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个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个性特征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开放性首先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必然具有受众的广泛性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个性特征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个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不仅具有一般文化载体所具有的共性特征,而且由于它承载、传递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个性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还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载体的一些个性特征。

1.受众的广泛性

虽然作为我们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之一,《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中把文化界定为“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35)(这里我们采用的是狭义的文化界定),以此表明了文化和文化载体本身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受众(人类)通过文化载体感知、认识它所传递的观念内涵没有任何障碍、不受制约。现实中,文化载体对它所对应的文化的观念内涵的承载和传递是具有社会性的,是历史的、具体的,受到了具体的时间、空间和人群自身特点的限制。离开了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人群,文化载体和文化的观念内涵之间一一对应的、社会性的指代关系也就丧失了。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文化载体的受众都是有限的、有条件的。

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传递具有最大限度的受众的广泛性,这是同期并存的,也是回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其他的文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受众的广泛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本质要求所决定的,这是其他群体的、小众的文化先天所不具备的。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创造的文化。当代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建设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之间一一对应的、社会性的指代联系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确定、认同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在当代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大众性基础。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大众传播的文化。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尽可能地降低大众的认知门槛作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来选择客观存在作为自己的文化载体。以这样的出发点选择的文化载体,再被大众所挑选、淘汰、认同、接受,最终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客观存在,一定是被受众所广泛认同、接受的客观存在。

当代中国因地域辽阔而存在的地域性差异不会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受众的广泛性,这是因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当代中国地域辽阔,存在着不同的地域亚文化。因为历史的缘故,这些地域亚文化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文化载体受众的广泛性。因为汉语、汉字作为官方语言、官方文字,在中国已通行多年,成为中国人彼此交流的工具。在古代,地域亚文化就已经不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障碍了,更不要说是在以汉语、汉字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的初等教育已经普及的当代中国了。第二,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传播媒介迅速发展、普及的时代,电视、通信、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把当代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联系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借助载体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准备拉近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传播距离,拆除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传播藩篱。

2.载体的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开放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自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诞生以来,就在不断发展,通过不断地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有益成果,尽可能地寻找、选择最适合承载、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客观存在,对自身革故鼎新,降低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异化程度,提高载体受众的广泛性。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载体都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文化载体就不具有开放性:

一种是已经属于历史的文化,例如我国殷商时期的文化,文化自身定格在那个时代不再发展,其文化载体也就止步于遗留至今的器物和其他的载体范围内,不可能表现出开放性,再接纳其他的客观存在作为载体了。

一种是受制于其文化载体的有限性限制的文化,比如京剧艺术文化等,即使至今它们仍然存在,但是也不具有载体的开放性了,因为它们的文化载体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而这一范围内的客观存在几乎被尝试殆尽了,因此文化载体丧失了开放的空间,自然也就丧失了开放性。

一种是文化的创立者、维护者为了维护文化自身的“纯洁性”,故步自封,人为地拒绝文化的发展,当然也就拒绝新的客观存在成为其文化载体,比如与时代发展脱节的、仍旧固执地保持传统的美洲保护区内的印第安文化,欧洲的吉卜赛文化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开放性首先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会随着当代中国人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也会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来不断丰富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地产生一些新的文化的观念内涵,需要文化载体来承载;另一方面也革故鼎新,不断地淘汰一些旧的文化内涵,当然相应地也就淘汰了一些旧的文化载体。因此,只有具有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才能满足与时俱进的、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必然具有受众的广泛性的特征。文化载体对文化的承载反映的是二者之间所具有的一一对应的、社会性的指代联系,它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受众的认知水平、认知环境、认知背景等会改变这种一一对应的、社会性的指代联系。而受众的认知水平、认知环境、认知背景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受众广泛性的特征就要求中国特色社会文化载体自身必须随着受众认知水平、认知环境、认知背景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使得文化和文化载体之间一一对应的、社会性的指代联系能够保持下去,受众的广泛性特征能够存在下去。这种状况也必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具有开放性。

