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管理创新中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

社会管理创新中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跟据时代的要求,将中国梦、法治、民主、科学、和谐等内容理念自觉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才能体现时代特征并富有感召力。如加强民主法治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中国梦教育等,使内容更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不断解决民族群众在发展道路上的困惑、在利益选择前的纠结、在文化认同上的徘徊等问题;二是要有针对性。
社会管理创新中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_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民族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管理创新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和优化提出了主导性、先进性和层次性的要求。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合理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应当看到,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一般规律而言,遵循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重点要素等原则,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民族地区由于其自身的民族性、特殊性、历史性、文化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需要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既要反映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又要体现民族地区自身的特点,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政治性与文化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原则

所谓时代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优化要根据社会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要求,并促进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4]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凝聚和激励着广大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跟据时代的要求,将中国梦、法治、民主、科学、和谐等内容理念自觉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才能体现时代特征并富有感召力。

在当前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首先要坚持时代性的原则,这既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一般共性所决定,又是回应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的新要求,体现先进性的表现。因为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积极引入现代社会最新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不断使社会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更加人本化、科学化、高效化”[5]。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必然要根据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先进性。必须看到,在当前民族地区社会加快转型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频繁,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多元,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让民族地区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与此同时,民族地区也面临着发展内驱力不足,思想观念相对封闭、保守等问题,需要加强富有时代感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看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成就,贴近时代,又要看到其不足,以具有时代感的先进内容,加强教育引导。

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出时代性的要求,就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满鲜活性和针对性,既能将时代的最强音注入其中,又切合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实际。具体而言:一是要有鲜活性。要紧紧围绕民族地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群众主体意识增强、思想观念多元,文化型、发展型等各类思想相互激荡的现实,不断改进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来教育引导广大民族群众。如加强民主法治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中国梦教育等,使内容更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不断解决民族群众在发展道路上的困惑、在利益选择前的纠结、在文化认同上的徘徊等问题;二是要有针对性。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民族地区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新挑战,抓住干群矛盾、征地拆迁冲突、可持续发展、心理失衡、宗教渗透等热点、焦点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针对干群矛盾、征地拆迁等问题,要加强干部的权力观和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干部正确对待手中权力,保持清正廉洁形象,努力维护各族群众利益。同时引导民族群众在征地拆迁、房屋安置等过程中,提出正当利益诉求,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利益。在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则要着重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指导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不断推动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回应时代要求。

时代性总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代性,无法脱离民族地区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既要坚持时代性原则,又要坚持历史性原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所谓历史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并以历史的眼光客观审视当前民族地区社会管理面临的实际困难。正是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生产力不发达。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催生了封闭保守、相信天命等落后的思想观念的同时,也铸就了辉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并通过世代沿袭而长期根植于人民的思想观念中,成为维系民族地区稳定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深刻影响着民族地区群众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表现。

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出历史性,关键是要对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进行辩证的扬弃。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民族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地区在历史过程中展现出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互助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热情好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与人为善的人际和谐观;重诚崇信、重义轻利、乐天知足、重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优良品格和人生态度。要积极将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习俗、民族艺术,文化遗产、革命事迹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民族地区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和情感基础,增强接受度;二是要注意发挥好民族地区历史上形成的调节社会关系、缓和邻里矛盾的好做法,如侗族的铜款、瑶族的石碑律等在婚姻家庭、生产活动、社会治安、公共利益方面的保护作用,发挥其对国家法治的辅助补充作用,从而有效缓和与减少社会矛盾;三是要直面民族地区的陋习和陈旧观念,引导民族地区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多子多福等陈规陋习,积极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二、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

所谓普遍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确立、组织和实施的一般规律,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共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已经形成了公认的范畴和框架体系。虽然民族地区的发展程度各有不同,但是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都面临着社会利益分化加剧、社会思想多样化、社会矛盾增多等实际问题,因此,民族地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也同样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相似的一些问题,也同样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

从一般性角度而言,民族地区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必须要从国家对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最基本要求出发,强化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公民素养教育,具体来说:一是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重点要素等一般规律,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坚持整体协调、相互关联,有层次、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二是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加强世界观教育,引导民族群众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问题;要加强政治理论的教育,帮助他们全面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熟悉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特别是民族政策理论,增强对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认同;要加强法治和道德观的教育,引导民族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讲私德、重公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广大民族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哲学上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两者是辩证统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在坚持普遍性原则的指导下,还要坚持特殊性原则。

