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管理创新对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要求

社会管理创新对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要求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强调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对社会的治理过程,其内在的平等性、多元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特征要求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先进思想引领的基础上,顺应民意要求,把国家要求、时代特征和民族文化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创新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密不可分。
社会管理创新对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要求_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民族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发展,必然既要符合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实际,又要体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特点和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新要求,才能发挥其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动作用。社会管理创新强调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对社会的治理过程,其内在的平等性、多元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特征要求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先进思想引领的基础上,顺应民意要求,把国家要求、时代特征和民族文化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创新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

主导性即规定性和指向性,是在诸多事物和现象中,对其他事物和现象起着规定、制约和统领作用的事物和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性质的内容。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主导性,强化政治教育、理想信念等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导向功能、保证功能和育人功能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多元化、个体个性化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国家主流价值观、外来文化价值观、民族传统价值观相互交织,民族地区群众思想呈现多元化局面,有的地区甚至出现民族认同增强、国家认同削弱等问题。一方面,部分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同一民族跨境而居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西方国家将其作为西化、分化我国的桥头堡,实施不间断地渗透,传播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念。更有境外敌对势力,借此散布极端宗教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潮,使得民族地区的社会思潮出现复杂而多元的特点,严重消解了主流价值观念在民族地区的落地扎根。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普遍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群众思想素质相对较低,受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家族伦理等方面的影响,承载着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方针、政策要在民族地区得到切实地落实,本身就需要一个群众认同的心理和情感基础。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教育条件、医疗卫生等方面仍然相对落后,部分干部还存在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工作作风的问题,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这无疑会削弱民族地区群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同时,几十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政策依据,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民族自治地方博弈能力的增强,部分民族地区群众片面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全面自治,在国家对其主要干部的任命和杂居区不同民族干部的比例等问题上不能正确看待,更有群众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划地而治,这种片面的认识不仅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而且会诱发新的族际关系矛盾。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的认同体系,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凸显,加大了社会管理难度。为此,要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关键要着眼于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的引导和宣传,用柔性而不是刚性的手段,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并不是要否定民族地区群众思想观念的多元性,而是要在充分尊重民族地区群众正常的多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元思想,最终实现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地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民族群众,引导广大民族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来科学分析和看待民族地区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广大民族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融合与交流中共同缔造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各民族群众的历史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要引导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决抵制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和极端分裂思想,共同维护祖国的和谐统一;要增强对民族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加大民族地区群众中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的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良好氛围,增强广大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

所谓“先进”,是与落后相对应,是先行、先导、先锋的意思,体现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是处于时代潮流,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体系中,最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标和任务,充分反映时代发展潮流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较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结晶的优秀内容。作为引导教育对象思想、行为转化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就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坚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受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民族地区基本上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边缘地带,在对抗天灾人祸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和伦理规范,并带有比较浓厚的封建思想和宗教色彩。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这些习俗和规范已经浸润到民族地区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禁忌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应该看到,民族地区的部分习俗和规范在弥补法治权威的缺陷、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消极或极端的思想和观念,以其稳定性、民族性、宗教渗透性、地域性的特质,左右着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如部分地方“穿在银上,用在鬼上,吃在酒上”的畸形消费观、“全寨不烧火,户户不冒烟”的酒席观[2]、“靠山吃山、等靠要”的发展观,以传统的家规、族规和教规来解决纷争的法制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开放观等,抵消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对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的传播,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因而,有必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当前,增强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关键是要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教育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一是要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引导广大民族群众和干部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办事,破除烧香拜佛、求签问卜的封建迷信;二是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鼓励节俭办事、理性消费、健康休闲,消除面子观念,破除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三是要加强现代观念的教育。要加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现代观念的教育,培养他们开放包容的思维、平等竞争的观念、崇法守法的意识和自力更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和当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勇于担当、勇于创新,更好地改善民生,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层次,是事物的等级或者阶段,它反映和表现客观事物的发展阶段和矛盾的各个侧面,体现事物在系统中的等级秩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则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目标,切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特点和道德水平,并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能够有效提升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社会管理创新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这一转变将民族地区群众也纳入社会管理主体的范畴,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方式,体现了强调平等、尊重差异的社会管理理念,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需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育内容。一是受到社会和历史、资源等条件的客观制约,不同民族及所在地区存在发展差异。整体来看,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民族地区发展情况相对较好。如新疆的克拉玛依,由于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相对于资源匮乏的南疆地区来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高;二是由于各民族自身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发展程度的不同,少数民族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型、发展型、文化型、矛盾型思想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解决的路径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属于现实层面的问题,通过利益的调适和情绪的疏导就能解决,而有的是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需要深入细致地进行教育引导;三是随着民族地区城镇化、现代化的加快,同一民族群众的社会阶层开始分化,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城乡背景等因素使得原有社会单一阶层出现多样化趋势,群众思想观念也跟随阶层的分化而发生改变,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层次性的要求。

因此,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关键是要在内容的选择、确立等方面,一定要根据民族地区不同思想对象的差异性来进行。一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来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好,思想道德素养整体比较高的民族,其内容要求要相对较高,重点加强思想理论、政治观点的教育;对于思想政治素养较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民族,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法治观念的教育,引导他们逐步消除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特权观念、等级观念、宗法观念等。

二是着眼于信仰型、发展型、文化型、矛盾型的思想问题,注意分类把握。具体而言,对于信仰型思想问题,则要引导民族地区群众科学看待宗教的传承与演化,学会区分正常的宗教信仰与极端宗教思想的差异,正确处理宗教信仰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坚守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于发展型思想问题,则要加强发展观教育,破除“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引导民族地区群众理性看待区域差异,增强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文化型思想问题,则要加强文化观教育,引导民族地区群众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处理传统与文化,尤其是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对于矛盾型思想问题,则要加强矛盾调解方法的教育,引导民族地区群众正确处理干群之间、族群之间的关系,维护民族地区和谐与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