘,又当爹。那时,家里贫穷,粮食紧缺,更没钱花,母亲为了这八个孩子,吃了这顿,就想着下顿,辛苦劳作,没白天没黑夜。这么多年,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流了多少泪,当儿女的数也数不清。母亲的一生真是坎坷啊!每想到母亲,郭羊成就感到愧疚,就感到心痛不已,恨自己那时幼小没本事,恨自己那时不懂事,有时还惹母亲生气。但是母亲是坚强的,内心是强大的,她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和痛苦,承受了太多的屈辱和忍耐,把孩子们都抚育成人。她同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农民母亲一样,善良又朴实,柔韧又坚强。

音容犹在—— 郭羊成母亲的照片

儿时的生活虽然贫穷、艰难,但也给郭羊成留下了许多最快乐、最幸福、最温馨的记忆。同父亲一样,郭羊成从小就没有惧怕过什么,他性格外向,胆儿比较大,敢说敢干,脾气也倔,又好胜好强,是村里有名的“孩子王”。跟村里的小伙伴们玩儿,受欺负的肯定是别人而不是他,村里的小伙伴们比他大的、小的都听他指挥,做带有“惩罚”性的游戏时他也从来不示弱。他的性格倔强到固执,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他刚十岁,家里没有粮食,什么吃的都没有,有一次,他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躺在院里大榆树下的石条上,从上午十点多就开始喊:娘,我饿——饿死我了——就这样一直喊到中午十二点多。小时候,由于经常淘气,母亲气得厉害的时候,也免不了动手打他几下,但挨了打的二羊,就一个人骑到墙头上,倔着劲,从半下午开始,一个姿势,一个腔调,连哭带喊,一直等到父亲干活儿收工回来,从墙头上把他哄下来,这才作罢,因为他知道,打小父亲就喜欢他。

还有一次,哥哥逗他玩儿,指着小半碗辣椒给他说:“如果你能吃了,我就给你一毛钱。”那时候,一毛钱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吸引力啊!他连想也没想过哥哥是不是有这一毛钱,一口气就吃了那半碗辣椒。吃完后,辣椒烧得他浑身像着了火一样,直想满地打滚儿,但吃完后,哥哥却没钱,那个年代,哥哥上哪儿给他那一毛钱啊!这下他可不干了,不依不饶,满院子、满街筒子追着哥哥要。最终,还是母亲替哥哥给了一毛钱,这事才算罢了,这件事他每每回想起来,都感到既辛酸又好笑。

上小学后,他在班里也是处处领先,还是班长。不仅在学习中,还在游戏中、劳动中,都是拔尖儿的,老师喜欢,同学们拥护,依然是“孩子王”。那时上学还有毛笔写字课,他特别喜欢这门课,这给他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骄傲。可能从那时起,书法就开始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不成想,将近五十年过去了,这颗种子居然萌芽勃发,长成了参天大树。那时,家里实在是穷,既买不起笔也买不起墨,没有毛笔,他就借同学的毛笔,没有钱买墨,就从锅底上刮锅底灰和上水当墨汁。他写得很认真,也很用心,字写的也挺好。交给老师后,写得好的字老师给他打红圈,往往在一张纸上,老师能画出四五个圈,还在班里对他提出表扬。小伙伴们既羡慕又嫉妒,而小二羊却满脸喜气和得意。当时,村里有个秀才写的字特别好,村里好多人都找他写春联,小二羊也鼓起勇气,拿着红纸,找秀才写了一副春联,可是他却舍不得贴出来,而是将他写的字作为字帖来临摹。现在想想,他对书法的热爱恐怕就源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后来在书法上所有的付出可能都是在圆这个儿时难以企及的梦,这个梦也跟随他一路走来。

