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离散天下之子女

离散天下之子女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严格的娣媵制下,天子、诸侯只能聘纳于诸侯之间,而且只能一娶,择女国中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及至战国初期,齐国后宫选入七尺以上颀长女子百余人,便是采女国中的明确例证。总之,从汉代开始,选采全国适龄女子,择其佳丽,充纳宫闱,已成为定制。北齐后主在亡国前一年还下令,国内杂户各将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女儿悉数送到国都待选,如有隐匿,处以死刑。金章宗时也选良家女子入宫为诸王妃嫔。

◎从“不下渔色”到“纳娶国中”

《礼记·坊记》引用孔子的话说,“诸侯不下渔色”。郑玄解释说:诸侯不能纳娶国中的女子,纳娶国中就是向臣下渔猎美色,这无异就像捕鱼一样,横江撒网,鱼儿都入网中了。孔子这句忧心忡忡的话,恰恰反证:春秋后期,诸侯已有了纳娶国中、渔色天下的倾向。但在严格的娣媵制下,天子、诸侯只能聘纳于诸侯之间,而且只能一娶,择女国中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及至战国初期,齐国后宫选入七尺以上颀长女子百余人,便是采女国中的明确例证。

不过,春秋战国时期,选女并没有成为制度。据《后汉书·皇后纪》,汉代每年八月征收十五岁以上男女的人头税,名叫算赋,这时,朝廷派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带上看相的人,到洛阳周边乡闾阅视良家童女,凡是年龄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只要姿色端丽合乎相法的,便载还后宫,再进一步筛选检查,就可供皇帝“登御”了。这种采选,当然不局限在京畿附近,据《三辅黄图》记载,明光宫竣工后,汉武帝一次就选燕赵美女二千人送入后宫。而汉桓帝在位期间博采宫女竟达五六千人,这还只是供他“内幸”的(与“登御”都是皇帝与后妃上床的雅称),如把役使的宫女也算上,至少两倍于这一数字,达万余人。总之,从汉代开始,选采全国适龄女子,择其佳丽,充纳宫闱,已成为定制。两汉时期,景帝窦皇后、元帝冯昭仪、桓帝邓皇后等,都是由良家女子选采入宫的。从此,历代君王便撒开那张横江之网,一代代妙龄美女就像美人鱼那样被驱赶入网,扔进后宫这只巨大黑黝的鱼篓。

◎东吴西晋与北朝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帝王选女却照样进行。吴末主孙皓时尽管内外交困,后宫数千却仍选女不止。他命宦官分赴全国州郡采选将吏之女,二千石大臣家女儿每年必须申报姓名与年龄,年满十五就接受简阅,采选不中者才准出嫁。

历史上,晋武帝是出了名的纵情女色的皇帝。泰始九年(273),他先下诏选纳公卿家女儿备位六宫,采择未毕,暂停婚嫁,有朝臣诸葛冲等五十余家女儿入殿备选。他意犹未足,再派宦官,或乘专车,或跨快马,传诏全国:采选未完,禁止天下嫁娶;有隐匿抗选者,以不敬论罪。次年,晋武帝又诏取低级将吏与平民百姓家女儿五千人入宫简选。这一记录,后来被十六国后赵主石虎刷新,他一次就征选天下十三岁以上至二十岁以下少女达三万余人。

在入主中原前,北魏就实行选女的做法,魏献明帝贺皇后就是少女时因容貌出众而选入后宫的。其后,魏宣武帝曾命宦官出使徐州、兖州,采召民女入宫。魏明元帝杜皇后、太武帝郁久闾皇后都经采选入宫,表明选女在原拓跋姓地区与汉人地区同时推行。北齐后主在亡国前一年还下令,国内杂户各将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女儿悉数送到国都待选,如有隐匿,处以死刑。与北齐并峙的是北周,周宣帝也是“内逞其欲”,“采择无厌”。大成元年(579),他派使者到京兆(今陕西西安)及各州简阅士民家美女充实后宫,还规定仪同三司以上公卿大臣家女儿必须采选不中才能出嫁。

隋炀帝荒淫之名后来居上,盖过了晋武帝,他听信王世充江淮多美女的游说,大业八年(612),密诏江淮州郡岁岁挑选资质端丽的民间童女进贡后宫,由王世充总负选送之职。如果送上中意的佳丽,隋炀帝就重赏世充;如有不合意者,则转赐给他。后来隋炀帝下江南,与选美也是大有关系的。

