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管理创新对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新要求

社会管理创新对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新要求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国家民族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创新,对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应由民族地区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特别是要反映民族地区的生产关系的特征。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中,还要适应民族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各构成要素,进而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推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社会管理创新对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新要求_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民族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地区社会管理,需要制度建设来保障,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同时,由于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对象都是人,上述机制要通过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才能起作用。因此,社会管理又要有品德、品格的支撑,发挥核心价值、共同思想基础的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民族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创新,对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强调内外适应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实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1]。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视野中,社会适应规律不再是基于教育对象发展的规律判断,而是基于整个社会管理活动及其成效的规律假设。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的社会适应规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的目标必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适应社会停滞,甚至倒退的需要。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不是单纯维护现存社会秩序、制度和经济社会生活方式,而是始终着眼于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和交往关系的发展。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的目标必须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并坚持以此为主要根据。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作用发挥的根本依据。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的目标必须要按照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来设定,必须反映先进社会生产关系的属性和特征。

建立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仍然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的要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适应规律,做到内外适应。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应由民族地区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特别是要反映民族地区的生产关系的特征。在社会转型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下,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在遵循一定机理的基础上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及其内在运行过程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要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创新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如市场经济领域、环境领域、生态领域、网络领域、安全领域、人口领域、科技发展的新领域等。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中,还要适应民族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各构成要素,进而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推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突出目标的导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目标性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或指向性。[2]它首先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方向,即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指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方向,也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达到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由总目标分解而成,统一于总目标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应该始终沿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运转。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机制是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有机联系的规定的总称,它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追求的目标,是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机制具有目的的现实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测量性的特征,因而对现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当前,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标机制的缺位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着不足。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性,思想政治工作侧重的是“治疗”,而不是“预防”;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目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是就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深度,往往止步于表面问题的解决,治标不治本,甚至还会导致矛盾的逐渐积累。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完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机制,首先应该明确思想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和引导民族地区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自觉遵守文明规范,积极参与民族地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引导民族群众学法、用法和守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依法解决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其次,确定目标后,应该把目标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从社会管理的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再次,完善对目标的管理,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确定后不能束之高阁,而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实行目标管理,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分解到各个工作机构和有关人员身上,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工作责任制体系,使各部门和人员能依自身职责,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开展工作,形成合力,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目标。

具体而言,要强化思想观念教育,发挥导向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民族地区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与快速推进的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封闭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闭关守旧的落后思想意识,这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教育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使少数民族群众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既坚持思想观念教育长抓不懈,同时又要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思想观念中的潜在优势,以及符合他们的内在要求的观念内容,转化为其内在动力,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念水平。一方面必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切实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历史教育和中国国情的教育,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用这些科学的理论、共同的理想、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先进的时代精神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引导,团结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三、增强实施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机制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主体和实施途径,它的完善程度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完善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机制,一要完善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建设。把素质高、能力强、有活力和闯劲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去,专门负责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配备好人员的前提下,增强组织的自治性,逐步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组织体系;二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外延。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机制,还必须扩大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外延,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三要丰富思想教育的实施途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思想塑造工程,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才能达到目标。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在沿用传统的好的方法的同时,还必须结合时代、民族特点,开辟各种各样的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民族地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除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或手段的特殊性之外,还要根据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观念在民族地区深入人心,确保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在民族地区的顺利开展。

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承载更多的民族团结的内容。要提高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把握具有不同文化传统和思维特点的各族群众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及民族地区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因此,要针对民族地区群众的特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这不仅是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在活动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同时,要把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通过军民共建、警民共建、连片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

四、提高反馈的针对性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反馈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反馈机制是指通过对上一阶段活动的总结和评估,并参照预先设定的目标,找出以往工作的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更有效地进行。[3]著名管理学家达夫特认为,任何带有目的性和循环性的社会活动必须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4]对于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完善的反馈机制更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由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属性决定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受体是地区内的不同民族的群众,这些群众具有不同的文化素质、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民族特质,使得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在一个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结束之后,下一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向就难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和盲目。相反,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就能够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当前,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尚不健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了解主要依赖自然形成的反馈渠道。因而对效果的评估大多建立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之上,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在民族地区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首先需要不同领域的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包括行为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制定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体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效果的评价科学化;其次,依托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组织下,采取多种方法如有奖调查问卷、开展带有测试心理特征的活动等,收集反映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情况的各种数据,建立起完善的居民思想政治状况数据库,形成完善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应用程序,为反馈机制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再次,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还必须树立起动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实施者要时刻关注思想教育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连续反馈来的信息,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侧重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五、强化激励的连续性

社会发展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创造力,这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创新社会管理、实现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基本要素,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需要进一步开发公众的主体参与意识,形成一个全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良好社会管理格局。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挖掘人的创造力,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首先是对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鼓励作用;其次是对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积极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有效激发。恩格斯曾经提到:“就个别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5]可以说,激励的过程对于人的行为推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地推进政治民主化,在这一进程中,社会主义的法治以及民主观念正在得到推广和根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从社会管理方面来看,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逐渐得到提高,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参与社会管理与建设的能力。人们不但能够自觉地接受政府的有效社会管理,还能够在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决策者。

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是指能够激发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主体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一系列措施的有机组合的整体。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和保持民族地区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持久性,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激励机制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民族地区由于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为薄弱,因而更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应包括惩罚和奖励两方面,要使激励机制具有科学性就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在惩罚和奖励两方面制定系统、有效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惩罚机制,可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部门,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宣传、组织、教育等部门配置充足的资源和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认真完成教育任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惩罚机制的作用,就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不认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教育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员进行行政或经济处罚。思想政治教育的奖励机制,应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奖励,既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可以促使受教育者积极配合教育活动、强化“内化”和“外化”过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奖励机制的作用,要制定具体的法规和措施,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双方进行奖励。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奖励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安心开展本职工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对在民族地区坚持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较大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可以通过拓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晋升渠道、大力宣传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等方式进行奖励。在对受教育者的奖励方面,要对能较好“内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并积极“外化”为良好行为的受教育者大力宣传奖励、优先提拔任用,形成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按照管理学的期望理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首先应该实行奖励制度化,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与对工作人员的奖励联系起来,并制定详细的奖励措施,实行奖励制度化,使工作人员形成合理的预期,进而激发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在激励的方式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合理需求的满足、注重结果与奖励程度的关系,采用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奖励方式,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物质需求和社会心理需求。同时,在采取正面激励的同时,还必须使用一定的负面激励,对于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确保激励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管理已经从以往政府单方面权威性、绝对性以及唯一性的管理中挣脱出来,正在向着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发展。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摆脱了对于物的依赖,加强了对于管理活动中人的内在诉求和权利维护方面的探索。群众也从以往服从和被管理的局面转化为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特别是公民意识的提高也促使着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认同意识。这体现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的需求层次有着重要的提升和激励功能。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群众形成正确和科学的思想意识,激励人民群众自觉地对自身的内在需求进行调整,并逐步提升自身内在需要的层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地认识到自身是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促使群众能够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视为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有效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而社会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和不断地实现创新才能得以成功,才能有效应对新时期所发生的新情况。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实事求是以及解放思想来促使社会群众转变陈旧思想观念,有效地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同时更运用辩证思维来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正确、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保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群众的聪明才智能够有效地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