童年的调皮是那段艰苦岁月中唯一的快乐,是孩子的天性,是苦中作乐,笑中带泪。只有在淘气时,才能暂时忘掉肚子还饿着,才能暂时忘掉生活中所有的困难和烦恼,才能真正回归儿童无忧无虑的天性,儿童间的玩耍是那个艰辛年代的一抹亮色,也是艰难生活中的调味料。笑过、闹过、打过、哭过、吵过、玩过之后,终归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母亲改嫁后,姐姐、哥哥和他带着妹妹独立生活。当时,姐姐已经出嫁,哥哥也已经在外上班了,哥哥结婚后,家里就只有嫂子、他和妹妹一起生活,虽然当时他也才十四五岁,但家里的重活基本都依靠他这个唯一的“壮劳力”,他也过上了“顶门立户、当家作主”的日子。为了养活家里这三张嘴,为了日子能过下去,每天早上他早早起来拾粪,积攒起来挣工分,每天早上上早班挣工分,一放寒暑假就赶紧上班挣工分。当时为生产队起牲畜圈挣工分多,可这活儿又脏又累,费力最多,就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没什么人愿意干,他一个人承包起驴圈、猪圈的活儿,饿着肚子一干就是一天,汗水、泥水、粪水溅得身上脸上到处都是。当时他年龄虽小,但已经是家里的壮劳力和顶梁柱了,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着这日子得过下去,家里这三口人不能挨饿。

当时,哥哥在外上班,他和嫂子、妹妹在家住,嫂子对他特别好,都说老嫂比母,这一点他有深深的体会。当时,家里没粮食,穷得每顿饭一大锅水只煮一个小窝头,锅开了以后,窝头捞出来,还没有碎,锅里有掉下来的碎窝头渣儿,甩点萝卜、红薯、菜叶和成糊糊,这就是一顿饭。嫂子和妹妹都舍不得吃,把唯一的那个窝头留给二羊。在当时那个年代,嫂子能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嫂子这么做,不是哥哥让她这么做的,而是嫂子知道他干重活,又是长身体的年龄,打心眼儿里心疼他。嫂子对他的这份情意,他铭记了一辈子。

出生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红色的土地、坚硬的大山、贫穷的童年,大山没压垮他的脊梁骨,贫穷没有挫掉他的犟脾气,二羊变成了倔强、好胜的郭羊成,他挺过来了。

听到这里,我们都会感同身受。在那个年代,艰苦贫穷的家庭很多,但像郭羊成这样典型、这样特殊的家庭境遇,深深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不由地也随他沉浸在这段苦中有乐的回忆中。这是他一生中最苦涩、最心酸、最不忍卒读也最磨砺他的艰难岁月。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苦难,是对人的最刻骨铭心的锻炼。回忆这样的往事,他是平静的,听不到他的抱怨和自馁,也不因为贫穷有丝毫的隐瞒和羞愧。多的是对母亲的深深地思念和愧疚、理解,对父亲的尊重和早逝的惋惜,对嫂子由衷地敬意,对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感恩。我们看得出,他对这块古老的红色土地的深深眷恋和敬畏。我们好像又听到当年那个顽劣、机灵的男孩儿欢快的笑声,好像又看到那个倔强、顽强、勤劳的少年挥洒着汗水劳作在田间,好像又看到上学路上那个执着、坚定、矫健的少年……

这样艰难、苦涩的童年生活,使他的书法风格具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人生体会,也具有了更乐观、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更坚定、更执着的人生追求。艰难苦涩的童年生活,是郭羊成精彩人生的一份宝贵财富,也是他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动力,这种动力时时支撑着他,时时激励着他,时时鼓舞着他,使他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活得过故乡。故乡,跟随你一生一世,影响你一生一世。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或多或少总带着家乡的泥土味,他们的足迹,总踏着家乡路边小草的雨露。对于郭羊成来说,不论他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官当得多大,涉县——这块具有如此深厚文化的热土,总是在有形无形之中,像一条系着风筝的线,牵挂着他的情愫,让他始终守望着心中这片净土。在军营如此,转业在政法部门如此,研习书法艺术也是如此。郭羊成正是靠着这份坚守,在书法领域里,写出了一个独特的自己,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呈现了独具特色的书法意象。由此,我们也理解了郭羊成的书法中的情性,也理解了郭羊成书法所呈现的外刚内柔,也理解了郭羊成在书写内容上的温润。他的书法中饱含了他对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土地和家乡的乡情、亲情深深的热爱,他,不仅用书法写出了他生活了三十年的军营和热血青春,写出了战旗飘飘和激情四溢,写出了政法战线的公平、正义、庄严和忠诚,也用书法写出了人生中的辛酸、甘甜、苦涩、平和,更写出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和思索。

