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游天下

孟子游天下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本章主要是讲国君如何实行王道,获得民心,在战争中获取胜利。而道义,在孟子看来就是行仁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样,亦是孟子的名言,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由本章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简化而来,用今天的话来理解,是说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相反,违背正义就必然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引用之十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第一章:

孟子曰:“……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本章主要是讲国君如何实行王道,获得民心,在战争中获取胜利。《天时、地利、人和》一篇,我们已经谈到孟子把战争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做个比较,认为最重要的是“人和”。这种“人和”就是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争取“人和”,就在于“得道”。所谓得道,就是符合道义。而道义,在孟子看来就是行仁政。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只要符合道义,帮助的人就多,而不符合道义,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顺从他。凭着全天下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那么,有仁德的国君要么不进行战争,若进行战争,战则必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样,亦是孟子的名言,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政权的兴亡,人事的更迭,战争的胜败,莫不如此。孟子还说过:“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这一段话可以和本章的“多助”“寡助”之说相互参看,相互发明。

孟子这种思想从原则上讲无疑是正确的,弱小而进步的社会力量战胜强大而腐朽的社会力量,能否“得道”,能否达到“多助之至”,是取得胜利的必备条件。

在战争年代,地旷人稀,有了人力就有了财富,就能富国强兵。所以民众是宝中之宝,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坐稳王位和龙廷。孟子深刻地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他认识到战争的胜负,是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孟子说的这句千古流芳的名言,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唯物主义的因素,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仍然有价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由本章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简化而来,用今天的话来理解,是说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相反,违背正义就必然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