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麻醉风险管理概述

麻醉风险管理概述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麻醉而言,麻醉不良事件、纠纷/事故尽管总体数量上不高,但由此导致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对医院造成的损失,以及对麻醉科医师声誉的影响等,不能简单地用金钱去衡量。执业环境和专业特性,使得任何一个麻醉科医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至少会有可能卷入某一重大麻醉风险外显事件中。

由于术前病人就有禁食及原有疾病的消耗等病理生理改变,术中又有麻醉操作及麻醉药物的影响,还有外科手术导致的出血等因素,病人往往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下,因此患者围术期遭遇不良事件的风险大大很高。而对这些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及时和正确与否直接与患者生命安全和手术转归息息相关。

一、麻醉风险的外显特征

麻醉科是高危、高风险临床科室之一,其专业特征如下:

一是各种麻醉技术均为有创,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或失败/失误的可能性。

二是麻醉用药主要经静脉或椎管内给药,一旦用药不当,难以补救,且常用麻醉药和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

三是麻醉期间患者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或处于无意识状态,一旦麻醉机、监护仪出现机械或电路故障未及时发现,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龄、肥胖及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手术患者的比例升高,增加了麻醉的技术难度和危险因素。

五是交通发达,车祸、事故、严重创伤、休克、颅脑复合伤的急诊病人急剧增多。

六是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从而也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是麻醉科系被动科室,随机性强,突发意外情况较多。

八是麻醉是与多科合作,为了保证各科手术完成,经常需连续工作,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麻痹或失误。

二、麻醉风险管理的经典步骤

就麻醉而言,麻醉不良事件、纠纷/事故尽管总体数量上不高,但由此导致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对医院造成的损失,以及对麻醉科医师声誉的影响等,不能简单地用金钱去衡量。故风险管理重在预防,预防第一;控制损失(经济和其他方面)才是第二位的。

经典的风险管理包括4个步骤:

(1)发现问题。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可能威胁患者安全或导致医院额外资源消耗。

(2)分析问题。分析研究,乃至确定不良事件、医疗纠纷/事故的根本原因。

(3)解决问题。如紧急抢救复苏、调整治疗方案、实施流程再造、更新仪器设备等措施。

(4)追踪效果。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评价与反馈,以及持续改进。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ASA在总结分析医疗责任保险行业反馈信息时,发现大量麻醉失误主要是未及时识别的低通气或吸入氧气不足等造成。因此制定了相应的气体、呼吸及全身氧合的麻醉监测标准,以及监测标准的实施和强化。追踪结果表明措施调整后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使麻醉意外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下降。

三、麻醉风险管理的要素

1.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明确岗位职责

国外麻醉医师医师学会的质控组织中,通常设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其任务包括:①为麻醉科医师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范畴,明确岗位职责与义务;②协调本学会与保险机构、病人维权组织(如消费者协会),相应行政管理部门和兄弟协会之间的关系,在提高麻醉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前提下,为合理的麻醉和监护费用、减轻麻醉医师工作压力、保障麻醉医师工作权利与利益而工作。

2.重视中心手术室外麻醉风险的管理

如今,麻醉科医师常在中心手术室外、甚至医院外混乱的现场或外科救护中心(如地震灾区)的简易手术室中工作。因此,麻醉医学会应从高层设计的角度,出台基本设施、仪器设备、药品耗材、人力资源等方面,制定中心手术室外麻醉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一篮子规章、规程、规范。然后通过麻醉质控网络进行宣传执行、监控评估,以求持续改进。

3.加强麻醉专科医师和护士准入管理

目前,新形势下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舆论导向认为对医学行业的制约程度不够。国内有关学者指出,在创新医疗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

首先,开展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把好准入关:

(1)取消带有欺骗性质、犯罪倾向、行为越轨医生的行医资格。

(2)杜绝不称职或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麻醉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队伍。

其次,加强“主治医师责任制”、“麻醉科医师分级授权制度”、“手术患者安全信息核查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与评估。

4.依法执业,严格规范各项医疗行为

以ASA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麻醉医师学会,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麻醉临床指南、监测标准、麻醉手册等重要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几年也出台了一系列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及快捷指南。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麻醉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应该深入学习、严格执行的。

其次,为减少无谓的失误或在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规范地抢救处理,应进一步强调围术期患者管理的团队精神,以及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5.知情同意:注意医患沟通的技巧

(1)既要充分讲明风险和获益信息让病人或其家属做出决定和选择,又不能让病人被过于繁杂、过于专业术语化、过于强调潜在的/罕见的严重并发症等,导致患方受到新的情感冲击伤害。

(2)仅在病程记录中上行简单的书面签字是不够的,独立的、书面的、标准的《麻醉知情同意书》对于麻醉前谈话是必要的。

(3)对于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应与其法定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进行充分沟通,并履行签字手续。

6.仪器设备:加强日常保养和维修

围术期麻醉相关仪器设备故障导致医疗风险并非罕见。由折旧老化过程导致的仪器设备故障与突发事件造成的仪器设备故障是有区别的,后者常无法避免,而前者的防备重点应放在日常保养维护、定期的(每4~6个月)质检和预防性的维修;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及时更新报废的麻醉机等仪器设备,并在档案资料中记录有关情况。

围麻醉期发生仪器设备故障相关的医疗风险时,应积极应对:

(1)如果发生重大医疗风险外显事件,且怀疑与某仪器设备有关时,应立即将其隔离,作为物证。

(2)当必须对仪器设备进行排查时,应在事件发生后的特定时间,由一组专门人员共同完成:包括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生产商、维护人员、原告和被告的律师、公证人员、保险公司代表等。

7.加强医疗文书的填写及档案管理

8.定期召开疑难、死亡病例讨论会

科室应定期或及时召开疑难、死亡病例讨论会,并开展知识更新讲座。可以就一些特殊病例或日常工作中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全面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转化为全科人员的经验和智慧。

9.从容应对重大麻醉风险外显事件

执业环境和专业特性,使得任何一个麻醉科医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至少会有可能卷入某一重大麻醉风险外显事件中。如何应对并将其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国内学者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1)积极抢救、处理病情。

(2)及时呼叫、请示求助。

(3)在上级医师和/或多学科协作指导下,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4)做好记录。

(5)隔离有关可怀疑的仪器设备、药品及耗材等。

(6)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结语:现代医院麻醉科医师面临工作、学习及生活的多重精神压力,面临各种各样的麻醉风险,上述麻醉风险管理原则的运用,或许能通过大家的努力达到降低麻醉科医疗风险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