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混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后果

混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后果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理想与现实混同起来,一般而言并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将理想与现实混同起来并造成了严重后果的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过渡时期问题。混同理想与现实,对于理论研究同样是致命的。由于混同了理想与现实,研究者便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当中的根本性原因,恐怕就是未能界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两个维度。

三、混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后果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混同,当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单纯的批判力量而存在时,据以进行批判的理想社会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是负相关的,单纯的批判者所进行的只是批判,只是从理想出发去观照现实社会,揭露其丑恶之处,至于如何实际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何种程度上能得到解决,并不是社会批判所需要操心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理想与现实混同起来,一般而言并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而一旦人们试图将理想付诸实施之时,原先并不需要突出的界分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作为批判者,他无需操心现实社会的实际运行问题;但一旦不仅作为批判者,而首先是作为建设者时,他就再也不能不操心现实社会的实际运行问题了,也就是说,他必须将理想与现实分别开来,而无视这种区分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将理想与现实混同起来并造成了严重后果的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过渡时期问题。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的过渡时期问题,本来只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短暂的时期,但由于现实社会主义革命初始条件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初始条件的重大不同,后人所说的过渡时期却有逐渐加长之势,而这就带来了过渡时期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关系问题上的混乱。从斯大林开始,就逐渐地将过渡时期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混淆了起来,而毛泽东则明确提出,“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是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本来,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作为“自由王国”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一种理想社会,与作为一种现实性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如,后一社会中仍然保留着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这些“资产阶级权利”作为其基本原则。但将过渡时期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相混淆,也就从理论上取消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作为一种现实性社会对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独立性,使之变成了高级阶段的前奏。结果是,一方面,理想社会被非理想化了,另一方面,现实社会则又被非现实地对待了。这在实践上的后果便是经济上的“穷过渡”,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

混同理想与现实,对于理论研究同样是致命的。由于混同了理想与现实,研究者便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对于现实生活,理论研究者如果将理想与现实加以界分的话,那么他就可从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即一方面可从理想性的视角,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性审视,另一方面可从现实性视角提出可实际操作的方案。就从理想性出发批判而言,由于现实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准则是一切为了获利,而一般遗忘了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这样,对于这种社会存在方式进行一种警示性的批判,对于其健康发展便是绝对必要的。而就现实性方案而言,任何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需要现实的可操作的方案的。你若不能提出可行的方案,而仅仅满足于批判,则或问题总是存在,或只能使用基于他种主义的可行方案。而这就将导致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况: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只能主要地发挥社会批判的功能,而建设性的工作却得由他种主义来承担。当然,哲学研究不可能对现实问题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但无可置疑的是,哲学可在现实性层面上思考正常的人类生活而非理想的生活是如何进行的,从而为诸多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哲学基础。但这方面,我们所作的贡献恐怕是微乎其微的。而其所以如此,正是由于我们的哲学研究将理想与现实混同起来,处在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悬空状态之中。一个例证就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阐释。当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时,理论界的反应是一方面感到惊愕,另一方面则是在对这一观念的阐释上陷入了某种混乱之中。一般而言,理论界多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一种现实性的理解,即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能力的多方面发展联系起来,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现实性目标来规定,而恰恰忽略了上述马克思思想中人的发展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张力。既然忽视了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张力,那就一方面不能依据理想对现实提出批判性审视,另一方面也不能对现实社会的运行提出有效的改良措施,而结果便是既不“理想”也不“现实”,而只能不上不下地吊在半空中。另一个例证是当前的政治哲学研究。政治哲学作为当前的显学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而言,到目前为止仍处于一种极其笼统的议论阶段,而缺乏实质性的建树。这当中的根本性原因,恐怕就是未能界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两个维度。结果便只能是含糊其辞地议论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或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确有政治哲学,等等,而对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原则出发,对于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活问题,能在现实性的层面上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如若不能在现实性层面上有所言说,并进而构建起一种能够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现实性层面上规范的政治哲学理论来,那么这些议论就不会有多大意义。

显然,混同理想性与现实性不可避免地要导致种种不良后果,因而,就必须在现实性与理想性这两极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为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就非常有必要发掘马克思著作中两个层面之间的界分性,特别是要发掘其现实性层面的理论。只有现实性层面被发掘出来并阐发为一个理论体系,能够对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作出有效的言说,能够与他种主义在理论上相抗衡之时,才能够使理想性层面不必直接关注“现实”,而去从理想性目标反观现实,从而对现实形成一种批判性关联。就此而言,我们不得不说,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离则两利,合则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