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临床常用血生化检验

临床常用血生化检验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不在常规部位采血的标本最好在相应的化验单上注明采血部位及标本性质。如胰岛素及降糖药使用过量等。临床上对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偶有尿糖,但糖尿病症状尚不明显的患者,常用OGTT试验来明确诊断。常见于低盐饮食、大量排钠利尿剂、慢性肾病、严重呕吐、腹泻、烧伤、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肿瘤等。临床上一般无失氯的原因,血清氯化物降低多为稀释性,不伴酸碱平衡失调的低氯血症一般无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糖测定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blood glucose),是供给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test,FBG)为糖代谢紊乱中最常用的筛查指标。

标本采集方法】

(1)病人晚餐后一般不再进食,最好不吸烟。

(2)次晨抽取空腹静脉血1ml,注入干燥试管中送检,不抗凝。亦可注入含抗凝剂的试管,混匀后送检。

(3)注意取血部位、标本性质及测定方法可影响检测结果。一般动脉及毛细血管(包括动、静脉血成分)血测出的血糖值高于静脉血,进食后尤为显著;由于红细胞的含糖量略低,所以测定全血血糖的结果会低于血浆或血清中的血糖值。这些在结果判定时应予注意。如不在常规部位采血的标本最好在相应的化验单上注明采血部位及标本性质。

【参考值】 成人FBG:3.9~6.1mmol/L(酶法)。

【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 血糖浓度>7.3mmol/L(130mg/dl)为血糖增高。可根据其增高的情况及程度进行分类:①轻度血糖升高:血糖在7.3~7.8mmol/L(130~140mg/dl)。②中度血糖升高:血糖在8.4~10.1mmol/L(150~180mg/dl)。③重度血糖升高:血糖>10.1mmol/L(>180mg/dl)。引起血糖增高的常见原因如下。

(1)生理性:见于饭后0.5~1小时及摄入高糖食物后。

(2)病理性增高:①各型糖尿病。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③应激性因素: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急性感染、心肌梗死等。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泼尼松等。⑤其他:如肝脏和胰腺疾病、血液浓缩等。

2.血糖降低 血糖浓度<3.9mol/L(70mg/dl)为降低。根据降低程度分为3类。①轻度降低:血糖在3.4~3.9mmol/L(60~70mg/dl)。②中度降低:血糖在2.2~2.8 mmol/L(40~50mg/dl)。③重度降低:血糖<1.7mmol/L(<30mg/dl)。引起血糖降低的常见原因如下。

(1)生理性: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2)病理性降低①药源性低血糖。如胰岛素及降糖药使用过量等。②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B细胞瘤、胰腺癌等。③缺乏抗胰岛素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等。④其他: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可因肝糖原代谢不足、贮存缺乏、异生障碍而导致低血糖;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倾倒综合征也常于餐后出现低血糖。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对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偶有尿糖,但糖尿病症状尚不明显的患者,常用OGTT试验来明确诊断。

【标本采集方法】

(1)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诊断不明确者。空腹血糖已有明显增高者(指多次空腹血糖>7.3mmol/(130mg/dl)不宜做此试验。

(2)受试前3天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50g),受试前晚餐后禁食或禁食10~16小时。

(3)受试前8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停用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并卧床休息,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

(4)试验时多采用葡萄糖100g溶于300~400ml温开水中嘱病人一次饮完。于摄入葡萄糖前及服糖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及3小时各抽取静脉血1ml并搜集尿标本共5次。

【参考值】

1.血糖 ①空腹:血糖<6.1mmol/L。②摄糖后:血糖应在0.5~1小时上升达高峰,峰值一般在7.8~9.0mmol/L之间。③2小时血糖<7.8mmol/L。④3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

2.尿糖 各检测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 凡血糖峰值过高或不能降至空腹水平为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1.糖尿病性OGTT FBG>7.0mmol/L,血糖峰值或2小时血糖>11.1mmol/L。

2.减退性OGTT FBG<7.0mmol/L,血糖峰值≥11.1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称为糖耐量减低。见于空腹血糖过高、2型糖尿病、痛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及皮质醇增多症等。

