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析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浅析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时间:2022-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由主流媒体“给力”引发的思考李晓柱[1]一、主流媒体的“给力”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给力”一词表达的是一种拼搏奋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浅析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_由主流媒体“给力”引发的思考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浅析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由主流媒体“给力”引发的思考

李晓柱[1]

一、主流媒体的“给力”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引用如此潮的“给力”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纷纷大呼标题“给力”,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的标志,“给力”一词也成为主流书面语言。从此,人们逐渐开始习惯用“给力”一词来表示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与目标相符和进展顺利的事情。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给力”生造出来的英文词汇“gelivable”这也开始走红。

笔者对11月12日、11月13日和11月14日各类媒体在新闻标题中使用“给力”一词的新闻标题做了一个统计,见表1。

表1 继《人民日报》之后三天内其他纸质媒体使用“给力”一词情况统计

img229

续表

img230

从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众多纸质媒体紧随《人民日报》大量引用“给力”一词作为新闻标题,充分说明“给力”一词已经由一个网络流行语完成了向正式官方语言的蜕变,至此,“给力”一词成为可以在任何场合选择使用的流行词汇。

2011年中央电视台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对于“给力”一词的发展来讲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的春晚,在王强、丛利宝和吴昌忆等表演的杂技节目《晃管》之后,朱军问大家“实在是太精彩了,亲爱的朋友们,说这个节目给力吗?”。

据CSM全国测量仪测定数据,《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含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转播)总体收视率为31.04%,比2010年春晚提升了0.12个百分点,总体市场份额达73.58%,比2010年春晚提升了4.37个百分点。

凭借着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电视媒体强大媒体传播范围,凭借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性电视台而拥有的不可质疑的媒体公信力,2011年兔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引用使“给力”一词的传播范围大幅度扩大和深入,真正走入了千家万户。

如果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和紧接其后其他纸质媒体的引用使“给力”一词得到了主流媒体的认证,从而使“给力”一词从一个网络流行语言词汇蜕变成为一个官方正式书面语言词汇,那么,中央电视台的给力则在“给力”一词的普及方面提供了一股强大的助推力,使“给力”传遍华夏每一片角落。

二、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形成

1.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形成

网络媒体自身为网络流行语传播提供了一片沃土。“给力”是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开始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词汇,网络媒体的传播即时、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和平民化的特点让“给力”一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走进了更多网民的视野。从刚开始小规模、小群体人群之间使用“给力”一词,到后来通过网络人际传播的模式使越来越多的网民知道了“给力”一词的出现和具体含义。这样,网络中使用“给力”一词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网络热门语言。2010年世界杯期间人们对“给力”一词的频繁使用蔓延到网络,在网络媒体中形成一个与真实环境有偏离的信息环境,即拟态环境。所包含的意义是更多的网民只能从网络媒体中通过这个拟态环境对“给力”一词有一个更多的认知和理解,在拟态环境的作用下,受众认为网络受众对“给力”一词的热捧与现实生活的客观情况是一致的(实际上网络媒体上网民使用“给力”的频率多于客观信息环境),进而使网民得到一个结论——“给力”一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更加有意思的是,网络媒体所形成的这种“拟态环境”对现实语言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形成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机制,在真实信息环境中也要更多地使用“给力”一词来表达一种带劲、得力和很精彩的积极向上的意义,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一词汇的人群逐步扩大,最终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热门词汇。

2.网络环境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

(1)网络语言的出现迎合了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上文已经提到,从2008年至今,已经出现大量的网络语言。从这些网络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网络语言词汇的出现并得以流行,都迎合了广大网民的心理需求。

(2)新媒体条件下,公众主体传播意识的增强。传统媒体条件下,由于对新闻和信息的报道和传播仅限于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范围内,公众意愿只能通过媒介组织的把关才能得以报道和传播,媒介化组织是信息的传播者,受众是信息的受传者。但是在新媒体条件下,基于互联网传播即时、信息传播互动性强、信息量大、平民化和大众化程度高等的特点,社会大众的传播欲望得到激发,小众的传播潜能得到释放,公众主题的传播意识得到增强。网络媒体条件下,网民既可以像在传统媒体条件下一样作为信息的受传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随时发布所听所闻的所有信息,扮演新闻和信息的编辑和报道的角色。如此一来,公众传播客体的地位得以改变,增强了公众的主题传播意识。

(3)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下,基于Web2.0平台所取得的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从微软MSN到腾讯QQ和飞信,从优酷到土豆,从人人网到开心网再到如今微博,网民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和发布信息。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出现,进而促进网络语言的流行。

