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特征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其文化功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存在,也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先导。这两点都说明,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受众是首先接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然后再通过它们感知、认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专题研究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是非常坚定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4)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文化的现代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5)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其文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为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不解决当前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就会延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是对于文化自信的需要,没有文化自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国家而言,人民的精神境界就得不到提升,精神状态就不能昂扬,精神心理就会感到迷茫,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才能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6)。如果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大量的社会主义文化产品,各种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产品就可能占领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从而降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降低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在当前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要求。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拓展我国发展的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的重要因素,成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贡献增加的重要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增强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互为重要举措,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生长和充分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深入国民的内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在国际社会独树一帜、得到广泛认可,最终中国就可能因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缺乏、孱弱而始终处于国际竞争的不利地位。

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它的研究和精神文明研究具有一致性(它们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因为语境不同而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表达),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学术研究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和物质相对的观念形态的文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念形态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物质之上。”(7)这个“依托的物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存在基础。党的十五大在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已经清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文化,“狭义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不能脱离其载体而存在……在文化现实中,可以说每一种观念形态都有其相应的载体”(8)。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也证明,载体存在则相应的文化得到承载和发展,载体消亡则相应的文化必然消亡。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存在,也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众的不断增加和受众认识、认同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良性互动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承载样式,使之能够与时俱进;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表达,使之能够不断趋向高度保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空间,使之能够由实体空间发展到虚拟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具有传递功能,能够把自身承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传递给受众,它是连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与受众的中介和桥梁,受众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来认识、理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现实文化,传播是它重要的存在方式,是它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三大功能的基础。这两点都说明,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受众是首先接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然后再通过它们感知、认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