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拟态环境的互动性

拟态环境的互动性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拟态环境的互动性在信息时代,传播学者研究更多的是“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媒营造的信息环境,而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则指如今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个人对四周环境的了解和判断,越来越倚靠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宣传工具”那么简单,更是“控制力量”。所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政府对四川地震的迅速反应令人钦佩。

五、拟态环境的互动性

在信息时代,传播学者研究更多的是“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媒营造的信息环境,而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则指如今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个人对四周环境的了解和判断,越来越倚靠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宣传工具”那么简单,更是“控制力量”。突发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及民众的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此时的媒体如果准确把握社会心理,积极引导,贴心抚慰,民众就信赖亲近传媒,形成媒体的向心力。特别是在雪灾、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中,广播不仅及时展现灾难的惨烈,更多的是注重对人、对人的生命的关注。例如中央电台在汶川大地震广播节目中,用特别直播方式滚动播出温总理对地震孤儿抚慰的话语,令人热泪盈眶;主持人合唱的《相亲相爱一家人》不断地传递着温暖,感人至深;而把心理医生请到直播间为受困群众进行心理辅导,则更是体现了人文关怀。“热线电话”进入广播,使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流动,随时可了解听众的需要和反映,能及时根据听众的需要,调整信息。这些措施既提高了传播的针对性,又增强了宣传效果。

论语·乡党》中记述这样一段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从媒体的角度审视,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灾难事故中,人的安危最为重要。所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政府对四川地震的迅速反应令人钦佩。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此次对四川地震报道之迅捷、全面,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洛杉矶时报》说,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既现代又灵活,而且很开放;葡萄牙《快报》在《另一个中国》一文中,高度称赞中国媒体对灾情报道公开、透明,并说“这次地震检验了中国领导层的能力”。其实,这次地震又何尝没有检验媒体、尤其是广播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