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管理创新中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社会管理创新中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给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既要坚持现代化、科学化的原则,又要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下原则。无论是现代性还是科学性的创新取向,都是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现代社会变革。
社会管理创新中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_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民族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给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仅要接受这种方向的引导,而且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既要坚持现代化、科学化的原则,又要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下原则。

一、注重取向性与适应性

所谓取向,是指选择确定某个事物的部分或者方向、方面。一定的取向性,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来实现,反映了人们看待某项事物或者辨别是非的内在标准和原则。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大多处于相对封闭的社会,社会结构比较稳定,对社会管理手段与方式的要求不高,基于经验积累而不断形成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调动民族地区群众认同党的领导、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等方面还能基本胜任,这在总体上为我国贯彻民族、宗教政策,集中力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民族地区也加入到了社会转型发展的格局当中,传统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封闭社会,正逐渐被以现代科技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开放社会所取代,群体观念更加多元,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特别是在网络的普及下,原有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越来越难以应付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因此,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中,要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取向性,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复杂形势和群众思想的复杂状况,要求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取向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现代化的取向和政治性取向。从现代化的取向来说,一方面,要更加关注民族地区群众的心理和观念变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注重用现代的思想价值观念来武装群众,努力消除不适应民族地区现代社会发展的消极思想,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增添精神动力。要根据民族地区群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实际,用更加隐性、细腻和柔性的方法调适群众的心理,多关注主体诉求,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需求,在协调改善民族地区群众民生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借鉴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拓展和提升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感召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效果。从政治性的取向来说,就是多样化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前提,以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为原则。不能本末倒置,为了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取向性与适应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取向性是前提,适应性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属。无论是现代性还是科学性的创新取向,都是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现代社会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注重适应性,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特殊性,更是指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实践的历史长河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紧跟民族地区的时代变迁,在方法理念和具体手段上不断调适和优化,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具体而言,面对民族地区急剧变革的时代特征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寓管理于服务,尊重群众的个体需要,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理念;突出社会治理,构建多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结构也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软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也必须要根据这一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强对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的关注和心理慰藉,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建设,发挥其在矛盾前期的预防功能和思想动态收集功能,防范矛盾扩大。同时要通过现场办公会、协调会、座谈会等方式邀请民族群众代表、民间组织参与,构建多种群体共同参与矛盾化解的大调解格局,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整体功能。

二、注重渗透性与传导性

所谓渗透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注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与日常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一起开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无意识状态下更容易无抵制且自然而然地接受外界刺激和信息的影响,许多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注重渗透性,就是要发挥隐性教育方法的浸润、弥漫和唤醒自我教育的功能,弥补显性教育方法过于正规、强势和覆盖面窄的不足,缓解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增强接受度和覆盖面。由于民族地区的地理闭塞和传统文化的浸润,民族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开放,独立自主意识、经济意识显著增强,而服从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等则相对弱化。在此情况下,过于强势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虽然能够起到大面积的“强声效应”,但很难直达群众的内心,导致群众难以真正认同和接受。与此同时,近年来民族地区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有的甚至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对抗事件,而暴恐事件也有从新疆蔓延全国之势。这些情况,既反映了民族地区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也反映部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不容乐观,作为“减震阀”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真正融入部分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工作和业务中,使得信息的收集、预警与研判机制失灵。因此,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渗透性,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的生活和业务工作相结合,发挥各类组织的教育功能,通过多类型的组织活动传达主流价值理念;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向现代传媒渗透,因势利导,发挥现代传媒覆盖面广的宣传优势;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将文明环境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发挥其熏陶人、塑造人和感染人的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渗透性与传导性是相互统一的。渗透的过程其实也是传导的过程,而良好的传导也需要润物无声的渗透。作为联系教育主客体的中介和桥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否真正为教育对象所理解和接受,必然涉及方法的传导性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传导性是生理对待刺激的反应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它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否准确、快速传达到教育对象,并为教育对象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在本质上,它也是一个有效性的问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导性的因素很多,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渗透性,只是增强传导性的重要条件。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运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机的把握等都会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导性的因素。特别是涉及民族地区的一些敏感问题,有时出于维稳的需要,秘而不宣,迟迟未公布事件的真相,为谣言的传播留下信息真空,致使谣言四起,反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传导性,必须要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增强教育主体的危机干预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使主导性的教育内容准确无误地及时传递到教育对象。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民族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增进民族情感,扩大与民族群众交流的效果,提高民族群众的理解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传递。

三、注重差异性与动态性

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事物的差异性,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了事物之间及每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层面,如果不懂得根据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变化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必然难以收到实效。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更加注重差异性的原则,既是指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其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也是指在民族地区内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样要体现不同。从本质上来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性,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相比较,面临的社会矛盾以及群众的思想观念都有其特殊的一面。与此同时,就民族地区来看,55个少数民族地理分布不一、聚居状态不同,各自经历的历史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风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都有差异,城镇化、现代化的程度不同,社会管理面临的重点、难点各异,对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要在坚持原则统一性的前提下突出民族的差异性,重点运用好矛盾化解、心理疏导、榜样示范、比较鉴别、隐性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要着眼于民族地区内部的实际状况,根据各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采用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综合教育、自我教育等不同的手段和方式。

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注重差异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动态性。差异性体现了横向的不同,动态性则体现了纵向的差异。从哲学上来看,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具体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导致的社会矛盾状况的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追求动态性的重要根源。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民族地区正经历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发展,人口的巨大流动、思想的相互激荡、文化的多元选择、阶层的不断分化都使得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在数量和类型上出现巨大变化。从数量上看,当前民族地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并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类型上看,现实利益诉求的矛盾在不断增加;非对抗性矛盾在不断减少,对抗性矛盾不断增加;单一主体参与的矛盾不断减少,多元主体参与的矛盾不断增加。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的变化,加强动态调整,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手段和方式,着力加强面对多元主体、多元诉求、多因素干扰的矛盾时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