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治病救人的道路没有终点”

“治病救人的道路没有终点”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大山里的赤脚医生到享誉国际的中医专家,从潜心钻研抗癌新药到投身公益事业,从坚守中医药阵地到转型大健康产业,王振国和振国集团一路走来,叹道路之多艰,惟医者仁心不改。会上,国家科委宣布“天仙丸研究中标,被正式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从大山里的赤脚医生到享誉国际的中医专家,从潜心钻研抗癌新药到投身公益事业,从坚守中医药阵地到转型大健康产业,王振国和振国集团一路走来,叹道路之多艰,惟医者仁心不改。

从一名“赤脚医生”到“骑士勋章”的获得者,王振国的从医路走得并不轻松。

1977年王振国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通化县长白山制药厂,从那一天起,他就笃定自己的人生将与中医药学密不可分,直到12年后的1989年,在第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王振国获得“世界个人发明最高研究奖”,奠定了他在世界中医药学领域的地位;而真正令他广为人知的是在1988年8月25日,其研制的“复方天仙胶囊”通过国家新药审批,成为卫生部实行药政法后批准投产的第一个抗癌中药。

如今,成立于1986年8月的振国实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振国集团”)已发展成为集抗癌药物研究与生产、医疗服务与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科技型健康产业集团。总部设在北京的振国集团由振国医疗集团和振国健康产业集团构成,集团下辖一个医药公司、两个药厂、三个科研机构、四所医院和300多个门诊部,并已形成从癌症筛查、肿瘤预防、治疗、防复发转移到康复疗养全程医疗服务体系

多年深耕,收获荣誉无数,但现在的王振国谋求改变——从传统的中医药领域向大健康转型,除了医药研发生产,振国集团还将涉足红酒、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振国集团在英额布水库库容区幅员1136公顷的面积上投资建设了一座集旅游、度假、养生为一体的通化英额布养生谷。养生谷壹号庄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亿元。

对于振国集团来说,一幅更宏大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大山里走出的中医专家

回想起四十多年从医生涯的点点滴滴,王振国至今对一个场景念念不忘,也正是这件事促使他下定决心要在中药抗癌的这条路上做出一番成绩来。

那是1972年,他还在农村做实习“赤脚医生”,有一天他推开病房的门,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扑通一声跪到他面前,“叔叔,救救我妈吧,求求您啦。”望着眼前声泪俱下的女孩儿,望着床上痛不欲生的肝癌患者,王振国也禁不住两行热泪滚了下来,几天后那位农村妇女最终还是丢下了女儿离开了人世。小姑娘撕心裂肺的哭声犹如皮鞭,不停抽打着他的心。目睹这样的生离死别,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甚至带有某些狂妄的念头在年仅18岁的王振国心底产生了——用长白山的中药材研制出治疗癌症的药,来解救普天下被癌症这个恶魔恣意蹂躏的人们。

现在回想起当初的那一幕,王振国只觉得生命在病魔面前异常渺小和脆弱。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和环境中,仅仅凭借心中的责任感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生长在穷乡僻壤,只认识几味中草药的青年来说,就算他已在心中种下了一颗从医救人的种子,要真正做到悬壶济世还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但他始终坚信,“一个人只要有了奋斗目标,并坚持不懈,全心全意地为达此目标而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自此之后,长白山下,浑江河畔,一个小伙子单薄的身影时常出现。为了搜集药材和病患的第一手资料,王振国吃过了太多的苦,上山采药、搜集民间药方的辛劳自不用说。在北京火车站,王振国捱过漫漫长夜,钻进第一班公共汽车,赶到广安门医院。他站在诊室门外,记录着每一个患者得到的处方。三九天的哈尔滨,气温将近零下40度,他只裹着一件薄薄的棉衣,拖着大头鞋,挪动着几乎冻僵的躯体,穿梭于冰城的大街小巷,只为寻找一位民间老中医。就这样,王振国遍访北京、吉林、黑龙江、辽宁、浙江等省市,收集民间治癌偏方、验方1200多个。在这样艰苦的收集过程中,他本人对中医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后来,王振国进入部队,1977年4月10日从部队复员回到通化县到长白山制药厂上班,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对于他来说,长白山制药厂工作的经历十分珍贵,就是在这里他开启了中医药研究的大门。他先后做过搭车装卸工、车间主任、技术股长,在这些基层岗位上,王振国凭借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勤奋认真的态度,不断赢得厂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一步步晋升到分厂副厂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在王振国心灵深处,他知道自己的“抗癌”目标还远没有达成。