三、血清电解质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1)抽取空腹静脉血3ml(单项测定时应为2ml),注入干燥试管中送检,不抗凝。

(2)注意测定试管中切勿混入草酸钾、柠檬酸钠等抗凝剂及其他杂质。

(3)测定前应尽量避免引起电解质非自然改变的因素,如大量饮水,剧烈运动,服用利尿剂等。

(一)血清钾测定

【参考值】 3.5~5.5m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钾增高 血清钾>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7.5mmol/L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合适治疗。K增高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体内钾排出减少:急性、慢性肾衰竭肾脏排钾功能障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肾脏排钾能力下降、长期应用抗醛固酮类药物或保钾利尿剂所致的钾潴留、家族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原发性肾小管排钾缺陷)等。②钾摄入量过多:食入或注入大量钾盐超过肾脏排钾能力所致的血清钾升高,如输入大量库存血、静脉误推氯化钾或静滴氯化钾过速等。③细胞内钾外移:溶血、严重烧伤、组织挤压伤、胰岛素缺乏、代谢性酸中毒、洋地黄中毒等均可致细胞内钾外流、外逸或重新分布引起血清钾增高。

2.血清钾降低 血清钾<3.5mmol/L为低钾血症。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体内钾排出过多:呕吐、腹泻、胃肠引流或胃肠功能紊乱所致胃肠道丢钾过多;服用排钾利尿剂以及醛固酮增多症所致的肾脏排钾增多。②钾摄入量不足:长期低钾饮食或禁食后补钾不足、酒精中毒等。③细胞外钾内移:胰岛素注射过量、代谢性碱中毒、心功能不全或肾性水肿等,因细胞外钾内流加速及重新分布,或因细胞外液过度稀释导致低钾血症。

(二)血清钠测定

【参考值】 135~145m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钠增高 血清钠>145mmol/L为高钠血症。临床较为少见。主要见于输入含钠溶液、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脱水、脑血管意外或脑外伤等。

2.血清钠降低 血清钠<135mmol/L为低钠血症。是电解质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低盐饮食、大量排钠利尿剂、慢性肾病、严重呕吐、腹泻、烧伤、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肿瘤等。

(三)血清氯测定

【参考值】 95~105m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氯增高 血清氯>105mmol/L为高氯血症。见于以下两种情况。①氯化物摄入过多:长期高盐饮食、静脉输入过多生理盐水等。②氯化物排出减少: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心力衰竭等所致的肾脏排氯减少;癔症或药物刺激引起的过度换气也可因呼吸性碱中毒导致血清氯化物增高。

2.血清氯降低 血清氯<95mmol/L为低氯血症。临床上一般无失氯的原因,血清氯化物降低多为稀释性,不伴酸碱平衡失调的低氯血症一般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原因有:①氯化物排出过多:严重呕吐、腹泻、胃肠造瘘或引流等丢失大量含氯消化液而引起的血清氯化物降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衰竭时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严重糖尿病等均可导致氯化物经尿排出增加而出现低氯血症。②氯化物摄入不足:长期饥饿、神经性压食、无盐饮食等所致氯摄入量不足。

(四)血清钙、磷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同血清钾、钠、氯化物的测定。如测单项需血2ml,测钾、钠、钙、氯化物、磷中的四项或五项也仅需抽血2ml。

【参考值】 血清钙:2.25~2.58mmol/L。血清磷:0.97~1.61m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钙

(1)血清钙增高:血清钙>2.58mmol/L为高钙血症。主要原因有3个。①骨钙破坏释放加速及肾小管对钙重吸收增加: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或转移性骨髓瘤、急性骨萎缩等。②肠道吸收及转运钙增加:可见于大量服用维生素D或对维生素过敏者引起的维生素D中毒。

(2)血清钙降低:血清钙<2.25mmol/L为降低,也称为低钙血症。临床发生率明显高于高钙血症,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主要原因有: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切除术或甲状腺癌放射治疗等引起的甲状旁腺损伤,可同时伴有血磷升高。②维生素D缺乏:婴幼儿生长期维生素D补充不足、阳光照射不足或消化不良、阻塞性黄疸、妊娠后期等情况导致的体内维生素D缺乏,可同时伴有血磷降低。③其他:营养不良或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钙吸收减少;严重肝病、肿瘤、肾病综合征引起的血浆蛋白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尿毒症导致的远曲肾小管性酸中毒;新生儿低血钙、代谢性碱中毒离子钙减少引起的手足抽搐等。