所谓特殊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充分考虑和尊重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因时、因地、因人来设置教育内容。一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民族地区具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这种特殊性,既体现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封闭、保守等方面,又体现在民族地区往往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要兼顾两者的差别,在内容的计划、组织和实施中,体现差异性。例如在藏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汲取佛教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又要加强国家宗教观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把正常的宗教信仰与极端宗教、极端民族主义区别开来,这与内地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显著的区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民族地区的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和法制观教育的关系,适当侧重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和生活观教育。另一方面,仅以民族地区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需要注重特殊性。这是因为我国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具有显著差异,各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尽相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重心不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会不一样。例如在我国新疆,暴力恐怖活动问题比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号召、宣传打击“三股势力”,引导群众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和危害,反对分裂行为,维护新疆的和平稳定和祖国领土的完整;而在西藏,则是要重点落实好宗教政策,揭露和抵制达赖集团披着宗教外衣妖言惑众、扰乱是非,妄图分裂西藏的企图;在渝东南、川西、湘西、贵州、云南等地,则是要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引导民族地区群众认识到差距存在的客观历史性,正视民族地区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科学、发展速度缓慢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失衡、矛盾冲突和基于劳动力输出所导致的各类社会问题等。

三、政治性与文化性相统一的原则

所谓政治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政治行为中的功能,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与其他社会管理手段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功能和政治色彩。这一政治功能的实现,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的体现。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又影响着这种目标和价值的实现。从这一点来说,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原则,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贴近政治目标和政治价值。由于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和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部分民族群众基于自身的观察和感受,对国家观念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其民族认同感往往要高于对国家的认同,从而影响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在民族地区的贯彻落实,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因而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要坚持政治性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6]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坚持政治性原则,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传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规范,抓好主旋律教育,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体来说,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以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不断认同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而增强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加强中国梦的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认识到中国梦与民族群众的梦想紧密相连,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更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要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敢于追梦、敢于逐梦。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属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既要坚持政治性原则,又要坚持文化性原则。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狭义上,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是人类世代积累的结晶,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文化逻辑来建构。”[7]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性原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在政治性原则的主导之下,根据其世代形成的文化习俗和文化逻辑,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塑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影响着群众文化心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民族地区僵化、封闭的状态,带来了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在客观上凸显了传统文化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中的局限性,带来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坚守与泛化之争。由此出现的多元观念和文化选择性困惑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思想政治内容的优化,一方面要在政治性原则的指导下加强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选择、吸收和保护,如民族地区的民间神话、童谣歌舞、语言文字、民族历史、民族习俗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合理地汲取。另一方面要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民族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民族性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别,体现民族性格、民族风格的特质。具体到民族性上,由于我国当前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而呈现出不同的民族观、民族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民族风俗习惯。虽然经过多年的融合与发展,部分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有了较大改变,但大多数民族依然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习俗、民族语言,影响着民族地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重视民族性特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性素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要充分挖掘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的有益因素,运用各民族群众能够听得懂、听得进的形式疏解群众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二是要尊重民族性,加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居住区域大小、发展程度如何,都是平等的,都有使用和发扬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都有接受教育、参加就业的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的自由;三是要加强发展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推进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通过财政投入、政策倾斜、教育扶持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既要坚持民族性原则,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科学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本质,坚持民族性,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上,要坚持科学真理,遵循科学规律,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科学的本质是规律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应当看到,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元问题,这些问题与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相互叠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难以厘清的问题网络。一个问题的出现,往往会诱发多种后果,而背后又隐藏着复杂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一种“软”手段,如何通过内容的优化来达到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一是要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体现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完整的内容体系,但对于不同的民族地区来说,由于其各自面临的思想问题具有差距性,因此其内容的优化必须相应的有所侧重,才能更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的需要;二是要对民族文化进行科学的取舍和改造。一些不适应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陈规陋习,应该予以摒弃,而民族文化中的好传统、好思想,则要科学包装、打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三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党和政府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有了较为科学的安排,但对于复杂的民族地区而言,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必须在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接受实践检验,任何只凭胡乱猜想、编造杜撰的内容都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