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沃御史与邹太监的传说

沃御史与邹太监的传说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倪天官自此官高权重,光祖荣宗,而沃御史心中对邹太监愤恨不已。原来,这是沃御史为煞邹太监风光,奏明皇上后,赶在邹太监回乡之前建造的。沃御史入狱后,算定邹太监要来监牢探风,以便搜罗“怨言”,向皇帝告发,将自己置于死地。皇帝依言,传旨将沃御史流放白峰。沃御史在流放途中开锣喝道之事传入京中,皇帝震怒,叫邹太监速逮沃御史进京问罪。

穿山半岛芦江河畔有一个关于沃御史与邹太监的传说,说的是明朝时,沃御史家在柴桥,柴桥人就说沃御史好;邹太监是穿山人,穿山人就说邹太监好,这两位明朝人的故事,就在众说纷纭中代代流传下来。

传说沃御史的母亲是有钱人家的女儿,其父亲为了建寿坟找风水先生寻宝地,以求子孙高官厚禄。后来风水先生真的找到了一块宝地,告诉沃御史的外公,这块宝地是热地,如把鸡蛋放到宝地,能孵出小鸡来。沃御史的外公就叫沃御史的母亲准备鸡蛋试宝地,不料沃御史的母亲生了外心,将鸡蛋用热水浸了一下,这块宝地也就孵不出小鸡来了。出嫁时,沃御史的母亲就向父亲要了这座山,嫁到夫家后,马上将沃氏祖辈的骨殖移葬到这块宝地上,宝地显灵就生出沃御史。

离柴桥不到三四里路就是穿山,穿山有个邹家,家有个男孩,非常聪明,与沃御史一样在科举考试中春风得意,两人同登高科。不料命运弄人,当皇帝在十八进士中用玉筷选三甲时,邹家男孩被第一个选中。根据那时候规定,皇帝第一个选中的人不是状元,而叫传胪,传胪就是皇帝的贴身太监,可怜邹家男孩就这样成了太监,而沃御史却成了大官,后来当上了太子的老师。

那时候的皇帝是个太平皇帝,每天无所事事,净想些新奇事出来戏弄大臣。一日皇帝告诉邹太监,明天叫大臣倒背《百家姓》,背出的重重封赏。邹太监听后记在心里,想到朝中大臣虽然饱读四书五经,要倒背《百家姓》,没有准备是万万不可能的。接着又想到在朝为官的同乡沃御史,如果我将消息告诉他,他有了准备,明天就能应对皇上,取得封赏。这样就可卖沃御史一个人情,急要时我这个内宫太监也好有个外援。思谋到此,就匆匆将此事告诉了沃御史,谁知沃御史并不领情,还斥责说,天下只有君、臣、父、子,那是子、父、臣、君,《百家姓》岂可倒背,这种倒行逆施之事,一定是不阴不阳的太监想出来的。邹太监讨不到人情,反被骂了一顿,心里很是不快,于是又赶紧将消息告诉了另一位姓倪的同乡。倪是清水桥倪家弄人,知道邹太监来意后非常感激,并连夜准备,将《百家姓》倒背如流。

第二天早朝,皇帝叫大臣倒背《百家姓》,大臣们听到后噤若寒蝉。见无人应对,龙心不悦,邹太监就对皇帝说:“沃御史贵为太子老师,应博学多才,可叫他一试。”皇帝准奏,叫沃御史出班应对,沃尴尬得无地自容。见时机成熟,倪大人就出列禀告皇上他能倒背《百家姓》,接着将《百家姓》倒背了一遍,皇帝大悦,当即赐倪为天官。倪天官自此官高权重,光祖荣宗,而沃御史心中对邹太监愤恨不已。

过了几天,沃御史正在东宫教授太子读书,邹太监有事来到太子处,太子想起老师前日所说的唐朝“杨国忠为李太白磨墨,高力士为李太白脱靴”的故事,孩子气地也叫邹太监为沃御史脱靴子。邹太监无奈,只得下跪为沃御史脱靴,不料沃御史记恨旧事,趁邹脱靴之时,一伸脚将邹踢倒在地。自此邹、沃二人积怨日深。

斗转星移,邹太监离乡多日,想回家乡看看。那时从京城到柴桥,有条官路,从育王岭下来经瑛珞、清水、霞浦后过洞桥头才到柴桥,再从柴桥街东面出镇,过完工桥经上周村方到穿山。邹太监为显耀自己,纠集民工改建家乡附近的道路桥梁,将镇西的茅草桥改为马车桥,将镇东的石桥改建为高大雄伟的五马桥,这样他就可乘坐五匹马拉的华车直达穿山。