据《唐会要·内职杂录》,唐代嫔妃等内职如有阙员,宫内如果没有才行适当的宫女补充,就“旁求于外,采择良家”。唐太宗曾亲自颁敕为太子(即后来的唐高宗)选择良家女充实东宫。开元十六年(728),唐玄宗也曾下诏从九品官的女儿中采阅可为太子妃的姑娘,有待终选。后来又让高力士传旨京兆尹,从民间选五名细长洁白的女子赐给太子李亨(即后来的肃宗)。高力士说:“我过去奉旨让京兆采选女子,民间嚣然。还是从因罪籍没入宫的女子中挑选几个出身衣冠世家的吧。”这一答复透露出玄宗朝采选民女显然很频繁。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说:上阳宫的老宫女“玄宗末岁初选入”,“同时采择百余人”,确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五代与金元

五代战事频仍,十国割据局促,但选女依旧骚扰民间,使饱受动乱的人民又平添一种骚扰。后唐庄宗进入洛阳后,看到唐代遗宫空荡荡的,就命宦官王允平、伶人景进到各地采选民间女子。景进先在邺选美女千余,也不管出身良贱,一并遣送洛阳,车辆不够,就用牛车替代,只见运载采女的车马连绵相衔,塞满道路。而后又远赴太原、幽州、镇州等地,选女总数不下三千人,都送入了后宫。前蜀主王衍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下诏选良家女二十人,不久又让仗内教坊使严旭强取士民女子纳入后宫。后蜀主孟昶沉溺于方士鼓吹的房中术,大选民间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美貌女子充实后宫,还亲自在皇宫后苑简选绝色佳丽,姿色稍逊者便赐给宗室诸王。有臣下劝谏,他总是赏赐优厚作为酬奖,但采择却依旧进行。楚主马殷则让僧民为他暗访士庶家的女儿,只要姿貌端丽就强纳入宫,前后数达百人,还意犹未尽道:“我听说黄帝是交合了五百个女子才升天成仙,我或许也会那样吧。”

金元皇室虽实行世婚制,但一般仅限于立后,不少嫔妃与众多宫女仍在民间采选。皇统七年(1147),金熙宗派使者带着相士到两河诸路选取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民间室女四十人。贞元元年(1153),金废帝完颜亮亲选良家女儿一百三十余人入后宫。金章宗时也选良家女子入宫为诸王妃嫔。天兴二年(1233),在蒙古铁骑进逼下,金都陷落,金哀宗率众皇室大臣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置迫在眉睫的亡国之祸于不顾,密诏宦官宋圭与御史大夫乌古论镐的妻子蒲察氏为他选择室女,备位后宫。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十分不满,臣僚也不得不进谏道:“下民虽然愚昧,但神明不可不敬畏啊!”

蒙古窝阔台汗(元太宗)九年(1237),大汗下诏简选天下室女,耶律楚材进谏说:“不久前已选女二十八人入宫,现再采选,恐怕扰民。”这才作罢,但不久左翼各部流传大汗括征民女,窝阔台闻报大怒,干脆让讹言成真,将括来的民女赐给部下。从耶律楚材的谏言与无端盛传的流言,说明了大汗此前就有过多次大括民女的举动。元代君主与弘吉剌氏世婚,不但皇后,许多妃嫔也出自这一部族,其时也须采选。马可波罗对元世祖时世婚制下的采选这样描述:“除四位皇后之外,他(元世祖)还有许多嫔妃供他享用。她们都选自鞑靼的一个地方,名叫弘吉剌省。该省的居民素以容貌秀丽,肤色光洁而著名。大汗每隔两年或不满两年,凭他的兴致,派人到那里遵照他谕旨中规定的选美标准,挑选一百名或一百名以上的最美丽的妙龄女子。”元世祖不但在弘吉剌部族中选女,还在汉地采选童女充实后宫。据《元史》本纪,至元十九年(1282),耶律铸上疏说,朝廷采择室女,宦吏乘机害民,今后只令大郡每年取三人,小郡二人,选择佳丽,送入后宫。这才限定了选女人数。次年,因崔彧再谏,元世祖才停止每岁选取室女的规定。但有元之世,选女之举仍累朝不绝。元顺帝时,热衷于西藏番僧传习的房中供养术与十六天魔女,大肆择取良家妇女,或做“供养”,或充舞女。元代选女还远及附庸国高丽,元顺帝时有御史说:“近年多次遣使前往选择,致使高丽国中,祈盼者女长而不嫁,以求获选;怨望者生女而不养,以免生离。”可见其流毒广远。