潜心钻研抗癌新药

说起对“抗癌”最初的认识,王振国提起了当年进入通化县党校参加半年学习的经历。在这个时期,他带着全部研究资料、医学书籍和1200个药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和研究。半年后,他收获了两项成果——自己研发的、由60多味中药材组成的抗癌大复方,以及一篇题为《用哲学思想指导医药科学研究》的论文。回单位后,他兴冲冲地找到厂领导,对领导说:“我现在要为咱们这个不景气的厂子开发一种新产品,是抗癌新药。希望厂领导能批准给我1000元科研经费。”领导善意地笑了,并劝他不要再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受挫之后,王振国并没有气馁,经过23次反复实验,他终于在1983年8月拿出了自己研制的抗癌新药——13瓶共计1300粒“天仙丸”。1985年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天仙丸”(后定名为“复方天仙胶囊”)专题汇报会。到会专家们认为:“天仙丸稳定病灶,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对肝脏功能无影响、无毒副作用;其苗头可观,确有潜力。”1986年10月17日,在北京惠中宾馆又一次召开了“天仙丸研究工作会议”。会上,国家科委宣布“天仙丸研究中标,被正式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王振国对中医药的独到见解得到了行业和专家的高度认可,32岁的王振国成为我国中医药治疗肿瘤十大攻关课题中最为年轻的科研主持人。1988年8月25日,“复方天仙胶囊”终于通过了国家新药审批,成为卫生部实行药政法后批准投产的第一个抗癌中药。

1989年11月10日,专家们又一次云集北京,通过了由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抗癌中药复方天仙胶囊研究验收”的国家级鉴定。鉴定书上是这样写的:“中药复方天仙胶囊是王振国同志自1972年至1983年研制的。”鉴定认为:经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等25个国内外医疗科研单位验证,“临床观察服用复方天仙胶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800余例,对消化道肿瘤,如食道癌、胃癌等有一定疗效……是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祛邪而不伤正的抗癌新药。”

多年潜心钻研传统中医药科学以及对抗癌药品的研发,王振国经历了太多艰辛,科学试验的反复与枯燥,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甚至为了获得最真实的感受他还曾经以身试药,但却从未后悔过。“从1977年开始进入中医药行业,我就从来没想离开过这里,虽然实验室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当一项实验获得成功的时候,那也正是一名医者得到最大满足的时刻。只要进入实验室,在这个行业里工作,我就从来没有过疲劳感。”

当然,王振国充沛的精力也来自于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自身肌体的“科学管理”,在他看来,工作和事业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人生大事,但不要把事业看得过重,做事情不能过于劳累。要想保持最旺盛的精力,普通人要坚持每天22点睡觉,6点起床的好习惯,正确的作息时间是保持健康身心的重要因素。凭借这种科学管理,现在年过六十的王振国依然红光满面,黑亮的头发使人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一个人身心是否健康,心态因素占50%,饮食习惯占15%,其他因素占35%。所以,好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养生因素。”王振国说。

以医术和医心赢得信任

1989年12月7日,大洋彼岸比利时王国首都布鲁塞尔,鲜花与荣耀隆重的将一个普通中国人推向世界。抗癌新药“中药复方天仙胶囊”荣获“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最高研究奖,发明者王振国获“将军勋章”“骑士勋章”各一枚。这是中国自1986年参加每年一度的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说起所取得的成就,王振国看得很淡,对他而言,治病救人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面对。“每年有高达350万的中国人患癌症,其中死亡300万人。”这样令人震惊的数字,鞭策着他不断钻研新药方,不敢有丝毫的停留和放松。

从医几十年,王振国深深体会到中医在国内外地位上的巨大差异,他以振国集团举例说,“现在每月我们出口十几万只抗癌药剂,这是一个很大的量。”但反观国内,人们对中医却又讳莫如深,很多人在生病后第一反应是去找西医看病,中医诊所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如国外。“相比外国人,国人很多都不太注重自己的健康,中医重在调节,现在很多人都有亚健康的现象,只有平时注意保健,人才能焕发活力。”他的体会是,很多中国人患病后选择中医,都是在逼不得已情况下的选择,比如很多病人都是在西医治不好的情况下才来找中医进行系统治疗,这主要就是因为大家对中医不够信任。

王振国并不急于扭转这种普遍的思维,而是通过潜心钻研医术和对病人耐心的诊治来赢得患者的信任。身为一名从吉林大山中走出的医生,他对自己的家乡深感自豪,吉林省长白山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大山里蕴藏着丰富的珍贵中药材,这是吉林省最大的优势。现在身在北京的王振国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医术医治更多的家乡人。“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基本要求,我只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作为一个吉林人我给吉林省打了一个牌,就是有一个吉林人在北京治疗癌症。”之所以把医院的总部建在北京,王振国有自己的看法,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有着全国最大最好的资源,全国各地到北京看病求医的人也最多,只有把医院和大本营设在首都,才能让更多的人看上病,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看着不断增多的康复回家的患者,王振国觉得这是作为医者最大的成就感。