(4)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把关人的隐退。在传统媒体传播环境下,专业化媒介组织在新闻和信息的报道中起着一个把关人的作用。受众所接触到的信息是媒介组织经过加工和处理后的信息,形成一个符合媒介组织意志和舆论导向的信息环境。相反,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辩证统一使这一把关的作用得以淡化,网民在一种相对自由的情形下实现了新闻和信息的传播和接收。

三、中央电视台给力助推“给力”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1.“给力”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条件

(1)“给力”拟态环境的美好含义。

●“给力”具有明确的意义指示,并迎合了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给力”一词表达的是一种拼搏奋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给力”一词正好表达了国人在新形势下再接再厉、再创辉煌的美好祝愿。“给力”一词正好表达了社会大众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满足了社会大众对人和事的美好祝愿,流露出社会大众对美好事物的希望,同时也引导一种积极向上和上进的生活态度,所有的这些都营造了一种幸福、欢乐祥和的和谐画面。“给力”也逐渐成为社会大众表达此类含义的最贴切的词汇。“不给力”也成为社会大众表达诸事不顺和悲伤的最简洁的词汇。因此,当在正式纸质媒体《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在头版的新闻标题中引用“给力”一词时,更多了一分亲切感。

●“给力”,把梦想照进现实。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作为小小个体的我们,在纷繁复杂和迅速变迁的社会中显得实在很渺小。虽然我们可以随时享受物质文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但仍感到梦想与现实之间有着一步之遥,却又无法企及,我们始终无法填满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沟壑。“给力”一词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憾,给一把力,把梦想照进现实。

●“给力”符合汉语的书写标准。任何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和发生总是有利有弊,网络语言也不例外。网络媒体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一块沃土的同时,也为语言错别字的出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鸭梨”是表示压力的意思,是因计算机键盘输入时出现的错误而产生,与此相同的还有“蒜你狠”系列(“豆你玩”、“姜你军”、“苹神马”……)、“神马都是浮云”等。然而“给力”一词则不同,作为表达带劲、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和很精彩的词来讲,“给力”二字从文字写法上来看是正确的,从意义表达上来讲是相通的。这样的词语满足了成为官方语言的基本条件。

●“给力”符合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的审美标准。中华民族历来是追求美的民族。从龙飞凤舞到青铜饕餮,从理性精神到浪漫主义,从魏晋风度到佛陀世容,从盛唐之音到韵外之致,从宋元的山水意境到明清的文艺思潮,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彰显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审美标准。“给力”一词的涵义与这一审美标准一拍即合,具有与其他网络语言不同的文化深度和魅力。

(2)“给力”拟态环境的广泛群众基础。在“给力”一词出现、走红和“转正”的整个过程中,“给力”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和主流媒体的认证。百度搜索结果中有100 000 000条之多的帖子和《人民日报》以及其他纸质媒体的对“给力”一词的引用,足以说明“给力”拟态环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网络受众和社会大众对“给力”一词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使用度。

(3)主流媒体对“给力”拟态环境的塑造。相比网络媒体,主流媒体有着媒介公信力强和媒体影响力大的特点。在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含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转播)的31.04%的总体收视率和高达73.58%总体市场份额不是其他媒体可以比拟的。主流媒体作用发挥是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环境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主流媒体加强了“给力”拟态环境的塑造,才能促使“给力”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2.中央电视台的“给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给力”拟态环境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之后,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使用“给力”无疑为“给力”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吹来了一股强有力的东风。

四、“给力”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带来的启示

1.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语言的数量,促进汉语的发展,推动文化大繁荣

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缔造了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在这璀璨的中华文明当中,包含有数以万计的汉语语言词汇,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瑰宝。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以汉语作为沟通的媒介进行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传播。新媒体条件下,大量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使得词汇的数量大大增加,近几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很多新的词汇出现并为广大网友频繁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能够促进汉语的发展,推动中华文明的大繁荣。

2.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网络流行语“转正”过程中的作用

大量的网络流行词汇的出现并为网民所频繁使用,加快了网络语言拟态环境形成的步伐。但是,网络语言拟态环境还需主流媒体发挥作用才能得以环境化。“给力”一词的出现和网络形成了“给力”拟态环境,《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标题引用“给力”一词说明了主流媒体对“给力”一词的认可。然而“给力”拟态环境需要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的推动才能得以环境化,才能使“给力”一词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得以传播。

3.新媒体条件下,加快媒介融合的步伐,促进媒体互补

新媒体条件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媒体技术发展的潜力不断增大,不断有新的信息传播工具产生。从腾讯QQ、MSN、飞信和博客到微博,每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的产生,都给广大网民带来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新旧媒体取长补短,增强对新闻和信息的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好新闻和信息的把关人作用,把在网络媒体中出现的好的词汇通过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机制逐步引入到汉语的范围内,丰富汉语词汇的数量,满足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

【注释】

[1]李晓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9级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