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大众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指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中的引领和灵魂作用,为文化强国和文化软实力培育沃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指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专题加以论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繁荣发展是文化强国和文化强民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推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孕育滋养文化软实力的沃土和重要基础。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中的引领和灵魂作用,为文化强国和文化软实力培育沃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的建成,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主要表现在以展示和提高自身多方面的文化兴趣、文化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诉求,以满足多种精神文化、交流娱乐需求的文化消费和发掘文化审美、文化创造潜质为目的,以内容、类别、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异军突起为表现形式。广场舞、健身操、街舞,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和节庆活动、旅游休闲和体育健身活动,各类电影电视和广播节目,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上流行的各类作品、游戏,不一而足,参与、消费、创作、欣赏这些活动与作品,已成为各年龄阶段的人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大众文化的崛起,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是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内容丰富的表现,同时也形成了大众文化复杂、多元的格局。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引发的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的同时,也要看到大众文化中的某些低级趣味和消极颓废的事物对人们的毒害。如色情、暴力文化冲击人们的价值理性、道德良知和法律秩序;极端宗教文化和封建迷信文化的泛起,妨碍大众科学理性精神的形成、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消解着人们对共同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网络游戏在电子信息时代无孔不入,消磨了不少青少年的精神意志和宝贵时光,腐蚀了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科学技术能力……这些问题及其造成的消极影响和后果,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警觉和积极应对。

深刻揭示大众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实质,加强主流文化在大众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加强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机制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帮助人们正视问题并努力减少其所带来的危害,以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引领作用,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文化建设中的灵魂功能。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朝着既富有娱乐性又富有艺术性,同时还富有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的目标发展和繁荣,是整个社会和思想理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