从传统中医药向大健康产业转型

随着振国集团业务的不断拓展,现已发展成为集抗癌药物研究与生产、医疗服务与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科技型健康产业集团。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园区的建成,让王振国在中医药领域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振国集团不仅专注于传统中医药领域,还投资建设成立了红酒厂和化妆品厂。在王振国看来,尽管领域不同,看上去彼此没有太多联系,但这些领域又都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健康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人在满足了基本生存和温饱的情况下,如何生活得更健康,是不断需要我们去研究的课题。”他说。

目前,王振国正在从传统中医药领域向大健康产业转型,虽然在转型过程中一定还有很多难关需要破解,但已经在路上的他来没有想过停滞或退缩,更何况他心中一直存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王振国成立了自己的振国集团,并建成了一个医药公司、两个药厂、三个科研机构、四所医院,以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300多个门诊部,并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

按照王振国的规划,集团将集中精力深耕大健康产业,把养生、养老作为细分领域加以重视。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吉林人,王振国把养生养老的项目基地建在通化。目前,一座规模宏大风光秀美的庄园已经在通化建成,这是振国集团投资3亿元的养生谷壹号庄园一期工程,包括度假酒店、风情古堡、度假别墅、森林木屋、滨水餐厅和努尔哈赤密营等在内的共3万平方米的庄园已经开门迎客。英额布养生谷共分四个区:医疗康复园区。建设打造中国医疗康复旅游第一村,该园区内建设有医疗、康复、保健、食疗休闲等项目;并将设置水上娱乐园区、生态养殖园区和生态种植园区。

干细胞正是王振国现在最主要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为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因此它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王振国将研究方向放在了抗衰老这个点上,现在已经有一批干细胞药物进入市场。

利用长白山珍贵药用动植物,振国集团在化妆品领域也开始发力。经过多年的科学实验,王振国利用航天育种真菌及长白山特有的药用动植物精华作为基础活性物质,并采用长白山金银水调制研发的系列化妆品,具有修护、滋养、亮白、祛皱等功效,是防止肌肤老化、保持青春靓丽的顶尖保养品。

目前,振国集团拥有多项国家列项的科研项目,如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参白注射液”(国家二类抗癌新药)、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注射用银甘黄(冻干粉针)”等项研究,不仅在抗癌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疑难杂症和解决亚健康问题方面也探索了有效的途径。

让中医药造福更多病患

拥有如此高端领先的科技项目和成果,王振国却还有更高的目标——中医药走出国门是他一直奋斗的方向,现在,振国集团已经实现药品出口。他总结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并表示:“一是同外国科学家进行交流,交朋友,取得他们信任;二是将中成药给国外科研权威机构检测,验证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让可信赖的药品带着中医的文化符号和元素进入西方严格的医药市场;四是疗效是硬道理,康复患者口碑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这些体会和经验,无疑为中医走向世界起到了关键的借鉴和引导意义,王振国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医走出国门的一个“路标”。

医者仁心,在潜心钻研医学之余,王振国还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40余年来,他为10多万名肿瘤患者免费义诊,在国内外做健康防病报告2000余场次。为山区贫困农民建房10套,捐建希望小学、抗震救灾、救助贫困患者、免费发送肿瘤防治科普书籍等累计超1亿元。先后荣获“公益中国”十大公益人物、“公益事业关爱奖”。

坚守的不仅是漫长的科技攀登,还有对社会环境的抗争和突围。王振国一直关注民办医院的生存问题,比如,外地来看病的不能报销,有的药也不能用,民营医院医护人员不能参加评职称,还要负担很多税收等等。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和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医院的成长和发展。但这并没有妨碍王振国对创新管理上的追求,我们看到振国医院在北京的总院环境十分优美,四周花木环绕,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院周种植了桃、杏、樱桃等多种果树,可以观赏更可以供患者和家属食用。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宗旨,住院楼内部还专门设有烹饪区,患者家属可以自行在医院做饭,既省钱又安全。王振国还为患者提供“话聊”服务,解除患者的疑虑,为患者树立信心。同时,振国医院还定期举办各种联谊活动,增进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生间的交流,这也是振国医院的一大特色。

前段时间,几位外国专家特地来振国集团考察,考察后第一次来中国的外国专家们纷纷表示了“震惊”,他们用几个“没想到”总结了自己的感受,“没想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可以发展这么好”、“没想到万里长城如此雄伟壮观”,还有一个没想到是,“没想到一个中国人可以用中药攻破癌症”。王振国觉得,这是国际上对中医药的肯定和认可,而他的愿望是有一天,中医药能够得到更好的普及和推广,从而让更多人因中医药而受益。

(《东亚企业家》2015年11月刊 李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