元世祖忽必烈

◎明清时期

明代自成祖后,无论后妃、宫女都选自民间良家女子,故而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选秀女。明代选秀女并不遍及全国,大致说来,前期两京(北京、南京)并重,中叶以后多在北京附近采选。在北京附近采选时,主事者为能选得好女,往往借重担水庸工为耳目,这些担水工专为人家挑水,即使官宦诗礼之家也能自由出入,可以窥见深闺女儿的妍媸。所以每遇简选采女,大兴、宛平二县必拘刷水户,报名定籍,让他们提供消息。《戒庵老人漫笔》卷二《选妃》记录了嘉靖九年(1530)南京选女时如临大敌的场景:

当日三山街、内桥诸处皆把绝行人,(选女)随地方抬至西华门下轿,惟母随行走过,出东华门针巷口,原轿俟候抬回。比常年虽父亦不容入,最为严谨。

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命在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及浙江、江西等地阅选十三岁以上十九岁以下处子为宫女,又采择年三十至四十的无夫妇女为宫官。天顺三年(1459),明英宗也曾密令镇守浙江、江西、福建三省太监暗访民间,选取读书学字、谙晓算法年十五以上的良家女子与无夫妇人充任宫中女官。明武宗时,所选妇女多送后宫浣衣局,以至工部奏报称,原定一年支用十六万斤柴炭竟然供不应求,可见这位荒淫君主选女之多。明世宗时,采选的多是幼女,年龄在八至十四岁之间,仅据嘉靖二十六年(1547)、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四十三年有案可稽的选女记录,就选了1080名幼女入宫。

清兵入关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他完全不顾亡国之痛,在崇祯十七年(1644)八九月间,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宦官分路四出,赴苏杭等地搜选淑女。他亲自诏谕选女的宦官说:“挨门严访淑女,富室宦家隐匿者,邻人连坐。”

清代从顺治朝起就实行选秀女。当时分为两种情况:其一由户部主持,三年一选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秀女,这种秀女地位较高,可以进一步选为皇帝的妃嫔贵人,或者指配给宗室王公大臣子弟。其二由内务府主持,一年一选府属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秀女,由于内务府属三旗旗人是世代“包衣”(即奴仆),选出的秀女也称宫女子,地位较低,入宫后一般只能充任宫中使役差遣的宫女,而不能立即正式位列嫔妃或配与宗室联姻。不过,二者在选阅规定与程序上是基本相同的。

按清代制度,凡八旗女子年满十一岁(一说十三岁),就由本旗按年龄幼长造入秀女挑单名册,上报至户部。入选秀女合格的年龄,一般在十一岁至十六岁,其中十四至十六最为合适,也称“合例”;十七岁以上谓之“逾岁”,但“逾岁”未必意味着逃脱了这一厄运,一定要选验不中才算幸免。因为《八旗则例》规定:“凡应选之秀女,未经选验之前,不准私行许娉出嫁,违者交部治罪。”如果引阅时恰因病等缘故,未能赴部选验,则下届再须补选。由于八旗女子十一岁就造入挑单名册,况且又三年一选,恰如层层布网,没有旗女能过逃过这一关的。兼之《八旗则例》还严饬:“初次选阅女子,若十八岁以上至二十岁者,该旗都统查明迟误缘由,具奏请旨。”经过选阅,到规定选期,各地各旗选女都赴京候选。前一天,每一备选旗女乘坐一辆骡车,车前悬挂双灯,各有标志,由该旗的参领、领催等旗官会同户部官员将该旗按满洲、蒙古、汉军次序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上幼长次序先后双行排定车次位置,俗称排车。每天选阅二旗,只以候选旗多少均匀调配,不按旗分次序。傍晚发车,半夜入后门(即今地安门),至神武门外,等候开门后,待选秀女依次下车入宫。为了不堵住后面待选车辆的进路,各随乘车辆则在选女入宫后,即由神武门夹道出东华门,经崇文门大街至北街市,再折入后门至神武门外等待选毕的旗女,这时已是第二天近午时分。秀女入宫后,即由太监带至指定殿门外等候。每五人或六人一班,带着事先准备的名牌,上面写有旗分、父亲姓名、本人年纪,按班引入,立而不跪,接受选阅。主选者认为姿貌合适的,人品中意的,就吩咐留下名牌,谓之留牌子;不留的,谓之撂牌子。然后选女再由神武门出宫,登上已在那里等候的自家车辆回家。被撂牌子的选女,允许自由聘嫁;而留牌子的秀女,还要复选一次。经过复选,有的秀女直接被选入宫,即使那些未选入宫的秀女,只要记名在册,仍不许婚嫁。按制度规定,秀女记名期是五年,如果复选被撂牌子,即可退出记名,方能嫁人。倘若记名秀女久不复选,过了记名期仍未通知其退出,便只能终身不嫁了。选阅内务府属三旗秀女的规定与程序,与引选八旗秀女基本上大同小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