但事与愿违,那天邹太监耀武扬威地乘着马车将到五马桥,只见一座节孝石牌坊矗立在桥旁,上面圣旨石上“圣旨”两字的红色油漆闪光耀眼。根据那时规定,遇到皇帝钦赐石牌如面见圣君,文武官员一律落轿下马。邹太监无奈,只得跳下马车,对着圣旨石跪拜后,低头而过。原来,这是沃御史为煞邹太监风光,奏明皇上后,赶在邹太监回乡之前建造的。

邹太监回乡后,一想起石牌坊之事便心生愤恨,为了回京时不再受辱,就从东山门另辟一条道路,新造可过六匹马拉车的陆驾桥(现陆家桥),过长山头至霞浦。这样虽然不用过五马桥石牌坊了,却也过不了商贾云集的柴桥街,少了许多威风。但邹太监新辟的这条路却为家乡人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乡民为示两条路的区别,便把原来的一条官路叫作下官路,新辟的道路叫作上官路。

邹太监进京后,为报复沃御史,奏请皇帝在家乡造一个文昌阁。因为他已探明沃御史的祖坟是风水宝地,这一宝地的成因在于芦江河邻近穿山的岸边有座犬形小山,邻近柴桥的对岸有一座状如“饭蒸”的山,“饭蒸”出不了气,蒸不了“馒头”,“狗”就要饿死,风水宝地也就被破了。皇帝准奏后,邹太监马上在“饭蒸”山顶造了座文昌阁。因是皇帝恩准,沃御史也无可奈何。

文昌阁造好后,邹太监又状告皇帝,说沃御史造石牌坊谎报节妇烈女,皇帝大怒,就把沃御史打入天牢。沃御史入狱后,算定邹太监要来监牢探风,以便搜罗“怨言”,向皇帝告发,将自己置于死地。于是就放言说:“我宁可去‘剥皮’府,决不过‘怨家’岭。”邹太监探得沃御史怨言后就想,你不过怨家岭,我偏要让你过“怨家”岭。于是就佯装为沃求情,说沃虽然欺骗皇上,但他为了太子教书也尽心尽力,皇上免去他的死罪算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在牢中说不愿去“怨家”岭,刚好我们家乡柴桥至白峰有条于家岭(谐音怨家岭),就叫他过于家岭,流放到白峰军营,在家乡父老面前颜面尽失,以示惩罚。皇帝依言,传旨将沃御史流放白峰。

谁知这样一来正中沃御史下怀,他当初在监狱中说绝不过“怨家”岭,就是想让邹太监知道后,将“怨言”告诉皇上,以免被流放他乡,尸骨无归。但当他真的披枷带锁踏上宁波大地,登上育王岭望见家乡时,心情又有了变化,认为自己过去回乡时开锣喝道多威风,现在戴罪流放,羞见家乡父老。为了保住脸面,决定豁出命去,遂叫随行仆人,开锣喝道回家。

沃御史回家后,算定自己以戴罪之身开锣喝道回家,已罪加一等,东窗事发时定被斩首。于是他赶紧召集工匠在洪山等地建造十八座一模一样的坟墓,完工后就吞金自杀了。

沃御史在流放途中开锣喝道之事传入京中,皇帝震怒,叫邹太监速逮沃御史进京问罪。邹太监奉旨后,为宿仇将报高兴不已。到柴桥后知沃御史已死,因十八座坟墓一模一样,连尸体也找不到,心里愤怒万分。为报仇恨而依仗皇帝圣旨,下令兵卒打开十八座坟墓,割下沃御史首级泄愤。

沃御史子孙在沃御史首级被割后,只得用金子打造一个金头,拼在遗体上重新下葬。由于同时出殡,坟墓又有十八座,因此一直到现在还无人找到有金头的真正的沃御史坟墓。而邹太监挖坟斩首的行为触怒了当地乡民,众怒难犯,沃御史子孙就联合沃御史的旧时京官好友告御状。由于当时的法律规定乱挖坟墓要判死刑,最后邹太监也被斩了头。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沃御史与邹太监的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证。史志上只留下“沃泮字文渊,柴桥镇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监察御史。因弹劾长吏,得罪权贵,左迁内乡知县。后迁知荆州府。不久,辞荐退老于家。著有《复斋稿》,邑志有传”的短短记载。至于邹太监,因没有魏忠贤、李莲英般显赫,史志便没有留下关于他的只言片语,就只能活在家乡父老的口头传说中。

按:本文据采集到的民间传说整理,尽管可能与史实不尽相符,但故事情节很精彩,作为资料记录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