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顾问要正确运用“心理疏导”

教育顾问要正确运用“心理疏导”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学科知识性问题和学习方法问题,一般不属于心理疏导范畴。所以,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接受心理疏导。学校老师认为小樱是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她的不良习气来自家庭,是父母亲的疏于管教导致这个女孩心思浮躁。以上述“小樱”案例为例,学校教育当然需要心理疏导。现实问题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具备一定心理疏导能力的岗位新要求。
教育顾问要正确运用“心理疏导”_心理疏导技术

1. 教育顾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心理疏导?

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学科知识性问题和学习方法问题,一般不属于心理疏导范畴。造成这些问题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通常属于心理疏导范畴;如果伴随出现了心理问题,那就应当转介心理咨询。

很多家长会因为不了解必要的心理学基本原理而对孩子的成长形成误判。

【案例】

某六年级女生小樱,学习成绩不好,处于年级排名末尾。老师觉得该学生行为怪异,作为女孩子,却经常与人争执,甚至表现出一副吊儿郎当的学习态度,曾经没有任何原因的躲进厕所不肯进教室上课,还出现过撒谎说自己肚子疼,不肯进教室上课的现象。所以,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接受心理疏导。

疏导中发现,小樱不进教室躲厕所,只是由于害怕同学向老师告状她替人做劳技课缝制作业。曾经出现在教室里肚子疼痛,这只是心理压力和情绪压抑引发的局部肢体疼痛表现。小樱本人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并不在意,深爱日本动漫并深受其影响,对学习日本语言很有兴趣。

在学校生活中经常受学生贬抑或欺负,也包括老师不经意的漠视。贬抑排挤落后分子——这在人群中是普遍发生的现象,小樱对此没有认知,并且以她的善良之心在权衡同学和老师的言行,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不良现象。因此,经常性有情绪发泄的冲动而想跟当事人打架,知道这不被允许而压制下来。

她终日被这些生活遭遇包围着,根本没有精力投入学习——由于缺乏学业基础,对她来说,投入于情感纠葛比起投入于学科学习要容易得多。

学校老师认为小樱是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她的不良习气来自家庭,是父母亲的疏于管教导致这个女孩心思浮躁。小樱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缺少学习自觉性,又生性好玩,所以在学校里总是不能有规有矩。虽然一直告诉她要在学校里好好读书,但是再说也没有作用。

心理疏导师这样描述对小樱的印象:

慧根孱弱尚未破土开叶,心地纯真不堪功利灌溉;

欠蒙正懵懂不辨真与假,细针缝心事难当大枪使。

很显然,在心理疏导师看来,小樱的心智发育还比较稚嫩,她根本经受不起功利化教育的折腾;她的基本读写认知能力和自我的发展,还不足以应对同年级学业水平的挑战,她只能做到刚刚好完成,而不能做到应对自如。“细针缝心事难当大枪使”是对小樱的生动写照:她更适合在自我的小天地里感受和表达生命情感,尚不能应对学校教育的升学和学业成绩排名,她的小小绣花针无法拿到战场上去当大枪使。老师和家长都以小樱的“不认真”和“生性好玩”,掩盖了她“懵懂尚未开化”的真相。小樱天资没有问题,只是从小家庭环境让她起步晚了,对通过阅读和学习打开的精神世界的涉猎少于她的同龄人。这与她的父母亲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普通产业工人,而小樱一直由文盲爷爷奶奶照料成长有关系。这一对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普通产业工人父母从互联网和道听途说中了解到,现代学校教育太应试化,应该让孩子生活得自由没有压力,而且他们真这么做了,不仅没有让孩子参加任何兴趣班,而且连从小“听故事”“学看书”都省略了。小樱对奶奶的“灶间文化”和农村老家的“田头文化”,倒是相当熟悉。

现在,小樱无法跟上学校教育脚步,父母亲误判为女儿不认真,生性好玩。

2. 学校教育是否需要心理疏导?

以上述“小樱”案例为例,学校教育当然需要心理疏导。要对小樱有所帮助,心理疏导至少要做以下几个动作:

第一,向小樱父母解释现状的形成原因:与母亲带着距离经营人生不无关系。一个缺乏自信的母亲带着距离教育孩子,小樱母亲还缺乏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同时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水平也存于浅表。这些导致她对女儿的教育无效,同时由于女儿由爷爷奶奶带着,亲子关系出现一定的缺位。小樱是在比较孤立而又不愿意承认孤立的情况下成长。小樱父亲的性格决定其行为具有收缩性,对母亲的正向干预基本也不存在。小樱的家庭是一个由能力欠缺又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母亲主导的家庭成长环境。

第二,小樱的改变,需要呵护其内心尚存的美好愿望,需要从她的母亲改变与女儿相处和教育方式开始,这又需要母亲自己重新检视并尝试改变对自己和世界的态度,母亲找回真实自我和自信的过程,就是支持女儿发生行为迁移并找到读书感觉的过程。这需要一个润物无声的疗程。

第三,鼓励小樱母亲和父亲保持可持续的疏导关系,逐步改变个人认知(尤其是母亲),从中找到更好支持女儿的方式。

第四,帮助小樱母亲改变已经习惯了的对女儿的教导式教育方式,她没有教导的能力,连教导女儿都只是她自己掩盖自卑的手段。变无效的教导为“陪读”,陪伴女儿读书,和女儿一起学习。陪读,不是教导、不是指导;也就是说,母亲既不是教练员,也不是裁判员,而是和女儿一起运动的运动员。

第五,放低对女儿的学业期望值,认识未来一技之长对女儿更为合适的社会就业趋势。并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更有价值的人生意义,让女儿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幸福普通人,说不定倒是会造就一个有所成就的女儿,这还要看她自己的发展。眼下不应该“拔苗助长”。

对小樱的帮助,已经远远超出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范畴,但是如果不做这般帮助,小樱在学校里不会有较大的行为改善。这种来自学生家庭成长背景的行为问题,给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现实问题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具备一定心理疏导能力的岗位新要求。

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工作领域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工作面临更为复杂、更加艰巨的形势。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使得学生成长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比如:

(1)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

(2)学生的学科学习和品行发展问题

(3)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家庭成长环境问题

(4)学生的职业理想与未来发展问题

(5)学校、社区与社会环境的教育包容性问题

这些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学校教育对学校社会工作也提出了广泛的需求,心理疏导技术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