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发展对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互联网发展对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和对网络社会问题的研究。[3]网络文化可能带来的“文化贫富差距”现象和失去竞争能力的“网络文盲”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网络低俗文化的泛滥加剧了审美退化。[6]多种网络社会问题频频出现。所谓“社会问题”就是指妨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直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

信息、物质和能量组成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过去人们只是注意到物质和能量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沿着信息不断膨胀的方向前进的。现代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信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因此,如何才能延长和扩展人类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

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提升,从来都是文化演变的引擎。在文化的意义上,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一部信息活动的演变史。在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五次大的信息变革,即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利用电磁波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及互联网的诞生。而每一次信息变革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使人类文化实现飞跃性的进步。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人类信息活动的范围和效率的飞跃性提高,人类的信息活动从具体走向抽象,并且可以更便捷地交流;文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文明的成果以信息的形式得以保存;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急剧地扩展,人类信息的存储能力进一步加强,并初步实现了广泛的信息和思想的共享,从而使人类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电信革命是人类划时代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就是在电信革命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信息存储、处理和传播达到了新的水平,从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信息变革,也必然会引发新的文化的变革。

互联网对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作为传媒方式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重塑了社会公共空间的形式和规则,使得公共空间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大众参与的可能性随之迅速提高,从而在社会和文化演变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发生深刻地变化。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个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传播方式及其为大众提供的参与捷径,当代许多文化现象的出现和形式的变化都是无法想象的。

第二,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即由一维向多维、由平面向立体、由线性向非线性、由收敛型向发散型转变。思维方式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组织世界的方式,改变了思想和意义的生成方式。

第三,网络文化带来了一种新的民主形态,网络民主意味着文化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独断声音的消失,而使对话主义、多边主义、多音对话成为常态。这对于文化制度的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互联网极大地增加了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社会整体来说,生存和发展的复杂性都大大增加,风险社会特性凸显。

第五,互联网在给文化生态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引发的争论也一直不断。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和对网络社会问题的研究。网络文化“产生恶意攻击、揭露隐私、编造谎言。同时,人因超负荷的信息堵塞而导致信息膨胀焦虑症和信息紊乱综合症,使整个社会出现了信息过剩和人性遮蔽”。也有研究者提出网络文化高度“消费化”的弊端:为了满足大众现实的、感性的、直接的需要,大量即时性、实用性的“世俗文化”“大众文化”,甚至“泡沫文化”充斥于网络。[3]网络文化可能带来的“文化贫富差距”现象和失去竞争能力的“网络文盲”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低俗文化的泛滥加剧了审美退化。网络文化减弱了高端审美的导向作用;虚拟社区使人们的通感水平走低,对真实美缺少“全感觉”体验;网络加剧了信息崇拜,理性思维被边缘化了,审美的“去理性化”已呈极端趋势。有研究者认为,作为网络时代激情反叛的表征,“恶搞文化”所代表的不过是一种狂欢的仪式,它既可能消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打压下,也可能淹没在商业利益的收编中。这一切消解了它原有的颠覆意义,余下的只不过是一种宣泄的仪式,一种虚无的抵抗和一种时尚的商品。[4]

网络暴力问题也受到高度关注。有研究者认为,当前网络话语暴力体系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的暴力话语路线的延续。“五四”“文革”虽然已成过去,但它们的话语方式已沉淀于集体无意识中,成为汉语的“隐疾”,时时复萌。当下出现的网络话语暴力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5]恶搞带来的娱乐至上的文化误区、网络出现泛娱乐文化倾向,张扬感官满足、悬置人文理性、忽略历史与社会意识,使网络文化缺少应有的理性深度、历史维度及超越精神。[6]

多种网络社会问题频频出现。所谓“社会问题”就是指妨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直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互联网带来了多种网络社会问题,如网络道德失范、网络黑客、网络沉溺、网络孤独、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我们可以把网络社会问题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网络社会问题指由信息资源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不平等而造成的“数字鸿沟”等社会问题。中观指利用网络背离和违反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按照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网络犯罪和网络越轨两种类型。微观是指个人由于对网络的过分沉迷而对个体心理、社会交往等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瘾和网络孤独两种情况。

基于以上关于互联网对文化建设影响的认识,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建设应重视以下战略性对策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