这杆笔是他耘地的锄,在宽广厚实的沃土上书写着播种与收获;这杆笔是他手中的枪,在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中书写着他的军人精神和魂魄;这杆笔是他心中的天平,在公正严肃的法律面前书写出他的理性和温情;这杆笔是他生命中永不熄灭的光芒,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照亮他前进的路途,写出他的人生风采,记录着他砥砺前行的足迹。

在我们探索郭羊成为何能在纷扰的世界里,独守一片净土,默默地在书法世界辛勤耕耘时,郭羊成给我们讲的两个小故事,深深启发了我们,打开了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心扉,使我们洞然彻悟,使我们看到了郭羊成强大的内心动力,感受到了郭羊成冷峻的外表下掩藏在他心底的激情。他说,这两个小故事深深启发了他,让他时时刻刻铭记于心。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定赏金,要农场上的孩子们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奖金200美元。孩子们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结果一个接着一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儿,为了那笔奖金,仍不死心地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杂沓人声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男孩儿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加清晰。循着声音,小男孩儿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而另一个故事则更具哲思。从前,有一位充满智慧的大师,讲道十分精彩,一个村子就请他去讲道。到村子时,早已有好几百人等在那里了。大师说:“我很荣幸今天能到这儿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但我想问一下,我今天要讲的内容,你们知道吗?”全体听众都大喊着回答:“知道!我们知道!”大师停下来,看着大家笑了:“既然你们都知道了,我就不用讲了”,于是他一声没吭就走了。村里的人都很失望,决定再请他一次,大师也答应了。但是这次大师又问了和上次同样的问题,台下所有的人就一起喊道:“不知道!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大师停下来说:“如果你们什么也不知道,我讲了也白讲。”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又走了。怎样才能得到大师的智慧呢?村里人开会讨论,又一次邀请了大师。大师这次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大家毫不犹豫,一半人喊:“知道!”另一半人喊:“不知道!”然后,大家就等着大师的反应。大师说:“嗯,那让那些知道的人教那些不知道的人吧!”还没等大家缓过来,大师又静静地离开了。村里的人不死心,决定再试一回,可这次谁也没说话,台下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在一片寂静中,大师最终开口了,他智慧的话语流淌到了大家的心田。大师说道:“只有在寂静中我们才能听见心灵智慧的声音。”

“知道!我们知道!”这是骄傲的自我。当一个人脑子里充满信息时,什么也装不进去,就像一个盛满水快要溢出来的杯子,一滴水也添不进去。“不知道!我们什么也不知道!”这是消极的回答。一个封闭、消极的脑子也接受不了最高的智慧,就好像把杯子底儿倒过来,怎么倒水也没用。大家既说“知道”又说“不知道”,这反映出大脑的怀疑和左右摇摆不定,一个不稳定、充满疑虑的脑子是无法吸收真知的。只有当脑子静下来,不胡思乱想了,才能听见心灵深处的声音,才能装入和容纳真知的泉水。

讲完这两个小故事,郭羊成感慨地告诉我们:心静,才能在喧嚣中看见自我,听得见世间的智慧,听得出万籁之声,你才能不被世间各种各样的规则所绑架,才能用你人生有限精力,成就你想做的每一件事。他就是这样,守望着自己的初心,回归到儿时梦想中那一片净土,摒弃了心灵的杂念,把心系在了意象榜书,把智献给了他喜欢的书法世界。他像那个小男孩寻表,寻找书法的真谛;他像那些安静地等待布道的村民,虔诚地聆听书法世界历代大师的天才和智慧,他默默地守着这片纯洁的心灵净土,如春雨,点点滴滴浸润着自己的心田,似春笋,随时等待着破土而出……

正是靠着这份坚守,郭羊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如痴如醉,他深研周易,崇拜老庄,做到了内心世界远离尘嚣和喧哗,每临大事有静气;他崇尚自然,率性天真,追寻天地之大美,书写人间之大爱。正是靠着这种坚守,他的笔法独特,气韵高古,师古不泥,独树一帜;正是靠着这份坚守,他的书法集阴柔之美与刚性气度、笔墨技巧与个人性灵、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相互融合,互济互补,和谐统一,浑然天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