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概念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概念探讨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广泛的大众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引领人民大众不断前进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概念探讨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概念探讨

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这个概念的前提是要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概念是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基础。通过前文对文化载体学术观点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决定着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概念界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作为一个专属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之中,并且是随着这一概念的提出、完善而被提出和完善的。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以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演进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这一演进的过程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完善、内涵的丰富而出现和完善的。

在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工作的基础上,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2)命题,用来指代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文化,并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主要内容做了一些深入阐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最终提出和完善做了重要铺垫。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问题,清晰地界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阐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纲领、根本任务、地位、作用等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概念的日益完善,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概念,取代以前使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来指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部分。这一改变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表达更严谨、更规范,更能体现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气度和风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个专属概念写入党的报告,从此中国学术界也开始广泛地使用这一专属概念。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中国共产党是在十五大报告中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代做出的,以后又增加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4)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没有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出新的阐发。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是这样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外延上,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6)从这一界定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包括物质文明,是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人们经常使用的狭义的文化范畴,而不是广义的文化范畴,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7)是一脉相承的,是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这种界定也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内容,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对应是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发展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它能够正确地反映自然世界和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它是反对一切的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反映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采用人民大众创造出的最新文化样式,把时代因素贯穿于每一个文化基因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它在内容上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形式上采用中华民族特有的表达样式,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广泛的大众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引领人民大众不断前进的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法则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观念形态即精神。精神是不能单独地存在的,作为精神的文化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性载体,使观念形态的文化获得外部的表现。这些载体,也就成为文化的存在方式,或存在形态,文化都是寄生于这些载体之中的,并借助于这些载体,被人们所感受、所理会、所体悟,把握它的具体内容。”(9)也就是说,属于观念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相关的文化载体才能存在、发展,被感受和被认识。(10)

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尚未作出清晰的界定,甚至对这一概念的使用也是凤毛麟角,这无疑增加了我们清晰界定这一概念的难度。但是,前辈学者的一些相关研究和对文化载体的使用仍旧为我们探讨这一概念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和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属于文化载体的范畴,必然满足一般文化载体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般文化载体的基本特征;同时,它又是承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载体,因此又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要求的一些个体属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通过对文化载体类的普遍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个体的特殊性两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就能清晰地认识、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

第一章我们已经叙述过学术界对于文化载体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文化载体就是文化的承载体,文化载体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是人们认识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一般而言,狭义的文化必然有其对应的文化载体。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非常近似于传播学中的意义与符号的关系,文化载体也近似于传播学中的符号。

第二种情况,文化载体是文化的盛载体,是文化现象、文化器物出现、存放的器物或场所。一般是在广义的文化界定基础上才会这样使用。

第三种情况,文化载体就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是受众借以感受文化符号、获取文化信息的物质实体。这个意义上的文化载体等同于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11)。一般是在广义的文化中使用。

极个别情况下,也有这三种情况混用的现象出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因此,作为文化载体范畴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从遵守文化载体使用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性的原则出发,应当在上面分析的文化载体使用的第一种情况——把文化载体看作文化的承载体的意义上,来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另外,通过对文化载体使用的第二种情况——盛载体和第三种情况——媒介的研究,我们发现在这两种意义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一件没有必要的、意义甚微的事情。因为在这两种意义下,学术研究的价值只存在于文化和文化载体的层面上,而在子文化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其他类型的文化层面上,它们各自的文化载体(也就是盛载体或媒介)并没有表现出各自的特质和彼此的区别,完全是同质的,而且同质于最大层面的“文化”的文化载体。比如,作为文化盛载体的图书馆,它既可以盛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书籍,当然也可以盛载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甚至是反社会主义文化的书籍,图书馆本身并不会因为盛载不同内容的书籍而发生意义的、功能的改变。因此,探讨盛载体意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图书馆的性质与功能,和探讨盛载体意义下的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甚至是反社会主义性质文化载体的图书馆的性质与功能,就只能得出同样的答案,它们并不会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甚至是反社会主义的文化的对立与区别而表现出不同。如果从严格意义的学术规范来讲,这样的探讨都是不准确的,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来探讨作为文化盛载体的图书馆的性质与功能才是全面的、准确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虽然学术界对文化载体的使用缺乏严格的界定,也有个别学者在盛载体和媒介的意义上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概念,但是这种逻辑混淆下的概念不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的内容。

因此,从上述的逻辑出发,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就是能够承载、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并且能够被人们感知的客观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关系如图2-1所示。

img4

图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和文化、受众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把它所蕴含的观念内涵传递给受众,受众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