2.血清磷

(1)血磷增高:血磷>1.61mmol/L为升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所致的尿磷排出减少,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所致的血钙相对升高,尿毒症并发代谢酸中毒及Addison病引起的磷吸收增加及排泄障碍,以及急性重型肝炎、白血病等。

(2)血磷降低:血磷<0.97mmol/L为降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佝偻病活动期、糖尿病及肾小管变性所致的尿磷排泄增加,长期腹泻或吸收不良引起的磷吸收减少等。

四、心肌酶和心肌蛋白

(一)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和心肌含量最多,在脑组织中也少量存在。CK有3种同工酶,CK-MM(肌型)、CK-BB(脑型)、CK-MB(心肌型),其中CK-MB占总CK的5%以下。总CK对心肌缺乏特异性;而CK-MB特异性较总CK高。

【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37℃)。男性:37~174U/L。女性:26~140U/L。

【临床意义】 总CK升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性肌萎缩、皮肌炎及肌肉其他损伤的患者。CK-MB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在AMI发生后6小时就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在AMI病程中,如CK-MB再次升高,提示心肌再次梗死或个别梗死范围扩展。

(二)乳酸脱氢酶测定

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有多种同工酶,包括LDH1、LDH2、LDH3、LDH4、LDH5等,其中LDH1在心肌中含量最高。

【参考值】 速率法95~200U/L(37℃);连续监测法104~245U/L。

【临床意义】 AMI后8~10小时开始升高,2~3天后达高峰,可持续10~14天恢复正常;心肌梗死时同工酶LDH1/LDH2>1,以LDH1增高为主。LDH诊断AMI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不高,一定要与临床症状紧密结合。另外,心力衰竭、心包炎伴肝淤血时LDH活力可中度增高;肝脏疾病、恶性肿瘤、骨骼肌病和肾病等也可增高。

(三)肌钙蛋白测定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有3种亚单位,分别为肌钙蛋白C(TnC)、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TnC在骨骼肌和心肌中是相同的,而cTnI和cTnT是特异性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且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故健康人血中含量极微。

【参考值】 cTnT:0.02~0.13μg/L,>0.2μg/L为临界值,>0.5μg/L可以诊断AMI。cTnI:<0.2μg/L,>1.5μg/L为临界值。

【临床意义】 ①诊断AMI,cTnT和cTnI是目前AMI的确诊标志物,灵敏性、特异性都较CK-MB高,且诊断窗口期长。在AMI发生3~6h血中cTnT和cTnI很快升高,可持续几天乃至2周,正逐渐取代CK-MB成为诊断AMI的金指标。②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判断,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出现cTn阳性,提示已发生微小心肌损伤,预后较差。

五、血清脂质及脂蛋白

【标本采集方法】 采血前护士应指导患者:①采血前2周普食。②采血前12小时禁食(包括零食),可少量饮水。③采血前24小时内禁止饮酒。采集标本时护士应注意防止标本溶血。

(一)血清总胆固醇检测

【参考值】 ①合适水平<5.20mmol/L。②边缘水平5.23~5.69mmol/L。③升高>5.72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 常见于长期高脂饮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等。

2.降低 常见于严重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营养不良等。

(二)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参考值】0.56~1.70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 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高脂饮食、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阻塞性黄疸等。

2.降低 常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参考值】 ①合适水平≤3.12mmol/L。②边缘水平3.15~3.16mmol/L。③升高>3.64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①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增高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可用于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②其他: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2.减低 常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测定

【参考值】 ①合适水平>1.04mmol/L。②危险水平≤0.91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其增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还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2.降低 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急性感染、慢性衰竭、肾病综合征,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和孕酮等药物。

(五)载脂蛋白测定

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apo-Iipoprotein,Apo)。Apo一般分为ApoA、ApoB、ApoC、ApoE和Apo(a)。