3.异化的最低性

保真性和异化性是任何文化载体都存在的共有特征。文化载体对文化的观念内涵的保真和异化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在这个范围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拥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最高的保真性,也就是属于对文化的观念承载、异化的程度最低的那一类文化载体。所有的文化载体都力图降低异化性,力图对特定文化的观念内涵的承载、传递更加准确和更加全面。相比其他文化载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能把这种异化程度降到最低,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所决定的。党的十五大是这样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6)这个阐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曾经做过精辟的叙述:“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37)在“朴实”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由人民大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然先天就具有通俗易懂、易于表达的特性,这样与之一一对应的、社会性的指代联系的载体就容易寻找,而且异化程度低;相反,有些在书斋里、在小众中产生的孤、怪、深、奥的思想或文化,它们不易于表达,自然难以寻找到合适的载体承载,即便能够找到适宜的客观存在做载体,载体的异化程度也会比较高。1996年美国发生的“索卡尔事件”(38)就是这一类文化现象的代表。

二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所决定的。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它具有开放性,能够不断吸收人民大众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能够不断借鉴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丰富自己。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此相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能够不断地革故鼎新,淘汰异化程度高的载体,补充异化程度低的载体,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提高载体的保真性,降低载体的异化性。

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具有了共同的民族认识、民族价值、民族理想,这样就达成了民族共识,从而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提高保真性和降低异化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是遵从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这为从理性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进行革故鼎新提供了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它是由大众创造的又服务于大众的文化,其文化载体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大众创造(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个人)→理论提炼→文化推广→大众接受、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形成经过了大众的充分检验,这使得它的保真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异化程度得以降低。

【注释】

(1)居延安.关于文化传播学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49-5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43.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4)笔者认为,按照这项研究的内容,这里更精确的表述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文化传统的关系。笔者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古代(有的学者界定为1840年以前)创造的文化,是历史的文化,是死的文化(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154-196);而至今影响我们的是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中仍旧存在于当今文化中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活的文化因素。笔者注意到,胡锦涛同志的多次讲话中提到的都是文化传统,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实[J].2012(1):3-7)。但是,今天还有不少学者、不少文献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5)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18.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18.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

(9)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7.

(10)笔者认同金开诚先生的观点,“即文化一词所指,不仅包含了狭义文化及其全部载体,而且竟是指整个的文明而言。这样的理解的文化便是广义的文化”(金开诚.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3):43-46)。因此,广义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加上其载体,狭义的文化仅指观念形态的文化。但是二者都表明,文化是存在载体的。

(11)传播学中对媒介的理解也有很多种,本书是在“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邵培仁.传播学[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8)这一论述的基础上来判断的。

(1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33.

(13)金开诚.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3):43-46.

(1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18.

(15)万建辉,黄聪.“90后”女大学生:白毛女为何不嫁黄世仁[N].长江日报,2009-10-15.

(16)马天帅.白毛女嫁黄世仁的时代烙印[N].成都商报,2009-10-16:18.

(17)马天帅.白毛女嫁黄世仁的时代烙印[N].成都商报,2009-10-16:18.

(18)许三多,小说和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汉族,河南洛阳人,一级士官,绰号许木木、许三呆,代号完毕。19岁参军,是钢七连第4956个兵,在新兵连是最早现形的“骡子”,后到红三连五班服役,服役期间最光辉的事迹,就是一人修建了一条路。(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132196.htm)

(19)黎永泰,黎伟.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48.

(20)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2):1-6.

(21)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7.

(22)居延安.关于文化传播学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49-55.

(23)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71.

(24)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949.

(25)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65.

(26)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7.

(27)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28)金开诚.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3):43-46.

(29)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7.

(30)居延安.关于文化传播学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49-55.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7-338.

(32)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各种文化的标志性载体,像语言等各种文化的共有载体不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是把语言算在内,世界上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也只有中国和新加坡,因此本书这里所遵循的逻辑仍然有效。

(33)具体调查情况请参见本书附录二。

(34)居延安.关于文化传播学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49-55.

(35)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379.

(3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18.

(3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38)“索卡尔事件”: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1996年写了一篇完全胡说八道、杜撰了很多概念的伪论文,寄给了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结果被刊登了。刊登出来以后,这个年轻的物理学家哈哈大笑,说我玩你们呢,我这篇文章都是胡说八道,一点意义也没有,假的,你们说你们的学问是真的吗?(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953502.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