【参考范围】 ApoA1:男性(1.291±0.161)g/L;女性(1.305±0.142)g/L。ApoB100:男性(0.832±0.139)g/L;女性(0.804±0.144)g/L。

【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评价和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是临床上普遍彩的指标。

考点导航

A1

1.据国内标准,Hb测定下列(  )可诊断为贫血

A.成年男性<110g/L      B.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

C.成年女性(非妊娠)<120g/L D.初生儿至3个月<150g/L

E.初生儿至3个月<160g/L

2.血小板增多,是指血小板计数高于(  )。

A.100×109/L B.200×109/L C.300×109/L

D.400×109/L E.500×109/L

3.霍乱、副霍乱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

A.黏液便   B.脓血便  C.鲜血便

D.米泔样便  E.冻状便

4.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  )正确。

A.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

B.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中度增加

C.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阴性

D.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

E.严重肾损伤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

5.下列哪项是反映肝损害的最敏感的检查指标(  )。

A.AFP B.ALT C.AST

D.ALP E.GGT

6.下列哪项检验不需空腹采静脉血(  )。

A.血清总蛋白和清、球蛋白  B.血清总胆固醇  C.血清甘油三酯

D.血清钾、钠、氯、钙    E.血清总胆红素

7.空腹血糖升高主要见于(  )。

A.胰岛β细胞瘤  B.饱餐后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颅内压升高   E.糖尿病

A2

1.某患者,男性,56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恶心、呕吐,消瘦,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考虑为(  )。

A.胃溃疡  B.十二指肠溃疡  C.胃癌

D.胃炎   E.肠道下端炎症

2.某患者,男性,46岁,泡沫尿15年,恶心、少尿10天拟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前,护士嘱患者连续3天禁食的食物是(  )。

A.绿叶蔬菜  B.水果  C.肉类

D.碳水化合物 E.含碘丰富的食物

3.某患者,男性,26岁,反复上腹痛2年,饥饿痛及夜间痛明显,1d前出现一过性晕厥,无呕血、黑便,医生嘱做粪便隐血试验,护士嘱患者的注意事项是(  )。

A.粪便隐血试验前3天患者应少食水果

B.粪便隐血试验前3天患者素食,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等药物

C.粪便隐血试验前1天患者应禁食

D.粪便隐血试验前2天患者应禁食碳水化合物

E.粪便隐血试验前1天患者应禁服维生素A

4.某患者,女性,36岁,尿频、尿急、尿痛2天拟诊为“急性尿路感染”,护士指导其采集尿标本时,错误的是(  )。

A.注意清洁尿道口      B.最好留取清晨首次尿标本

C.用清洁干燥容器留取标本  D.尿标本收集后应及时送检

E.为全面观察病情,应在月经期留取标本

5.某患者,女性,48岁,因子宫肌瘤导致月经过多2年,查血常规示Hb50g/L,则该患者贫血分度为(  )。

A.轻度贫血   B.中度贫血  C.重度贫血

D.极重度贫血  E.重度I型贫血

6.某患者,女性,18岁,发热、头痛、恶心、呕吐9d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医生拟行常规脑脊液检查,则采集标本时,脑脊液采集的第一管是用于做下列哪项检查(  )。

A.细菌学检查    B.生物化学检查  C.免疫学检查

D.细胞计数和分类  E.脱落细胞学检查

A3

某患儿,6岁,1天前因饮食不洁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6℃,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医生拟诊为“细菌性痢疾”。

1.护士指导患儿家属采集粪便标本,正确的是(  )。

A.为避免标本干燥,留取标本的容器应保持湿润

B.做细菌学检查时,为保持标本新鲜,应使用敞口容器

C.粪便标本有脓血时,应当挑取脓血及黏液部分涂片检查

D.如患儿无粪便,可灌肠后收集粪便送检

E.常规检查取1g粪便即可,不宜过多。

2.患儿住院后,在评估患儿时,(  )是客观资料。

A.腹痛  B.恶心、呕吐  C.畏寒

D.发热  E.里急后重

3.患儿出院后,护士对患儿及其家属做健康指导时,应注意下列(  )方面。

A.心理方面  B.活动习惯  C.居住环境

D.饮食卫生  E.家庭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